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农场见闻

波士顿的三月,正值春暖花开之际,郊外芳草成茵,皑皑白雪都化作涓涓溪流。

小河旁,布鲁斯农场内,牛羊成群结队的挤在护栏中,享受着久违的阳光和温暖。几位穿着朴素的雇工,往来其中,辛勤地照料着这些体态悠闲的大家伙们。

赛顿一瘸一拐地走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望着栅栏中生长得健康装饰的家畜和禽鸟,脸上顿时浮现出会心的微笑,“这里,终于有了家的感觉

农场是徐文昊以他的名义购买,虽然实际上,他仅仅拥有整座农场17%%u7684收益权,但对于原本就是赤贫阶级的老赛顿而言,这已经很让人满足了。

一想到现在自己也被人尊称为‘老爷’或者‘先生’,曾经过着三餐不继生活的老赛顿,不禁老泪纵横,模着孙子爱德华的脑袋,慈爱地念叨着:“爱德华,你现在终于能过上好日子了,我多么希望汤姆和凯拉能见到这一切

汤姆是赛顿的儿子,爱德华的父亲,而凯拉则是爱德华的母亲,他们都死于贫穷和疾病。

爱德华望着年迈的爷爷,很懂事的点了点头,拉着赛顿粗糙的打手,稚声念到:“爷爷,放心吧,我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

充满童真的声音,却是发自内心的至诚之言,虽然年幼,但生活中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的爱德华,却历练出了坚强的性格,并且时刻不忘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福利社现在已经有了5位教师,我会认真学习的,爷爷爱德华捏着稚女敕的双拳,认真的向赛顿承诺着。

看到了这一切,这位曾经参加过南北战争的美国老兵,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将孙子抱入怀中。大半生的奋斗,不正是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看到希望么。

整个布鲁斯农场中,不少都是像老赛顿这样的人,个性耿直,在日渐浮华的社会中郁郁不得志。半生都陷于悲苦之中,如今蒙徐文昊施以援手,这才得月兑泥潭,因此多是感恩戴德。

经过大半年的建设,农场终于像模像样,正式运转起来。

因为舍得花钱,徐文昊渐渐并购了周围的山丘、河谷以及密林,分别挖掘鱼塘、建设牧场,以及开垦农田,为此还雇佣了大批工人充作劳力,其中半数以上都是波士顿当地的贫苦华工。

正在遭遇经济危机的北美,失业率激增,因此农场很快就招够了所需的人手。

当然,这一切都是由老赛顿出面,农场的经营和收益也是找了专业人士来负责管理,不用徐文昊事事操心。

实际上,他也没打算在这里当个农场主,而是另有打算。

布鲁斯农场只是一个幌子,实际上,这里包含着许多东西:比如一家类似孤儿院性质的福利社,还有用于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以及进行军事化训练的营地等。

无论是设施、物资、教材还是人员,都已是骨干齐备,正渐渐成形。

透过里斯的关系,徐文昊找来了第一批合格的教师,然后由由智脑整理和编写了一份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教材,都是些目前已经出现的基础学科,无非是更系统地整理成了前后连贯,由浅入深的完整理论。

相比于这个时代相对落后的教育体系,徐文昊提供的这批教材可是凝聚着后世人类文明凝结而成的知识结晶,自然远远胜出。

不过徐文昊可没兴趣帮美国建设他们的文化教育事业,因此就职于福利社的教师全都要签署保密协议,绝对不能将这里的资料、知识和教育方法泄露半句。

虽然不是些什么大不了的东西,但毕竟还是会对这片时空的历史产生一定影响,而徐文昊现在则是希望这种变化能够尽量掌握在他的手中。

供孩子们上课的教室,就在福利社里头,是一栋四四方方的环形建筑,总共两层,中间一条长长的走廊将庭院分成东西两头。

可以主要是供孩子们休息和玩耍,同时还可以作为操场,教学课程之中,可不仅仅是文化教育,还有一些徐文昊异常重视的运动类课程。

一开始,因为忙着观察教学进度和编排课程,徐文昊不得不多花了许多心思。现在渐渐走上正轨,才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望着教室里一个个稚女敕的身影津津有味的听课,他也很是欣慰。

老师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乐于照顾孩子,并且思维开放和活跃的年轻人。

徐文昊对于旧纪元中那些唯物主义论调者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把科学当做信仰的他们,和黑暗的中世纪里那些愚昧迂腐的天主教狂信徒实在是没什么区别。

