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来了兴趣:“唐老师傅,您都是中学老师,也是教自然科学的,您看到的不可思议的事情,那肯定是很特别的了。”
唐问东笑着说:“是真的。唐家寨遗址,是在一座山上。你学过地理,应该知道,四川是盆地丘陵地貌,内江基本上是以丘陵地貌为主,山多,但不高。但唐家寨所在的那座山,比周围的山高多了,而且是比较**的一座山,不像其他山,是连绵在一起的。那座山不仅高,而且大,如果从山下绕一圈的话,差不多有5公里长。”
王小川咂了咂舌说:“四川内江我比较熟悉,是传说中的中国暴力城市,当然,或许现在不是了。我读大学的时候,班上就有一个内江的同学。因为对内江比较感兴趣,所以就从他嘴里知道了很多关于内江的事情,其中也包括内江的一些地理环境。但您说的这个唐家寨,我的确没听说过。您说的那座山周长有5公里,的确算是很大的一座山了。”
唐问东接着说:“你没过去内江,还不知道内江的丘陵带上那些山的特点。内江的山,基本上顶上是尖状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的那种形状。但是,唐家寨的那座山,山顶是平的!当然,我也不知道那座山生来就是平的,还是后来我们唐门先祖带着族人去定居后,把山顶给削平了。山顶平地的大小,如果用个什么东西来类比的话,我看基本上至少有两个大足球场那么大的面积。”
王小川的确感觉那座山很了不起了,山顶的面积都有那么大,那么,那座山在周围都是丘陵状的群山中,必定是一种异军突起、傲视群峰的感觉了,也难怪唐门先祖会选中作为定居处所。
唐问东有些感慨地说:“我爬上山顶后,看到山顶上居然还住了两三户人家。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山顶不仅有种着庄稼的土地,还有水田!你可以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奇特现象。”王小川基本上被唐问东说呆了,山顶上有水田,那些水从何而来?水田里的水,如何在长年累月里保持着不流失?
唐问东说:“那几户人家看到我去了,都很热情地接待了我。我问他们,山这么高,平常的饮用水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是从山下挑上去的吗?那不是太费劳力了么?农村人,本来劳动力就很紧张,如果为了每天的饮用水花上大量时间去山下挑水,那何苦还要住在山上呢?
“那几个农民笑着对我说,他们不用到山下去挑水,因为山上本来就有水井!我不相信,山那么高,山顶居然还有水井,这不是开玩笑么?那几个农民都是很老实本分的人,也不和我多说,就带着我去看水井。在那几户农民的房屋后面,的确有一口水井。但我能看出,水井非常古老了,井口很大,直径差不多有1.5米,井口周围砌着半米高的石头,井口上架着一架水车,平时,他们就是靠水车从井里打水上来的。我趴在井口往下看,井很深,看不到底。我问他们这个井到底有多深,他们说,根据井绳的长度,可以估计,井口到井里水的位置,差不多有50米深。
“你可以设想一下,那座山从山底到山顶,差不多有300米高,而山顶的水井,井水离山顶只有50米深。也就是说,井水是在那座山大约250米高的位置。所以,我到现在都很困惑的是,那些井水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在山上250米高的位置还能保持着水位?我听那几个农民说,那个水井一年四季都不缺水,即使在最干旱的年份,井水都一样保持着50米深的水位,仿佛永远都用不完一样。我当时还尝了井水,感觉很自然,像山泉水一样,还带着一点甜味。”
王小川听唐问东说得这么悬乎,试探着问道:“唐老师傅,如果不是您亲口给我这么说,我还真的以为您是在和我吹牛呢。”唐问东一脸严肃地说:“小川,我可以以人格给你保证,我和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绝对没有掺杂半句假话。再说了,我都是这么一大把年龄的人了,我给你说假话,对我也没好处呀。”
