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卷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第八十二章 重临尉氏

大战即将到来,攘外必先安内,曹操听取陈宫的建议开始拉拢陈留各大士族,毕竟陈留十七县绝大多数把持在一些大士族手中,而要想得到这些士族的支持,不但要认可这些人在各县的权威,还要让其族中之人来郡城中任职,将彼此的利益牢牢系在一起,如此才能得到这些士族的全心全意支持。

当然,一些顽固分子必须要清除,比如曾反抗曹操的五大氏族,用来杀鸡儆猴,如此一来,恩威并施才能得到各士族的敬畏与忠心。

转眼间,时间过去了半个多月,在曹操的权威下,陈留十七县全部归附,一些士族开始迁往陈留郡城定居,随着大批富人涌入,陈留郡城变得更加繁华。

这一日,卓逸夫等人正在议事堂讨论各军事宜,突然从人来报,说是有渤海太守袁绍的使者想要求见曹公,曹操让人带入。

片刻,使者进入,行礼过后送上一封信件,等曹操的个人看完,这才有条不紊开始述说:“如今董卓祸乱朝纲擅行废立之事,我家主公听闻曹公举义旗意图讨伐董卓,因此特意派我来联合,共商讨董之事,不知曹公是何意思?”

曹操与卓逸夫对望一眼,在以前的计划中,原本打算让曹操牵头联合各部诸侯讨伐董卓,从而占取主动,博得一个好的名声,为将来争霸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可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已经有人发出矫诏联合天下诸侯起兵。

卓逸夫知道,定是东郡太守桥瑁冒充三公发出矫诏,让袁绍牵头联合天下诸侯,之所以发给袁绍,不仅因为袁家四世三公门徒遍及天下,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袁绍当日在洛阳之时第一个反对董卓,已经行天下之先。

“不知本初兄已经联合了哪些诸侯,又在何时起兵共讨董卓?”曹操压下心中想法,不露声色询问使者,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立即同意。

“我家主公已经联合关东诸侯,于下月初酸枣会盟,另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韩馥留邺城供给军粮,这些事初步定计,其余诸事下官并不清楚。”使者恭敬恢复,并将大致部署说了一遍。

“你且回复本初兄,讨伐逆贼乃是我等汉臣本分之事,到时,我必倾全军前往。”曹操看了卓逸夫一眼,立即回复使者,并让人将其待下去好生招待。

使者离开后,卓逸夫首先开口:“此次讨伐董卓,各地枭雄并起,哪一个不是手下雄兵数万,且各怀鬼胎,其目的不过是争官、争饷、争城池,如此一来其心必乱,甚至利用董卓之手借刀杀人。因此,主公定要占据一定地位,如此才能有话语权,尽量趋吉避凶进而获得最大回报。”

曹操点头,起身在房中来回走动几步:“这点我早已想过,不过既然先机已失,便只能另想办法,如今我等手握万余兵马,可这些人大都是新兵,难堪大用,想要以这点兵马占据主导地位显然不现实,因此,我为众多诸侯准备了一份大礼,一份足以让所以人认可的大礼!”

“什么礼物有这等分量,居然能抵得上数万兵马?”曹仁感觉不可思议。

曹操哈哈大笑:“岂止数万兵马,足以抵得上百万雄师,大家想想,天下诸侯什么都不缺,兵马、粮草、军械样样都有,可唯独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天子诏,没有天子诏书,他们凭什么讨贼,凭什么号令天下,岂非名不正言不顺?”

“而我刚刚从京师出来,也只有我才能获得天子密诏,也就是说,有了我曹操,各路诸侯才能名正言顺,盟军才算是奉天举义。”曹操最后几句说的格外高昂,身为一郡太守的气度彰显无疑,尤其是那股自信,几乎感染了所有人。

曹洪大喜:“大哥,天子真的授予您天子诏书,为何从未提起过?”

