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洋行买办

时值七月中旬,炎炎夏意,充塞于整个波士顿市,濒临海洋,受着季风和洋流的影响,生活在这里的人,总是能深刻体会到这盛夏的热情似火。

“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国?”还是萝莉一只的小妹夏萱,正睁着那双可爱的大眼,抬高了脑袋,可怜兮兮地望着自己的兄长。

夏骏驰牵着小妹的手,温和的笑了起来:“怎么,萱儿也想家了吗?”

小萝莉听了,自是猛地点头,刚出国远游的时候,倒还有几分好奇和兴趣。可如今这一个半月都是过去了,这心中便渐渐牵挂起还在国内的母亲,以及平日里一块儿嬉闹的玩伴。

夏骏驰怜爱地模了模妹妹的小脑瓜,安抚着她的思乡之情,自己心中又何尝不是对远在国内的亲友牵肠挂肚,倍感惆怅?

“也不知道父亲那边,生意谈得如何

想到此处,夏骏驰也不由有些担心,为自己,更是为家族的未来而忧虑。

中午的时候,外出谈生意的夏万隆和夏璇,终于是回到了旅店,两人脸上都满是疲倦和低沉的表情。

这时的夏璇,穿着一件浅红色的碎花洋裙,风格可谓大胆,露出素白细女敕的手臂和小腿。要是在国内,估计会被看做‘不知廉耻’和‘有伤风化’。

也唯有在这国外,才敢这么穿着上街,不虞惹来非议。

“父亲,事情顺利么?”

早早就等在酒店门口的夏骏驰,这会儿快步上前,搀扶着父亲往大厅里走。

夏万隆这时精神很太好,顶着炎炎烈日回来,额头上冒出不少细汗,而夏璇正拿着手帕替他小心擦拭着脸颊上的汗水。

“我们回去再说夏万隆有气无力地回了一句,无精打采的往卧室方向走着。

而这时,夏骏驰也把目光投到了妹妹身上,不敢出声,只好用眼神和口型示意:“父亲怎么啦?”

夏璇这几天都是陪着父亲出去应酬,因此事情大多都是知晓,这时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摇着头。

单单是这神态和表情,夏骏驰就知道情况不容乐观。

果不其然,才回到客房中,夏万隆便无力的瘫倒在了靠窗的单座沙发上,感慨道:“唉,想我万隆洋行,从光绪二十一年到现在,也经历了十三个年头的风风雨雨,多少门槛都是迈过去了。却不想如今就要倾颓,难道真的是命数使然?”

知道父亲心情不好,夏璇也很乖巧的靠在夏万隆身侧,一双柔夷正轻轻揉搓着父亲的太阳穴,以使他能稍稍舒缓心情。

万隆洋行兴办于1895年,由夏万隆一手创办,如今注册资本达到700万元。和这时代的诸多买办洋行一样,万隆洋行的存在就类似于一家介于清国和列强国家之间的中介商。

近代中买办这种职业,主要诞生1800年至1910年,是一群以帮助欧美国家与清国进行双边贸易的华裔商人。

比如夏万隆就是这样的洋行买办,他就受雇于美国商人,自身英语和法语能力很强,善于和外商沟通。

实际上,夏万隆除了可作为欧美商人与中国商人的翻译外,偶尔还协调处理欧美国家商界与清国粤州政府之双向沟通。

除此,和许多买办商人一样,夏万隆本人不仅是一个交易中介,同时还自营着许多商铺,更因此而得以置办下了一份丰厚的家产。

这时的清国商人,大多都是极富,甚至因为清国独特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形态,许多的买办都家资甚厚,就算以‘富可敌国’来形容也未尝不可。

比如夏万隆的某位老前辈——被西方人称为“天下第一大富翁”的伍秉鉴先生,他祖籍中国福建,是广州十三行怡和行的行主。

父伍国莹被外商称为“浩官”,1801年,伍秉鉴怡和洋行,财产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两百年后的50亿元!

如此身家,自然是成为了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就连当时的英国商人也称赞他“善于理财,聪明过人”,又说“他天生有懦弱的性格”。

在鸦片战争后,曾独自承担南京条约中外债300万中的100万,日后的商人,却再无这种胸怀和气魄了。

夏万隆不过是游离于羊城十三行外的某个私人小买办,自然比不过伍秉鉴之流的大人物,但在这时的清国粤州,却有着不少像夏万隆这样的小资本商人,为了财富而模爬滚打,客观上促进着国内的经济和生产发展。

只可惜,这时的夏万隆不过是清国两万余个仰仗洋人鼻息而生存的小买办中的一员,他的眼光和胸怀,也从未想得如何深远,始终是盯着自己洋行的一亩三分地,苦思寻觅着那一条发财致富之路。

“父亲,科尔内特先生没有答应我们的请求么?”夏骏驰这时不由焦急的询问道。

现在已经26岁的夏骏驰,已经开始常常接手洋行的经营和管理,生意上的事情他也是有权过问。他知道他们家之所以能有今日,靠的就是和美国商人高迪科尔内特的合作,出售国内的猪鬃、生丝白糖和茶叶,然后买入美国生产的各类洋货。

