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34、改革开放为了啥?

这两年来,国家的改革开放出现了一些瓶颈问题,方方面面,直接影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斗争。

有人提出红旗还能打多久?有人再问继续这样下去,国家要姓资还是姓社?有的人揪着一些因为开放导致的负面事件做文章,连声发问还要不要党的领导,怎么领导?包括党本身都受到了内部的质疑。

这样的风气愈演愈烈,开始只是高层内部之间博弈,到后来,连盖子都捂不住了,些的老百姓都跟着观望起来,这是要左转还是右转?许多人脑子里都充满了问号。

魏华亭的问号最多,在上面没有明确的文件指示下来之前,县委只能按照既定的方针开展日常工作。可是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思维和声音的干扰。最近常委会上,赵克柔已经屡屡发言,明确表示现在的思想工作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继而对主抓全局的县委书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认为县委没有充分领会中央的精神,太纵容经济工作方面的自由化了,这样下去,真的会有变色的危险。

搞得赵克柔才好像是县委书记一样,魏华亭反倒成了县长!

这种危言耸听的批评在一个时间段里,魏华亭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没办法,情形不明啊!

可是现在,他终于有了一个筹码,那就是方明!

魏华亭不是改革派,不过省委书记黄学成是,市委书记陈远达也算大半个。这两个人直接影响着南江省和筑州市两个区域。上次黄学成忽然亲自打了个电话来问起方明的文章,表示对方明的思维很满意,这个信号一直在魏华亭脑子里盘旋。现在终于可能要派上用场了。

自从常委会上赵克柔公然挑战之后,魏华亭采取守势,却不停地思考着两种应对方法的结果。第一就是忍气吞声,眼睁睁看着赵克柔乘势把他县委书记的最后几分威望夺走,然后当个傀儡书记或者靠边站。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魏华亭断然否决!

他曾经希望靠拢赵家的打算早已成空,那么只剩了最后一条路:靠拢改革派,跟赵克柔对着干!

魏华亭一旦下了决心,就不再犹豫,立即动身去见了陈远达。陈远达和他谈了几个小时的话,到底说了些什么,没人知道。但是他回到县委时精神状态已经变了,变得从容自信。

“得功,你打个电话把方明找来,我要见见他。”魏华亭对黄得功吩咐。一面翻看着黄得功报上来的小王村基础建设情况和舆情信息的收集,感到很满意。

黄得功电话打到小王村的时候,方明正在筑州的家里陪着。既然已经被停职了,他选择了离开小王村回到家里。反正好久没多陪陪老人家,尽尽孝心是应该的。问起他为什么不去上班,他笑着回答前段时间太忙了,最近事情都干得差不多,领导奖励休假。

不虞有他,仔细地端详着宝贝孙子,黑了,瘦了,可是更精神,更有力气,更壮实了!

王德勇几乎是不歇气地跑到了方明家里,喘着气告诉他黄得功书记到处找他,让他赶紧去见魏华亭。

方明心里明白,是成是败,就赌这一把!

“魏书记,您找我?”方明来到魏华亭办公室,礼貌地站在门口。

“小方来了,哈哈,快进来。”魏华亭笑着站起,吩咐办公室泡茶,还顺手拿起桌上的烟筒递到方明面前。方明双手抽出一根烟,先给魏华亭点上,自己也点燃,很自然地抽起。一点都显不出拘束或者怯场。

魏华亭暗暗满意他的表现,这气场才是自己需要的人选!

“小方,听说你最近一直没干工作,赋闲在家?”

“是,本来早就想来找书记汇报汇报的,怕你忙,而且,好容易停职一次,干脆偷偷懒,休息几天。”

“哈哈,小方啊,这个偷懒惮度要不得,可是这个心境却很难得啊!不错,处变不惊,得失淡然,我很喜欢!”

