繁体版

第四十五章 不欢而散

“哈比先生,我真的很需要这份工作

一位穿着西服的年轻华人,正在苦苦哀求着,英俊的面庞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浑身上下都有着读书人的气质。

而他原本的雇主,哈比德莱顿,一个肥头大耳的胖子,这时却只是像驱赶苍蝇一样,以厌恶的语气说道:“王,你知道的,现在公司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必须裁员

这话却是没错,但基本上被解雇的,都是工厂里的华工,很多连工资都没有结清,就被赶了出来。

王顺林这时听了,却是明白,就因为自己之前因为看不过眼,帮着那些被欠薪的工友们说了几句话,因此而被雇主迁怒,丢掉了工作。

望着王顺林神情落寞的走出工厂大门,哈比德莱顿却是掏出一根雪茄咬开封口,神情不屑的哼道:“嗛,什么东西?以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就很了不起么,也不看看你的身份,黄皮猪!”

粗鄙的语气,从哈比口中吐出,由于成绩太差没能考上大学,虽然出身在一个富贵的资产阶级家庭,但是哈比对那些年纪轻轻的优秀大学毕业总是看不顺眼,尤其是在他眼中和低等生物没什么区别的清国人。

另一边,离开了工厂的王顺林,神情沮丧,走在嬉闹的街头上,于车流人海中默默穿行,莫名的悲苦自心底涌出,这时都化作无声的叹息。

王顺林的出身其实还算不错,祖籍粤州,父亲曾经在大清国担任翰林院待诏一职,虽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从九品小官,可至少有着官身。

趁着洋务运动的留学风潮大兴,王顺林因父亲的缘故而被保举,出国流血,漂洋过海来到北美这片新大陆。

只可惜后来时运不济,当他拿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和机械工程学双硕士学位的时候,他的父亲却因为国内的政治斗争失利而被下狱。

索性家人并未被牵连,结果举家迁到波士顿,打算在异国他乡,找一块立足之地。

靠着从学校学来的专业知识,王顺林善于帮别人管理企业和公司,同时又因为他在机械工程技术上的丰富学识,因此之前一直都有着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

就连对华人抱有歧视和成见的哈比德莱顿,也不得不承认王顺林在企业的经营上,很有才华和天赋。只不过现在整个美国的经济都很不景气,再有才华和天赋,这时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减薪和裁员,最终也从基层开始蔓延到公司的管理层,而有着一张东方面孔的王顺利,自然成为了第一批牺牲的对象。

遭遇这等横祸,王顺利也是无可奈何,唯一忧虑的是,该如何向母亲和妻子交代。一家老小,都靠他的薪金养活,这时没了收入来源,日后又该如何过活。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当年也不是没有过满腔的报国情怀,可如今时过境迁,志气总不能当饭吃,王顺林早就学会了和光同尘,泯然众人。

回到家中,一位穿着浅色宫装的温婉妇人便走上前,接过王顺林手中的外套。这妇人便是他的正妻吴氏,虽不是角色,但眉宇间那种素雅恬静的气质,却格外使人迷醉。

王顺林与吴氏自小青梅竹马,如今更是共过患难,自然情深意笃。

吴氏似乎也察觉到了丈夫的心情不好,因此便温声细语说着:“顺林,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

望着妻子精致娇女敕的面庞,不知为何,王顺林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不知如何将事情的真相告知家人。

吴氏还以为丈夫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有些不顺心,这时便也没太在意,随即又说着:“对了,谢大哥和李大哥说今晚想找你聚聚,让我转问你方不方便

王顺林一听,不禁有些惊奇,“剑彪和士国要来?他们有没有说是什么事?”

而吴氏只是摇摇头,表示不知。

三人本是同乡,打小就认识,只是岁月如梭,转眼间就数十载匆匆而过,彼此间也很少再联系了。毕竟生活维艰,大家都在为自己,为家人,努力打拼着,想要闯出一片天。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谢剑彪和李士国果然如约而来,手上各自提着些酒水和熟食,脸上更是挂着欢畅的笑容,熟络的和王顺林打着招呼,彼此都是感慨不已。

