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小小朱自然知道自己這一次來上朝是有任務的,這個小家伙也知道自己要辦好父皇交代的任務。所以小小朱也是早就準備了,昨晚母後可是交代了不少。

听話也是小小朱的一個優秀品質,別看這小子在外頭是有些高高在上的,這小子也是有那麼一些高傲的。但是在有些人面前,小小朱還是很乖巧听話的。

雖然在入朝前文武百官已經對于皇太子上朝表示意外,也看到了太子站在了文官隊伍的隊首,這些都是文武百官感覺到意外的事情。但是太子此前也是一言不發,看起來也只是旁听而已,好像也沒有什麼好意外的。

似乎不是真正的觀政,因為太子好像也確實沒有打算發表自己的一些政見。大家也不覺得意外,太子到底年幼,太子此前也沒有觀政,這樣也很正常。

但是現在皇帝陛下忽然詢問皇太子,這就不是什麼小事情了。

三歲看老,從太子的一些言行當中,也是可以看出來太子的一些品性,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小朱出班,一本正經說道,「啟奏父皇,兒臣以為諸位愛卿言之有理。中山公牽涉其中,自然不好主持籌功。兒臣以為,還是曹國公和開國公更合適。」

听到小小朱這麼說,坐在龍椅上的英示皇帝微微點頭,他的太子表現的還算不錯。

雖然沒有什麼亮點,可是也是比較穩妥,這就算的上一個不錯的表現了,值得肯定了。而對于文武百官們來說,皇太子看似也是持身中正,這就是好事情了。

畢竟英示皇帝實際上是非常護短的,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些事情,清清楚楚的看到了。這些也不是什麼秘密,從英示皇帝這些年的表現實際上就可以看出來端倪了。

英示皇帝到底是和常系一脈牽扯太深,所以常系一脈天生的就是親近天子。而天子呢,很多的時候也是比較倚仗常系一脈的勛貴,有些時候也確實是有著一些偏私。

除了對于武勛方面偏私常系一脈之外,文臣當中茹這些人也都是出身太孫府,一個個的也都是得到了重用。這里頭除了茹等人確實有些能耐,但是誰也知道真正的原因。

茹他們確實是有些能力,可是很多人也都知道朝堂之上人才濟濟。很多人只是缺少一些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不代表他們就是碌碌無為的庸才啊。

小小朱這個時候也說道,「啟奏父皇,兒臣覺得此次籌功,當依循舊制。」

其實現在的軍功,基本上也就是首功和戰功。

首功自然很好理解,這也就是首級了。這也是從大秦就開始延續下來,雖然也會顯得有些野蠻、血腥,也會有著一些弊端。但是總體來說,這樣考核軍功的方式也是最合適的,一直在延續著。

尤其是現在的大明朝對于首功也是有劃分的,以前首功最重的是蒙古,再是蠻夷,內地的反賊等等其實是最低的。不同的地域,獎賞的軍功、財帛也就不同。

其實很多人也都明白,首功制度帶來的就是殺良冒功,這也是歷朝歷代都會出現的事情。或者是爭功,這也都是會有著的一些事情。

任何政策都沒有完美無缺的,只能說只要利大于弊,那也就算不錯了。

除了首功之外當然就是戰功了,比如說奇功、頭功、次功,不同于首功,是按照戰場上戰士的表現來定功勞。總的來說就是只要取勝、只要奮勇殺敵,總有機會得到賞賜。

首功和戰功並行,實際上並不沖突,他們也是相輔相成的。

其實現在的大明朝也是軍官世襲制,畢竟現在也是衛所制度。所以也可以說‘多升不如重賞’的策略,這也是因為當初老朱封賞有功之臣。

太多的官可不好,所以升官必須要謹慎,但是賞賜可以大方起來。畢竟現在要是升了一大批官,那都是以後要給俸祿的。但是賞賜銀錢或者田地等等,就不需要擔心以後朝廷的負擔了。

