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更新时间:2013-01-25

第四十四章入敌营

王伯安自看到那封信之后就没有去睡,而是站在城头观望着敌方主营的动静。尽管对方不会表明甚至会刻意隐藏主营所在,但王伯安还是知道哪是敌方主营,这不是神奇的望气术,而是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判断。也许经过有心人的渲染,这种察觉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的能力会被人传为玄奥的望气术。他相信曾守山一定也有这份明知,如果不知道敌方主营,刺杀敌将会变成天大的笑话,曾守山不会这么鲁莽。

孙志坤和他的百人队也没有睡,王大人命令他们做好随时接应曾守山的准备。其实没有王大人的命令,他也会在这等着。曾百总虽然在信中说是为了自己的修行,但他怎会不明白身入险境刺杀敌将最终是为了谁。

夜已深,风已寒。

王伯安和孙志坤等人在城头已等待了一个时辰,敌营中一如平常,毫无异动。一个时辰很长,足够平常人从敌营地点到城池跑上五六个来回。难道他已经…………

孙志坤脑海中甚至出现了一幅图景:百总大人偷偷进入敌营,结果被发现,卫兵蜂拥而上,百总大人淹没在刀枪剑戟之中。孙志坤赶紧摇摇头,狠狠地拍了两下脸,告诉自己这是不可能的,百总大人神勇无敌,一定会没事。

夜色笼罩一切,谁也不知其中发生了什么,似乎存在无数的可能。

王伯安抬头看看天,紧了紧身上的棉衣,他只希望不要那么快天亮。又过了半个时辰,王伯安突然道:“有动静了。”

孙志坤和王伯安的亲兵往敌营方向看去,果然。敌营无数火把点燃,隐隐有混乱之象。孙志坤陡然紧张起来,百总大人已经被发现了?交上手了?能不能逃回来?孙志坤觉得心都跳到嗓子眼了。

“王大人,我带人出城接应。”孙志坤请示道。

王伯安同意了他的请求,另外让传令兵拿着令符紧急调动另外两个百人队一起出城接应。只是交待他们不能离城太远,要保证随时能跑回来。

不大一会,三个百人队领命出城。

敌营的混乱有扩大的迹象,王伯安站在城头甚至都能隐约听到喧嚣嘈杂之声。匪军的混乱一直持续到天亮,之后大量匪众陆续拔营撤走。

曾守山得手了?王伯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正如曾守山自己所言:敌将一死,匪众自溃。现在匪军撤走说明他很有可能杀掉了敌将。然而让王伯安更担忧的是:此时天已明,曾守山本人却一直没有出现。从匪军军营出现混乱骚动到天亮足有一个时辰,曾守山得手后应该早已跑回来了。

三个出城接应的百人队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天已大亮,却始终未见曾百总的踪影。

城头上守军将士们都已起床,站在城头看着敌营方向,他们已听说了曾守山的所作所为。匪军已经开始撤走,这本应是无比高兴,值得大肆欢呼的事情,但此时将士们心中却如压住了一块石头。如果那个高大魁梧的身影此时能出现在原野上,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那该是多美妙的事情。

王伯安心中念叨,你可不能就这么挂了,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给曾家写信,我宁愿拿着你留下来的信纸搽。

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匪军似乎已全部撤走。王伯安谨慎地派了两个百人队做斥候,看看敌营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虽然恨不得自己带上所有将士上前看个究竟,但九江城总共战斗人员已不足一千人,且大部分是些新募集的士兵,守城尚可,野战肯定不行,万一敌人反扑肯定全部玩完。

匪军确实已经全部撤退了。斥候回报方圆六里地都不见匪军踪影。王伯安站在曾经的敌营,带着军民寻找曾守山,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城里的人也听说了,纷纷自发来到城外帮着寻人。

找遍了敌营,又扩大了寻找范围,始终没见曾守山。大家松了一口气,两三千军民漫山遍野地找人,其实心里都认为曾守山肯定凶多吉少,害怕找到的是他的尸体。现在什么也没找到,至少心中还有分侥幸和奢望的空间。

第一天过去了,没有曾守山的消息。

第二天还是没有。

九江城里曾守山的故事已经口耳相传演绎成了神,一时之间他的声望甚至超越知府大人。曾守山成为了解救民众于危难的菩萨,舍身饲虎的佛。家家户户都在祷祝好人有好报,曾百总大人大难不死。

……………………

第三天清晨,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九江城东门,身上衣服破破烂烂,脸上挂着憨憨地笑容。他的身后还跟着满脸沧桑、眼眶深陷的矮小汉子。

城门和吊桥已换成了新的,只是城墙上焚烧的痕迹依然醒目,宣示着战争的记忆。城门口已有三三两两的行人,曾守山带着矮小汉子穿过城门,城里升起了炊烟,早起的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天。“多么美好的人世!”曾守山感叹道:“可惜这是个苦难的时代。”

有人认出了曾守山,惊呼一声:“曾大人回来了!曾大人还活着!”

