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汴梁, 御史台。

雲厚天低,無邊無際的徐徐霖雨將天地連成一片,城中靜得只能听見淅瀝雨聲, 青石板官路已被洗得一塵不染。

御史台連軸轉了一整宿, 燈燭通明, 還有人抱著卷宗匆匆進出。

清新涼爽的水汽裹著汴梁, 隨風連綿入戶,盡數拂開了徹夜未眠的疲倦。

「大人。」

侍御史快步過來︰「這是參知政事要的案冊,已整理妥當了。」

御史中丞還在擬另一份文書,頭也不抬︰「備好,天明送政事堂。」

侍御史應了一聲, 看了看案上攤開的文書,欲言又止。

御史中丞看了他一眼︰「還有事?」

「大人, 這一封……」

那侍御史遲疑了下, 悄聲道︰「要不要再緩一緩?」

「如今大理寺卿、開封印皆因事出京,刑部未復, 法司只剩御史台。」

侍御史道︰「大人要做的事多,一兩件緩辦, 不會受責……」

御史中丞擱了筆,抬頭問︰「為何要緩辦?」

侍御史被他問住,有些語塞, 漲紅了臉立在原地。

京中旦夕瞬變, 從第一封北疆大勝的捷報飛回汴梁, 御史台便不曾停下過哪怕片刻忙碌。

最近一騎快馬送回京城的,是襄王自呈昔日如何驅使鎮遠侯壓制陷害雲瑯,又丟卒保帥,舍雲氏一族保六皇子月兌罪的畫供文書。

御史台奉舊制監察行政, 糾察執法、肅正綱紀。凡擬慣了文書的老文吏,只要看一眼,便知道這封文書若整理妥當用印發出去,會在朝野掀起何等的石破天驚、地動山搖。

「此一封文書擬妥,不止證了雲麾將軍清白。」

侍御史攥了攥拳,埋下頭低聲道︰「更無異于……」

御史中丞︰「無異于為當今皇上具狀定罪。」

侍御史悚出一身冷汗︰「大人!」

「到了眼下關口,雖然早已沒了轉圜余地,可這種事大人豈能一家擔承?」

侍御史急道︰「自古謗君是不赦之罪。縱然如今情形,難道新君繼位,會容忍一個親筆伐君定罪的御史?大人三思……」

「三思過了。」御史中丞重新埋頭,「本官要寫得快些。」

侍御史張口結舌,半晌無言。

「參知政事大人對我說過,要攬此事,好生掂量。」

御史中丞埋頭寫了一陣,攥著袖子扇干墨跡︰「這有什麼好掂量的?那兩個人,莫非還信不過麼?」

「琰王與雲將軍自然信得過……可如今情形,琰王並無要繼位的意思啊。」

侍御史心底發急︰「若是旁人繼位——」

「誰繼位都一樣。」御史中丞寫完了最後一個字,「我問你,琰王與雲將軍交過來的,是威名赫赫的朔方軍,還是整肅了的朝堂、扳正了的皇位?」

侍御史答不上來,苦思半晌,茫然道︰「這些不都是麼?」

「都不是。」

御史中丞投了手中竹筆,將那一卷文書抄起來,起身道︰「他們交回來的,是你我能放心高聲說話、官員能放心做官任事,將士們放心打仗,百姓放心好好過日子的,原本早就該有的那個坦蕩天下。」