得到魏华亭的夸奖,方明显得很平静,淡淡笑容浮起,继续用聆听的姿态等着领导继续说话。

“说说,有什么想法,这几天在考虑什么问题?”魏华亭回到正题上来。

“魏书记,我很不理解曹凤来乡长在会议上对我提出的批评。我认为,仅靠一本杂志上两篇文章的精神就用来否定我们农村基层的工作是有失偏颇的,农村工作复杂、琐碎。如果单纯地用意识形态那一套,什么东西都非黑即白地去加以区别,估计我们什么都干不成。我承认,我并没有得到上级党委的授权雇佣邻村的富余劳动力,可是也没有哪一级文件规定不允许啊。当时情况下,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村民的代言人,我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的日子好过了,精神起来了,就是我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固然,我没有请示上级领导是我的不对,可是魏书记,我说句不该说的话,就咱们国家目前的行政效率,真要是一步一步请示,那得等到哪一天?”

魏华亭认真地听方明对自己做出的辩解。他得到陈远达的指示,需要方明做一些事情,但是他不确定方明能不能做好。现在魏华亭觉得,这个小伙子是可以胜任的。

“你说的这些,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你注意到没有,现在咱们国家正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要么继续解放思想,大刀阔斧地干,要么就先把工作放在一边,等争论有个了解之后,在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明,把你的真实想法告诉我,你怎么看这个问题?”魏华亭第一次用如此严肃的语气和凝重的目光对着他。

假如、假如是一个普通人,就算他有天大的本事,遇到这个时代的气候、形势,即便有自己的看法,也敢一下子在上级面前和盘托出。可方明不是,他现在比谁都了解下一步国家的走向,他甚至知道,几个月以后,将有一位老人不顾耄耋之年,一路南下,重新拓宽了一条差点被封堵住的大道!

“魏书记,我的真实想法就是,改革开放不会后退,也没有退路。只有继续往前走,才是适合国家发展的道路!”

“好,说得不错,上次你在省报发表的文章就很有想法,现在我想给你一个新的任务,利用你被停职这几天,好好理一理思路,争取拿出个超过上一篇的文章来,怎么样?”

方明诧异地抬起头,县委书记是绝不会冒这么大风险从底层兴风作浪的,是谁要这东西?一瞬间他赶紧收回自己的目光,平静地回答:“好的,魏书记,我争取完成任务!”

“嗯,其他的事你就不要管了,交给我。”魏华亭自信的笑道。

回到家里铺开稿纸,方明准备动笔了。

一开始,他试图模仿理论文章的思路和写法,把自己能想的起来的那些东西表达出来,那一定会是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可等到下笔的时候,方明又隐隐觉得似乎不太妥当。这种感觉随着笔下的字数增多越来越强烈,于是干脆放下手里的笔,望着沉沉的黑夜,抽烟沉思。

一阵晚风吹来,方明脑子终于清明,他无声地笑了。呵呵,贪大求全不好啊!人家这么多笔杆子可以用,为什么找自己?难道自己就真成了理论家了?绝对不是!

方明弄懂了魏华亭的意图,毫不犹豫把已经写了一千来字的稿纸统统抛弃扔进字纸篓,重新写起。

筑州市宣传部搞了个内部刊物叫做《筑州新动向》,简称《新动向》。说是新动向,其实尽写些老东西。绕来绕去就是党八股那一套,无非是上面吹什么风,下面起什么哄而已。

不过不搞也不成,这是当今的规矩了,全国地级市哪家没有这么一本类似的、等同于擦纸的刊物?交差罢了。所以他的始作俑者,筑州市宣传部长国昌华对这本相当于自己孩子的家伙直接无视,顶多是要组织材料的时候想起来翻翻,找找历史感觉和熟悉一下词汇。

不过今天,市委书记陈远达叫人送来一份稿件让他亲自过目采编进《新动向》的时候,国昌华果断地眼睛一亮。

《改革开放为了啥》,光这个题目就知道来路不正,全然没有党建职业写手的风格水平吗,还用了一个“啥”字,用在这个理论性如此高的刊物上,肯定让人觉得特别刺眼。

内容也很不同,完全是大白话似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对改革开放的种种思考,里面有案例、有对话、有独白、也有总结。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