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宁当年带着族人、弟子、仆役等100多人,辗转来到蜀中的群山里,一眼就看中了那座大山,决定在此定居生养繁衍。,他们先就地取材,在山顶修建房屋、打水井,同时在山脚下围着整座大山修建城墙,构筑工事,防御外来入侵,把这座山改名为唐家山,这个寨子取名为唐家寨。
唐宁的想法是把唐家寨修建成一个**的小王国,即使不依靠外面的粮食,也能达到自给自足,这样,就可以不受外人的制约了。那时因为战乱、天灾不断,粮食紧缺,就是拿钱去买粮食,都不一定买得到。族人就在山顶和山上开辟田土,种植庄稼,并饲养动物,很快就基本上能自给自足了。
唐宁这一族人是外来人,他们不愿意和当地人有什么来往和联系,唐宁为了保持族人的纯洁性和封闭性,为此发布了一些族规。因为这一族人,都多少习得唐门武艺,唐门男子都会轻功和暗器,唐门女子则只能习一门武艺,要么轻功要么暗器,所以唐宁规定,不许和外族人联姻,只能在内部解决,这样就能保证唐门武功不被外泄,也能保证唐门血统纯正。
另外,唐宁还规定,所有人不得擅自外出,如果非要外出,必须经得族长的同意,否则的话,就要受到严惩。如果擅自外出后归来,轻则断腿断手,重则取命;如果擅自外出不归,就要派人去追杀。如果追杀的人到了规定的时间不回来,又会再派人去追杀之前外出的所有人,包括擅自外出不归者以及前批追杀者,直到外界没有唐门子弟为止。
唐宁为了让唐门后人都是身强力壮、智力正常的人,对出生的婴儿严加把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好质量关”。凡是发现出生的孩子先天体质不好,或者智力有问题,就会毫不客气地处死,不管是唐家的后代,还是唐门弟子、仆役的后代,都一视同仁。
虽然这个规定看起来很残忍,灭绝人性,但确保了活下来并长大成人的唐门子弟一个个都是精英分子,不仅精明强干、身体强健,而且武艺超强,往往能以一敌十。在抵御外来入侵的时候,能够以少胜多,把来犯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严格的族规,使唐门一族在那个天灾、战乱不断的年代生存了下来,但也让唐门族群发展的规模很缓慢。
那时,因为战乱,兵匪一家,尤其是蜀中一带,天高皇帝远,军阀割据,霸占一方,绿林悍匪,出没频仍。唐家寨这个小王国,成了很多匪帮眼馋的一块肥肉,不时有几十甚至上百的匪帮前来攻打唐家寨,但每次都被击溃。四川唐门的名号和攻打不破的神秘,渐渐在江湖上传播开去。
一些武林门派对四川唐门很是好奇,一些行走江湖的人士,要么单独一个人,要么三五成群,前往唐家寨探个究竟。但唐宁大门紧闭,对所有来者,不管江湖名声大小、好坏,一律不见。甚至江湖上的一些友好邀约赴会,也一概谢绝。四川唐门,在江湖上越传越神秘,各种谣言也很多。但唐门因为与外界隔绝,基本上听不到外界的任何评说,仍继续一如既往地生活在自我封闭的小王国中。
唐宁活到81岁才死去,按照唐宁的遗嘱,进行了秘密发丧。唐宁临死前,召集4个信得过的弟子,把自己死后将要秘密埋葬的地点告诉了他们,叮嘱他们要绝对保密,即使是自己的儿子唐亮,也不许透露。4个弟子在唐宁面前歃血发誓,坚守秘密,并承诺安葬完唐宁后,4人会给族人一个了断。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那4个弟子携带着唐宁的遗体和陪葬品消失在茫茫黑夜中。半个月后,4个弟子如约归来,家门都没进,直接到了唐家祠堂。在唐宁的儿子唐亮和族中几个长老的监督下,4个弟子喝下3斗碗酒后,朝唐宁的灵位磕头,然后拔刀自刎。唐亮对4人进行了厚葬,也对他们的家属进行了特别安置。然后,唐亮召集所有族人,宣布唐宁的死讯,同时宣布自己就任四川唐门的掌门人。
至于唐宁死后安葬在何处,随着4个弟子之死,遂成为一个千古之谜。唐亮当上掌门人后,继续严格执行父亲唐宁制定的族规,坚决不与武林往来,关起门来,潜心习武。为了更有效地抵御外来入侵,唐亮派人到滇黔一带的苗区学习制毒之术。经过唐门的研究更新,独创出了唐门毒药,涂在暗器之上。只要中招,如果没有唐门的独创解药,任何人必死无疑。
后来,四川唐门一族慢慢发展壮大,人口增至1000多人,尽管唐家寨开垦了大量的田土,但远远不够这么多张嘴巴的开销。这么多人的吃饭和生存成了问题,后任掌门人思想发生了转变。唐家寨开始打开大门,与外界进行联系,买米买面。但问题又来了,买粮食需要钱,而唐门一族并无什么积蓄,钱从何而来?
