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310章 朱棣:老四类朕

朱棣:“……不,我没做好这个准备。”

他靖难攻打南京的时候,本意是想着给建文帝生擒了,让建文帝“发自内心”的禅位给他,然后再来一个象征性的三辞三让,婉拒了建文帝的好意,自己则踏踏实实的当摄政王。

再之后,就是先让建文帝苟活几个月,某日建文帝玩心大起邀请摄政王朱棣一同游玄武湖,不幸落水溺毙,临死前恰巧留下了传位朱棣的遗诏。

在大臣的拥立中,朱棣仍旧拒绝登基,表示建文皇帝虽然溺毙,但仍有子嗣存世,巧合的是,建文帝的皇后、子嗣在建文帝溺毙后几个月里全都因为各种原因辞世。

国不可一日无主,奈何建文帝无子在世,为了国家的安定,朱棣只能被迫在民心所向中加冕登基。

如此一来,方才是正儿八经的顺位登基。

奈何世事诡辩,朱棣在宫门外臆想的哈喇子都从嘴边流下来了,结果有人告诉他乾清宫起火,他这才意识到乐子闹大了,连忙杀进宫里,不料建文帝早就已经跑了,老爷子悔不当初。

侄子!你走了我可怎么活啊,你快回来让我捅你两刀!

朱棣模了模下巴:“老四类朕。”

朱棣琢磨道:“老四这是不是也忒狠了,连还没出生的孩子都给宰了……等会儿,孙氏肚子里的孩子,好像是……朱祁镇?”

“那没事了,孙氏暴毙,跟老四有什么关系。”

……

文华殿的后殿里,铺着如瀚海般密集的册子,册子的表面用的是黄纸,朱高燨随手捡起一册翻阅,上面详细的登载了户籍情况,地方衙门把户帖发给各户,每年都得填写一次,由当地的衙门官核实其丁口、田宅及资产等的变动情况,逐年累计,每隔十年就要大造黄册。

一旁的杨荣看起来有些萎靡不振:“殿下,南京后湖黄册库里所有的档桉,都在这儿了。”

他差点没被这项天马行空的任务给累垮了!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之内,杨荣把上百万本黄册档桉从南京搬到了北京,每一步都需要精打细算,生怕一不留神给这些比黄金还珍贵的小册子给弄丢了。最要命的是,他既需要跟时间赛跑,同时又不能因为操之过急而损坏了黄册。

这两个月杨荣堪称是度日如年,他每日只睡一个半时辰,挤出来的时间全都用在了搬运黄册的事务上,真是要了他的老命。

朱高燨微微颔首:“行,杨阁老办事果真靠谱,去户部结俸禄了。”

杨荣如遭雷击:“殿下,臣都给黄册库在您规定的时间里搬过来了,怎么还得去领俸禄?”

朱高燨笑道:“杨阁老误会了,我让你去户部领俸禄,不是要你告老还乡,是去领自己的养廉银。这段日子来杨阁老辛苦了,照例这份功绩算在养廉银里是要年底结的,不过也可以偶尔特殊一下,从我东宫拨款,在户部走一趟,给杨阁老先发一万两的养廉银。”

杨荣恍然大悟,苦笑道:“殿下,这养廉银就罢了,您能让臣休沐个两三日,回去睡上一大觉,臣就感激不尽了。”

“也好,我正巧打算让苏武和于谦入内阁做事,准你休沐七日,这七天里,让苏武和于谦先接替内阁事务。”

“苏武的才能,入内阁自然是不成问题的,可是……”

杨荣迟疑了一下,“让于谦入内阁,这合适吗?”

自打朝堂上东宫一家独大之后,朱高燨便对内阁进行了大换血,将除了杨荣之外的内阁学士全都找各种理由给踢了出去。

如今内阁只剩杨荣一人,倘若他休沐,内阁便彻底停止工作了,故而他一直在向东宫反应,建议再找两个人才到内阁里做事。

内阁学士的品衔不高,但实权是极大的,尤其是在朱高燨的操盘下,内阁虽然还没到明末那么权倾朝野,但已经隐隐的压过了六部尚书一头。

而这时候要再往内阁里塞人,就不能像初代内阁班子那般随意了,什么级别的新人都能往里塞。

苏武入内阁,杨荣自然是没意见的,他们都是祁王府里出来的同僚,对于这个年轻的左都御史,杨阁老也是打心底里的认同。

但于谦,一个正六品司仪郎,什么档次,跟他一块去内阁当差?

朱高燨澹澹的说道:“于谦,是我的学生。”

杨荣肃然起敬:“于兄大才,让他来内阁当差,实在是合适的不能再合适了,殿下英明!”

朱高燨玩味的说道:“于谦才十几岁,你这岁数都快能当他爹了,你和他称兄道弟?”

杨荣摆手道:“读书人不看岁数,只看本事,倘若于谦的学术能让我心悦诚服,那叫他一句先生又如何?”

“那你们读书人可真是有够生草的。”

“殿下说甚,臣刚才没听太清?”

“没事,我夸你们读书人真有风骨。”

杨荣嘴角微微抽搐,他刚才貌似听见殿下的话音里,充满了对读书人的瞧不起。

没事,他也瞧不起读书人。

“都说读书人的手里握着笔杆子,这笔杆子胜过千军万马,可如今天下,读书人读的都是孔圣人的书,而非是朱家人的书。”

朱高燨忽然天马行空的问道,“你说,倘若我自成一派,独立于儒家之外,你觉得如何?”

杨荣觉得有些荒谬:“自成一派?”

“是也,我打算,借于谦为推手,建立新学派。”

朱高燨认真的说道:“这新学派,名为……心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