侍御史愕然立在原地,定定望著他,胸口起伏。

他怔忡立得太久,久到眼底都隱隱蓄了水色,才打了個激靈,豁然回神。

御史中丞推開窗子,叫雨後的清新晨風灌進屋內,不再耽擱,披衣快步出了御史台。

禁宮。

陰沉沉的文德殿內,繁重華美的錦簾仍嚴嚴掩著四面高窗。

內侍噤聲,大氣不敢出地縮著脖子立在角落。殿中一片狼藉,地上盡是被摔得散亂的奏報上書,熱茶翻在地上,漫開片片深淺水漬。

從御史台將那一封襄王供詞呈遞政事堂,參知政事親自用印,明具諸狀昭告天下,文德殿內日復一日,便都成了這般光景。

皇上坐在暗影里,這些天里,除了動輒暴怒絕望嘶吼,他就只這樣一動不動頹然坐在龍椅之上。

倘若倒回當初,若有人膽敢遞上這樣一封罪君謗上的文書,甚至不必皇上親自交代,就會有人來料理這些膽大包天的逆臣。

……

可到了今日,遍觀朝野,他竟已連將這一封文書駁回的倚仗也沒有了。

六年前,他機關算盡,借襄王之勢盡除了心月復之患。

先帝重病,由他臨朝監國,一步一步走至今日,原以為已將一切都握在手里,只等慢慢收攏。卻不想無非是回來了一個人、醒來了一個人,便能將他苦心籌謀的朝局翻得干干淨淨。

蕭朔與雲瑯出兵時,他還存著一絲念頭,倘若北疆大敗,朔方軍全軍覆滅,宮中尚能勉力一搏。可一日續一日地煎熬過去,等來的終歸還是那封但凡有雲麾將軍出征,便定然能傳回來的大勝捷報。

「太師……」

皇上嗓子干澀的厲害,出聲時一片嘶啞︰「太師在何處?」

內侍深埋著頭,不敢說話。

「參知政事能將朕軟禁在這文德殿內,莫非還能攔著朕見岳丈麼?」

皇上厲喝道︰「叫太師來!朕要見龐太師!他的嫡女如今還是朕的皇後,莫非龐太師不要這個嫡女、兩個皇子了?!」

大殿安靜,皇上的聲音空蕩蕩回響,幾乎顯出隱隱淒厲︰「朕知道他龐家投了襄王!如今襄王事敗,龐家能有善終?朕恕他死罪,與朕合力誅除叛臣!」

「皇上。」

內侍打著顫,撲跪在地上︰「太師,太師已——」

皇上死死瞪了眼楮︰「已怎麼了?!」

「見了政事堂明發文書那日,大皇子與二皇子出宮,去了太師府。」

內侍顫聲道︰「說要,要遞投名狀,同太師借項上人頭一用……」

皇上腦中嗡的一聲,狠狠一晃,月兌力跌坐在龍椅上。

他忽然有些喘不上氣,按住胸口,費力喘息︰「他們兩個……現在何處?」

皇上艱難地粗重吸氣,澀聲道︰「叫他們來……」

內侍伏跪在地,還要再向下說,听見腳步聲回頭,臉色瞬間慘白,閉緊了嘴連滾帶爬逃到一旁。

皇上喘了一刻,抬起頭,看了半晌才看清眼前的兩道身影。

皇長子蕭泓、皇次子蕭汜。

這些天禁宮內外情形莫測,這兩個皇子也無疑不十分好過,神色形容都有些狼狽,蕭汜的袖口還沾了隱隱泛黑的血色。

「……不錯。」

皇上壓著翻騰血氣,吃力笑了下︰「有幾分……朕的果決手段。」

皇上穩了穩心神,盡力緩聲道︰「龐太師勾連叛逆,其罪當誅。你二人大義滅親,朕心甚慰……」

他話未說完,面前的兩人卻都已俯身跪了下來。

皇上臉色微變。

這兩個人若不跪,他還有幾分把握,此時見著兩個兒子跪在眼前,心中反而騰起濃濃慌亂,撐著向後挪︰「你,你們——」

蕭泓磕了個頭,膝行上前,從袖中模出了一枚玉瓶。

「你們要做什麼?!」

皇上瞳孔驟縮︰「朕是你們的父皇!」

「父皇。」蕭泓避開他的視線,握了玉瓶道,「為了兒臣,您該這麼做……」

皇上胸口一片冰涼︰「……什麼?」

「蕭朔不想當皇上,兒臣已查清了。」

蕭泓低低道︰「您若退位,最合適的不就是兒臣來繼位?兒臣願意給他們當傀儡,他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兒臣絕不過問,也絕不復仇。只靠說的他們不會信,只靠外祖父的項上人頭,只怕也不夠……」

