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第九章(2)
像刘羽一样,曾皓也收到不少读者来信。
特别引起他注意的是一个湖北女孩。女孩也只读完初中就出来打工了,与唐丽虹不同的是,她去过好几个地方,进过好几个厂。这女孩第一次就引起曾皓注意的是她有个特别的名字:梁贵妃。
“梁贵妃,杨贵妃,本人还唐明皇呢!”曾皓读着信笑了。
这梁贵妃还真不容小看。虽然才初中文化,并且信中说她读书时数学成绩不错,其它的一般,但在曾皓看来,那么多来信,除了一些写作上的同行,她的文笔算是最好的。她的信不只是把事情讲清楚,还有与学历不对等的表达力和词汇量,还有文学作品所具有的语感和氛围。曾皓当时就想,照这样的基础,加以提升,她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者。后来在回信中,曾皓的确表达了他的这个看法。当然,也只是表明一下看法,并未建议她朝这方面努力。梁贵妃说她只是想表达心中的感受,从来没有想过成为一名写作者。
曾皓清楚地记得,收到梁贵妃的第一封信是二00三年冬,刘羽快离开宏兴时,曾皓还同刘羽提起这个读者的名字。刘羽开玩笑说:
“曾皓啊,贵妃都送上门来了,看来你要行大运了,登基不远矣。”
曾皓说:“那你就是王兄了。”
刘羽说:“罢了,我本写诗,还是做李太白好了。”
“那杨国忠和高力士就要倒霉了。”
“馋言也就快了,我就等着你的盘缠,毛驴一匹,浪迹天涯了。”
两人大笑。
曾皓在给梁贵妃回信落款署名时,想了想,写下:朕:明皇曾皓。
梁贵妃当时在惠州淡水,居然也是毛织厂。曾皓查了一下地图,那里离东莞常平不算很远。两人交换了照片,女孩长着个女圭女圭脸,年龄比唐丽虹还小两岁,那时刚好二十。
梁贵妃在信中说,她虽然年龄不大,但已经订了婚,男友是追他好多年的一个同学。本来,她对这个同学没感觉,但同学一直追,她到哪里打工他就跟到哪,进不了她的厂就在附近进厂,去厂门口等她,还给她爸写信,表决心会对她好。家里看那个男孩不错,就答应了。她心里不怎么情愿,但也没决意表示反抗。虽订了婚,但他们仍然如同过往,各打各的工。事情就是这样。以后的日子到底会是什么样,她也不知道。也许,相处时间久了,会好起来吧,但又实在没有信心。她该怎么办?
曾皓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成了心灵热线什么的。这样的问题,他不能给她一个明确的答案。家乡有一个说法,婚姻的事,只能搭桥不能拆桥。因为听得多了,曾皓很小时就记得这句话。他想对梁贵妃说婚姻是关乎一生的大事,现在是自由恋爱,既然没感觉,不是很情愿,那就中止,但那个说法管住了他,他不能那样做;他想说既然事已至此,就这样走下去吧,会好起来的,但谁又能保证梁贵妃将来会幸福呢?如果相反,那不是害了她?所以他只能说,她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他不是很了解,怎么处理,就不是很好把握。这个事,作为当事人,自己要有主张,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作出决定,为自己的人生幸福负责。如果一时很难考虑成熟,也可以慢慢想,反正年龄还小。同时也有必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再告诉对方,看他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也算是对他负责。
通了几封信后,梁贵妃仍是拿不定主意,却似乎对曾皓有所期待,等着曾皓的某些话。但没有等来。曾皓不可能那么轻率。
到了二00四年元旦将至的一天,曾皓收到梁贵妃的一条分两次到达的短信:
“曾皓哥哥,当你收到这个信息时,我已经在火车上了。我是奉命回家结婚的,他们怕我出问题。我哥在东莞,我来东莞玩了两天,这两天,我多么想联系你,见一下你啊,可是始终没有勇气。刚才在常平候车,想到你就在常平,我感到多么亲切,仿佛你就在附近。我真想留在这里不走了。爱情就是那么奇怪,有的人,哪怕天天见面,也还是找不到感觉;有的人,隔着远远的距离,并不一定要见面,却让人梦萦魂牵。现在我在车上了,不必再为烦乱纠缠了,因为一切已成定局。祝愿你找到一个如意的她。贵妃。”
曾皓看着手机,怔怔地出神。一是为梁贵妃的话,二是他没想到她会到了他的眼皮底下,又振翅飞去。良久,他只好发去一句俗不可耐的祝福语。
曾皓以为他前几天才回给梁贵妃的那封信,她是收不到了。可后来梁贵妃告诉他,收到了。收到的方式,让曾皓惊叹:梁贵妃得知曾皓给她回了信,问了门卫室没有,居然跑去邮局,非要邮局的人帮忙从成堆的信件中给找出来。
说实话,对梁贵妃,曾皓不是没有心动,而是她的情况让他理智地止步。他以为与梁贵妃的联系,从此可以划上句号了。没想到怅茫尚未散尽的元旦那天,梁贵妃又从湖北荆州发来了短信:
“曾皓哥哥,我正走在出嫁的路上,这些天,我感到自己就像是一个木偶,别人指挥怎么动就怎么动。你给我一句话吧,只要你一句话,我就解月兑了……”
曾皓一时不知怎么办。按他的分析,这种情况,以后十之**是个悲剧。贵妃啊贵妃,就算没有我曾皓,你也得想好啊。也不知那做父母的是什么人,什么年代了,哪有女儿还这么小连事情都还想不明白就急着把她嫁了呢?如今贵妃等着他一句话。而道德的警钟又在他耳边轻轻响起来。略一沉吟,曾皓只好发去两句安慰的话。他仿佛看到,梁贵妃收到他的回复,叹一口气,继续前行。
从此,梁贵妃与曾皓没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