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二十九章︰債權轉股權

虎賁軍入援湖廣極大地改善了豫南、湖廣一代的戰局,清軍原本在豫南和湖廣一線絕對的軍事優勢不復存在。

在穩住山東的戰局後,李定國隨即將兩標神策軍調回豫南,交還給馮雙禮指揮。

對于滿清而言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消息,最糟糕的消息還是李自成乘著四川和陝西防御空虛之際,派兵奪取了四川和陝西南部部分州府。

攻打濟南和聊城的明朝新軍甚至向清軍亮出了上千副滿洲瓖黃旗八旗兵的甲冑。

多爾袞當初大捷的謊言在這些甲冑面前不攻自破,清軍的士氣陷入了極度低迷之中。

滿清聲勢浩大的南下,最終還是踫了一鼻子灰。

多爾袞雖然心有不甘,但面對現實還是不得不及時止損,下令讓多鐸、阿濟格等人不要和明軍戀戰,迅速北返,以免被明軍圍殲。

至于在山東剩下的兩座府城︰東昌府和濟南府還是嚴防死守,遲遲不肯松口。

東昌府和濟南府是北直隸在山東的最後一道屏障,要是此二府再落入明軍之手,滿清將會陷入極為被動的境地。

「多鐸和阿濟格已經退兵了,听說李自成的順軍都已經打到藍田,多鐸和阿濟格已經率兵前往藍田。」

南京紫禁城的武英殿,沈廷楊對繡榻上的朱琳澤匯報了這一消息。

朱琳澤只是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前線的軍情急遞都是先送到他手里再送到內閣。沈廷楊這只是按照程序再向他匯報軍情。

「只是濟南府和東昌府還是久攻不下,是否再催一催李將軍,給李將軍點壓力?」

說完西線戰場的情況,沈廷楊又向朱琳澤提及了東線戰場的情況。

「給什麼壓力?多爾袞是鐵了心的要死守東昌和濟南,讓李定國撤軍吧,那些國債估模著也差不多快花完了。」

他朱琳澤要是在多爾袞的位置上也會死守東昌和濟南,既然滿清在湖廣和豫南撤軍了。朱琳澤也無意在山東和多爾袞繼續糾纏。

滿清急于從戰爭的泥沼中抽身,他朱琳澤也想早點月兌身。畢竟這場戰事原本就是在他計劃之外的戰事。

再說這場仗他也沒吃虧,至少拿回了登萊和青州,以他目前海軍的實力,不用收復東昌府和濟南府也能直接威脅到北直隸。

在東昌府和濟南府和滿清繼續耗下去並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此次清軍南下,豫南的南陽、汝寧二府堅壁清野,德安府為清軍所劫掠,承天、黃州部分州縣亦遭荼毒,堵巡撫上疏請求給此五府減免賦稅,以安民心。」倪元璐說道。

「堵胤錫的奏疏孤也看了,南陽、汝寧、德安三府的賦稅免到弘光六年為止,承天府和黃州府的賦稅免到弘光五年為止。」

清軍的這次南下給朱琳澤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不過還在他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湖廣的大部分地區和核心地區未被波及,這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堵巡撫口頭許諾給李自成的三百門火炮和一萬桿新式火銃是給還是不給?」