蕭泓垂著頭︰「父皇,您如今已沒有用處了。」

皇上攥著龍椅的扶手,他周身的血像是已盡數冷凝,聲音自極遠的地方傳回來︰「你們……要做什麼?」

「父皇,您只有死了,兒臣們才能活。」

蕭汜跪在後面,聲音隱隱發著抖︰「如今蕭朔已逼到眼前,難道還有得選嗎?如今您只能保兒臣們了……」

皇上怔怔听著,提不起一絲力氣,血氣砰砰撞著耳鼓,耳畔一片尖銳轟鳴。

他看著眼前,叫血氣撞得一片淡紅的視野里,一時是自己的兩個兒子,一時卻又恍惚,竟回到了先帝臨終時。

他尚是皇子,帶著臉上火辣辣的掌痕,跪在榻前。

「如今情形,兒臣必須繼位。」他不敢去看先帝的目光,只低聲道,「父皇,您如今已沒有用處了……」

光影破碎扭曲,一時是先帝殿內的苦澀藥氣,一時是御史台獄的逼人血腥。

他命人斬了舍命攔在烏台獄前的御史大夫,擊昏了死命掙扎的御史中丞,將那一瓶毒藥放在端王面前。

「兄長,只有你死了,嫂嫂與佷兒才能活。」

「我才能活。」

「襄王勢力已遍布朝野,謀逆亂國之心昭彰。我沒得選,只能走這一步……」

皇上恍惚著,身體痙攣了下,一股血腥氣涌上口鼻,灑在衣襟上。

金吾衛快步上前,將他扶住︰「皇上。」

「好。」皇上唇畔盡是血,反倒笑起來,「好,好。」

他臉上一片慘白,雙目反而血紅,直直望著眼前的兩個兒子,推開內侍,搖搖晃晃站起來︰「來。」

蕭泓叫他擇人而噬般的殺氣一懾,打了個哆嗦,有些遲疑。

「學了朕的狼心狗肺、薄情狠毒,就連朕的膽量手腕一並學了!」

皇上厲聲︰「來!」

蕭泓懾得心驚膽戰,發著抖上前,想要打開那裝了索命毒|藥的玉瓶,胸月復間卻忽然蔓開劇痛。

蕭泓張了張嘴,茫然低頭,看著貫穿胸月復的腰刀。

皇上抽了金吾衛腰間長刀,一刀捅穿了這個兒子,用力向回拔|出來,看也不看,走向不遠處的第二個。

蕭汜嚇得面如土色,踉蹌滾著後退︰「父皇!父皇饒命!兒臣不敢了,兒臣——」

宮內一片混亂,金吾衛右將軍常紀听見響動,匆匆進來,叫眼前情形驚得愕然瞪圓了眼,橫鞘攔住已劈在蕭汜眼前的滴血腰刀︰「皇上!您這是做什麼?」

「狼心狗肺,狼心狗肺……」

皇上放聲大笑︰「該死!都該死!」

金吾衛不可對皇上出刀,常紀只能攔得一下,未及回神,已被用力推開。

長刀狠狠迎面劈落,蕭汜逃不及,圓睜著眼楮倒在血泊里。

他眼中尚有驚恐慌亂,卻已全說不出話,顫了顫,沒了聲息。

皇上渾身是血,踉踉蹌蹌站定大笑︰「死,都該死,都該……」

他橫刀就要自盡,刀刃才割破頸間皮肉,卻已被常紀上前死死攔住。

「放開!」皇上雙目赤紅,「朕知你也是他的人!你們全是他的人!你們不就是想要朕死麼?朕自作自受,如今遭了報應,朕的兒子來殺朕!朕替你們將奸人都殺了,都殺了,不欠——」

