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282章 恒景帝:建立在废墟之上的辉煌

“卧槽?”

饶是朱棣,此时也不由被吓了一大跳。

全国总兵力八百万!

这尼玛是个什么数字?!

恒景朝的全国兵力,是永乐朝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洪武朝建国的时候,大明的总人口是六千万左右,到了永乐二年,人口负增长到了五千万,这是靖难之役带来的恶劣结果,一场战场,让大明朝元气大伤。

在朱棣兢兢业业的治理下,到了永乐十年,大明的总人口恢复到了六千五百万,然而在永乐十一年统计后,忽然又跌落成了五千一百万。因为有人在虚瞒人口,这种事已经屡见不鲜了,地方通过隐瞒人口来减少赋税,大势所趋,尽管朱棣竭力想要挽回却依旧无济于事。

好在朱高燨设立督税院,改革税制以后,这个现象才稍有缓和。因为地方势力发现,即使他们隐瞒人口,也需要在督税院的逼迫下向朝廷交税,而且黑税的税率比白税高的多,这还隐瞒人口图个什么劲儿,还不如直接在明面上把税交了。

故而,在督税院设立以后短短半年的时间,永乐朝的总人口又激增到了七千多万!

纵然总人口上来了,恒景朝的八百万总兵力依旧很恐怖,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数字,八百万总兵力,朝廷是怎么养得起的?又是怎么管理过来的?

大明朝自建国以来便征伐不断,故而全国上下总兵力一直居高不下,朱棣本以为两三百万的总兵力就已经是极限了,因为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字,大明的国力根本就无法承担,甚至是走向失控!

全国总兵力一旦超过了极限的数字,就会走向无可挽回的毁灭,难道朱高燨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朱棣百思不得其解,只能耐着心看下去。

朱棣看到这里,叹息了一声。

于谦是个人才,只可惜还是太稚女敕了啊。

以朱棣对朱高燨的了解,这小子绝不是什么好大喜功的人,这是一个将权谋与心计攀登至极致的人。新帝登基,出征讨伐,这是在向世界宣告,大明失去了永乐皇帝,但是大明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新帝依然是最明睿最英武的皇帝,以安天下人之心,以振大明之国威。

当然,前提是这个皇帝是真有本事,要不然还是老老实实当家里蹲吧,当家里蹲不丢人,丢人的是刚登基就打败仗。

很明显,朱高燨属于真有本事的那一类皇帝。

于谦太年轻,他看不到这些,他是“民”的立场去仰望“帝”,最终只看到云雾笼络而看不到山巅。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一辈子也就止步于此了,为自己的年轻气盛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等等!

朱棣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恒景元年于谦被贬谪为小吏,但恒景九年的于谦,是兵部尚书朝廷重臣。

他是怎么做到的?

之前两次模拟到朱高燨的恒景皇帝身份时,第一次是朱高燨刚登基时的帝王霸道,第二次是晚年的朱高燨为帝国继承人铺路,两次模拟,朱棣的目光都只是局限在了朱高燨继位后大明有多么的强盛。

而这次模拟的于谦,发生在恒景朝的前中期,正值建设之时,以于谦的视角,领略更多的是帝国的发展之路。

这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他前两次模拟恒景朝,只觉得很自豪,很安心。可这次模拟,他觉得彻头彻尾的离谱。

离大谱!

朱高燨是怎么做到这些事的?

这已经不仅仅是拔苗助长那么简单了,他这是在抛出一颗种子,并且让种子第二天就生根发芽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让他得以采摘果实。

换做别的朝代别的皇帝,如此折腾,别说是让国家迅速发展,分明是要让国家迅速衰亡!

然而在朱高燨的手上,大明并未因为步子迈的太快而衰亡,反而以一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方式成功的一次又一次的攀登至巅峰!

朱棣赞叹道:“好小子,原来你跟我玩这手呢。”

看完了于谦在恒景朝为官五年的来龙去脉,朱棣算是看明白朱高燨炉火纯青的御下之道了。

先是看似雪藏于谦,实则是对其加以磨炼,最终,将一个桀骜不驯而又轻浮的于谦,锻造成了沉稳的利刃,使得于谦归心。

真绝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