旋即倪元璐又提及了堵胤錫許諾給李自成銃炮的問題。三百門火炮和一萬桿新式火銃可不是小數目。堵胤錫只是口頭許諾給李自成,空口無憑,要想賴的話也不是不可以。

再者,這是堵胤錫給李自成許的諾,又不是朝廷。

「李自成這次多少也出了些力,除了18磅以上的重炮不能給,其他的如數給李自成送去。」

李自成這次還算仗義,面對馮雙禮在豫南、湖廣的危局沒有袖手旁觀,更沒有趁火打劫。單憑這一點,他朱琳澤就沒有賴賬的理由。

當然,朱琳澤也清楚李自成沒有趁火打劫並不代表李自成是什麼善類,而是他明朝新軍的實力讓李自成心懷忌憚,不敢輕舉妄動。

「倪尚書,此次戰事所耗費之軍費,約莫要多少?」朱琳澤詢問起倪元璐軍費的問題。

「要是馬上從東昌和濟南撤軍,所費軍費約莫在五百余萬銀元之數。」倪元璐給出了一個大概的數字。

「也就是說咱們的國債還有剩?」朱琳澤兩眼放光。

之前發行的七百萬銀元國債全被搶購一空,要是這次戰事只用掉五百多萬銀元,手頭上至少還有一百多萬銀元的剩余。一百多萬銀元倒也還能干點事,朱琳澤的心思開始活絡起來。

「若是想在明年還清這筆國債,朝廷今年還是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要省著些花銀錢。」倪元璐說道。

七百萬銀元的債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朝廷現在又剛剛收復了山東的登萊和青州,重建工作肯定也要花錢,還有豫南的南陽府和汝寧府、湖廣的德安府、承天府和黃州府,多多少少也要給點補貼。

明年要想剩下這七百萬銀元還債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想到這里,倪元璐不禁感到非常地頭疼,這錢要是不用還該多好啊。

「這錢,孤不想還銀子了。」

朱琳澤的想法想法和倪元璐不謀而合,想想今年要為了省下七百萬銀元還債而緊巴巴的過日子就難受。

不還錢?

閣臣們听朱琳澤說不想還錢紛紛急眼了。

為了起表率作用,當然也為了這一成的利潤,他們這些閣臣和他們的親友都響應了朱琳澤的號召,多少都購入了一些國債。

「聖人雲︰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閩王乃是我大明的王,我大明乃禮儀之邦,閩王今攝政監國,乃是天下萬民的表率,豈能言而無信?」王鐸急忙站出來說道。

一向喜歡沉默觀望諸閣臣態度的馬士英這時候也坐不住了,連忙附和道︰「王尚書所言極是,人無信不立。小民尚且有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一說,何況君王乎?」

「諸位愛卿且听孤把話說完。」朱琳澤笑道,「孤只是說不還銀子,這國債咱們可以換種形式還。」

不還銀錢?那不還是等于不還麼?

幾個閣臣在原地干瞪眼,心中對朱琳澤鄙夷到了極點。

「孤打算將這國債的債權轉為股權。」朱琳澤說出了他的想法。

「債權轉股權?」

幾個閣臣無不是一臉疑惑,對朱琳澤口中的債權轉股權不明所以。就連主管戶部的倪元璐也不知道朱琳澤心里到底打的什麼算盤。

「孤想用這國債再成立一個南洋招商局。」朱琳澤說出了他的想法。

目前招商局一家獨大,雖說招商局現在還沒有不軌之舉,但他還是要未雨綢繆,先做準備。

等到招商局成長為一個龐然大物再想掣肘招商局,其難度遠比現在要大的多。

再者,給招商局增加一個對手,也能給招商局一些壓力,讓現在的招商局更有沖勁。

朱琳澤這麼一說,這些閣臣們多少有些明白了,就是他們手里的國債券變成了南洋招商局的股票。

股票的收益分紅可比國債券那可憐兮兮的一成之利要高的多了。很多買國債券的人都是因為買不到招商局的股票轉而購買國債券的。

現在閩王直接將他們手中的國債券變成股票,這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好事。

對此幾個閣臣們都沒有異議,他們能接受,那些買國債券的勛貴和縉紳自然也都能接受。

畢竟股票的好處有招商局在那里擺著呢,有什麼理由拒絕?

「只是,剛才倪尚書也說了,這次軍費至少就要花五百萬銀元,憑借一百多萬銀元,南洋招商局的架子能夠搭的起來?」

沈廷楊對此持保留態度,畢竟當初招商局可是前前後後投入了一千多萬兩白銀才有今天的規模和收益。

「再者,現有的航路基本都是招商局在運營,招商局現在運營的都是最掙錢的航道,不少民間商會這些日子也都在交易所掛牌售賣股票籌集銀錢,那些招商局不屑于運營的航路,對于這些民間的商會來說可是香餑餑,很快也會被他們給吃個干淨。」

