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十二章 心中的辫子

“招工啦招工啦!时薪1美元!周结算,概不拖欠!瓦格纳钢铁厂招人了,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西区第三大街旁的一片空地上,大量健壮的工人聚在了一起,平日里他们都在这里苦苦等待,只为求得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贫穷和失业,折磨着这些困苦的无产者,为了一份面包,他们甚至愿意出卖自己的尊严!

“时薪1美元!”在这个经济危机爆发的年月里,这样的薪水虽然算不上多高,但也不差了,至少足够一家三口过上安稳的生活!

“我!我要去!”

汹涌的人群几乎把写着‘报名点’的小木桌撞翻,无数工人挤作一团,奋力向前钻插,只为了一份能够吃上面包的工作!

“不要挤!不要挤!请遵守秩序,我们瓦格纳钢铁厂将在简单的提问之后,确认你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而插队和推挤的人,将被排除在外,我再强调一遍,请遵守秩序!”

拿着铁皮箍好的简易扬声器,人事部经理约翰沃格雷夫新官上任,正意气风发的看着眼前这些一脸苦涩面容的无产工人,连哄带吓,终于让这些慌乱的工人安静下来,井然有序的排起队列,等待自身的命运到来。

约翰的身边还跟着六位雇员,都是老板里斯派来做文书记录的文员,专门负责询问工人的情况,然后进行登记。

一份份徐文昊亲自设计的表格就在他们手里,只要按照上面的要求提出问题,然后填写内容,就能让企业的管理者大体上知道自己的员工状况。

徐文昊将劳动工人分成了八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工资和待遇都是不同。

基本上1-3级是纯体力工人,无知识程度要求;4-6级就是普通的工人,最低要求小学文化程度,能够阅读和书写;7、8级就是熟练的工匠了,基本上能够胜任一些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作。

7级和8级工人的工资待遇,甚至要超过低级别的技术员,不过这种工人一般都是工厂的宝贝,很少外流,基本靠公司自己培养。

评定的标准也很简单,不认识字的最高只能评定为3级工人,而识字的哪怕没有在钢铁厂里工作过,也能先弄个4级工人的资格,有过相关工作经验的工人则能获得更好的待遇。

每级都有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因此可不仅仅是虚名而已,让不少上过小学的人懊恼不已。

其中主要是少数裔移民,比如清国的那些劳工,大部分都是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只能在契约书上按手印了事。

“六子,你咋垂头丧气的?”

当日被博尔特狠狠踹了一脚的赵六,这时正低着头,一脸无精打采的表情。还在排队的刘三顺见了,当然是忍不住关心起同乡来。

赵六听到了刘三顺那熟悉的声音,这才抬起头来:“顺子哥,你说这洋鬼子是不是故意欺负咱,说什么工厂里不招收有辫子的工人!”

“什么!”头上同样还留着大清国‘标志’的刘三顺,这时既惊又怒,愤懑地用家乡的方言咒骂起来:“这些化外蛮夷,尽是歧视我等!凭什么!这份工作不干也罢!”

刘三顺倒是挺有骨气,为了维护祖宗传下来的辫子,却是连一份2薪金待遇不错的工作都是直接舍掉了。

他拉着还心有不甘的赵六离开了招聘现场,还不忘教训着想要回头的同乡道:“赵六,跟我走,就算身居海外,我们也是大清的上国子民,岂能为了这点蝇头小利而丢掉忠孝大义!”

一边说着,还一边向天抱拳,以昭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

……

厂区办公室里,新送来的桌椅都已摆放整齐,书柜木架罗列其间,算是有了一家正规钢铁公司的模样。

“今天的招工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了?”徐文昊喝着茶,以悠闲的语气询问着约翰,表情漠然。

对于眼前的这位短发的清国人,刚刚就任人事部经理一职的约翰不敢丝毫怠慢,恭恭敬敬的站在徐文昊跟前,汇报起工作进度。

“徐先生,您放心,在我的努力下,人事部现在已经按照预定计划招收了五百多个工人,预计四天内将达成最低的开工人数要求

“开工的事先不急,员工必须先要经过为期三周的短期培训,然后才能正式上岗

徐文昊在这种事情上,深知最忌就是操之过急,为了图一时之利而不顾企业的根基是否牢固,那么日后必然只能花费更大的代价去弥补和扭转,这又何必呢。

看了一眼工人的统计报表,徐文昊不由暗暗皱眉:“约翰,为什么华工的数量这么少?”

