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七十七章 秦王监国

收费章节(12点)

大韩妈妈办事十分利落,没几天功夫,除了送出去的紫芝外,紫鸢、紫藤和紫烟的家里都来了人,求韩氏给个恩典,除紫烟的家里打算把她赎出去嫁人外,紫鸢和紫藤都看上了府里的小子。韩氏也大方的分别给了几份厚厚的红包,把她们欢欢喜喜地嫁了出去。

珍珠有些奇怪弘儒屋里的紫初怎么没有安排,但大韩妈妈一副你还小,不懂这些的满含深意的笑容令她忽然明白过来,这紫初恐怕就是韩氏放在弘儒身边的“袭人”了。仔细想想这紫初也确实是韩氏百般斟酌过的人员了,其一她没有家人,在府里除了韩氏可说是无依无靠,其二,她温柔贤惠,处事周到,能很好地照顾弘儒的起居,其三,她品貌端庄却不会过分妖娆,这既能让弘儒感觉良好,却又不至于叫以后的少夫人过分忌惮。

想到这些,珍珠一头黑线,这么早就安排性教育课程,会不会影响发育啊!不过还好在她这段时间的观察看,弘儒对紫初还没有宝玉对袭人的那种特别亲昵,想来即便韩氏已经认可紫初的地位,但目前也还是有所约束的吧。

珍珠坐在嘉澜居里,看着默默做事的紫薇,叹了口气,紫薇也到了嫁人的年纪,只是她娘半年前刚没了,按大齐律,父母丧要守孝三年的,同时进来的姐妹都出嫁了,显得她更加落寞。虽然她平时没有表现出来,但她偶尔的愣神也让人明白了她的心事。

明珠曾拉着她安慰说,以后一定给她找个最好的去处。

谁知她却浅笑着摇头说,要一直服侍明珠。珍珠想,难道紫薇想做滕妾?随即,她又摇了摇头,明珠的几个丫头对她都很衷心,应该不会生出这种念头,再说这几个紫的最清楚韩氏对女儿们的宝贝,也知道韩氏的手段,是不会,也不敢生出这种妄想的。或者,她是因为没有母亲做主,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也未可知。

想想这些丫鬟的人生就这样简单被定了下来,珍珠感到有些可悲的同时,有不免为自己的未来感到一丝担忧,即便她是大家小姐,即便韩氏对她百般宠爱,可说到婚姻,她就完全没把握了,曹雪芹给四春起名“原应叹息”真是字字珠玑。古代女子的婚姻便是一场豪赌,败了,失去的是一生的幸福,更甚至会失去年轻的生命,而胜了,却也不见得会得到真正的幸福。

这是珍珠回京过的第一个春节,伯爵府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每天都有送鸡送鸭的庄户,也有那些从老家过来打秋风的八百年挨不上边的亲戚,顾氏因为要照顾丈夫和弘儒,所以把家里的事儿都交到了韩氏手里,韩氏也不托大,凡是按着府里的规矩来,一些不太认得的亲戚也总要回了老太太。

但凡是老太太,大概都是喜欢热闹的,所以到也总不至于叫那些亲戚都空着手回去,况且老太太想来喜欢在穷亲戚面前显示自己,所以出手很是大方。

珍珠有些好奇,那么一个“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在王熙凤看来过日子都紧巴巴的,自己怎么从没见韩氏手紧过?也不见她教自己要藏什么私房钱?

韩氏看着一脸惊讶的珍珠,笑着模模她的脑袋“傻丫头,单凭你伯父和父亲的那点子俸禄,就是他们平日里花销都不够的,咱们这种人家怎么能指着那个活。”

早得到韩氏真传的明珠也笑了,“加上二十年前因谋逆罪抄家的平昌候府,大齐共有六大世家是开国功勋,除了有固定的俸禄封赏外,国公府和外祖家分别执掌大齐三分之一的盐田,筱儿家则拥有西南三省的铜矿,而剩下三家则分别拥有大齐三分之一的铁矿,当然平昌府的三分之一已经被圣上收回去了。”

听到这些,珍珠忍不住咋舌,怪怪,三分之一的铁矿啊,这是什么概念,难怪韩氏完全不愁钱呢。不过话说回来,外祖家不过是伯爵府,怎么到和国公府一起分享三分之二的盐田呢?

