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游龙外传:皇帝和大臣

北京城,大明朝正德年间。

今晚四更,当巡更的打更声,在深夜里传来,这里,却是人声鼎沸。

这里就是威震天下的紫禁城的午门口。

因为,五更天,皇上就得早朝了。所以,各位大人,必须得早来,然后,在各自的位置等候。

只见一顶顶大大轿子,纷纷来到,,一个个的大臣们,都走下了轿子,向着紫禁城,里走去。

也有武将骑马来的,只见,那些将军,到来之后,下马,将马交给手下安顿,然后也向着那黑漆漆的宫墙的门洞,走去。

“张大人好!”

“李大人好!”

“请请请!”

“王大人好!”

“马大人好!”

“请请请“

大家彼此客气着,寒暄着,一起走向那个王朝最高的权力之巅。

无数的悲喜剧曾经在这里上演,这里是无数英雄渴望的顶峰,这里也是无数的悲剧起因和结局的地方。这里是最有权势的地方,无数的命令从这里发出,传到王朝的每个角落。

当五更天的时候,这里停止了一切的喧闹,因为,紫禁城的大戏,正在太和殿里上演。

太和殿上,此刻正安静一片,在凌晨那神秘气氛里,这里,一片的威严。

只见大殿的正中,皇上,正德皇上,正端坐着。神情肃然。

这是正德皇帝朱厚照做皇帝的第十个年头,只见他面目俊朗,双眼如星,也许是祖上的福泽太厚,到他登基的时候,虽然十五岁登基,可是大明朝依然强盛,外无大的强敌,内无大的忧患。

曾经被先祖太祖皇帝朱元璋和一帮大明开国功臣赶到草原上的大元朝,依然如那匹没治好的病马,依然没法给大明以更大的威胁,有的,只是好像给明朝居安思危的一个理由,给他这样的太平天子,可以自封威武大将军亲自到前线视察的理由。

朱厚照还记得那日,当他带着大军,亲临对抗大元的最前线大同宣化的大都督府,那日,风正猎猎,旌旗飘扬。

“威武,威武,我朝威武!“

所有的士兵都在风里大声呼喊。

朱厚照是如此的得意。他想起了太祖朱元璋的威风,也想起了成祖朱棣的威风。也想起了当年大元朝最强大的时候,他笑了,他想起大元朝当年横扫天下,如今,却在他的面前,成为一个病猫。

这样的机会,可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的。虽然他的才智武功,在历史上,都不是最好的,可是,他好像确是非常幸运的一个皇帝。因为,他可以和带兵和曾经强大的大元朝打仗,如小孩过游戏一样。

然后,全身而退。元朝,依然是病猫。而他,确是中华帝国的大皇帝。

虽然,远方还是有蛮夷未服,比如,那个东瀛岛上的倭人,当年居然对太祖皇帝说啥中华文明自宋代就已灭亡,现在他东瀛反而是我中华文明的传承之地,居然很多年不服我大明。

不过,他们现在陆续派出了使节,想和我朝做贸易,做不做随他去,我朝威武天下,对于这样的表里不一的国家,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他来了,我朝还大量的赏赐于他,真是不识好歹。

另外还有一些蛮帮,比如那个安南,在我中华历史上,曾纳百越入版图,可是在历史中,那个蛮夷之国却总是背叛,而且,在大宋时候,居然还强盛一时,还能组成大军,攻到我广西的南宁。我朝建立后,居然也是不服,不过我太祖皇帝颁布诏书,上面列了很多不征之国,太祖皇帝真是圣明,奠定的一些原则,使后世收益,因为那些国家,完全就是鸡肋,征之不武。

我强大的大明朝,在成祖朱棣的时候,派了三宝太监郑和,三次下西洋,西洋各国首领,开始来我朝进贡,那些首领,里面很多是非常骄傲的,最开始有几个,始终不拜我成祖皇帝。

直到,我成祖皇帝带领他们参观大明朝当时最威武的北方四镇,看到我大军兵器如雪,军令如山,骑兵疾如风,步兵徐如林,攻如山崩地裂,守如泰山巍峨。

最傲慢的蛮夷首领都心服口服,带头跪拜我成祖。

那是我大明朝最辉煌的时候。如今,传到我这代,虽然我少年登基,可是,靠着祖先的威风,我这个皇帝,当得,实在在舒服。

只是,在这舒服的后面,我,这个皇帝,到底我想得到的,是啥呢?