这话已经是明显的不满,徐文昊可是打算在华裔工人中培养一群坚定地追随者出来,可望着报表上那可怜巴巴的数据,他不由愤怒了。

新人类那种独有的骄傲和淡漠,让直面徐文昊的约翰直冒冷汗,不得不出言辩解道:“徐先生,这件事情和我可没有半分关系,许多华工不愿意剪辫子,因此……”

徐文昊这时才明白,原来不是手下的白人在搞鬼,问题出在了那些华裔劳工身上。

‘剪辫子’这种规定可不是徐文昊独创,实际上这时候的大部分工厂或企业,都有着这样的规定。留着长长的辫子,在堆满了机器的生产车间里工作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而爆发的事故更是层出不穷。

19世纪末的清国国内,不少因洋务运动而兴办的工厂也在外国技师的要求下,强令工人剪辫。为此清廷亦是默许的态度,甚至一些清廷的内部开明人士,强烈支持‘废辫’。

而让徐文昊没想到的是:在这远离‘大清上国’的北美,居然有这么多华人不愿意把脑袋后头的猪尾巴减掉。

遥想当年,汉人何时有过留辫这中所谓的传统。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依靠着这句残忍无情的宣言,历经一轮又一轮的血腥镇压,建奴才将留辫子慢慢变成了华人的常态,不留辫子反而成了异端。

辫子,意味着汉族对建奴的臣服。

从1644年清兵入关算起,中国人一共留了267年的辫子,本来是耻辱的事情,如今竟成了难以割舍的传统,而被自觉维护着。

愚昧和无知的可怕,可见一斑。

这个时代的华人之所以被西方人看不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人怎么也弄不明白,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的人民,怎么会对这样一个明显是昏庸**暴虐无道的政权俯首帖耳到这个地步。

华人的被歧视,实在和自身在海外也自觉地维护自己头上那根可笑的辫子有关。

凡是在自己国家的政府面前享有做人的尊严的国民,在西方国家受歧视的可能性要远远低于那些在自己国家只能当奴才的人。

徐文昊不由感叹: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

头颅外的辫子易剪,脑瓜里的辫子难除。

徐文昊对于哪些事就像是大清王朝的那根动不得的辫子心里清楚得很,这种愚昧的奴性思想,才是智慧和美德的大敌!

晚清革命家邹容说:中国人是拖尾奴才。

这话要是放在旧世纪中期的网络上不加任何说明,恐怕很多人会以为是某个网络喷子的故意诋毁。

实际上旧世纪中期的中国和满清别无二致,曾经百年的黑暗过去之后,不过又是换了另一个黑暗的百年。

徐文昊作为华夏地区的新人类,对此自是有着深刻的体悟:就现实情况而言,某些政治改良派志士的话并没有错——中国确实需要皇帝。

而历史的发展也恰恰证明了他们所说的话: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依旧存在着事实上的皇帝,无非是名号不同罢了,原因无他,百姓心中依旧普遍有着奴性劣根。

而华人心中的奴性劣根一日不除,东方的巨龙便一日难以苏醒,所谓的民族崛起更是自欺欺人。

像羔羊一样活着的人,无论精神还是躯体上都是弱者,如此国家,岂有腾飞的可能?

思想上不能腾飞,却幻想着民族能够崛起,这是何等的可笑和愚昧?

要改造这个时代的华夏文明,必须从思想上入手,没有这种认知和觉悟,以为靠着军阀和政变等手段就能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简直是笑话!

旧世纪中期的网络上,就不乏这样的痴愚之人,妄图以技术、经济、政治改良甚至是军阀暴力的模式来拯救旧世纪早期的华夏文明,这在徐文昊看来简直是愚不可及。

纵观世界文明史的发展,思想始终是最为关键的一环,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东方文明之所以在很早的时候便得以成功崛起,傲立于世界之巅,就在于华夏文明自身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哲学系统,支撑起了一个民族精神。

这股独特而充满进取心与内在凝聚力的精神气质,在汉朝时达到巅峰,以至于确立了一个民族的名字——汉族!

直到两晋后,佛教藉由五胡乱华的机会而迅速传播推广,这才开始渐渐摧毁着秦汉两朝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精神基石,华夏文明便从此一蹶不振,再无那种傲视群雄的底气和心胸。

隋唐时代的所谓盛世,其实不过是一种回光返照,当时的中央皇朝面对周围的异族势力,并无压倒性的优势。反而在短期的繁荣后迅速崩溃,开启了五代十国的纷乱格局。

及至两宋,那时的中原早已再无任何优势可言,并且华夏文明的核心思想再一次受到佛教精神的污染,诞生出了‘理学’这种畸形的怪胎。

程朱理学固然有些内涵,但这种思想主导下的宋国,却失去了先祖们锐意进取的决心和不畏艰险的气魄,空有经济上的富足,而终被异族所灭,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悲叹。

当思想和精神上的脊梁骨被打断,一个民族离覆灭还有多远?

徐文昊认为,旧世纪中期最可笑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民族融合。在他看来,文明的发展不是调鸡尾酒,随你喜欢的添加各种奇怪的东西。

一个文明要发展壮大,必然需要一个坚定地思想核心,作为整个种族的理念基石,以此而构架出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

然后才有资格谈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撑起博大的国家民族格局。

可如果你融合到连自己的思想核心都丢掉了,那还谈什么发展,说什么将来?

在徐文昊看来,华夏文明的三个转折点异常鲜明:第一是两晋后的佛教思想入侵,导致华夏文明的核心理念被污染;第二是两宋时代,华夏文明的核心思想被彻底扭曲,自断根基;第三是明末建奴入关,精神上的脊梁骨彻底被打断,人民沦为奴隶,并且心甘情愿。

满清的统治容易推翻,这人民心中的奴性却难根除,但事在人为,徐文昊已经决意要行此道,只是不避艰险和阻挠。

“国内鞭长莫及,但在这北美,我当力行之!”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