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十章 以风传情的回忆

两年前即咸丰二年七月初七七夕。

湖北武昌鹦鹉洲在夕阳晚霞的掩映下更显得烟波浩淼、洲水一色。

七夕之夜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流天河相会的日子所以鹦鹉洲在这天集合了武昌城众多的青年男女。

华灯初上月亮婉约冠帻娉婷齐会沙洲。

鹦鹉洲因祢衡与碧姬的爱情故事而名传天下所以这一天众多白衣秀才都在此展纸泼墨名为寄情于古人实则彰显才华以吸引洲上相爱、相恋、相思之人。

鹦鹉洲上的亭台楼榭是最适宜观景的所在往日许多文人墨客均在此借诗抒情有的借祢衡的遭遇来吟咏自己的不得志有的借碧姬与祢衡的爱情才寄托自己的情丝所以这里和黄鹤楼一样都成了诗人作品里的含义丰富的符号。

在吟诵鹦鹉洲的诗作里曾让李白赞叹不已的崔颢的《黄鹤楼》里这样写道: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诗仙”李白在黄鹤楼上看到崔颢的这题诗后遂不敢再下笔后来到了鹦鹉洲写下《鹦鹉洲》一诗: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从诗里可以看出鹦鹉洲上的孤岛亭台、薄雾远山、绿树萋草、长洲明月是诗人们的文思来源所以在沙洲亭台上观景是人们的最佳选择只不过七夕这一天亭台楼榭被一官宦人家包下。从亭台到阶梯之下穿着便衣的清兵分两排而立不许他人进入。

在亭榭之上纱帷帐幔布满梁柱使人无法看清亭内的人但在帷幔随风舞动之下隐约可见一位妙龄的富家小姐在一众丫鬟的服侍下云鬓斜簪悬肘用墨。

在通往沙洲的长堤上尚是秀才功名的潭林与唐子清和数名书生相伴而来这时的潭林眉宇之间还透露着几分清涩轻扬的面颊丝毫没有后来的阴郁与凝重。唐子清此时也只一介轻狂书生一路走来唐子清正以他那清晰快捷的语向潭林讲述刚刚办完的得意案子。

行至洲上潭林抬头望见亭台上的舞动的帐幔便问唐子清:“子清兄这是怎么回事?”

“哦?”唐子清也感到奇怪“正要到亭榭上借兴赋诗呢怎么被人给包起来了?”

“你们不知道了吧!”同行一个书生道“这是刚刚调任的湖北学政青麟大人家的千金今天七夕之夜特来此拜月乞巧!”

按照传统习俗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是女子们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节日许多官宦人家的待嫁女子都在这一天拜天乞巧。

“哦乞巧乞巧啊。”唐子清望着亭台夸张地摇晃着脑袋吟道: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他的样子让潭林不禁一笑说道:“子清兄还没上亭台诗兴就来了!”

唐子清笑道:“我不过是个讼师才学哪比得上你潭秀才啊。那亭台上的大家闺秀正在写诗用不用我帮你‘穿上红丝’啊?”

潭林笑道:“听说新到的学政大人是位满人满人的豪门千金不知才学如何?”

一贯沉着稳健的潭林突出冒出对追求异性跃跃欲试的话来不禁让唐子清等人大惊唐子清不禁装出女子的腔调嬉笑地吟道: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这是唐代诗人崔颢的绝句《长干行其一》中的句子是说一位女子向一位钟情的陌生男子搭讪唐子清用这诗来揶揄潭林对亭台上豪门千金的一见钟情。

唐子清滑稽的吟诗动作让同行众人大笑起来一位书生也上前来打趣:“看来潭林兄真是动了凡心了。那便上前去说: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这是崔颢的绝句《长干行其二》是上面一诗中陌生男子对女子提问的回答最后两句表达了“相见恨晚”的意味所以这位书生和唐子情一问一答来揭露潭林幻想中女方主动的求偶心态。

在同行众学子的大笑中潭林整了整衣袖径自走到亭台之下在亭柱上的纱幔的飘动之下他举头望了一眼亭上的女子。

只见这女子长挽束披肩白裙覆地如波雪色的衣裙之中透着鹅黄暖色垂写字之时姿态优雅皓腕如莲。微微抬头可见神色气宇之间有着一种奇圣端庄之气。面容之间虽有些孤冷傲意但其间韵含着藏而不露的温和恬静又有着魏晋风流的逸洒月兑那种质在冠绝的美犹如神仙一般清雅沁人又迷离难辨。

潭林深深地陶醉其中望着那女子舞动的丝不禁月兑口吟道:

“峨眉楼阁现虚空玉宇高寒上界同。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幡晨动九天风。

云连太白开诸夏日绕重圆宅大雄。

师去想无登徒远只应飞锡验神通。”

这是元代诗人黄镇成的《游峨》一诗诗中吟诵的是佛教名山峨嵋山全诗意境恬适高雅以古雪沸茶、香飘花影来描绘空灵的佛家意韵。这位女子在潭林的心中正如诗中的韵味一般融佛光与尘性于一体空灵若仙如同雨曼陀罗不须修饰则清香四溢。

唐子清等人看着潭林痴痴的模样不禁莞尔。唐子清用折扇指着潭林对众人道:“看来我们的潭大才子这回是真的醉了!”

唐子清的话没错面对亭台上这位堪比仙人的女子潭林的确难以再保持应有的矜持他回过身来在沙洲一侧摆放的桌案上点墨而书: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这是元曲中卢挚的《沉醉东风?七夕》是从杜牧的《七夕》一诗演化而来文中只描绘了七夕静夜望天河的图景并无其它暗喻。

写罢之后潭林拿起宣纸看清了风向把宣纸对折然后月兑手随风。

?.

pp;}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