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正文 第三十五章 大战(二)

滁州地处安徽东南部,是一座处于群山包围之中的城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说“环滁皆山也”,就是滁州的真实写照,滁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距离南京不到五十公里,距离扬州一百公里,滁州市,又称“皖东”,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隔江与南京遥望。滁州南据长江,东控京杭大运河,是为江东之门户,江淮之重镇。在太平军攻下南京城后派出军队打下了这里,将它作为南京外围的防御军事重镇,扬州的地理位置也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可是琦善以扬州为中心组建了江北大营,让太平军只能看着而不能吃,此时太平军军事实力还没有达到顶峰,本想积蓄实力之后打败江北大营,没有想到此时江北门户丢了,胡以晃在大战中战死,很快清军就要到达长江北岸,南京危矣!

天王洪秀全立刻召集了南京城里所有的将领前来讨论如何将滁州夺回来。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在南京城的重要人物聚集在天王府里,此时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危险,清军已经与南京隔江相望了,自从占据南京后还没有如此危险的时候。“不知各位王弟有何办法将清妖击退?进入滁州的清妖如一根刺,让南京时刻处在威胁之下,必须想办法重新控制滁州地区。”洪秀全首先问道,“天王,南京城内只有三十万军队,还要防备江南大营,恐怕抽不出太多的人来。安庆方面要防备江忠源,而曾国藩的湘军正在朝着九江方向突进,我们没有兵力应对滁州方向的清妖了。”东王杨秀清说。“天王,不如联络一下安徽的捻军,让他们在后面制造一些混乱,同时集中南京的兵力全力攻击江南大营,先解了后顾之忧,江忠源方面年前大战,我们双方损失都差不多,应该不用过多地防卫,重要的是滁州方面,因为他距离南京实在太近了,一定要解决它。”翼王石达开说,在军事方面石达开比杨秀清要高出一些,燕王秦日纲听了也点点头,确实应该先解决最紧要的问题。“如果此时长江北岸的清妖动了如何解决?”洪秀全问,说实在的,洪秀全在军事方面确实不怎么样,如果是鼓动士兵他可能还有两下子,洪秀全沉迷于自己创建的宗教之中,而面对强大的敌人时缺乏自信。“天王放心吧,清妖刚刚占领滁州,怎么说也得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安稳下来,明天准备,后天进攻江南大营,在清妖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一举拿下它,接下来就重点应对江北大营和滁州方面。”石达开劝慰道。“好吧,这件事交给东王,翼王辅助,一定要保证南京的安全。”洪秀全将事情交给了杨秀清,自己回**去了。

杨秀清确实是一个军事能力出众的人,商量了一阵后决定由东王为军师,石达开为指挥,首先解决江南大营的问题,又调燕王秦日纲带领一支部队从侧翼攻击江南大营。很快十五万大军分成两路,7月26日夜晚,秦日纲带领五万人从玄武门猛烈攻击孝陵卫清军大营,而石达开则亲率八万大军从城内出通济门,抄截大营退路。仅有的十门火炮全部摆在了正面猛烈轰击,同时两万太平军翻越紫金山直接进攻大营,一时间炮声震天、喊声阵阵。太平军与清军在黑夜中战作一团。

江南大营创立于1853年3月,为了遏制太平军的扩张,钦差大臣向荣于南京城外的孝陵卫建立了江南大营,准备长期围困天京,防止太平军向苏、杭等地发展,从南方各省抽调兵马充入,一年多时间里人数几近二十万,不过南方士兵身体弱小,战斗力并不怎么样,加上后勤物资跟不上,导致向荣只能围困而很少主动攻击,最近正在思考着如何破敌,研究了半天的地图,向荣想到南京毗近长江,水师的战舰在江面上可以直接攻击天京城,计划请皇上向南方水师调集一些战船过来,半夜了才睡下。

感觉并没有多久,忽然听到外面震耳的爆炸声响起,急忙起身出了大帐,发现大营里到处都是火光,不时的爆炸将大营内的帐蓬、草料点燃了,这时喊杀声传来,向荣知道是太平军进攻江面大营了,不过太平军显然挑了一个好时机,在黑夜里清军无法组织起有效地反抗,这时几个将领来到向荣身边说:“军门,太平军已经冲进大营,兄弟们都乱了,这可如何是好?”向荣看着大营里的士兵,如同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跑,心底在滴血,自己一年的心血就这样被太平军一击而溃,自己难以向皇上交待了,“军门,快下命令吧,不然所有的兄弟都要折在这里了,这里距离丹阳不远,而且那里还有我们的一些物资,不如撤退到丹阳。”一名参将建议道。“撤吧,撤到丹阳!”向荣也只有这个办法了,等到了丹阳,二十余万人只剩下了不到三万,向荣真是欲哭无泪,耗费了一年心血的江南大营一夜之间被付之一炬,只能等皇上的旨意了。

