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朱雄英班師回朝了,姑且是算作班師回朝。

衛所的兵馬各自回到他們的衛所,藩王們也帶著他們的兵馬回到自家的封地。而朱雄英帶著他的部隊回到北平,繼續扮演好他在北平稱王稱霸的角色。

徐妙清和練瓊瓊自然是需要迎接她們的夫君,而朱玥閑不住,跟著她的姑姑們來了。

朱雄英放下茶杯,對安慶公主說道,「姑父此番倒是幫了大忙,佷兒想著姑父在後方坐鎮,倒是讓我大軍物資補給充足。要說軍功,肯定是有的。」

安慶公主表情一喜,問道,「那夠不夠封侯了?」

「姑姑,這個事情我倒是想要和你、和姑父聊一聊。」朱雄英開口,說道,「先誠意伯文武雙全,帶兵打仗的事情倒也少。姑父也是這般,若是姑父封爵,以後怕是難當知府。」

劉廌作為劉伯溫的孫子,其實也是一個相當有文采的人。而劉伯溫雖然在助老朱打天下的時候給了一些很不錯的建議,但是那更多的是戰略上的建議。

姑且可以算得上‘謀主’,甚至這麼說都太高了劉伯溫。實際上的劉伯溫在帶兵打仗這方面的事情不多,他基本上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官,劉廌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也是文官的屬性更強。

寧國公主則說道,「莫要讓英兒為難,你家夫婿現在當好伯爵,告老之時說不得要封爵。現如今讓他封爵,他到底是文官還是勛貴?前些年父皇在打壓文官,劉廌也該去當浙東文官的榜樣,莫亂了國策。」

安慶公主有些委屈的癟嘴,但是也不敢多說什麼了。主要是她也很清楚,劉廌的身份特殊。說他是勛貴沒問題,承襲了誠意伯。說他是皇親國戚更沒問題,這是駙馬呢。但是劉廌,同樣是浙東文官集團的代表,本人也喜歡讀書。

看向寧國公主,朱雄英說道,「大姑父也是這般,精通經史不說,也能提振學風。佷兒想著姑父再立立功,到時也好學岐陽王主管國學。」

對于朱雄英這麼說,寧國公主自然是喜笑顏開的。她的丈夫梅殷算得上是老朱最喜歡的女婿,也確實有文采,任山東學政的時候也頗有建樹。

朱雄英則繼續說道,「北地這邊學風不盛,姑父也該多做些事情。拜將是不可能了,封侯倒是可以。」

寧國公主笑著開玩笑,「英兒,你如今越來越像你皇爺爺了,都不敢揣測你的心思。」

「佷兒的心思倒也好猜,和皇爺爺一般。對其他人倒也難說,自家人肯定是希望好的。」朱雄英說的很委婉,但是也是實話,「姑姑們回去後和姑父們聊聊,佷兒也好做打算。」

說著這些,朱雄英哭笑不得的看向朱玥,「用得著這樣?你那夫君,以後肯定是要封國公的,肯定委屈不了你!」

朱玥委委屈屈的站起身,拉著朱雄英的袖子,「那也是加封國公,他的父親也就是追封郢國公,又不是世襲罔替的國公。再說了,他也沒襲爵。」

朱雄英哭笑不得,沒好氣說道,「還真的是長大了,都不向著你皇兄了!以前都是想著你皇兄,現在好了,人還沒有嫁過去,就想著給夫家討爵位!」

看到朱玥要假哭,朱雄英趕緊說道,「再等等,國公位肯定是沒,你的子嗣少不了一個世襲罔替的侯爵。你就在這里鬧,我算是怕了你!」

朱玥立刻喜笑顏開,國公位是不想的,或者說只是想著加封的國公。世襲罔替的話,侯爵還是比較靠譜的,畢竟現如今的大明對于爵位越來越吝嗇,大明的統治者是一門心思的在削爵,而不是在大肆封賞。

畢竟封了爵,朝廷是要給俸祿的。世襲罔替的爵位,含金量可不是一般的高。

安慶公主和寧國公主是有些羨慕的,他們的皇兄很好。只是他們的皇兄可沒有這麼看護她們,也就是朱曦和朱玥,有著一個總是護著她們的皇兄。

當然那個傻小子朱允熥也不需要在意一些事情,他現在在應天府尋花問柳、逍遙度日,差點都要人嫌狗厭了。但是哪個真的敢說什麼呢,不看僧面看佛面,朱允熥的兄長可是皇太孫,那可是當今聖上的命根子。