“当然没有!天子被董卓挟持,岂会允许接近外人。”曹操一副理所当然:“不过我可以替天子拟一道诏书,一道天子想说又不敢说的话。”

“啊!”顿时之间,众人无不惊讶:“原来是假的!”

卓逸夫看着众人,微微一笑:“假的有时候比真的还管用。况且,只要我等说它是真的,又有谁会不顾大义,给自己扣上乱贼的名号?”

曹操抚须大笑:“哈哈哈!牧僚知我,众诸侯就算明知是假亦会当真。”

大计已定,众人再次商量一番后,卓逸夫突然起身:“主公,在酸枣会盟之前,我想前往尉氏一趟,了结一些旧事,大军动身之前定会赶回。”

“牧僚去便是了,记的多带些护卫防止发生意外。”至相识以来,曹操从未听说过卓逸夫以前的事,不过既然卓逸夫不说,他也不便多问。

道谢告辞后,卓逸夫立即回府准备行装,前段时间一直忙碌,好不容易闲下来又要挑选军士,直到今日才处理完手头事情。

在卓逸夫心中,一直想着返回尉氏迎娶陈青青:“都大半年过去了,也不知青青的病情好了没有,如果好了,以青青的相貌家世,必然有许多富家公子上门提亲,若是青青被迫出嫁我该怎么办,灭了那迎娶青青之人全族还是默默离开。”少有的,卓逸夫心中有些慌乱,不知该何去何从。

以前同典韦在金星村时是不敢探听尉氏的事情,万一有什么不对,卓逸夫怕控制不住自己,可如今终于发达了,成为整个陈留的二号人物,可谓位高权重手握雄兵,只要一句话,就能让以前逼得自己不得不逃亡的尉家家破人亡,不需要任何理由,可这又如何,万一青青已经成为他人之妇,自己又该如何面对。

荣归故里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可此时,卓逸夫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心中充满了彷徨与焦急,原本智计如鬼的卓逸夫此时脑海中一片混乱。

“陈长史啊!若不是你,我与青青早就在一起了,说不定现在已经有了孩子,可就因为你的一念之差迫使我离开尉氏,若是青青已经出嫁,心甘情愿也就罢了,若是被迫,我会让你不得好死,”卓逸夫心中不禁发狠。

想到陈长史那充满鄙夷的眼神,那高高在上的话语,卓逸夫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杀机:“如果我此时出现在你面前,不知道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情形,溜须拍马或依旧是一副清高的样子,我想第一种可能比较大吧。”

卓逸夫来到三国的第一个地方便是尉氏县城,那里可以说是家乡,可对于卓逸夫来说,那里除了陈青青,其余的都是让人反感的回忆,被尉少爷称为奴才,极尽羞辱,被心仪女子的父亲所鄙夷,说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甚至连辛苦劫掠来的钱财都被手下人偷取,这一切的一切带来的只有报复心理,若非如此,卓逸夫也不会在临走之时策动一起民变来报复。

“大人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手下人收拾好行装,前来回报。

卓逸夫从思绪中转醒,面无表情点点头:“把石头找来。”

从人下去后,不大一会儿沉默寡言的石头像一根木桩一样站在卓逸夫面前。

“八极拳练得如何?”看到石头,卓逸夫的表情总算柔和了一些,在其心中,石头即像是仆人也像是自己的弟子,也很欣赏石头,或许是以前职业的原因。

“还……行!”石头还同以往一样不善言词。

“这次决定带你一起出行,可能有任务让你执行。”卓逸夫笑了笑。

石头不再说话,立即融入角色,像影子一样跟在卓逸夫身后。

前段时间,卓逸夫开始教授石头八极拳,石头的悟性非常高,可以说是八极拳天才,短短十几天已经掌握了八极拳的门路,打起来也有模有样。

如今卓逸夫统领三千人,府中自然居住着三百近卫军,狂牛依旧是统领,这次由他带队,率领两百人同卓逸夫一起返回尉氏。

正要出行时,典韦跑了回来,嚷嚷着要一起前往看看大哥的家乡。

“此次回乡必然要见血,没什么好看的,况且你身负主公安慰,岂能轻易离开,虽然目前情势一片大好,可越是这种时候才越容易疏忽,史阿是一名非常高明的刺客,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你一定要小心。”卓逸夫耐心解说。