太平军一夜苦战顺利突破了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的包围的一侧,而且得到了大批物资补充,此战杀死清军六万余人,剩下的大多跑了,而太平军损失不到二万,可谓是一场大胜,简单修整一天后东王杨秀清命令石达开率领十万大军由下关渡过长江,向滁州方向而来。

得到滁州的富察广并未大意,派出飞艇在天空监视长江沿江地区,防止太平军偷偷模过来。石达开带着十万人渡江,花费了近两天天夜的时间,数千艘小型木船在江里来回运,他们没有发现天空中的飞艇,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发现了,石达开渡江后命令石廷柱带领两万人快速向全椒西南的含山地区进发,迅速占领该地后向全椒县进攻。

全椒县位于滁州南方,两城相距不到二十公里,可以说是一个犄角,对于滁州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防卫城池。富察广在夺下滁州后派了50旅驻守此地,经过军事培训的人都能看出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与滁州可以相互呼应,进攻天京时滁州变成了全椒的后方。

50旅旅长张万龄,所有的旅长中只有他一个不是从旗人中出来的,今年二十六岁,河南洛阳府人,农民家庭出身。少年时在乡里很有名气,十五岁中了秀才,十八岁时又中了举人,正要准备上京赶考,未成想乡里的一个士绅看上了他家祖上流传下来的一块地,买通了官员将张万龄的父亲污为捻军,无奈之下张万龄一家只好抛弃家业,只带着一些值钱的东西离开洛阳逃难,从来没有离开过洛阳府的一家人在路上犯难了,不知道去什么地方。看到向西的官道上有人背着大包小包地向西走,张老爹问了一下才知道这些要是要迁到新疆去的,听说那里有土地分给百姓,而且不收税,前几个月刚刚打败了罗刹国的军队,非常安全。迁到那里是个不错的选择,张老爹和家人商量了了一下,张万龄也觉得是最好的出路了,张万龄此时刚刚二十三岁,虽然读书多,但是并没有到处游历过,见的世面还是不够,面对大事时有些手足无措,只好听从父亲的决定,一家人跟着迁移的百姓一路向西,三个多月后来到了新疆。张万龄读过的书里记载,西北之地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土地贫瘠、百姓未服教化,可是眼前的景象推翻了书上的记载,只见眼前宽阔的道路,路旁整齐地的树,路上的行人却是没有发辫,穿着干净的衣服,一切都让张万龄与来到这里的人感到新鲜,又有些紧张,自己这些逃难来的人能得到他们的收留吗?不过很快就有人走了过来,一席话打消了他们的疑虑。随后张万龄一家被安置到了准噶尔州东沙镇东村,因为张万龄是个读书人,所以当他被招进地方警卫队时,当地的团长举荐他进入军事培训基地,也就是祁枫首先设置的训练基地中。无法再次进京应考的张万龄也转变了思想,决定弃文从武,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是弃文从武后立下大功,被后世流传,班超就是其中的代表。举人出身的张万龄识字多,在老家的时候也看过一些兵书,加上在这里系统地训练,虽然与所知的当今军事思想不一样,但是经过与俄国人一战后感觉自己学的是正确的。在对俄战争中张万龄立下军功,带领自己的一个排首先攻入俄国城市,在整编后被祁枫任命为国防军第五十旅旅长,一个月前跟随阿尔多彦踏上了东征太平军之路。

张万龄骑马在全椒县周围观察了一阵,发现全椒东南地势相对较低,西北地势略高,如果太平军进攻全椒,势必要找到一个与全椒地势持平持方,不然逆向而上战斗让人吃力,而国防军则可以顺势而下,一鼓作气消灭他们,一个有军事常识的指挥官是不会犯这个错误的。张万龄也看到了含山,这个地方与全椒县城地势相对持平,地势落差很小,而且与全椒只有五公里左右,占领它就可以直接进攻全椒县城。看到这里张万龄命令卫兵叫来了150团团长刘海山,自己的老乡,刘海山同样是河南人,老家荥阳,参加过对俄战争,不过最精通地是防守战,进攻不是他的强项,所以张万龄打算让他守住含山地区,等候富察广的总攻命令。刘海山来到旅部,张万龄直接就说了,“海山兄弟,我打算让你去守住含山,这个地方与全椒县城地势差最小,太平军一定会先占领这个地方再进攻全椒的,怎么样?有没有把握?”“我能守住这个地方,放心吧,不过我有个要求,旅长能不能让飞艇进行一下空中火力支援,我所兄弟们伤亡太大?”刘海山说。“没有问题,我会安排飞艇协助的,武器弹药备好后立刻出发,不必再来报告了。”“是!我立刻去准备。”说着敬了一个军礼离开了旅部,半个小时后刘海山带着部队向含山出发了。

而石廷柱此时正在距离含山二十多公里的路上,地势的不断升高让人行走起来很费力,刚刚经过大战没有大规模修整的太平军带着疲惫再次踏上了征程,但是这不是士气能抵挡的。而此时150团已经开始在含山最容易进攻的地方建筑工事,六十门大炮也将炮口对准了最适合展开兵力的地方,就等着太平军来了!双方大战前的交锋即将开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