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十四章 所谓传统

波士顿位于美国东北部,是马萨诸塞州的首府,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美国“最古老的城市”。

它濒临浩瀚的大西洋,是优良的海港城市,繁荣的海洋贸易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在工业革命后,更是兴起了无数的制造业工厂,推动着整个大波士顿区的经济昌盛。

和纽约以及旧金山一样,波士顿也有着唐人街这种聚集了大量华裔人口的生活小区,古老东方的海外游子们,带着心酸的过往和对外来的憧憬,在这异国他乡安身立命。

波士顿的唐人街有着近400年的历史,当时北美还处于殖民地时期,是不列颠殖民者就在半岛上创建了它,它也因此得名为“比国家更古老的城市”。

时过境迁,如今的波士顿已经逐渐成为美国东北部举足轻重的经济中心,吸引着众多的海外华人前来寻梦。

目前的波士顿,常居华裔人口就占了该市总人口的百分之五,规模位列全美前三,被视为美国东北部著名的华人聚居区。

波士顿唐人街作为华人在美国最早的一批定居点之一,保留了较多的中国传统,其中不少华人脑袋后面的辫子,就是一道特别的风景。

街区入口照例有一座重檐画彩的中式牌坊,匾额上的题字深得古风:前书“天下为公”,后列“礼义廉耻”。

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背井离乡的早期华人们,用这种方式纪念着他们心中坚定的中国文化信仰,比之国内的碌碌无为和麻木不仁,还是要好上许多。

盛名在外的波士顿唐人街,粗看之下似乎与中国粤港小城并无不同。寻常巷陌,中文招牌参差错落,往来的行人更是多以粤州方言随意交谈着。

道边店铺鳞次栉比,熟悉的清代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街区从容不迫的生活节奏,俨然一个**的华人小社会。只有时不时的几句流利英文,才让人意识到究竟身处何方。

年轻一代的华人正不断试图融入西方社会,足见华人移民连续多年打拼,已经成功地入乡随俗落地生根。

这里的华裔移民,大多国内沿海,尤其以粤州台山为最,因此常常听到操着台山话口音的华人,彼此相谈。

这时的华人,在美国的生活,和猪狗差不多。不过即使如此,依旧挡不住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往,一批批的前来圆这淘金之梦。

至少,比起大清朝统治下那种猪狗不如的生活,北美地区还是有着不少的吸引力。

一家凉茶铺前,摊位上坐满了梳着辫子的华人,为首一精壮汉子,正是读过私塾的刘三顺。而在他的周围,一群留着辫子的华人正为招工的事情争吵不休。

“刘先生,你说这可如何是好,我家阿锋不知受了谁人蛊惑,竟瞒着我剪了辫子,进了那洋人的厂里工作!三日不曾回家,且音讯全无,您是读书人,见多识广,还请帮忙拿个主意才是啊一瘦小老汉满脸愁容,对着刘三顺恳求不已。

因招工事件引发的剪辫狂潮,这时还在不断蔓延,对整个波士顿地区的华人而言,都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这些仍‘心系故国’的辫子党们。

“董大爷,你放心,我刘三顺定会去找那瓦格纳公司的人理论,争取我们华工的合法权益,此事绝不会就此罢休!”刘三顺当着所有人的面拍着胸脯保证,这登时引来一阵欢呼叫好声。

刘三顺在国内不过是个连童生都考不上的小人物,在这里却被尊为‘先生’,这心理上自是获得了不小的成就感,因此平日里也确实很愿意为大家伙办些事,解决疑难。

这一来二去,自然就成了眼前这些华人的首脑,有了一定的信望和号召力。

“大家请放心,洋枪洋炮能打倒我们的体肤,却灭不了咱们的傲骨!大家漂洋过海而来,在这异国他乡,往日里就没少受洋人欺压和奴役。但不要忘了,我们终究还是大清国的子民,就算流落海外,这礼义廉耻总还是要坚守的,不然还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这一番话,说得声情并茂,算是说到了这些海外游子的心坎中去,引得周围众人连声附和,叫好之声连绵不断。

但就在这时,一青年昂扬而入,进了这开在街边的凉茶铺子。

之间他身穿一件打满了补丁的褂子,眼神却是清明透亮,不见丝毫猥琐和麻木,反倒是充满着锋锐蓬勃的朝气,。

这人和周围同胞都是不同,虽也是黄皮肤黑眼睛,却留着一头精神十足的短发,眉目如剑,精气完足,神情饱满,行走间自信从容。

年轻人才一进来,便满脸鄙夷的看了一眼刘三顺方向,突然开口说道:“你的列祖列宗要是知道有你这么个不俏子孙,估计也不想见你

这话一出,登时像桶了马蜂窝一样,引得周围华人怒目相视。

“谢剑彪,你这大逆不道的革命党,还敢来这出言不逊,就不怕我上报官府么,将你缉捕么!”刘三顺身边,一矮小汉子大步踏出,厉声喝问着,眼神凶戾非常,显然不是寻常劳工,反倒像是战场上杀过人的老兵。

“哼,吴杰,这里可是美国,不是你这只清狗可以撒野的地方。你自个都被卖到美国当苦力了,还这么替清狗卖命,真是有够犯贱

“你!”吴杰被谢剑彪这么一说,登时怒上心头,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

谢剑彪只是轻蔑地扫了对方一眼,便冷笑起来,“哼,我参加革命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同胞复我中华,也不知道你们这些鞑虏的忠臣顺民们,图个什么?在座的人,哪个不是被朝廷逼得活不下去了,才不惜远渡万里重洋,来到这美利坚寻条活路?”

