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8破例只为一句话(二)

再就是饮水解渴。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所以学生食堂只提供就餐,不负责饮水。

一到下课时间,为了防止大量的学生涌入食堂喝水解渴,影响两位师傅做饭,所以,他们常常提前将门从里面插上,无论你在外面怎样大喊大叫,他们从来都是无动于衷的。

不是这两位师傅铁石心肠,不通情达理;更不是他们没有爱心,不爱护学生。实在是被逼无奈。毕竟,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两个五十开外的人,必须绝对保证二三百号学生准时吃饭。

所以,为了圆满解决学生们夏季饮水解渴的问题,按照学校约定俗成的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班主任全权负责解决这个问题。

学校负责给班主任老师办公室兼住室里配发一个小水缸,教师自己再掏腰包购买几个小搪瓷茶缸,这就基本可以开张营业了。

从每年的三四月份开始,一直到十来月份结束,每天由班级的值日生负责,使用学校食堂的水桶,给班主任屋里送两桶水:天热时供大家饮用解渴;天冷时用锅放在煤火炉上加热烧水,供每天清晨起床上早读的学生们洗脸。

当然,也仅仅是洗脸而已,刷牙是没法满足的。所以,那时候这种地区条件下的学生们是经常不刷牙的!至于几十号学生共用几个茶缸饮水,干净不干净,卫生不卫生;——男男女女一大群,你喝了我喝,你用罢我用,好意思不好,没有人,也没有时间,去仔细考究这些问题。

这且不说,单是为了对付冬季供应热水洗脸的问题,班主任老师每天就得多操好些心哪!他们要么头天晚上休息时,就把水在火上炖好;早上没课时不用再起来一次,可以多睡一会儿;要么当天早晨得提前一个小时起来,把煤火打开,将水烧开。

偶尔遇到那天不争气,煤火突然在夜里灭掉了,班主任只能在一批又一批学生到来时,满脸歉意的向同学们说明情况,然后和临室的班主任通融一下,让两班学生共用一锅热水,——没有办法,只能用很少的一点开水兑上大量的凉水将就。

可笑吗?可笑!

可信吗?可信!

可叹吗?可叹!

可怜吗?不可怜!毕竟不刷牙不像没书读那么不幸!

可悲吗?不可悲,毕竟在那个时代,这大山里的孩子们虽然条件艰苦,生活艰难,可只要你愿意,都是可以上完初中的!并且,绝大多数,学习刻苦努力,考试成绩优异;而且,中途辍学的,并不像现在这么常见!

因为,无论是他们的家长,还是他们自己,都非常相信这样的话: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金钱!

知识改变命运!

这和直到现在——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在有些老少边穷地区,依然有孩子们瞪着那期盼的大眼睛,就是读不上书的情况比起来,很显然,他们已经很幸福的了!

这和眼下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一些家长和孩子,因为受了社会风气或是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等思潮以及就业形势不景气的影响,动辄鼓吹什么“知识无用论”“读书无用论”,从而导致一些孩子过早离开学校,走上打工赚钱的道路相比,很显然,他们已经很幸运的了!

这就是中国的国情!

这就是中国的教师!

这就是中国的教育!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