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1.第一节 四十年后重返故里

第1节第一节四十年后重返故里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转眼间已是四十年后的二零一零年的深秋时节。

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一辆红旗牌小汽车驶进哈拉罕屯。

哈拉罕屯早已今非昔比,过去低矮的泥草房被一幢幢蓝色彩钢屋顶的砖瓦房所代替,房与房之间铺着宽敞而平坦的柏油马路,路两边的白杨树像一排排整齐如一的仪仗队在欢迎远方来的客人。

汽车从北道口进屯后沿着屯子中心的一条街路照直向南穿行,径直越过队委会,翻过南甸子在高高耸立的林带边上停下来。车上缓缓下来一男一女两位鬓发斑白的老人,男的年纪已过花甲,紫铜色的脸上堆满忧伤,紧锁的眉头传递着几经沧桑磨砺养就的坚韧。虽然动作有些迟缓,但举手投足中规中矩,浑身透着一股军人气质;女的则仿佛比男的年轻不少,面目清秀,举止优雅,看上去像个学者。女的轻轻地搀扶着男的走进林带深处,在一片硕果累累地杏树林停下脚步。然而,眼前的一切却让他们大吃一惊,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座经过修缮的纪念碑。男的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女的摘下眼镜细细端详,像观赏一件旷世奇宝。过去那个黄土堆积的坟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侧躺在杏树林中央的一块精致的大理石镶就的墓碑。如果不是上面刻着:义犬科尔沁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很难想象这就是科尔沁的葬身之处。

写到这里也许读者已经料到这两个老人是谁了吧?对!他们就是四十年前在这块热土插过队的知青。男的是杨光,女的是吴媛媛。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来看望缠绕在心头永远忘不掉的朋友——科尔沁。

四十年前送别科尔沁后,杨光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紧锁眉头一句话也不说。入伍通知书下来那天,他独自一人跑到科尔沁的坟头流了一天眼泪。等日落西山大家找到他时浑身已经冻僵,当天晚上就发起高烧。吴媛媛吊着胳膊守护着他,李向东和关小敏也忙得团团转,可是杨光的高烧就是不退,急得大家猫抓狗挠似的。三天后新兵就要出发了,杨光的高烧如果不退还能走了吗?说来也怪,整整三天头上,杨光的高烧突然退了。像事先约好了似的,杨光一大早就摇摇晃晃地下地了。吴媛媛心疼地问,真好了吗?杨光点点头。李向东关切地说,不行就找孙营长说说,看看能不能晚走几天?杨光摇摇头。关小敏气呼呼地说,见过没良心的,没见过这么没良心的!媛媛和向东整宿半夜地伺候你好几天咋连句话都问不出来呢?杨光仍旧面无表情地一言不发,转身跳上送他的马车。

吴媛媛强忍着伤痛坚持要送到村头,李向东扭不过她,便让关小敏陪伴她坐在杨光身边。关小敏故意让吴媛媛挨着杨光近一点儿坐,然而,两个人坐是坐在了一起,可是却始终默默地对视着一言不发。马车拐上北道就要上路了,吴媛媛恋恋不舍地想下车,忽然觉得自己的手被什么东西抓住了,回身一看是杨光正深情地望着她。吴媛媛在杨光的眼神儿里看到了极度忧伤的影子,吴媛媛知道眼前这位性格执着的恋人一时半会儿还走不出失去爱犬的阴影。吴媛媛的眼睛瞬间潮湿了,是啊!科尔沁走得太突然,换了谁也一下子缓不过劲儿来。她紧紧握住杨光的手,美丽的大眼睛里闪动着晶莹地泪花。

杨光来到部队本来应该分到警犬培训基地。可是,自从科尔沁没了以后,杨光好像做下了病似的,只要一看见狗就浑身不自在。没办法孙营长只好请示夏参谋长把他调到了高炮营。一年后,杨光被选送到军事学院深造,学的是国防科技专业,毕业后主动要求去了航天发射中心,在茫茫沙海一干就是四十年。在这段日子里,杨光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他的人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个人就是当年豁达开朗的杨光?

自从到了航天发射中心以后,由于对外保密的原因,杨光便跟同学们断了联系,就是吴媛媛也很少通信。吴媛媛给他写信,他每次都认真地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就是一想到回信就热泪直流,颤抖的手连钢笔都握不住。两个人就这样如同牛郎织女一般在相互期盼中熬过了十五年,等吴媛媛几经磨难找到部队,跟杨光在营房里结婚时,俩人都已接近不惑之年,李向东跟关小敏的孩子都已经十二了。婚后杨光的精神头还是调整不过来,只要提起科尔沁哪怕是科尔沁草原就马上默不作声,脸色阴沉得像个委屈的孩子。他把对科尔沁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一心朴实地投入到工作中,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吴媛媛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不管怎么劝解都丝毫改变不了他的一意孤行。直到退休前一年患上了脑血栓,说话没啥障碍就是左半身行动不便,经过一年多的治疗腿脚仍然不太利索,这才从正师职的岗位上退下来。长时间的紧张工作频率一旦停下了真比生场大病还难受。吴媛媛怕他旧病复发,变着法的引导他月兑离工作状态,改变生活规律,但效果始终不佳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