至于說賞賜白銀、田地等等其實也沒問題,將士們也不會有什麼不滿。他們奮勇殺敵,也可以得到足夠多的賞賜,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或者衣食無憂。

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這也都是大明朝現在的一個軍功制度,大家都沒有太多的意見。

對于太子的話,天子似乎是比較滿意,笑著說道,「太子言之有理,還是依循舊制就好。」

小小朱的一些觀點實際上看起來沒有太多新意,沒有什麼建設性的意見。不過這也不錯了,勝在穩妥,這就是一個不錯的品質了。

大刀闊斧的改革有些時候需要大魄力,說不定也可以帶來非常大的幫助。可是一旦改革不力,那麼很有可能也就會帶來巨大的動蕩,或者是非常大的弊端。

現在的大明朝在很多的制度上不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穩健比較合適,這也是皇帝、太子應該有的品質,可不能想一出是一出,要不然就不是皇帝有主見,而是皇帝瞎折騰了。

朱允煐想了想,緩緩點頭說道,「太子年歲尚幼,不過到底也冊封多年。此次籌功,曹國公和開國公當先奏報與太子。」

不少文武百官立刻面面相覷,也忍不住有些小聲的交頭接耳,皇帝這一出超出了大家的預料。

小小朱很開心,立刻跪下說道,「兒臣謝父皇隆恩!兒臣當殫精竭慮,不負父皇聖恩!」

常茂也立刻出班跪下,語氣堅決,「臣領旨,臣必輔左太子殿下。」

李景隆也不甘示弱,這是示好太子的好機會,「臣領旨!」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這件事情還是常茂和李景隆主持,但是名義上當然是以皇太子為主了。所謂的奏報太子,乍一听還以為最終是由太子拍板,可是這也就是名義上的。

這和當年不一樣,當年洪武皇帝在位的時候,大事小事都是先交給太子批閱,然後再送去給洪武皇帝。當年的太子可不是吉祥物,不是有名無實,很多的事情都是太子批閱了就行。

而現在呢,小小朱那邊就是個名義,估計就是小蓋章狂魔蓋個章,然後送給他的父皇。

雖然大家也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依然會讓不少人感覺到比較吃驚,也覺得太子是真的地位穩固。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一些事情,不過依然不影響太子有了名義。

皇帝現在年輕力壯,居然就舍得這般培養太子,這可不是一般的寵愛啊。

徐系一脈的勛貴自然是有些振奮的,主要就是因為皇太子的地位穩固,對于他們來說肯定是好消息。徐系一脈的勛貴當然天生的親近小小朱,就像常系一脈以朱允煐馬首是瞻一般。

說句難听的,‘先皇’要是沒有駕崩,他要是登基冊立了呂氏,常系的勛貴可能沒有太大的意見。但是他們肯定會上折子請求冊封常氏為皇後,肯定會迫不及待的請求冊封皇太孫為皇太子,絕對不會給呂氏、朱允炆任何機會。

當年朱允煐的情況看似稍微復雜一點,但是實際上也沒有太復雜,嫡長的名分在那呢。

不過他們肯定也是拼盡全力的,肯定要成為朱允煐的依靠,要成為朱允煐的羽翼。朱允煐登上大寶,也是符合常系一脈勛貴的利益。

而現在的情況也是一樣,小小朱國本的地位穩固,徐系一脈的勛貴當然也是要為太子搖旗吶喊。太子以後勢必要登基的,誰也不能威脅到太子的地位。

哪怕這一次籌功的事情,皇太子也就是得到了象征性的權力,但是這也就是‘昭告天下’!