而福利社中的教育,目前仅仅涉及基础学科中浅显的部分,为了能够尽量适应这个时代的人类文明发展水平,徐文昊不得不让智脑剔除了一些当前人类所无法理解的现象和知识。

当然,那些明显被证明是谬误的部分,同样被删除出福利社提供的课本,必须保证这里的孩子不会被洗脑和误导。

事实上,徐文昊也不需要这种被愚化的人类,他的本意是透过这样的教育,从本时空的旧人类土著中筛选出一批合格的新人类种子,然后集中起来进行精英化的培养。

而没有被选上的人,则会接受适合他们层次的知识及技能培养,以充实到普通的社会岗位中去。这种层次清晰,目的明确的教育模式,也是徐文昊曾经生活过的新纪元中,新人类掌握主导权后普遍采用的教育体系。

比起这些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能派得上用场的孩子,布鲁斯农场里还有另外一批现在就能投入工作中的新人。

农场以西5公里处,7个穿着统一制服的青年男子,背着步枪和行礼,正快步穿越着复杂的森林谷地。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庞上,有着刚毅的表情,眉宇间的英气,在不经意间就流露而出。

身材壮实,步履矫健,精神气质极佳,行走间隐隐结成队列,已经有了军伍的气息。

以这个时代而言,他们已经是合格的士兵了,哪怕还没上过战场,没有真正直面过杀戮和死亡。

“吾主,我得不得再次提醒您一句,这一批旧人类并不符合新纪元的人类征兵标准。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身体素质,都仍未达到新兵征集要求的最低标准

智脑的声音直接回想在徐文昊的脑海中,显然是对下面正在受训的新兵很不看好,给予了极低的评价。

徐文昊听了,失声一笑,无奈地回应道:“白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现在没有条件大规模募集士兵,自然无法通过大规模的淘汰和筛选来择取符合我们要求的高素质兵员

美国对枪支的管理相对宽松,各州各市,私枪泛滥,各种武装团伙林立,联邦政府的权威和地位远远不能和古老的东方帝国相比。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着红线存在,基本上,除非徐文昊打算现在就扯旗造反,否则他便只能将私军的规模压缩在15人以下。

毕竟这时候的美军再怎么废材,也不可能允许民间人士在美国的土地上大规模训练自己的私人军队,实际上也没有多少人敢这么做。

但徐文昊也并非什么都不做,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训练一支能够执行多种特殊任务的突击部队却是非常适宜的。

而原本参加选拔的三十多人,在经历过严冬集训的考验之后,能够留下来的,只有寥寥7人,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徐文昊降低了选拔标准的基础上。

才7个人,连一个标准的11人步兵班都还凑不起来,可也算是勉强可用了。

被淘汰的人,徐文昊也没打算放弃,而是降低了训练强度,打算按照低级士官的标准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培训,尽量在未来2年内,建立起一个三百人左右的士官团体。

唯有这样,才具备日后回国参加革命的本钱和底气。

1908年末,清国皇太后病逝的消息也传到了北美,因此被徐文昊知晓。这位权谋心计不知胜过世间多少豪杰的女人,终于病死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走完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

慈禧的死,标志着建奴皇族统治的终结,清廷最后一位定海神针轰然而倒,屹立了两个半世纪的野蛮帝国,终于进入了灭亡的倒计时。

事实上,不管后世的历史对于这位曾经权倾天下的老女人有多少毁誉,却无法否认,在整个华夏大地的近代史历程中,都深深地受到了她的影响。

当然,站在华夏一族的立场上,徐文昊对于慈禧只有厌恶和憎恨,心里却是佩服她的眼光、心胸和智慧。以一介女流之身,玩弄天下豪雄于鼓掌之间,一生大落大起,却最终稳稳坐在权力的宝座上,号令天下。

也正是依靠她的努力,清廷才得以勉力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并且压制住那些蠢蠢欲动的实力派野心家。

但人寿有时尽,当这位74岁的老女人终于孤独的死去,一位愚蠢的继任者还是欢欣鼓舞的接过了古老帝国那代表无上荣耀的权柄。

新任摄政王的载沣,和他的儿子一样愚蠢无能,性格懦弱,才疏识短,根本难当大任。在面对鼎沸的局势,屡屡举措失当,使得选本就有衰亡之象的清廷,向着毁灭的深渊加速狂奔。

而对于徐文昊这样的人而言,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天赐良机。

一个旧秩序正在崩溃和倒塌的国度,正是他大展拳脚,建立新秩序的好地方。

但想要浑水模鱼,逐鹿于野,没有实力却是不行。因而从这时起,就要未雨绸缪,建立起一个听命于自己的班底,为日后的宏图大业而做准备。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