在那个烟雾弥漫的朝廷之上,当大明朝的文武百官都在膜拜之际,这个大明朝的皇帝,在苦苦的思索,不过,大家是不知道,他在思索啥的。

然后,百官都纷纷开始施礼

“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有事请奏!|”

“谢陛下!”群臣纷纷说。

于是,在这样的开场白中,各位大臣开始了一天的早朝。

他们或者有要事要禀报,或者有弹劾要报告,在大概两个多时辰的早朝中,一一得到处理。

户部报告了河南一带最近发生的事情,请皇帝批示,吏部报告了最近的一些官员的升迁考核情况,礼部讲了即将接待的一批外国使臣的接待情况,工部汇报了正在修建中的一个朝廷祭祀的场所的情况,刑部将皇帝上次提出的大赦的事宜如何操作,做了禀报。兵部将本年度的征召和训练事宜,做了禀报。

这些林林总总的事宜,在前朝,一些皇帝,是不管的,可是正德皇帝即位以来,他慢慢的都要求大家随时禀报,然后,各种处理结果他也要要,各位大学士也非常尽职的把各种情况都报告与他。

整个王朝的内阁系统,运转也正常。他非常满意首辅大臣杨廷大人的工作,正是他出色的工作,能带领各位大学士,一起监督好各部,以及其他的王朝的部门,使整个朝廷能正常的运行。

当大家的事情,都处理得差不多的时候,正德皇帝满意的对大家说“各位大人都辛苦了!

“皇上辛苦!”

“辛苦吗?”他自己给自己说,然后微笑着说:“今天就到这里,散朝!”

于是各位大人依次鱼贯而出。

偌大的一个太和殿正殿,一下子空空荡荡。仿佛刚才的王朝最高的会议,是不存在,只是一个虚幻。

这点,在很多年后的现在,当每个游客来到那个曾经威严的太和殿,都有这样的感受。

那些大臣,散朝的时候,和早上刚来的时候,那个神情,是大不一样。

除了一些比如有事情要马上去处理的,以及一些被人参奏,说了坏话的,被皇帝训斥的,虽然这个皇帝有些德心善良,不大很残暴的对待大臣,但是被训斥了,还是心中不舒服,心里诅咒了一万遍参奏自己的那个人。

不过,这些人,各自想着自己最想的事物,心情,一下子就开心了。

比如,礼部的王大人,想起自己的老部下,从遥远的贵州来拜见自己,还带了自己最爱贵州的茅台酒,那个酒呀,王大人想到就流出了口水,我得叫上平日和我诗歌唱和的张大人,一起去喝,这次,我们要不醉不归呀。、

而吏部的张大人呢,此刻想着那个今天,我曾经提携的江南杭州的知府,给我送了一个戏班子,说那是越剧,据说,她们的唱腔,足以使人神魂颠倒,那个叫王天乐的知府,当年,在北京城,四处无门的样子,我还清晰的记得,记得第一次,被朋友引见到我这里来的时候,我正在看徽戏,那是我的一个门生特意请来给我助兴的,当那个王天乐来的时候,他静静的恭候在我身后,我开始还没看到他,当我被台上一个武将的长枪一跳,好像那是说的说岳里的挑铁笼车吧,那长枪一挑,我一下子就喊好!

“好!“我当时大声鼓掌,我这时听到了我旁边一个人,也喊起来,也使劲的鼓掌。

我回头看,这个人,是个陌生人,只是,从他的那个反应机灵劲,我就喜欢上了他。

“你叫啥名字呀?”

“禀告大人,我叫王天乐!”

“王天乐,这名字取的好!天天快乐!真是有福之人呀!

‘哪里,哪里,大人夸奖了,大人抬爱,以后如果大人不弃,我当跟着大人,任大人驱使,那时,才是真正的福气呢!

我当时就乐了,哎呀,这个王天乐呀,真是个机灵人呀。

于是,我就想法,给他找肥缺,正好杭州知府空缺,我就让点名,让他出任,这个王天乐,居然没让我丢脸。你想呀,上上下下,多少人在盯着这肥差呀,要是出了差错,我这礼部尚书的位置,还能保得住吗,还好这个王天乐呀,一到杭州,就把这上下弄得服服帖帖的。

我听说这家伙呀,车没到杭州,就要求停车,还真一步步的走到杭州地界,那些个迎接的乡绅百姓,那个惊奇的。说这位大人,不简单呀。

这个王天乐,当时还给大家演说一通:“各位乡亲父老,本官王天乐,承蒙朝廷抬爱,来到贵地做一方父母官,我当竭心尽力,为本地谋福泽,为百姓造福,本官随不敢说百分百清正廉洁,但是可以保证,一定做个清官,好官!”

那些乡绅,一片叫好呀。

这个王天乐,还真不赖,一到了杭州,就发现那前朝苏大学士修建的苏堤,快到了修复的时候了,当地的百姓以及负责建设的官员向他禀报了好多次。

可是,当他提出赶快处理的时候,他手下的官员,却面面相觑。

王天乐问道“你们干嘛这样样子呀,既然说了动工,为何不动呢?”