往深處一點的想,這實際上也是當今天子允許一些武勛靠近太子。不是徐系那種天生靠近太子的,而是允許一些傅系一脈的人靠近,或者是其他山頭的將領靠近太子。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嘛,這些將士在高麗浴血奮戰,再多的功勞都是應得的,那是他們拼殺出來的。但是得到了賞賜之後,必然要感謝皇帝的聖恩。而現在皇太子主持這件事情,那恩典就是太子賞下來的,當然也要感謝了。

想明白這些事情,自然也就讓徐系一脈的勛貴們更加激動,對于大明朝太子的未來有著更多的信心,他們也都覺得皇太子的地位穩如泰山。

至于說擔心皇帝恩寵太過也沒必要,因為不管是以前的大朱還是小朱,也都是比較小的年紀就明確了地位,也或多或少的接觸了一些勛貴,甚至是有點兵權。

皇帝都不忌諱這些,其他人這個時候要是多嘴,那就很容易被扣上一個離間天家親情的罪名,那可不是什麼小事情,這樣的罪名不要說一般的文武百官,就是宗室外戚都扛不住。

朱允煐這個時候又問道,「太子,既然讓你主理此事,心里可有章程?」

小小朱沉默了片刻,就在徐輝祖心里有些暗暗焦急的時候,小小朱也反應過來了,這就是讓他按照此前商議好的方案來執行了。

既然是這樣就不需要擔心了,小小朱有些時候確實缺少一點急智,這倒不是因為小小朱笨,單純的就是因為他的年齡不夠,經歷的事情比較少的原因。

但是現在讓他按照此前商量好的方案來,那自然也就沒有任何問題了,對他來說小菜一碟。

小小立刻說道,「啟奏父皇,兒臣以為除了五軍都督府外,當有兵部、宗室協理。」

朱允煐似乎有些不高興,說道,「宗室?太子當知道事涉兵事,宗人府上下不好牽涉其中。」

大家也都不覺得皇帝這麼說有問題,大明朝的宗室已經足夠富貴顯赫了,歷朝歷代也很難找出來比大明朝宗室更加受到優待的群體了。

宗室的身份敏感,他們天生不適合和軍權接觸,這是非常犯忌諱的事情。皇帝這麼說沒問題,就算皇帝不說,估計也會有大臣提出來反對,這不是駁太子的顏面,單純的就是為了大明朝的長治久安,這是臣子的本分。

小小朱也不惱,繼續說道,「父皇,兒臣以為此戰乃滅國大戰,朝廷興義兵、伐不臣。若只是依循舊歷,有損朝廷顏面。當以宗室外戚協理,以示天家恩典。」

听到小小朱這麼說,不少人就陷入深思,皇太子這麼說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宗室這邊派人出面,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但是這個象征性也可以收攏人心。

小小朱這個時候又說道,「臣以為,當以駙馬都尉協理。高麗不臣,乃朝廷覆滅第一個不臣之藩國。臨安大長公主駙馬李祺久為天津知府,善理瑣事。」

小小朱話音剛落,很多人面面相覷,甚至可以說有些內心震撼。皇太子,可真的是什麼都敢說啊!

李祺,那可是李善長長子。雖然他是駙馬都尉,可是誰不知道李善長下場算得上比較淒涼。

那可是曾經協助皇帝確定天下山川神封號、封立諸王、爵賞功臣的權臣,是很多人眼里大明朝的開國第一功臣!

就在有人按捺不住想要幫小小朱開月兌的時候,坐在龍椅上的朱允煐似乎有些不高興,「既然如此,就依太子所奏。太子,退下吧。」

不少人松了口氣,因為皇帝看起來是捏著鼻子認了太子的奏請。不過看起來也只是皇帝在維護太子的威嚴,所以不得不承認這件事情。

這麼迫不及待的讓太子退下,自然也就是不希望太子再提出什麼建議,要不然就難辦了!

小小朱立刻退下,繼續保持著自己一副沉默寡言的樣子。父皇交代的事情已經辦好了,這個時候就什麼都不要說了,他的任務就已經完成了,這就行了。

至于其他臣子內心里在想些什麼,這和小小朱可沒有什麼關系。他上朝就是來辦這一件事情,辦好了這件事情自然也就足夠了,其他的和他無關。

而知曉內情的徐輝祖面無表情,他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會說,這就是最正確的做法。太子這件事情辦得好,這就行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