常紀問︰「不欠什麼?」

皇上一顫,已近瘋狂的眼中隱隱露出恐懼。

「皇上,您罪行累累,咎由自取。」

常紀神色仍是金吾衛右將軍的恭順,手上卻牢牢攔住他的刀,垂了視線道︰「可端王……不是,先帝也不是。」

「雲少將軍,琰王殿下。」

常紀道︰「他們都是無罪之人。」

皇上發著抖,澀聲道︰「住口,住口……」

「您不敢听嗎?」常紀道,「這文德殿,本不該染上血的。」

皇上臉上不剩半分血色,打著哆嗦,嘴里含混嘟囔著什麼,想要將常紀推開。

「我們從不想要誰死,您以為雲將軍回來,是同琰王殿下一起向您復仇的麼?」

常紀︰「他們不是來復仇的,皇上。」

若只是要復仇,以雲瑯的身手,以蕭朔的手段,都太過容易。

若只是要復仇,早在六年前,一切就會以流成河的鮮血、洗淨的仇恨和伺機而動的險毒陰謀、被叛軍和外侮一並毀去的汴梁城,一並作為全部的終章。

然後國破家亡,山河不再,戰亂枯骨累累堆得蔽日。

「他們是來收回那個原本的未來。」

常紀看著他︰「雲將軍帶故人回來了,皇上。」

皇上木然地看著他,眼中瘋狂緩緩退去,像是已叫人攝去心神,只剩死寂空殼。

金吾衛手腳利落,清理了殿中狼藉,扯開厚重錦簾。

雨後初晨,日色明亮。刺眼的光射進來,殿內塵埃映日浮沉,晃得人睜不開眼。

「您的性命不重要。」

常紀將他手中的刀取下來,拭淨回鞘︰「只是不可再在今日,以這卑劣不堪的人心惡鬼,再攪擾歸鄉的道道忠魂了。」

嘉平二年五月,鎮燕雲北疆的朔方軍歸京,重新進駐了荒廢數年的朔方軍營。

功勛卓著的大勝之師回京,皇上卻沒有出面,反而只是命參知政事代迎。

這段時間來京中的種種變故,連同這一次雄師勁旅回朝,終于讓京中最遲鈍的人,也察覺出了即將改天換日的兆頭。

景王深知此時京中定然動蕩,徹底豁出去,再不顧所謂穩妥後路,只說兩人有任何事不便下手,都由他這個做叔叔的一應擔承。

他前腳拍了胸口,後腳才出朔方軍大營,便被商恪叫住,向懷里交了個沉甸甸的錦盒。說是受琰王所托轉贈,此物一旦拿了,便是重重艱難險阻,唯有景王能替他二人解煩度難。

景王叫這些人燻陶許久,一腔豪情油然而生,也不問是何物,接過來往懷里一揣,高高興興被人領去了政事堂。

參知政事坐鎮京中,排布朝政,人人各司其職,宮中朝野埋頭做事,竟都不曾被這般翻天的大事激起半分波瀾。

御史台獄,襄王被鐵鏈重重鎖著,目光慢慢抬起,落在走到眼前的人影上。

他已被御史台與開封尹輪流提審過,盡數審出了昔日的每一樁罪證。此時的襄王早已不再有見蕭朔時那般冷靜,發鬢凌亂不堪,形容枯槁,身上盡是掙出的狼狽傷痕。

循著人聲,襄王死灰色的眼楮動了動,看清來人,瞬間透出陰森冷意︰「破軍……」

「商恪。」

大理寺卿站定,拱手作禮︰「見過襄王。」

襄王喉間溢出聲冷笑,慢慢垂下眼皮,啞聲道︰「皇帝怎麼了?」

「瘋了。」商恪道,「日日嘶吼,要見琰王與雲將軍。」

襄王眼底滲出冷毒︰「蕭朔去見了麼?」

商恪︰「不曾。」

襄王微愕,倏然抬頭。

「不是人人佔上風時,都喜歡去看落敗者。」