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穿上衣服,来到屋外迎接他们的英雄。越来越多的人围集到曾守山的身边,询问着他的情况,表示着感谢和赞美。每一个人说的话都差不多,朴素的谢语承载着真挚的感情。一个老妇人甚至哭了出来:“曾大人,你可回来了。老天保佑啊。我每天都在家吃斋念佛,就盼着你活着回来。”

曾守山憨憨地笑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很不擅长应付这种场面。“那个,我……我……”

一个老汉看到曾守山的窘态,乐了,他喊道:“大伙别说了,我们曾大人饿了。”

曾守山一愣,旋即道:“好吧,我确实饿了。不过…………”

旁边正好有个买早点摊子,摊主抢着说道:“你看我这糊涂了,曾大人快请。包子、稀饭、豆腐脑管够。不要钱的,不要钱的。”

众人笑他:“那是肯定的,你怎么好意思收曾大人的钱呢?”

摊主恼了,对众人嚷道:“我说了不要钱的。”

众人笑得越发开心了。

早点很快就端上来了。曾守山抓着矮小汉子,摁在板凳上,跟他低声耳语道:“吃饭。不要想着趁着人多跑,你是不可能跑得掉的。”

摊主递给曾守山一个包子,曾守山确实有点饿了,正往嘴里塞,却见数百道目光齐刷刷地望着自己。“你们…………”

“吃吧,吃吧。”大伙齐道。

曾守山叹了口气,自己还是第一次在数百人的注视下吃早点,早知道这样怎么也挨到晚上再回城。也不管他了,吃饭,两口就把包子吃完了。摊主立即又递了一个过来。

好在这时知府衙门听闻了消息,同知大人带着人便过来接曾守山。同知到底是官面上的人物,镇住了场面。曾守山和他打过几次交道,自然认识。便跟他说,赶紧带自己走。同知笑了,让衙役拦住众人,自己带着曾守山骑着马走了。那矮小汉子则交由衙役带回。

…………………………………………

知府衙门,王伯安亲自在衙门口迎接。得知曾守山活着回来,他原本因曾守山擅自决定不听指挥的怒意和这几天的焦虑担心什么的统统随风消逝。王伯安笑着骂了曾守山几句,便安排人给他沐浴更衣,准备食物。

曾守山低声问王伯安:“没把将士们解散吧?”

王伯安道:“还没有。正和他们结算饷银呢。”

“那就好。不要解散了。”说完这句,施施然洗澡去。

洗完澡,曾守山简单吃了点早餐。王伯安和杨项律一边喝着茶一边和他聊着。

“根据你遗信的指示,我已经写了信给你家里了。看你怎么收场?”王伯安半真半假地道。

“啊?”曾守山惊道。惊扰家人,让他们为自己伤心可真是罪过了。不过看着王伯安的神情,曾守山很快醒悟过来。先生是和他开玩笑。

杨项律在旁道:“你赶紧老实说,这几天去哪了?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曾守山笑道:“好,好。我坦白。”

那天晚上,曾守山进入匪军警戒区便开始潜形匿迹。他到底跟师父陈旺廷学过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虽然不如胡鲁优秀,但还凑合。加上他奔走纵跃的速度极快,又有夜色的掩护,匪军卫兵的巡逻也不密集,所以曾守山一路顺利进入主营的月复地。

根据营帐搭建特点、地势高低干湿以及守卫分布,曾守山不难分辨帅帐所在。帅帐后方有一个营帐竟然有烛光亮着,曾守山已基本断定这就是匪军首领所在。此时已是深夜,全营地除了巡逻士兵皆已就寝,营帐全部沉浸在黑暗之中,只有这里还亮着光,已经可以说明很多东西了。

闪身靠近这个营帐,曾守山找了一个守卫士兵巡视的死角然后伏身在地,正准备伺机而动,突然听得营帐里有说话的声音。

“将军,信我已经写好了,你请过过目。”一个疲软的声音响起,听着就知此人中气不足,体质不佳。

然后是纸张翻动的声音,片刻之后一个颇具磁性的男中音说道:“纪先生,恕我无礼,我就躺着看,没有起身了啊。”

那纪先生忙道:“将军太客气了,你军务繁忙,事无巨细都亲历亲为,到现在还没有就寝,换做别人早就撑不住了。”

那将军道:“没办法,打仗嘛都是这样。几万人的队伍从兵马钱粮到安营扎寨、吃喝拉撒哪个是小事啊。”说着微微叹气道:“忙点倒无所谓,关键是这仗打得窝囊。”

过了一会,那将军道:“好,纪先生办事就是漂亮,就这么写,明天派人送往邱将军那。”

纪先生道:“那将军早点休息吧,属下告退。”

然后听着收拾文书之后,纪先生吹灭了烛光,撩开营帐门帘正要出来。曾守山纵身跃起,恰似一阵风吹过,大手精准地掐住那纪先生的咽喉,带着他又进了营帐里。

那将军本已躺下,听着有声音,便疑惑的问了一句:“纪先生,怎么回来了?”见没有回音,那将军便要起身。曾守山右手仍掐住纪先生的脖子,左手短矛悄无声息地递至那将军的脖子血管处。低声道:“别动,否则我立即杀了你。”

那将军半起身子于是僵在那,声音却不慌不忙:“兄弟好身手啊,来此何求?”

曾守山的手很稳,短矛再往前送半寸,矛尖已贴住对方的颈部血管皮层。微微一笑:“过来看看,顺便带走一件东西。”

那将军脖子已感受到矛尖的森寒,却好整以暇地道:“我项上人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