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第六章(3)
这天,阿涛又带他到另一间小屋子,清理资料。小屋子乱糟糟地堆满了资料,也落满了灰尘。阿涛把有用的放一边,无用的扔一边,刘羽两边整理。
因为有灰尘,两人都不敢张口说话。整理了大半天才完成。两人洗了手来到办公室,聊了一会。虽然也只有半个多小时,但这已经是他们在一起第一回聊这么长时间。
“你来了就好了,”阿涛说,“不然所长要稿子就会逼着我写,苦惨了。”
“也是,你事情太多了。”刘羽说。阿涛也能写材料,看来在所里,可能就阿涛和那个要向他请教写作的民警文笔最好了。
“其实有时我想,领导讲话,稿子还是自己写最好,想怎么讲就怎么写。”阿涛说。
“也有这样的领导,不过很少。”刘羽笑着说,“讲话分内容和场合,有时候是不需要讲话稿的,有时候则是有必要的。要说这讲话稿,也不知是从何时开始讲究起来的,古代官员讲话是否用这个,是怎么写的,我至今没看到这方面的文献。那时候当官的有文官辅佐,比如县太爷有师爷,要讲话稿的话大约也多半是师爷写的吧。不过,当年的官员都是文科出身,师爷能出谋划策,文才却不一定都在官员之上,比如苏东坡、欧阳修这些,哪个幕僚敢同他们比?”
“我看有的领导是不会写,有的是没空写,有的是怕动脑子动手。”阿涛说,看来这个事的确让他苦恼过,才想得如此之多。
“是的,做官是一门学问,哪些事要自己动手,哪些事吩咐人去做,是有讲究的。”
“我有一个疑问,古代官员如果也这样用讲话稿,他们开头怎么称呼?不会讲同志们,也不会讲女士们,先生们,他们怎么讲?又会不会写在谁谁谁的领导下,谁谁谁的重视下?”阿涛笑了。
“哈哈,这个我还真不知道。照情形看,古代好像更注重告示,一大圈人伸长脖子围着看告示,这场面旧戏文里多的是。”
“那时候也没话筒,看来必然是更注重告示。呵呵,有意思。”阿涛说,“你结婚没?”
“没有呢。你呢?”
“我也没。”
“怎么不找一个?”
“忙,总没时间。我们本地也没几个女孩子,接触得很少。”
阿涛和刘羽长得差不多瘦,年龄也相仿,虽然和刘羽没说过多少话,但看得出,对刘羽还是尊重的。在派出所,他真的是最忙最累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