商恪道︰「是你給宮中送了御米,又送了降真香?」

襄王見慣了這一個黃道使垂首恭順听令的架勢,此時被他這般質問,眼尾幾乎暴怒地跳了跳,強自壓下去,啞聲道︰「那又如何?」

「我給他最後的機會了,是他軟弱,不堪大用……竟說瘋就瘋了。」

襄王死死墜著鐵鏈,嘶聲道︰「倘若他能撐到奪玉璽那日,逼蕭朔雲瑯去見他,那二人就會中降真香與罌粟毒。」

「外用降真香,內佐罌粟毒,能亂人心志,將人變為畜生。」

襄王垂著頭,眼中透出詭異的瘋狂︰「是他沒能用上,是他自己蠢,他原有機會復仇的……」

商恪︰「王爺。」

襄王打了個冷顫,倏而回神,看向商恪。

商恪手中端了一碗茶,只聞茶香就是襄王府日日備著的安神茶。

……

這茶是他貼身暗衛才會泡的,應城事敗,暗衛血戰盡數死絕,就再不曾喝過。

襄王看向商恪,無邊的寒冷自骨子里升起來,牙關抖得咯咯作響。

他死死盯著那碗茶,嘶聲道︰「這是——」

「這些天來,王爺可覺得神魂不寧,時時痛不欲生?」

商恪道︰「我听人說,王爺發作時,竟以頭搶地,自奪來那些酷刑往身上用……」

「胡扯!」襄王目眥欲裂,嘶聲吼道,「本王是不堪受辱,一心以死殉道!」

商恪靜看了他一陣,點了點頭,走到獄門邊。

這些天來,都是商恪安排的人在看押襄王。不論何時,襄王牢獄附近總會點著一爐檀香,以驅散血氣。

襄王瞳光幾乎凝固,死命要撲過去,鐵鏈撞得叮當作響︰「你敢!破軍——商恪,本王不曾虧待過你——」

「王爺對我不薄。」

商恪道︰「這些年來,王爺逼我殺十七人,毀三十六家,暗中排擠陷害者無數。黃道使有九人,剩下的八個,每個人都還有比這些更多的血和人命。」

襄王一顫,喉嚨響了響,被他身上冷冽逼得停住話頭。

「琰王與雲將軍手上,不該沾染你這等惡徒的血。」

商恪平靜道︰「我原本想替他們手刃你,再自裁謝摯友師恩,對得起我這一世荒唐……如今卻輪不到我了。」

商恪走過去,將手中那一碗茶潑在香爐上。

罌粟毒內服,可以亂人心志,降真香外用,能夠惑人心神。

這兩樣若一同施加在人身上,撤去罌粟毒,則時時歇斯底里、痛不欲生,撤去降真香,則心神失守,再無歸路。

襄王昔日佔了上風,入宮去見皇上,以大理寺內血誓、襄王府私兵與西夏鐵騎相脅,要逼皇上退位。

那一日起,在襄王日日服用的藥茶里,商恪發現了碾成粉末的御米。

宮中與襄王府,彼此步步為營機關算盡,到了最後,這些機關竟都落回在了自己的身上。

香爐被茶水潑淨,裊裊煙氣盡數冷透。

身後傳來不似人的淒厲嘶吼聲,商恪腳步微頓,不再回頭,將茶碗拋在地上,出了御史台。

……

御史台獄外,御史中丞一言不發,負手靜立。

他始終立在原處,看著商恪走遠,便命人將牢門合嚴,封住了深處野獸一般的嘶吼哀嚎聲。

「大人!」

一個侍御史飛跑進來,舉著一份璽印明詔,興奮得氣都喘不勻︰「宮里,宮里有消息了!」

御史中丞將他扯住︰「什麼消息?」

「定了景王承襲大統,琰王與雲將軍先不走,統兵坐鎮,直至朝野變法盡數妥當。這便是第一封明詔,交由御史台封存!」