王小川连忙说:“唐老师傅,您别想多了。我就是听了您的讲述,觉得那座山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简直,简直有些地方违背了自然科学规律呀。”唐问东说:“你说得对。但其实还是没有多少违背自然科学规律的地方,只是那座山上很多事情,和我们脑子里的常识不相吻合,所以我们就觉得很奇怪,很神秘了。”
王小川问道:“您刚才说,山顶上还有水田,难道水田里的那些水,也是从水井里打起来的吗?那该需要多少水啊。”
唐问东摇着头说:“你这个问题,我当时也问了那几个农民。他们说,水田里的水,基本上是平常下雨的时候积起来的,只有在天干的年月,水田里的水干涸后,为了救稻苗,才从水井里打一些水上来救急,不然的话,就太费人力了。我当时就提出我的疑问:水田在山顶,太阳出来的时候,水田的日照时间很长,从太阳出来到太阳落山,都被照着,那点水,在夏天的时候,早就被蒸发了。而且,因为水田在山顶,水都是往低处流,即使不去人为地放水,水也会往地里渗透的。
“他们也没有和我多说什么,带着我去水田实地查看。有了他们的指点,我才发现一些奥秘所在。那些水田,四周都有石头围着,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缝隙,都是经过了加工处理的。那些石头的成色看上去很古老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缝隙之间的那些混合物,非常坚硬,用手根本掰不动,用錾子之类的东西去使劲地敲,才会出现一点芝麻大小的小坑。
“农民说,水田的底下,他们曾经用锄头刨开看过,也是石头。所以,水田里的水,是无论如何也渗透不走的。他们又带着我去看一个水塘,说水田里的水杯晒干后,就从水塘里引水到田里,能够保证水田不缺水。那个水塘不大,估计就半个篮球场那么大小,四周也是用石头围着。水塘的水深有四五米,平常都是满满的,足够那几块水田的用水了。
“按常理说,那个水塘里的水是死水,时间一长,应该会发臭的。但我看到,水塘里的水不仅没有臭味,而且颜色也没有发黑。农民说,水塘里还养着鱼呢。他们那天中午,就从水塘里捞起几条大鱼招待我。我吃了那个鱼肉,感觉非常鲜女敕,而且很香,比我平常在餐馆里吃的鱼肉好吃多了。”
王小川听得都入迷了:“哎呀,唐老师傅,您这么一说,我真的都很想去看看了。我就奇怪了,这么独特的地方,当地为什么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呢?”唐问东笑着说:“你以为那个地方很好找吗?那个地方比较偏僻,又没有公路。我都是下了公路,走了接近一个小时的小路才找到的。况且,那地方,除了庄稼,也没有其他什么特色的东西。当地人都对这个习以为常,外地人又不会去吃走那么久山路的苦。即使开发出来,估计价值也不会很大。我想,这一点,当地的政府应该早就想到过的,也论证过的。”
王小川想了想,认同了唐问东的这个观点:“您说的的确是事实。那当地人知不知道那座山原来就是四川唐门的总部唐家寨呢?”唐问东很感慨地摇了摇头说:“我当时问了他们,他们都说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老人们说过,解放前这座山上住了很多人,从山顶到半山腰,都是房子和建筑工事之类的东西。后来听说是为了剿匪,山上的人不愿意投降,还打死了解放军的一个去谈判的营长。解放大军一怒之下,把大炮拉了进来,进行了密集的炮轰,最后把所有的建筑都毁了。他们也是后来从外地迁移过来的,当年的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
说到这里,唐问东说:“我后来又去问了当地的一些老人,也到当地的文史馆查阅了一些资料,结合我父辈给我说的一些往事,大致知道了我们四川唐门败落乃至在江湖上悄无声息的原因和过程。不过,说到这里,我还是把我们四川唐门的起源、发展到壮大,最后衰败的过程,从头到尾给你说吧。不然,老是这么东一下西一下地说,可能真的要把你的脑袋搞糊涂了。”
王小川点点头说:“唐老师傅,您说的很对。我们不能再这么扯下去啦,否则的话,我看我们可能要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了。”唐问东站起来舒展了一下筋骨说:“就是。我们休息一下,接着给你说我们四川唐门的那些辉煌历史和过去,保证你很喜欢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