族中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建议,派人出去,凭借唐门超绝的独门武功,暗中接受一些刺杀、暗杀之类的活儿,以此快速地获得钱财。在掌门人的默许下,一些唐门弟子悄悄外出行走江湖,干着刺客的行当,为族人的生存获得了大量的钱财。唐门毒暗器,由此出现在江湖中。
因为四川唐门所接手的刺杀任务,不分正邪,只要谁愿意出钱,出足够的钱,唐门弟子就会接单,并且保证能完成任务,所以,江湖上对唐门是正是邪,议论纷纷,没有一个定论。但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唐门中人,行踪飘忽,独来独往;唐门暗器,阴狠险毒,中招即死。只要一提起四川唐门,江湖闻之色变。
到了宋末元初,四川唐门由唐树任掌门人。当时,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南宋王朝摇摇欲坠。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杀入四川,逼近合州(今重庆合川)钓鱼城。此时的四川唐门,已经和江湖往来密切,对江湖和天下大事,也是掌握得比较准确了。唐树还算是一个比较有民族大义感的人,听闻钓鱼城主将王坚和副将张珏率军民誓死抵抗蒙古军,决不投降,心中很是佩服王坚和张珏,决定在大汉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为民族做出一点努力。
唐树召集族中长老商议后,作出一个决定:派弟弟唐昆亲率200名唐门子弟赶赴钓鱼城,支援王坚和张珏,共同抵御蒙古铁骑的入侵。唐昆武艺高强,尤其是暗器,是当时唐门第一高手,唐树都望尘莫及。
唐昆率200名唐门子弟打出四川唐门的旗号,突破蒙古大军的包围圈,进入钓鱼城,受到王坚和张珏的热情接待。城中军民,闻听江湖上最神秘的四川唐门援手相救,士气为之大振。唐门200名弟子入城后,在唐昆的率领下,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士气旺盛,与城中军民一道,多次打退蒙古大军的进攻。
一天晚上,唐昆正与王坚、张珏在大营分析军事形势,突闻钓鱼城奇胜门方向杀声震天。正在疑惑间,军哨跑进来急报说:大队蒙古军突然出现在奇胜门里,杀死守门军士,正朝城中蜂拥杀来。王坚、张珏闻言大惊:这些蒙古人从何而来?一时之间,没了主意。
唐昆见两位主帅没了主意,当即站起来对王坚、张珏说:“王兄、张兄,不要担心,这些蒙古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我现在就率唐门子弟前去迎战,不把他们全部杀绝,我决不回来见你们!”王坚、张珏连忙拱手相揖说:“唐兄,你先率人前去迎战,我们随后点齐将士来支援!”
唐昆告别二人,召集200名弟子,朝奇胜门方向飞奔而去。只见300多个蒙古人正从奇胜门方向杀入城来,往后看,还有蒙古人源源不断地跟上来。沿途不断有军民冲上前去抵挡,但怎奈武器落后,武艺稍逊,要不了几个回合,就被蒙古人砍杀在刀下。
幸亏奇胜门这一带在钓鱼城被蒙古人包围后,地形结构作了整改,奇胜门入城只有这一条主干道,其他岔道都被封堵死了。因此,这群蒙古人没有办法分散冲杀,只得按照一定的队形,沿着主干道整体朝前推进拼杀。如果之前的岔道没有被封堵,蒙古人很可能就会四散开来,让守城军民防不胜防,堵不胜堵,钓鱼城为此完全就可能被攻破。
看到眼前这样奇特的战场形势,唐昆大喜过望,觉得机会来了,胜券在握。唐门子弟平时主练轻功、暗器,近身拼杀是弱项。唐昆扬长避短,指挥子弟们利用轻功飞身上屋,用独门暗器射杀蒙古人。这批蒙古人只携带了大刀,没有带弓箭和盾牌,在唐门子弟弹无虚发的攻击下,死伤惨重,但也无计可施,队形很快乱成一团,各自找有利地形躲避唐门子弟的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