这时的美国,自从1894年后工业产值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以来,就一直独占鳌头。如今的经济规模和工业产能更是占了全世界的30%以上,超过英、法、德、日四国之总和。

大量的‘美国制造’商品充斥着世界市场,数亿人口要依靠‘美国货’来维持正常的消费和生活,可想而知,这时的对美贸易是何等重要。

但很不幸,生意上的事情,总难免受到政治上的影响。

1908年,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考虑抑制日本势力,维护美国在远东利益的需要,向清廷提出了一份海军合作计划。

包括美国为清建立舰队及其一切设施,清所需的舰艇由美国建造,其费用暂由美国政府垫付,再根据清政府的财政状况逐步偿还。

不仅由美国帮助设计军港的设施设备,甚至暂由美国政府出资建设,并且承诺不收任何报酬为中方培养海军将校,可派美国海军军官驻扎清的各舰艇,也可接受清海军学员赴美留学。

简单来说,这时候的美国,把中国当做了潜在盟友——为了遏制越来越咄咄逼人的日本海军。

而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之下,这个时期的美国和清廷的关系十分暧昧,自然而然地就对整日密谋造反的革命党们没什么好脸色了。

不过这种政治高层间的秘密协约,又岂会被夏万隆这样的小人物所知晓?

因此他们此时唯一能够知晓的就是——以前一直有着愉快合作的美国商人,突然间拒绝继续和他们做生意了!

没有了这个购买洋货的渠道,万隆洋行的生意必然大受影响,毕竟就算依旧保留着原本的买办职务,可单靠‘中介费’又能挣得了几个钱?

可对此夏万隆却没有任何办法,一连几日,找了好几拨人,都没能解决问题。

“要不我们找丹纳曼先生帮帮忙吧?”夏骏驰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夏万隆这时却摇摇手,苦闷地说道:“丹纳曼先生主要销售的是钢铁和机械,我们万隆洋行可没这么大的资本吃下

虽然也有心向轻工业领域发起转营,但这时夏万隆却还是未能下定决心,毕竟十几年来他都习惯了当一个商人,对于工厂的经营和生产很不熟悉,因此一直抱有疑虑。

“我们万隆洋行一直都是以买卖货物为主要营生,如今徒然间让我开办工厂,却实在是力有未逮,让我再好好想想见儿子夏骏驰还要再劝,夏万隆直接挥手打断他的话语。

夏骏驰听了,也是颇感无奈,却没有任何办法。

生意上的事情,他有权过问,但最终决定权还是捏在父亲手里,容不得他染指。

实际上,买办这种职业的存在,随着中国和世界的接轨程度加深,其地位越来越尴尬。历史上洋行买办兴盛的时代只持续到了1910年左右,这是资本自身的意志和诉求所决定的。

而无法在此期间完成从‘买办’到‘民族资本家’转变的人,其下场注定是悲剧的。

由于各主要列强国家经济危机的爆发,工厂主和外商们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压缩产品的销售成本,因此更倾向于有自己亲自进行对华贸易,而不再满足于接受买办的‘抽佣’。

这就从大势上决定了,这时的清国买办商人,要么转化成经营实业的资本家,要么就此衰亡,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虽然受限于这个时代华人的眼光和见识,夏万隆和夏骏驰都还未意识到自己将面临的是一种历史性的转变时刻,但心中却也有了一些想法。

可想法终归是想法,如果不能下定决心付诸实践,恐怕也是无用。

就在夏家还心存犹豫的时候,徐文昊却已经亲自找上门来,带着一系列生产和技术上的合作意向。现在的他,代表着才刚刚建立的威钢实业集团而来,他的身后,站着许多美国大资本家的身影。

此时,还没有人知道,这个日后将对整个人类世界历史带来深远影响的跨国实业集团,在成立之初,不过是为了实现一小撮资本家对于财富的无限渴望。

清脆的叩门声响起,夏璇起身前去开门。

当厚实的红木房门缓缓打开,一双如古井深潭般的眸子投了过来,熟悉的身影,那股超然物外、遗世**的气质,让春心萌动的少女不由失声道:“是你!?”

声音中带着点娇羞,又有些许惊喜,这时却是不敢多看,红着脸回到房中,细声对着家人道:“父亲,哥哥,是徐先生到了

“哪个徐先生?”夏万隆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

反倒是夏骏驰很快反应过来,看着妹妹羞赧的表情,哪还不知道来者何人,这时自是出声向父亲解释起来:“是徐文昊先生,曾经救过璇儿的那位

“哦,快快有请!”反应过来后,夏万隆连忙整了整衣着容装,亲自出去迎接。

夏万隆如此郑重其事,可不仅是因为欠了对方的恩情,更在于他知道徐文昊是一位很有才华和本事的年轻人。

这样的俊杰人物,虽然年纪尚轻,却最是骄傲和自信的时候,夏万隆可不想因为自己的怠慢而惹得对方不快。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