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3走进自然(一)

转眼到了一周后的星期四。

这天上午第三节是体育课,下午第一二节是作文。为了向大家兑现自己的承诺,余俊贤早就在心里筹划好了。

昨天,他已找相关老师调好了课,计划今天下午利用两节作文课和调到一起的体育课时间,带同学们去爬学校南边的那座大山——庙坡山!

这座山的走势是西高东低。距离学校只隔着一道河滩。出门向南,顺着纵贯河滩的那条简易公路,走不上百十步,就来到了它的山脚下!

这座山之所以叫庙坡山,是因为现在的沙窝中学,就建在当年一座寺庙——红孩儿寺的废墟上!山离这座庙的直线距离,不过百十米。

当年余俊贤在这里上初中的时候,现在的教导主任李夷吾,就是他的语文老师。

李夷吾老师是一位老学究,小时候求学读的是私塾里的四书五经,并且教他的塾师,不是别人,就是他的伯父李庭竹先生。

因此,李夷吾老师不仅饱读经书,学富五车,古典文学的素养和造诣都十分深厚,而且写得一手好颜体字,那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的神气,咋看咋像颜真卿的真传!

余俊贤由于从小就受到他哥“写文章发表可以赚钱”的“流毒”的影响,升入初中后,就渐渐疏远了数理化,也渐渐疏远了数理化老师。

——这应该是当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哪门课学好了,见到教这门课的老师,就感到分外亲切;如果是不想学哪门课,那多半也不想看教那门课的教师!——颇有点爱屋及乌的意味吧!

当年,余俊贤在此求学时,学得最糟糕的,当属数学课。

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初三那年放秋假前的那次考试,他的数学只考了5大分。教他们化学课的李大煌老师很喜欢余俊贤,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在学校举行的一次勤工俭学活动中,调侃了他一番:

“俊贤哪,你的数学是怎么学的,那么优秀,竟考了个满分——五分!”

余俊贤知道,李大煌老师说的满分五分,是过去有一段时期学校评价学生的五分制。

听到这句话,余俊贤大有一副“虱多不咬账多不愁”的架势和风度,大大咧咧,顺口接道:“是呀,我也正这么想呢!一般人考不了这种水平吧!”

与此同时,他的语文成绩却出奇的好。平时的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被李夷吾老师在班里念来念去。因此,在数理化老师那里颇受打击的余俊贤,却能在语文老师这里出尽风头,挣足面子!即便是那年参加改变他命运的中招考试,100分的满分,他竟得了82分呢!

李夷吾老师上语文课非常灵活。她不拘泥于教材上的固有篇目,大胆取舍,重新组合,常常加进他自己颇感兴趣、又能给学生带来享受的古诗文篇目,一篇篇抄在黑板上,一遍遍的涵咏,一句句的讲解。

余俊贤至今还记得那年冬天,李夷吾老师给他们补充讲授《陌上桑》秦罗敷时的每一个细节。

这一年,是余俊贤十来年的求学生涯中过得最快乐、最充实,学到知识最多的一年,也是他语文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最快的一年!更是对他的人生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的一年。

李夷吾老师上作文课,更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理论!他经常对学生们讲,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用心生活,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作文时才可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所以,他常常在作文课前,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现场参观,然后再回到课堂,完成作文。

但余俊贤由于腿脚不灵便,一些远险陡峭的野外观察活动,都没能参加,当然,作文时也只能凭同学们的一些讲述,再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去进行。

他们今天要登的庙坡山,当年李夷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爬过一次,余俊贤没能随行。他是在两年之后的春天,因姨夫要带小表妹外出治病,她被父亲派到姨家帮忙放牛时,才又补上了这一课。

在父亲送他去往姨家时,途经此处,在庙坡山制高点处,停留、盘桓了好久好久,思绪也飘了好远好远!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