对于刘三顺和吴杰这种时刻不忘替主子说话的忠犬,谢剑彪最是不屑。他早年也是出身大户人家,洋务运动时父亲曾跻身于时代潮流之中,兴办实业,救亡图存,为这老态龙钟的国家注入几分希望和活力。

可惜后来竟被几位旗人勋贵看上了自家的产业,最终逼得家破人亡,不得已才孤身逃往美国。这心中的刻骨仇恨,自然是铭记于心,时刻不忘。

前些年,谢剑彪相应当地华人社团的号召,加入了同盟会的海外分部。

而吴杰在国内时曾是一名绿营兵,庚子拳乱时兵败被俘,像他这种小人物,家里穷得响叮当,哪里有钱赎身。

再加上清廷也不愿意出钱赎人,最后被拉到美国旧金山当了六年苦力,前年才逃到了波士顿,现在当着码头工人。

因为绿营兵出身,前半辈子都一直受着清廷的好处,因此这自然是坐在了满清那边,满脑子都是咱大清如何如何。

他和谢剑彪最是话不投机,还经常引发矛盾和冲突,要不是有刘三顺在,两人早就打起来了。

谢剑彪这会儿也懒得和吴杰争论,而是和颜悦色地说道:“董大爷,阿锋是我介绍进厂的,瓦格纳公司的老板虽是洋人,但为人却是厚道。阿锋进了工厂,立即发了两套工衣,日薪1美元,虽说平日里工作累了些,但这生计却是没问题的。只要好好做,足够养活一家老小了!”

这话说得实在,原本还心中担忧的董大爷,这时听了也是目瞪口呆,讷讷问着:“这不是洋人故意骗人去做奴工吧?”

董大爷当年就是这么被人当猪仔骗来美国的,当了十几年的奴工,这段可怕的记忆深深烙在心里,每每提起,还是心有戚戚。

“哪能呢,我谢剑彪的话,您老还不信么?”谢剑彪哈哈笑着,眼光暗中扫过其余诸人的面孔,默默观察着众人的表情和神色。

周围华人听了,不管对谢剑彪有什么看法,但心里却是认可他这句话的。

谢剑彪是洪门中人,虽性格孤傲,但为人却最重信义,还从来没有失信于人的记录。因此这话一出,大家的脸上都起了心思。

“这样的话,其实进工厂工作也未尝不可呢

“是啊是啊,时薪有1个银元呢!”

这时出声附和的人越发多了,大家脸上虽还有着犹豫的表情,但确实动了要进厂子工作的心思。

“再说这里是美利坚,早不是大清国的地界了,就算剪了辫子又如何!”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大,虽然还是站在刘三顺背后,但在现实的利益面前,人情不过是纸片一样单薄。

“你们这些不忠不义的小人!”吴杰指着背后那些起了心思的人骂着,“平日里三顺哥是怎么教导你们的,你们的良心都让狗吃了!?”

“哼,愿意做清狗留辫子是你自己的事,别在这里满嘴屁话。建奴入关前,谁会在脑袋后面吊着根猪尾巴?还不是靠着血淋淋的屠刀,用留发不留头杀出的规矩?现在大清气数将尽,反倒有你们这帮数典忘祖之辈,在这里大放阙词!”

谢剑彪说道此处,直接讥笑一声说道:“我呸,也不看看你们什么玩意儿,欲当清狗尚不可得,还在这里聒噪不休,真个是贱到骨头里了

年老一辈还好些,年轻的早就被那1美元的时薪给迷花了眼,这会儿哪还愿意听刘三顺的废话。

再微言大义,也比不上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是!

愚民固然容易被洗脑和蒙骗,但不代表他们脑残,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要,去和你谈忠君爱国,别开玩笑了!

在谢剑彪的鼓动下,不少年轻人当即捡了辫子一甩,闹哄哄的就嚷嚷着要去工厂应聘去了。只留下少数几个‘大清国’的死忠份子,还呆在刘三顺身边,面面相觑。

就连刚才还想要刘三顺给拿主意的董大爷,这会儿也是苦笑着告饶:“刘先生,今个儿真是对不住了,老叟我……”

说完,竟不住叹息一声,就此别过,往着自家方向跑了。

董大爷虽然没剪辫子,但显然是不打算反对儿子剪辫子的事情了,为了生活,所谓的‘传统’没什么不能放下的。

正如谢剑彪所言,两个半世纪前,建奴举着屠刀让中国人放下传统。今日望着那绿油油的美钞,又有什么传统不能放下呢?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