无奈之下,典韦只能点头,别人的话可以不听,但大哥的话必须要听。

出行之时,陈留许多官员前来送行,不是因为卓逸夫德高望重,恰恰相反,是因为卓逸夫位高权重且有仇必报恶行,谁得罪了他定会不死不休,因此那些官员不得不来,万一被惦记上,可真要一辈子倒霉了。

最好的例子就是曹德曹二爷,自从陈到一事后,卓逸夫跟曹操唠叨了几句,结果那位曹二爷半个月没下得了地,现在还在床上躺着呢,罪名就一个,干扰主公大计!我的个天,好大的罪名,当时吓得一众官员心肝直跳。

卓逸夫与一干近卫军全部配有战马,不得不说,卓逸夫的待遇却是远超其他人,不但近卫军全部配马,甚至在如今战马紧缺之时,还组织起一千人的骑兵营,现在由陈到暂代统领,属于整个陈留的王牌军队。

“出发!”卓逸夫看着尉氏方向,头一不回向身后一众相送之人挥了挥手,扬长而去,随后一阵战马奔腾,卷起大片尘土。

“呼!”一个新进官员长长吐出一口气,转而又是气愤又是嫉妒,几乎鼻孔冒烟:“这位爷太难伺候了,出行还要我等送出城门,最可气的是,此次出行不是出征,而仅仅是回家探亲,简直是岂有此理!”

“嘘!小声点,要是被典统领听到非得打耳光抽你,再说了,谁又没逼着你来送,还不是你想巴结人家卓校尉。”旁边之人小心翼翼看了看四周。

“谁说没有!我他女乃女乃的就是被典统领提着领口拉来的。”另一人一脸愤怒。

这些声音卓逸夫听不到,也懒得去听,此时满脑子都是回到尉氏后的情形:“那些百姓若是知道我就是劫取飞虎寨财物的卓爷,又是策动民变的之人不知道该是什么表情,那些曾经针对过我的官员又会是什么表情,真是期待啊!”

这种报复的快感冲淡了卓逸夫心中对于陈青青的担忧,反而有一种期待。

战马一路奔腾,三个时辰后,已经看到了尉氏那不算高大的城池,与离开时一样,只是心情却截然不同,一是怀恨离去,一是风光而归。

当两百骑兵到达尉氏城门不远处时,尉氏县城内一片慌乱,若不是卓逸夫等人身穿官服,恐怕期内之人会认为是大批马贼前来掠劫,因为县令并没有收到有什么大人物要来尉氏的通知,如此大批骑兵兵临城下,不慌乱才怪了。

“轰隆!”城门关闭,城头一名军官高声呼喊:“来者何人,速速报上名来!”

卓逸夫等人停下战马,静静看着不远处的城头,甚至站在外面依旧能听到城内百姓慌乱的惊呼声:“天啊!有马贼来了,快跑啊!”

“真是没有王法了,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有马贼胆敢劫掠县城,快躲起来!”

“稀里哗啦!”想必是街道两旁的买卖摊子被赚翻了,可想里面的情形,定然是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一片混乱,卓逸夫没想到,自己的到来会有这种效果。

听到对面城头上传来的问话,卓逸夫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大声喝问:“告诉本官!陈长史之女是否已经嫁人?”

这句话传出老远,顿时之间,不管是城内还是城外都是一片平静,紧接着,许多人有种晕死的感觉,狗日的!闹出这么大动静,居然只是为了知道陈长史的女儿有没有嫁人,是不是大题小做了!再说人家有没有嫁人管你屁事?

城头上那名军官心中大骂,可不明白远处那人的来历,自然不敢得罪,只能在脑海中回想这陈长史的女儿到底有没有嫁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