酒足饭饱后,三人便开始聊了起来,许久不见,自然是有着不少话要说。

李士国是个眉英鼻挺的男子,年约三十,一双黑浓如墨的剑眉下,炯炯有神的目光,极为锐利,一看就知道定是有着坚定意志的那类人。

他父亲是个买办商人,家资颇丰,和王顺林这种清国公费留学生不一样,李士国属于自费留学生。不过他父亲让他过来学财经管理,结果他却自己跑去参加了革命党,整日混迹于交际圈中,现在却是连学士学位证都没拿到。

但李士国性格直率,胸怀坦荡,却也不在意这些小事,并不因此而感到自卑,每每说起此事,甚至还颇引以为傲,认为自己是“为了革命而放弃学业”。

待吴氏退入后堂,饭厅里这时便只剩下他们三个,而李士国这时也再不卖关子,开门见山说着:“顺林,你的事我听说了,那些洋人都不是好东西,你早该辞职不干了!”

谢剑彪也在一旁出声附和:“顺林,你也别太担心,以你的学历才识,害怕找不到工作么。放心吧,要是有什么困难,不要憋在心里,我和士国绝不推月兑!”

几杯水酒下肚,听到挚友的劝慰和鼓励,王顺林原本苦涩冰凉的心情,这时也被触动着,变得暖融融一片。

“顺林,要不你也和我一起,投奔载之先生,回国闹革命!”李士国这时趁机拉好友入伙,“你也是出过国留过学的,难道就不想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做些什么吗?”

这时的美国,实际上有不少海外华人,都衷心关注着祖国的命运。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下定决心投身到这种抛头颅,洒热血的造反大业中去。而且和李士国不同,王顺林有着家人要照顾,更何况他自己其实也并不喜欢革命党那种激进和狂热的行事风格,因此这时自然出言婉拒。

“虽劳士国你盛情相邀,但我为家室所累,这时也只能说声抱歉了

“男子汉大丈夫,当心怀四海,志在天下,岂可如此婆婆妈妈对于王顺林的这种态度,李士国非常不满,登时连朋友情谊都是不顾,愤然斥责道:“顺林,你如今衣着光鲜,在这里也算薄有家业,为何还是沉迷于些许财物,看不清方今这天下大事!”

“如今列国争雄,但想我中华大地,却为清妖所据,万民深陷苦海,正是待我辈奋起之时。日后推翻了满清的腐朽统治,别说些许家业,就是天下都唾手可得,必名垂青史。孙载之先生便是为此而毁家纾难,投身革命大业,矢志不移

“我辈也是热血男儿,在这时岂可流恋于儿女情长,顺林你也是饱学之士,难道就看不清这时势大局么?”

李士国毫不客气地指着王顺林的鼻子高声说着,正要说服他投身革命,却不想一旁谢剑彪却出言道:“士国,顺林也有他的难处,你又何必强人所难呢

“难道我说的不对么?”李士国气闷的坐下,别过头去,看也不看对方。

见王顺林还是不肯答应,不由起身负气而去,竟不告而别。

谢剑彪见了,也是无言,举杯一饮而尽,随即才叹息一声,道:“唉,士国自从加入了革命党,这言行举止,是愈发激进了,也不知这是福是祸

好好地一场叙旧之宴,如今闹得不欢而散,本就有些郁郁的王顺林,这时更是感伤于怀,恨不得放浪形骸,将杯中苦酒,痛饮一番。

“其实也不怪士国,去年四月末,孙载之等革命党人领导的河口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进阶失败。半月前,四川革命党人佘英、熊克武于广安起义,还是大败,死伤甚众。身为党内同志,士国的心情可想而知,他者时说些气话,我都理解

寥寥数语,就可听出王顺林并非那种只顾自家安康,不顾同胞死活的小人。

谢剑彪对此还真是不知,这才稍稍理解了李士国的心情,但同时又对王顺林的态度很是好奇,“你既忧心国事,为何不从士国之言,和他一同投身革命

哪知王顺林听了这话,先是气闷,随即又有哭笑,嘘叹一声才复说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圣人教会,教我们由内而外,由小至大的做人道理,实是至理名言。可你看看这所谓的革命党,除了声势浩大,可曾做得半分实事?”

谢剑彪听了,果然觉得很有道理。

别看这短短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老套话语,怕是三岁小儿也可背得。但实际上,古今中外,能做到实处的,又有几人?

许多人,只是嘴上说说罢了,既无德识,又无才学,家业尚且不齐,还如何治国平天下?

救国救民,可不是打打嘴炮就能达成,你必须要有能落到实处的实力。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