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正文 第二十九章 喀什事件

浩罕国是中亚的封建国家,在奥马尔汗和马达里汗穆罕默德·阿里的统治下,汗国进入鼎盛时期。它的疆域西北临咸海,包括锡尔河下游附近的哈萨克草原;东北扩展到巴尔喀什湖以南中国地区;南达喀拉提锦等山区领地。马达里汗多次侵犯中国喀什噶尔地区,竭力支持该地和卓后裔进行叛乱活动,企图入侵中国领土。自从十几年前这个国家在君主的治理下渐渐强盛,强大之后的浩罕国开始想要摆月兑清朝属国的地位,接着积极支持大小和卓的后裔在新疆地区捣乱。虽然祁枫掌控新疆之后,打败了俄国人和迅速镇压了霍齐在南疆的叛乱,霍齐逃到浩罕国内开始游说上层权贵,说清国凭借人数优势打败了俄国人,但这并代表清国就已经强盛起来,霍齐一系列的行动让这些从来没有实际调查的浩罕国上层认为清朝正在渐渐衰落,真的以为清国就是凭借着人多才打败了俄国,因此当得到祁枫去了北京的消息之后,浩罕国主开始指示边境的军队向清国边境驻军挑衅。浩罕国与清朝边境喀什城是两国的通商城市,浩罕国最有名的安集延人每年都在这里进行棉花的交易,所以喀什城中存了大批棉花,而这些棉花如今成了两国开战的导火索。

乌什德是浩罕与清国边境驻军的一个千户长,是一个希望浩罕国扩张的军人,当浩罕强盛时,上层人物心中的野心也开始膨胀,这种扩张的心理从上向下面的军队漫延,一次行动都开始以此为目标,从支持大小和卓后裔从清国内部挑起事端到如今想直接发动战争夺取清国领土,他们的想法很快就体现在了行动上,乌什德接到浩罕城的指示,让他趁新疆的伊犁将军不在时在边境挑起冲突,到时浩罕就可以用边境动乱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向边境出兵。

乌什德开始计划怎么样才能挑起冲突,直接让士兵抢掠清国边境城市?倒是一个好主意,不过如果自己首先出兵,一定会让浩罕失去道义上的制高点,而且自从霍齐逃到浩罕以后,清国在边境地区增加了不少驻军,虽然是一般的绿营士兵,但是近万人的数量还是让浩罕边境驻军担心首先进攻清国会让清国驻军击败,如果让那些权贵失去扩张的信心就不好了,所以乌什德决定让自己这边的事先吃占亏,倒时自己这边以保护国家的商人为名国内大军调来之后一起出兵,一切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嘛。喀什城里安集延商人大批的棉花进入了乌什德的视线,如果这些棉花被毁掉或者一把火烧掉了,借口就出现了,虽然会让浩罕商人遭受严重损失,不过等打败清国后可以获得大批的赔款,这些银子足以补偿商人的损失了。

而他没有想到的是祁枫如今也在找借口收拾掉浩罕这个国家,这样的话自己控制的范围扩大不少,而且可以绕过青藏高原西北大军直接进入印度大陆,印度洋的出海口轻易就可以得到了。祁枫一直为后世国家被包围而愤愤不平,所以他要改变,如今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处在种族的混乱之中,过五年就会陷入长达五年的内战,自己到时海军已经训练成了,将美国西海岸殖民了也未尝不可,但是此时英国正在与俄国进行战争,这场持续三年多的战争双方死伤数十万,俄国失去欧洲霸主的地位,英法两国为了军费问题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双方都损失很大,如果不是清朝内部战争没有平定,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可能不是那样。因此这时不扩张更待何时呀,就是不能一次拿到印度洋的出海口也要在英国的喉咙上插一根刺,在对清战争时不能用尽全力,海军在东海上抵抗英国海军,中华崛起的时代就要来临了,征服世界的第一步完成这一路上祁枫想了很多,对于以后的计划进行了整理,拿到一些军事要地是第一步,俄国会在几年内被自己打败,接着就要看海军的作为了,海权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数一部分,陆上没有敌人之后,挑战英国、法国的海上霸权是必须的。

情报处传来的消息,清朝与浩罕的通商城市喀什城内安集延商人存下的棉花有近十万担,祁枫打算在这上面做做文章,烧掉?太浪费了,这么多棉花可以做多少衣服呀,所以祁枫打算派出飞艇将这些棉花偷运回来,丢失了那么多棉花浩罕国一定会来兴师问罪,战争的借口就有了。虽然祁枫还在回伊犁的路上,但是他的命令通过电报很快就被发了出去。