“大人有所不知,这个堤,的确是拖了很久了,可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钱呀!|

“我朝如日中天,为何还会没钱呢?”

“大人有所不知,这虽然说我朝如日中天,可是,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呀,而且常常历史上,越是圣朝,官吏越是庞大,越是庞大,要养活他们,这个费用是很高的呀!你看,这除了每月的俸禄银子,还有车马费,他们的各种办事的报销费,这些花费,都很大,然后地方建设呢,一般都是朝廷专项拨款,余下的一些事情,都是靠地方的税收来办,可是,我们江南地方广大,水乡纵横,需要各处用度的地方确实太多,如果这个苏堤确实要修,那得排到很多年去了,我们目前确实还有很多急用的地方。“

“可是这个苏堤,也是百姓民心所归呀!”这个王天乐真的很聪明,他知道,这个堤,虽然不是最急,可是,那是一个非常得民心的工程,这个朝代,难道大家不都是这样干的吗?

有些不是面子的,很多官员都不去做,而面子的却都做得非常的富丽堂皇,我大明朝的官员们,不都是如此的吗?

这个王天乐,于是就召集乡绅们开会了,在会上,王天乐说:“各位乡亲父老,本官一到贵地,就接到百姓和建设官员的禀报,说苏堤当修,本官也仔细研究过着苏堤的千年历史和传承,也觉得一定得整修了,可是,我接到财务官员的报告,说本年度的计划呢,是没法的了,可是,这堤呀,关系着我们杭州的形象和沿湖百姓的生计。所以本官提议,这个千年西湖,是我们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地方,这个堤,一定得修。所以下官建议,我们在这个苏堤的旁边,修建一个东坡亭,这个亭前呢,我们树立一个大石碑,石碑上,我们将请本朝书法最好的大学士,写上本次修建的缘由,以及本次修复的出资人。各位乡亲父老,希望你们慷慨解囊,我们杭州的父老乡亲会非常感谢你们,而且,本朝最有才华的大学士在书写你们的名字时候,也会反复的念叨你们,你们的名字书写在这里,将和西湖的日月同辉,往来的游客官员,说不定哪天皇帝来到这里,也会看到你们的名字,他们都会为你们叫好!”

王大人一边说,乡绅们一边想:“皇帝会来我们这里吗,据说我们的正德皇帝,确实喜欢到处游玩,也许来过也未可知,如果再来,看到我的名字,岂不是我也非常有面子,就是皇帝不来,那些往来的各位大人,如果看到了,以后如果我做生意或者啥的,到了他们的地界,让朋友引见,说不定,我一递名片,那位大人就说,哎呀,这名字好熟悉呀,那时我就说,大人是不是来过西湖,大人说,是呀,去过,我就说,我的名字就是那东坡亭前碑上出现的。

那时,大人一定说失敬失敬。那是多有面子呀!|即使那些大人看不到,就是一般的百姓,比如看到了,一边念叨,谁捐了多少,谁捐了多少,也会念叨我的名字的嘛,那对于我来说,那当可福泽后人呀,是不是!”

于是大家纷纷的说:”谢谢大人为乡里谋福泽,我捐,我捐,我们都愿意捐资修建苏堤!“

大家纷纷掏银票,后来,居然差点为了多出一点而打起来了,都想多出点。、

这个王大人这时发话了,“谢谢各位父老的美意,谢谢大家了,这次干脆我们按固定金额捐,我们让负责建设的官员来来计算,大家按照需求,捐就是了,以后,我们会大量的修复我们杭州的一些民生要地,凡是朝廷的银子没有拨付到的地方,我们地方自己修,那时,我们大家的善心也得到发扬,我们杭州士商的风采得到传扬,我们杭州城也会大大的美化!”

于是大家都说好。

就这样,这个王天乐,把杭州知府做的稳稳当当,这不,知道我快做寿了,就将最好的越剧班子给我送一个来,据说这个是杭州最好的越剧班子,都说了,给王大人的恩师做寿,一定拿出最好的演出。

这个吏部的张大人呀,一边的乐呀,一边在轿子里,一边打盹,一边在想象那吴语的演唱了。

不过张大人确实不知道,我们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会在不久的将来,来到杭州,当他看到杭州的善治的时候,龙心大悦,于是将这个王天乐好好的夸了夸,顺带着,也将这个张大人,好好的表彰了下,还书写了四个字给张大人,上书“伯乐常有!”