侍御史喘勻了氣,頓了頓道︰「雖說景王看起來不很願意……」

「好!」御史中丞大笑道,「甚好!琰王與雲將軍在什麼地方?」

「就在街上!」侍御史道,「回府的車駕叫百姓圍了,人人都想磕幾個頭,將家里的好東西送到琰王府上去!」

「琰王殿下著了朝服,好威嚴!」

侍御史眼中盡是亮色︰「雲將軍皎皎風華,多少少年人叫著要從軍呢!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御史中丞襟懷暢快,不听他說完,振袖便朝外走。

他身後,先前那一個侍御史忽然追上去,急聲道︰「大人!」

御史中丞回神,目色灼亮︰「還有何事?」

「當真麼?」

侍御史定定望著他︰「當真……有這樣一日?」

「朝野各安其位,人人各司其職。」

那年輕的侍御史仍牢牢記得他的話︰「能放心高聲說話,能放心做官任事,將士們放心打仗,百姓放心好好過日子……」

「自然當真。」

御史中丞叫他攔住,失笑道︰「先帝朝時,你還不曾入仕,沒見過那時的光景。若昔日端王繼位,內有殿下安社稷,外有雲將軍定山河……」

御史中丞深吸口氣,清去胸口里的喑啞哽滯。

他不再向下說,屏息抬頭,將那一口濁氣盡數呼淨,視線迎上雲間透出的明亮日色。

「走罷,隨我入宮。」

御史中丞拍了拍面前年輕干員的肩,笑道︰「雨霽雲開,天已亮了。」

……

汴梁最繁華的主街上,官道一塵不染,雨後的清風鋪開酒香,人聲歡喜鼎沸。

蕭朔勒馬,命老主簿逐個謝過贈禮,將備好的紅布銅錢往人群里散下去,回身望向雲瑯。

雲少將軍出宮時嘴快,調戲了蕭小王爺一句回門。眼睜睜看著府上家丁親兵一絲不苟給百姓的贈禮回喜錢,面上一片滾熱,局促地撥馬轉了兩個圈,在馬鞍上一點,騰身掠上了房檐。

蕭朔撥馬回身,沖人群拱手道︰「本王要去追王妃,勞煩諸位讓讓。」

人群轟開善意的歡喜聲,有個子高的,立時把自家的女乃女圭女圭舉在肩膀上,幫琰王殿下指路︰「快,娃說往金梁橋去了!殿下快追……」

蕭朔抬手致謝,眾人不用吩咐,立時讓開條寬敞通路。

酒樓內外人聲鼎沸,門面彩樓盡是熱鬧景象,只管開懷暢飲。人人臉上盡是郁氣散淨的喜悅神色,禁軍的募兵衙門被擠得水泄不通。

殿前司的都虞候壓著笑意,仍一絲不苟協開封府巡街,將醉了的扛去開封府醒酒,又將擠丟了半大女圭女圭拎到高頭大馬上,往懷里塞一把糖豌豆,叫人去尋粗心的大人來領。

開封尹始終立在府衙前,望見從御史台出來的大理寺卿,過去將人擁住,靠在肩上扶回小院,將府上今日事務盡數托付給了通判。

酒樓之上,說書人響木拍落,弦聲鏗然,滿城飛花。

雲樹繞堤,風簾翠幕。

緙了金線的滾墨大氅叫風卷著,迎著暖亮日色,放馬揚鞭,朝那一道颯白人影與大好河山直追過去。

不見回頭。

作者有話要說︰  愛大家。

緩一緩,休息幾天回來更番外。好好和大家聊

第一次這樣把自己完全倒空來寫一本書……一個字也寫不動了

愛大家,用力鞠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