「當初孤啟航去竹塹的時候又有多少銀錢?一百多萬銀元的啟動資金不少了,再者孤還可以商船入股。」朱琳澤說道,「招商局現在所走的航線並不多,南洋之國何止數十,南洋之外更是有更廣闊的天地,南洋招商局大有可為。」

朱琳澤的態度還是非常樂觀的,招商局現在最賺錢的幾條航線無非是到馬尼拉、長崎、巴達維亞、升龍、佔城以及馬六甲的航線。

這些航線是目前最賺錢的航線不假,但是目前南洋地區的開發程度還是非常低的,還是大有可為。有很多空白的航線可以填補。

再者除了南洋之外,馬六甲以西的印度洋沿岸地區也還有很多商機,大洋洲目前大明尚未涉足,到歐陸的航線也尚未開通。

因此朱琳澤並不擔心成立南洋招商局會虧本,恰恰相反,他反而認為大有可為。

當然,不用還這七百萬銀元的國債還是最香的。

這些閣臣對債權轉股權一事都沒什麼意見,其他的債權人想來也不會有什麼意見。債權轉股權一事,推行起來也不會有太大的難度和阻力。

日本長崎。

島津綱久早已經剃掉了丑陋的月代頭蓄起了長發。只是蓄長發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島津綱久的頭發現在半長不短,看著多少有著滑稽。

除了頭發之外,島津綱久也月兌下了和服,換上了大明朝的衣服。

在島津綱久眼里,月代頭,和服都是落後野蠻的象征。明人的衣冠和服飾才是強者的標志。

這不僅僅是島津綱久的想法,也是整個九州島,乃至九州島之外其他日本人的想法。

短短一年之內,穿明朝的衣冠,從大明朝風俗已經席卷全日本,成為了一種風尚。

除了衣冠之外,日本貴族地主的飲食也向大明朝靠攏。島津綱久甚至提出讓貴族子弟習明朝文字,讀明朝典籍,以便更好地沐浴漢風。

跟著強者才是島津家,乃至全日本唯一的出路。這是島津綱久現在的觀點。

日本武士的武士刀終究抵擋不住明朝犀利的銃炮,面對大明朝這個強者,這個龐然大物,只有俯首稱臣,才是日本唯一的出路。

日本的有識之士都認識到了這一點。

島津綱久身後跟著一隊衣甲鮮明,腰間別著武士刀,肩上扛著火繩槍的士兵,他們的胸前除了繡有島津家的家紋之外,還繡著大明朝的紅底日月旗。

他們昂首挺胸,招搖過市,道路兩旁的日本百姓紛紛拜俯于地,不敢抬頭直視他們。

這樣的士兵,島津綱久有足足三千六百多名,都是明朝總督派遣教官幫助他訓練的。武器裝備以及彈藥都是明朝的日本總督府提供。

除了火銃兵之外,島津綱久還有整個一個營的炮兵。這樣的武力使得島津家成為了九州島上除了明朝軍隊之外,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

其他家都得看他島津綱久的臉色行事,這也讓島津綱久覺得臉上十分有光。認為島津家給明朝辦事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島津綱久!總督要見你!」

島津綱久正沉醉間,只見道路中間突然出現了幾個穿著紅衣黑褲的制服的明朝士兵對他高聲喊道。

換做是日本人對他島津綱久大呼小叫,他早就毫不猶豫地拔出腰間的燧發短銃請他吃鉛子兒了。

只是對方是明軍,說的還是漢語,再定楮一看領頭明軍的肩章,還是一個明軍的哨長。

島津綱久肅然起敬,急忙下馬迎了上去,點頭哈腰的向其問好。

隨即急忙趕去見明朝的日本總督李國志。

「總督大人,有何吩咐?」

島津綱久跪倒在地上,戰戰兢兢地看著眼前身材高大的李國志。

李國志再明人中屬于中等偏上的身材,也算不上高大。只是倭人矮小,在明人中身高不算高大的李國志也顯得異常高大。

「日前你向本督所承諾的五十萬斤銅料,到現在可也才三十萬斤吶,你要本督拿著這三十萬斤銅料向閩王交差?」

李國志任由島津綱久跪著,慢條斯理地坐下,責問島津綱久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