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三十章︰民變?

「總督大人恕罪!」

島津綱久的腦瓜子在地上磕的咚咚作響。

島津綱久明白島津家,以及他島津綱久的一切都是眼前這位大明朝的總督給的。沒有這位大明朝總督在後面給他撐腰,以他近來的所作所為,其他各藩的藩主非把他撕碎不可。

這位總督大人是萬萬不能得罪的,但是要在九州島內短時間湊齊五十萬斤銅料屬實是難為他了。

光是這三十萬斤銅料,他可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

「九州島內所產之銅並不多,其余諸島的銅礦目前小的又難以染指,還望總督大人體諒則個。」

島津家此前和鄭氏集團在生意上的來往頗為頻繁,故而島津綱久的漢語已經能夠說的非常流利,只是帶著非常濃重的日本口音。

「本督若是體諒你了,誰來體諒本督?」李國志的臉上烏雲密布,聲音也如悶雷一般沉悶,「剩下的二十萬斤銅料,本督給你五天的時間湊齊,這差事能干的好就繼續干,干不好就滾蛋。」

銅料一事關乎國計民生,朝廷和閩王可沒有這麼大的耐心。大明朝在雲南本來有幾個比價大的銅礦礦場,只是現在雲南為孫可望所佔據,就斷絕了朝廷從雲南獲取銅礦的路子。

除此之外,崖州倒也有新開的銅礦,只是礦脈比較小,要供給全國之用,還是杯水車薪。因此朝廷目下獲取銅料最快的辦法還是直接從日本獲取。

李國志囚徒出身,好不容易坐到日本總督這個位置上,自然是不願意因為辦事不利給閩王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下面的這個位置,暗處不知道有多少雙眼楮正盯著呢,就等著他李國志出差錯。

「能給大明辦差的,可不止你們島津家一家。」

李國志蹲,在島津綱久的耳邊說道。

他李國志不好過,給他辦事的這些倭子也別想好過。有人盯著他日本總督的位置,自然也有其他的藩主盯著島津家現在的位置。

現在給大明當狗,是這些日本藩主無上的榮耀。

「屬下一定辦好此事!不讓總督大人失望!」

李國志都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島津綱久心里也清楚他現在已經是退無可退。

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島津家。要是其他的藩主取代了島津家現在的位置,島津家將永無翻身之日。

島津綱久應承著退出了總督府,迎面遇上了來訪的林勇。

「林局長!」

島津綱久見是林永,急忙朝林勇深深一躬,恨不得將頭鞠到地上去。

島津綱久以前和林家也是老相識,只是那時候的林家還是鄭氏集團的中非常邊緣的家族。邊緣到島津綱久這種曾經島津家的邊緣人物都懶得理會的那種。

只是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林家和當初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林家是招商局的大股東,林勇更是出任了招商局的局長。

日本的商業現在為招商局所把持,他們這些听話的日本藩主也寄希望能夠跟在招商局後面喝上一口湯水。

一句話就能攪的日本商界天翻地覆的人物的島津綱久自然是不敢得罪的。

「島津,你的臉色這麼糟糕,是總督大人又大發雷霆了?」林勇眯著眼楮望著眼前跟哈巴狗似的島津綱久說道。

「還不是因為銅料的事情,林局長,咱們島津家給大明辦事那可是盡心盡力啊,還望林局長進去見了總督大人之後,能替島津美言幾句。」島津綱久說道。

「李總督的為人,你又不是不知道,閩王交代下來的事情誰敢打折扣?」

林永不可能為了島津綱久的事情去觸李國志的霉頭。不過他倒是可以給島津綱久出出主意。

「我大明要的是銅料,從礦坑里挖上來的是銅料,寺廟佛堂的銅像熔了也是銅料,民間的銅器熔了也是銅料。」林永給島津綱久指了一條明路。

島津綱久恍然大悟,對啊,他怎麼就沒想到,還是林局長的腦子好使。

把九州島寺廟里的銅像都給熔了,難道還湊不齊這二十萬斤的銅料?

「多謝林局長指點!」島津綱久受教,辭別林永,屁顛屁顛地離開了。

「你這麼攛掇島津綱久就不怕激起倭民民變?」

李國志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一聲不響地突然出現在林永面前,著實嚇了林永一大跳。

「李總督還怕倭民民變?」林永毫不在意地笑了笑,「再說,就算民變,那也是他島津激起的民變,屆時要真發生民變,李總督殺了島津一家以平息眾怒便是。」

倭寇的民眾可是比大明朝的民眾還要更加隱忍,更加順從。林永也不覺得這屁大點小事會激起民變。

暴風雪過去之後便是春耕時節。

由于朝廷救災及時得當,這次寒災並未釀成民變。

春耕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祁逢吉從蘇州府的府邸走了出來,穿著一襲便服,騎著一頭毛驢出城巡視春耕。

「老爺,您可是堂堂浙直總督,怎麼著也得騎匹高頭大馬才配得上您的身份,小的听說就連江陰縣的縣令,出行都是乘坐皇家馬車局制造的琉璃馬車,咱們浙直總督府是不是也時候添置一些琉璃馬車了?」

跟隨祁逢吉的老僕人發起了牢騷,堂堂總督出行,竟然還沒有一個縣令出行來的氣派。

「好了,少說幾句,本督是給閩王和朝廷辦事的,不是和芝麻小官攀比誰的車馬儀仗更氣派的。」祁逢吉斥責了那多嘴的僕役的幾句,便趕著他的小毛驢出發了。

他到任的這幾年來,蘇州城乃至整個南直隸和浙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蘇州城外到處都是紡織廠和染坊,不少女工在這些紡織廠和染坊內進進出出。

由于紡織和染布都是細活,這些工廠和染坊更喜歡招收女工。

當然,最主要原因的還是女工的薪資要比男工便宜,能夠更大程度的壓低成本。

祁逢吉雖然是在給朱琳澤辦事,但他和朱琳澤接觸的機會並不多,尤其是到蘇州就任浙直總督以來,只有在敘職的時候才有機會進京見上朱琳澤幾面。其他時間,祁逢吉不是在蘇州的總督府,就是在治下四處奔走巡視。

從本質上來講,祁逢吉的還是一名傳統的封建官僚。雖說江南的風氣比較開放,但每次見到這麼女工,甚至有女工晚上還要到工廠和染坊上夜班。祁逢吉總覺得長此以往不成體統,世風也將日下。

祁逢吉不是反對這些女工自食其力,而是更希望她們能在家里做這些伙計,而不是出來拋頭露面。

走出蘇州城外密集的紡織廠和染坊,便是成片的田地。

只見前方有一群人正在田間爭斗,見此情景,祁逢吉的眉頭不由得為之一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