在和親人們聚了聚、吃了頓家宴後,朱雄英也可以休息了。

練瓊瓊也沒有什麼意見,她只是側妃。太孫回到了北平,一開始自然是宿在太孫妃的殿里。

徐妙清一邊伺候著朱雄英洗漱,一邊說道,「這些時日倒也沒有大事,只是听聞一艘海船沉了,船上有十萬兩銀子,還有些許高麗山參。」

「這倒是沒辦法的事情,既然選擇海路,就要有沉船的覺悟。」朱雄英嘆了口氣,隨即說道,「不管是去高麗還是東洋,還是下南洋的那些船,這些年都有這般事情。對了,撫恤之事,可是按照條陳來的?」

徐妙清趕緊回道,「臣妾不敢多問,想來是按照規矩來的。」

那就好,有些天災是沒辦法控制的。但是人禍這樣的事情,能避免就要避免。那些為國征戰的將士罹難,朱雄英可不希望他們的家人流血還要流淚,該有的撫恤還是要有的。

看起來也確實沒有什麼事情需要朱雄英操心,現在的北平、現如今的北邊,基本上都是平穩有序的。很多的事情都是在有條不紊的展開,朱雄英甚至覺得都不需要自己坐鎮了。

這可不是剛剛來到北平的時候,需要皇太孫壓陣、做決斷,現在不管是北平城還是皇宮的修建,都按照程序來就好。修路或者天津的開發,大方向有了,現在只是需要細節。

包括九邊的事情也都是一樣的,朱雄英在自然最好,他不在也不影響大軍的訓練。

不過朱雄英可沒打算走,他的北平開發計劃才剛剛開始,才剛剛漸入佳境。朱雄英覺得還是留在這邊坐鎮更好,遙控指揮哪有現在這樣直接的指揮來得好。

和徐妙清聊了半宿,自然也沒耽誤一些正事。朱雄英現在不存在被催婚,只是在被催生。不只是老朱和大朱盯著,現在很多的文武勛貴也都是盯著呢。

說到底朱雄英算得上是國本,他能不能生孩子、他有沒有兒子,這是關系著皇位傳承的事情。皇太孫要是沒有子嗣,說不定很多人就會有著一些小心思了。

懶洋洋的朱雄英不想起床,看到朱雄英賴床,其他人自然也不敢說些什麼。先放兩天假,然後再考慮政事。朱雄英不會學他的皇爺爺,那個工作狂的一些做法朱雄英也做不來。

在朱雄英休息的時候,很多的人是在忙碌的,根本閑不下來。

太孫帶回來的大批牛羊牲畜,那是需要分配的。現在很多的工程都是嗷嗷待哺,這些俘虜都是搶手貨,工部那邊的官員們都盯著呢,想要早點領完他們的勞動力回去干活。

至于戶部、兵部或者各大都督府也有想法,不能全給工部吧。我們也需要人養馬、屯田,仔細想想的話有些人也是可以編入軍戶的,不能被工部一口氣拉出去當苦力。

這些爛仗,朱雄英不去摻和,他相信手底下的人會處理好。只要不是太胡來,朱雄英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現在只是好奇,是不是很快就要得到聖旨了。

雖然這談不上大勝,但是這也是一場勝利。再者就是皇太孫親自領兵,這一場戰斗的意義就是截然不同了,估計現在很多的人都是在爭論,或者是一門心思的想要拍上馬屁。

真的不是夸張,皇太孫的功業,誰敢不承認?!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老朱是最先拿到奏報的,只不過是來自錦衣衛的奏報,比起朝廷的捷報還要快一些,這也使得老朱非常的開心!

老朱哈哈大笑,對伏案批閱奏折的大朱說道,「標兒,看看咱的好太孫做了何等功業!」

大朱拿過奏報,認真看著,隨即笑了起來,「父皇,英兒領五萬大軍出擊,還不算皇弟們手里的三萬人。這八萬大軍,斬獲不到一千,這有些說不過去吧!」

「看看!看看!」老朱急了,指著奏折說道,「咱的英兒仁善,沒有殺人。俘獲男女老幼一萬五千眾,要是那些殺才去了,都是砍完了!咱英兒仁厚,這要是都砍了,就是軍功!」

大朱也樂了,說道,「還是讓英兒送五千頭牛回來吧,關中之地也缺牛。西南諸地也缺耕牛,讓他送去開封、太原,讓那些地方送些牛回來。」

層層傳遞,將搶來的一萬七千頭牛分配,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大朱忽然想起來了什麼,說道,「父皇,下次可莫要再讓英兒去北邊了,那小子就是不靠譜。說了巡邊,他巡著巡著就去了草原月復地。」

老朱楞了一下,隨即也罵道,「該是你那幾個弟弟不省心,多半是他們攛掇的!」

孫兒沒有犯錯,是那些不成器的兒子在慫恿,肯定是這樣的!

大朱笑了笑,隨即說道,「英兒那邊,估計也要送上籌功的折子,是全辦還是壓一壓?」

老朱立刻陷入深思,有些為難了,這個事情可不好辦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