而那个工部的黄大人,此刻,也沉醉在一个梦中,那就是那个京城最出名的春花楼里的新到的一个姑娘,那个姑娘据说,琴棋书画,无所不会,是在南京秦淮河边的出名的姑娘,叫做风中燕。黄大人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风中燕姑娘的时候,想起了前朝晏殊的一首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此燕是不是彼燕呢?

黄大人还记得,那日,当他念出了这两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时候,风姑娘低低的说道“还忆小萍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诉相思!”

当时的黄大人,感觉全身仿佛一震,他望着风姑娘那双如秋水般的眼睛,一下,仿佛迷失了。

他仿佛迷失在了那个旧日的江南烟雨里,他仿佛记不得记得前生,也不记得自己的后世,只仿佛此刻,自己是在江南烟雨里,外面是烟雨濛濛,一个高高的楼,楼外红黄花儿竞相绽放,楼内,帘卷朝云暮昏,自己在那里痴痴站立,一旁是凤姑娘在为自己弹起琵琶,唱着“江楼上独凭栏,看前朝风烟,美人如花满笑颜,君心似何年?|

黄大人当时在那迷幻中,耳听到一阵笑声,那笑,清脆如玲,又如天籁妙音,他睁眼看去,风姑娘正妙目将他凝望。

从此,黄大人就再没有别的去处消遣,他每日就将自己泡在春花楼里,听风姑娘唱曲弹琴。

当各位大人都满怀心事,纷纷离开紫禁城的时候,也有一些步履匆匆的官员从他们身边快步走过,他们都是做实事的人。王朝是必须要这样的人来运转的。他们用他们的专业,来维持了王朝的各个环节的运转。才让皇上安心,黎民太平。

而此刻,下了朝的德宗皇帝朱厚照,换了一身的轻便的服装,在花园里慢慢悠悠的散步。

这满目的假山假景,好像已经激发不了他的兴趣,他只能叹息一声。

他想起他曾经踏马走过的河山,想起那些江南和北国风光,他嘀咕一声,仿佛是说在,这里就是一个牢笼。

旁边跟随的贴身太监张公公急忙说:“皇上有何吩咐?”

“没啥,只是觉得有些渴了!”

“那皇上等着!”

张公公马上对身边的宫女说:“快去,皇上渴了!”

一转眼功夫,宫女就迅速将皇上喝的茶送了过来!

“这茶,这茶!”

“皇上,这是今年刚采摘的明前龙井呀,您忘记了,你上次喝了说非常好喝的!”

“哦,我忘记了,我只是想到,想到了!|”

朱厚照不说了,他其实是想起了杭州,他记起了上次有次悄悄微服出游的时候,在杭州,他想起了那些繁华的店铺,想起西湖的烟雨,想起了那些杭州姑娘。

只是,那次,他并没有遇到让他中意的姑娘。

虽然说是皇帝,天下女子都是他的,可是,朱照厚却不是谁都可以喜欢的,他最瞧不起的就是荒婬无道的皇帝,他常常拿以前朝代一些荒诞的皇帝的事情,来告诉身边的太监和妃子,意思就是,自己要以他们为戒。

比如,他曾经给大家说起,说起隋炀帝,据说隋炀帝曾经为了自己的宠爱的女子,曾整夜的燃气檀香,把檀香木如山般堆积和点燃,然后用无数的夜明珠,照亮了宫殿,只为了照着和自己心爱的女子在宫殿里欢愉。

“太奢侈了,太奢侈了!这是王国之象呀,难怪隋炀帝当年的最宠爱的萧妃,后来辗转被唐太宗李世明得到,李世明为她办了盛大的欢迎宴会时,唐太宗以为很豪华了,就问萧妃,萧妃,寡人今日的豪华,比隋宫如何?

结果萧妃只是淡淡说:“陛下是盛世之君,何必学亡国之君呢!”

虽然唐太宗很没面子,可是,是呀,那是亡国之君的奢靡,正常的国君,又谁敢学呢,除非是亡国之君呀!“

朱厚照总是提醒自己,不做亡国之君,他的心里呀,却始终有想得到自己最想得到的姑娘,可是这个姑娘到底是谁呢?

他不知道,他时常想起白居易的诗歌:“君王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不吧,我在皇帝里,不算吧,可是,我最爱的人,会在哪里呢?“

他时常在想。

这时,一个太监,拿了一个盘子过来,上面放满了各位嫔妃的名字玉牌。

“请皇上点名,今晚谁侍寝!”

“谁侍寝,这事可是个麻烦事!”朱厚照叹息一声。

他想起来各位妃子的表现。闭上眼睛,随便翻了一块!

“谢陛下,今晚赵贵妃侍寝!臣这就去通知赵贵妃准备!”

0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