提到这个,韩氏就忍不住有些骄傲了“这便是你曾外祖的高明之处了,当年开国立朝,根基不稳,因你曾外祖家曾经做过前朝盐运使,便主动请缨去镇守江淮盐运以稳国本,凭着先人累积的人脉,你曾外祖一力肩挑两江,不仅把江淮治理的仅仅有条,更为先皇打通了因长年征战而被阻断的盐路。先皇为表韩家功勋,便在分封时把三分之一的盐田交给了文昌府。其他几家除了国公府,都是武夫出生,根本不知道这小小白盐中藏着多大的财富,而且即便知道了,凭他们的本事也打理不了。”

珍珠点了点头,原来自己的外祖家这么厉害的。

韩氏疼爱地模了模珍珠的脑袋,笑着说,“你还小,有些事还不懂,总之,不管以后如何,娘的十八个庄子总是要给你们姐妹两个当嫁妆的,到时候你和你姐姐一人一半。”

听韩氏这么说,珍珠惊讶地看着她,都说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掏心掏肺,这回她可是看出来了,韩氏是打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明珠和自己啊!这十八个庄子,说说到是简单,但要知道韩氏的庄子可不是那些小小的四合院,光一个庄子从管事到佃户就差不多要有一百多户人家了,这怎么韩氏随便开开口,自己就成了地主婆了呢?

其实韩氏出嫁前不过是一个庶女,尽管她再怎么讨好母亲,到底还是不会得到最真的疼爱的,当时按家里的规矩,女儿出嫁,族里会出一份,其中就包括三个庄子,因她算是比较得母亲喜爱的,所以又添了三个,当时文昌伯怜她所嫁是个纨绔的庶子,所以要帮她再添三个庄子,但是韩氏拒绝了,而是求父亲给她几个懂经营的忠心管事,帮她管理庄子。

不得不说韩氏是一个很聪明的女人,一个庄子不管多大,如果没有忠心又善于经营的人打理,早晚也是荒草一堆,文昌伯高兴女儿的聪慧,不仅照样给了她三个庄子,更送上了一堆门下的得力管事,这些管事也不负韩氏的期望,在短短时间里,不仅庄子的收成翻了几翻,更是借着几年前饥荒,买下了大片廉价土地,如今九个庄子已然扩大成了十八个。

当然,韩氏的财源远不止这些,只是她觉得还不是和女儿们细谈这些事儿的时候,所以也只提了提庄子,她没有儿子,好的东西自然是要留给女儿们的。

过年虽然忙碌,但是像珍珠这些小姐们在这时候到是最闲的了,第一场雪后课业就停了,看着丫头们忙着打扫整理,珍珠懒懒地窝在榻上裹着裘毯,有些优哉游哉,又有些无聊。

这个年虽说准备的十分热闹,但丫鬟们说城里的气氛可是十分怪异的,街上总有军队在巡视,城门口盘查的也很紧,据说前几日那个城北的朱元庆因为渎职,被巡查的长官发现了,当场就打了三十个板子,半死不活地叫家人抬了回去。

丁香听到了还得意地啐了一口,说他活该。但珍珠不禁又联想到了两个月前的皇宫,这几日沈延英回来也总是神色凝重,就是沈延年问他,他也只是摇头不说,到是韩氏常常会回娘家,可是也总是一天就回来了。

这种气氛一直延续到了过年,往年过年的时候各地藩王便会进京,皇上也会带着几个皇子去城外的大天音寺祈福,但今年皇上却下旨各地藩王不用进京,说是太后得到先皇托梦,要和皇上单独去大天音寺礼佛祈福,又说今年虽天下太平,可各地也称不上风调雨顺,所以要去祈求天降祥瑞,护佑大齐。

按理皇上去了大天音寺,那京城就该太子监国,但前不久太子好不容易怀孕的侧妃李氏意外流产了,皇上对这件事十分在意,便叫太子好好在家里呆着,管管自己的后院,似乎是怀疑这其中另有缘由。

太子不能监国,那也还有大皇子,但皇上似乎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这个年长的大儿子,而是出人意料的把监国的重任交给了秦王。虽然不知道大皇子和太子心里对这个年轻的皇叔是怎么想的,但是圣旨已经下来了,大家也只好恭送皇上和太后启程了。

秦王虽说是监国,但却很好说话,做事十分温和,令不少以往与他不怎么接触的众朝臣放松了下来。但沈延英对秦王似乎颇多微词,他回家有时候会忍不住叨叨说什么秦王不如在西北的时候爽快了,讲话也变得文邹邹的,和那些之乎者也的尚书们一个味儿了。一些小事也要商量个半天,搞得他觉得上朝比打仗还累。

看着不停给丈夫打眼色的韩氏,珍珠有些好笑,幸好沈延英运气不错,投身在这伯爵府,又阴差阳错立了功,否者以他这个口没遮拦的性子,怎么能在官场混的下去。尽管是在家中,尽管身边只有几个他信任的亲人,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些话还是应该烂在肚子里才好。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真能做到这样,他也就不是沈延英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qidian.cn)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