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一卷 会昌乱 第五十八章 宣宗

“比如崔辉就是如此,一旦得了机会,便会滔滔不绝说个不停,其实说来说去,我只听清了四个字:故作高深!”

崔居一脸嘲笑,不无讥讽地说道。

崔辉长得又高又胖,是崔氏学堂第一高人,崔向和他很少说话,但却没少听到他说话。提起崔辉,崔氏学堂所有人都几乎是同一个举动——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高人!”

竖起拇指的动作,最早还是由崔向最先做出,随后由崔居到处炫耀,最后成为一种风尚。至于大家都称赞崔辉为高人,是真心赞叹还是另有所指,就与崔向无关了。

崔向哈哈一笑,岔开话题:“九郎,我与凌静安商议经商之事,由他抛头露面,我在幕后出谋划策……另外我还想拉你入股,你意下如何?”

崔居愣了半晌,突然脸色愠怒:“二郎,我视你如友,你居住崔府也是凭借真才实学,并非恩惠,你我相交也是平等相处,不是迁就,若你以为我是俗气之人,你不与我结交也罢!”

崔向哑然失笑,见崔居一脸气呼呼的样子,显然是动了真怒,心中不由温暖几分,知道崔居确实与他交好是真心实意,不过他有意让崔居入股也并不全是为了讨好他,而是想法长远了一些。

“九郎误会了,我拉你入股,并非送你人情,反而还有借助你之意。你想,我在袁州无亲无故,更无权无势,若和凌静安共事,他要是欺我年轻,认为我不是袁州当地之人,暗中施诈,我也拿他无可奈何。但要是有你入股,凌静安顾忌你的身份,谅他也不敢藏私……不过要是九郎认为商贾过于低贱,有碍名声,那也就算了……”

其实崔向心中的真实想法却是,万一以后崔居真要因出家之事与家中闹得不可开交,崔刺史一怒之下剥夺他的继承权,以崔安的性子,恐怕崔居真会落个身无分文的下场。现在拉他入股,也免去到时无钱可用的窘迫。

崔居大挠其头,嘿嘿傻笑:“不早说,害得我乱想,还以为你想送我大礼。没想到你倒是会算计,还想拉我当拦箭牌,既然你想借我之力,我还能拒绝不成?算你有眼光……不过话说回来,真要有钱可赚,都算你的,可别真分钱给我。”

“九郎不觉得与商贾争利,有污圣人言教?”崔向见崔居答应得挺快,颇感奇怪。依他所想,若他提出借崔居之名一用,按照崔居的性格,即便感到与商贾同流合污会自贬身份,就算答应他,也会为难犹豫一会儿,不想却是当即应允。

崔居眼珠一转,不以为然地说道:“据我所知,大唐有无数官员都暗中经商,或由下人出面,或由家人出面,他们都躲在后面笑呵呵地数钱,然后再站出来光明正大地诋毁商贾,声称他们从不沾染铜臭,一身正气,其实最是做作,假装的清高,真正的敛财,二郎你说,我是这种虚伪之人么?”

“不是,当然不是!”崔向多少有点讪讪,不由自主想起了父亲和二叔。

不过对于崔居声称不要分钱给他,崔向还是有些不以为然,崔居自小生长在富贵之家,不知有钱傍身的安全,为官虽然有权有钱,但一旦失势,也许一夜之间就会穷困潦倒,身无分文,所以还是要多置一些产业才好。

白居易做了一辈子官,晚年之时,定居洛阳,费时好几年,才置办了一处十四亩大小的院子,让他很不满意,称之为狭小局促,难以心安。

当然,此事只能点到为止,不便多说。崔向就和崔居,迎着夕阳余辉,漫步于袁州城的大街小巷,见晚霞漫天,映红了西天,预示着明日又一个春光大好的春日。

算算现在已经是会昌四年的四月十三日,离开新吴已经一月有余,学业上的进步不太明显,眼界倒是开阔了许多,心中也渐渐有了一些清晰的走向,不再象以前一样四顾茫然,心中恍然,到底是他成熟了许多,还是已经完全适应了一个唐人的存在,适应了大唐末世的回光返照?

目光掠过袁州城林立的高低不等的楼房,遥望西天那一抹醉人的红霞,一行鸟儿飞过,鸣声阵阵,耳边是行人匆匆回家的脚步声,崔向一时恍然如梦,心绪难平。

三十一年后,就是席卷大唐的黄巢起义。六十三年后,大唐灭亡,然后进入五代十国的混战局面。以他有限的历史知识,勉强也能找到了一处不受战争涉及的安稳乡,再加上乘机赚上一大笔钱,一家人避世不出,安享此生倒也不是一件难事,只是,他真能置眼前的大好时机于不顾,不要可以平步青云的从龙之功,不要可以名动天下的进士之名,不要权势,从而只做一个悠游自在的富家翁?

在一个人没有位居高位,没有实权在握之时,敢为天下先,以天下苍生为念,只是书生意气,只是空想和愿望罢了,没有相应的权力,也就没有相应的责任,进士之名也好,从龙之功也罢,他不过是在努力争取,能否得手还在两可之间,而且从龙之功可谓困难重重,且危机四伏,一招不慎就有杀身之祸,灭门之灾,不坠青云志,说来容易做起难,常恨世事艰,却是人之常情。

而他想要从龙而起的唐宣宗,又是否有容人之能?若是察觉他有心为之,登基之后,他会不会心中忌讳前事,杀他灭口?

唐宣宗李忱,史载是极能隐忍之人,能忍常人所不能,在武宗尚未登基之时,就已经对他有所提防。所以武宗一登位,就想置当时还身为光王的李忱于死地。据传,李忱早年木讷,表情呆傻,经常一言不发,被人认为是蠢笨之人,连太监宫女也时常暗中嘲笑他是李氏皇家之中最笨的人。但李忱的父亲,当时身为唐穆宗的李恒,曾经抚着李忱的后背,笑着说:“此为我李家英物,必成大器!”

后来武宗继位,按照辈份他应该称李忱为叔。武宗很是看不起李忱的呆笨,经常与大臣谈起李忱,戏称为光叔,其实是嘲讽之语。一次武宗大宴群臣,李忱坐在席间,一脸木讷,犹如痴呆,不说一句话。武宗见状,戏谑之心大起,当场声称谁能让光叔开口,就重重有赏,结果无论谁上前开口说笑,李忱就是一脸呆滞,理也不理,最后众人只能叹服认输。

众人都以为光王果然是真呆傻,但在武宗看来,光王大有心机,隐忍至深,不免动了杀心。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