1854年6月5日深夜,接到伊犁命令的六个大队三百艘飞艇运载三千名国防军士兵降落在喀什城外,国防军手中拿着伊犁签发的关防命令进入喀什城内,守城的军队在勃颜承看了命令说放行之后再也没有仔细发问,眼睛看着这些国防军迅速跑到浩罕商人的聚集地,一身土匪服装的国防军将安集延商人尽数打晕后,迅速打开棉花仓库门,一担担雪白的棉花被运出城搬上飞艇,两个多小时后所有的仓库被搬空,并顺便将这些商人家里的积蓄一并搬走了,在城外放了一阵枪之后,三千名国防军进入城外的山里,准备在浩罕军队进攻时第一时间抵抗,并做为第一批攻进浩罕国内的部队。

这次棉花失踪事件被称为“喀什事件”,这批棉花到底被谁运走了一直没有答案,当时守城的清军很快被调到与俄国的交界处驻守,随着浩罕国被清朝吞并,第二次与俄国的战争爆发,这些士兵有的为国战死,有的退出部队,但是没有一个人将这些事说出来,南昌且这些事情也没有人调查了,一百年后才有小道消息流传出来,说是被当时的伊犁将军用飞艇运走了,无数的砖家们纷纷猜测到底是不是真的,最后说是当年一个退役士兵留下来的手本只言片语记录了这件事,说这是祁枫吞并浩罕的借口,但是很快被国内的民众用口水淹没了,谁也不能污蔑他们心中的伟大领袖。

第二天等浩罕国安集延商人醒来时,发现自己的积蓄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的无影无踪,立刻向喀什的清国衙门报案,并向自己国家驻喀什的办事处官员报告,让他们向清国进行交涉,要求自己的损失必须得到补偿。乌什德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大吃一惊,自己还没有动手怎么就出事了,不过这是一个绝佳的出兵借口,乌什德向喀什衙门提出最严重的抗议,让清国赔偿浩罕商人的全部损失,并将边境驻军人数减半,以后浩罕商人在喀什的安全必须得到保证,将喀什的官员严办,否则浩罕就要出兵为商人提供保护。喀什城办事大臣勃颜承得到伊犁的指示,拒绝了浩罕的要求,说棉花是被土匪抢走的,自己会向上面申请派人捉拿土匪,但是不会赔偿这些商人的损失,请这些商人以后自己小心。乌什德没有说话,离开了喀什城,接着发出命令,所有浩罕人在三天之内离开喀什,对于清国的态度浩罕国将出兵为商人的利益提供保护。接着刚刚回到伊犁的祁枫向浩罕发出警告,这次突发事件,清国表示谦意,但是不会赔偿浩罕损失,伊犁会派出军队捉拿这些胆大妄为的土匪,但是浩罕不能以此为借口向新疆军队做出任何挑衅行为,否则会受到坚绝反击。

6月12日,乌什德向浩罕通报了结果,胡德亚尔汗立刻决定派出大军越过国境线向清国边境城市进攻,并命令司令卡希卡一定要击败清军,占领整个南疆地区,甚至都已经将南疆地区命为东浩罕省的名字想好了。进入山里的三千国防军很快在边境线上与浩罕大军展开激战,祁枫在路上发出命令:新组建的7师、8师、9师、10师四个师十二万多军队向边境开进,并命令那忻做为对浩罕战争的全权处理大臣,只有一个要求,浩罕国以后将做为新疆帕米尔州存在!那忻第一次得到这么大的权力,可以说是灭国之战,这是无上的荣耀,那忻高兴地和十余万军队出发了。

“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拥有许多高峰。帕米尔高原早在中国汉代就以“葱岭”相称,因多野葱或山崖葱翠而得名。帕米尔高原实际上不是一个平坦的高原面,而是由几组山脉和山脉之间宽阔的谷地和盆地构成。在这种地形下大部队很难展开,所以祁枫调到边境的部队多为山地牧民组成的。

得到清国用军队作为回应的浩罕国很快将除了防备俄国的军队调往东面,因为浩罕国内多草原,军队以骑兵居多,而且哈萨克草原上有足够的空间供这些骑兵驰骋,这次因为没有估计到清国能迅速反应,失误地将大批浩罕骑兵调进了帕米尔高原山地,这些骑兵从高山之间狭窄地山谷穿过,进入清国境内,大战开始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