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第六章(4)
在派出所,刘羽给郑明军帮了个忙。
那天,郑明军从广州给他打电话:
“刘羽啊,有个事你帮我想想办法。”
刘羽说:“你说,咱们谁跟谁呢?”
“我表叔有个儿子在东莞打工,他老婆喊他回家离婚,他辞工拿不到工资,保安还不许他进厂门,再要进就要打人了。你是作家,有没有什么办法?这小子也是运气差,上次在那个厂,老板跑了,只拿到一点政府补的钱,这次又遇麻烦。我要他找工会和劳动部门,他冒火地说你去找试试。他说如果三天内还拿不到工资,就带刀子进厂去。”
“你要他冷静,可别像刘唐。”刘羽说。
“刘唐是谁?《水浒》里那个吗?”郑明军问。
“不是,是个打工仔,”刘羽说,“在五金厂做,被机器吃掉一只手,和厂里谈赔偿,总谈不下来,在厂门口截住厂方负责人,连杀三人,造成两死一伤。虽后果严重,但事出有因,民间和媒体强烈呼吁留人一命,最后被判了死缓。唉,有些悲剧本来完全可以避免,但一些人对人漠视惯了,没遇到拿命一搏的是不会当回事的。”
“是啊,他妈的,有时不是不忍耐,是再也忍不下去,好好的谁愿意玩命?我在广州,也无能为力,你给拿个主意。”
刘羽在广州那些天,得到郑明军不少关照,这忙,他一定得帮。
“打包票的办法没有,不过可以试试,之前也这样帮过一些人。”刘羽说,“我可以同几个关系不错的记者朋友说一下,再让你那个表弟联系这几个记者,说清情况。他在哪个镇?”
“东江镇。我有个同学在那里当老师,我同他说过了,他奈何不了。现在只有靠你了。你现在在哪个镇?”
“我正好在东江镇,我尽力,你放心。你要他把他的姓名、工号、车间、手机号码和厂里的电话号码都发给我。”
“好,我马上通知他。”
过了一会儿,刘羽就收到了短信。
刘羽想了想,决定先不忙找记者朋友。他清了清嗓子,拿起电话,拨到厂里。
“你好,找谁?”那边问。
“我这里是派出所。是这样,我有个朋友的表弟在你们厂做工,最近他家里有重要事情必须辞工,他提前一个月交了辞职书,你们先是不批,现在批了,却只让他走人,不给工资……”
“哦,他叫什么名字呢?哪个车间?工号多少?”
刘羽作了回答。
“对不起,真是不好意思,因为年底赶货,缺人手,他也没找过我们反应,我们都不知道这回事,误会,误会。这样吧,我们马上处理,给他发放工资。”
“那好吧,谢了。”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刘羽又收到短信,问题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