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三十一章︰世家如此不要臉

世家諸人,不由都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對啊,這位蘇先生,還是第一次去倭國,直接就從倭國天皇哪里忽悠到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銀礦。

那座銀礦,就連倭國自己人都不知道啊。

而他則是第一次去倭國,甚至都沒去過那個地方,然後直接就發現銀礦了。

他們好傻!

在益州發現鹽礦的難度,要比在倭國發現銀礦的難度,低了不知道多少好吧?

此前的時候,他們怎麼會認為蘇先生變不出鹽來的呢?

他們懷疑,蘇先生會望氣。

通過山川地理的走勢,能夠斷定出這個地方有沒有礦,有礦又是有什麼礦物。

這種能力,倒是讓世家諸人很容易接受的。

因為古代沒有科學,神棍很多。

許多神棍都會忽悠世人,他們能看山脈等等,各種神奇的事情,他們都能做的出來。

蘇長生表現出這種能力來,反倒是並不讓人多麼意外。

李宗不由看向崔文蘭問道︰「文蘭妹子,你認為,我們現在應當如何做呢?」

崔文蘭搖頭說道︰「這位蘇先生,神鬼莫測,對付他,我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

崔文蘭,乃是世家最聰明的女子,甚至許多男兒,都不及他。

此前在對付蘇長生的時候,她曾多次出謀劃策。

每一個計策,都十分巧妙,令人拍案叫絕,認為一定能夠制蘇長生于死地。

但是結果卻是,每一次都被蘇長生輕松化解,並且反過來再砍世家一刀。

如是幾次之後,崔文蘭這個世家第一才女的名聲,便大打折扣了。

你這麼聰明,這麼厲害,為什麼對上這位蘇先生之後,計謀沒有一次能夠成功呢?

雖然蘇先生實在是太妖孽了,雖然所有敵視蘇長生的人,就沒有一個人能討到好處。

但是至少崔文蘭無能之名,卻是被隱隱傳出。

從那之後,崔文蘭便退步抽身,輕易不肯發言。

而自崔文蘭之後,世家多次出手,但是每一次的結果,依然是慘敗。

直到此時,世家之人才又意識到,原來並不是崔文蘭無能,而是敵人實在是太厲害了。

沒有崔文蘭世家依然是輸。

並且崔文蘭出的哪些計謀,似乎比世家其他人想出來的還要好上一些,盡管最終的結果其實是一樣一樣的。

崔文蘭隱身之後,這些世家子弟,自然也知曉崔文蘭的用意,因此也沒有人主動詢問。

此次崔文蘭主動說話,倒是讓李宗忍不住多問了一嘴。

然後听崔文蘭不願意多說,李宗也並沒有尋根刨底。

李宗不由繼續說道︰「現在,我們該怎麼辦呢?」

「如果我們鹽礦真的等三個月之後才復產的話,哪怕是所有市場,都被玄武鹽礦給搶走了啊。」

鄭經臉色難看地說道︰「如果只是一個劍南道的鹽市的話,我們固然損失極大,但是勉強還能夠接受。」

「最重要的,其實是這件事情會引起李世民的警惕,從而要改革鹽政。」

听到這里,所有人不由再次倒吸一口涼氣。

這種事情,他們其實已經隱約在心里想過。

只不過,不敢深想而已。

如果李世民萬一要改革鹽政,將鹽業從他們手中剝月兌出來的話,那麼他們勢必要損失慘重。

甚至一下子傷到他們的根骨。

因為鹽業可以說是世家最賺錢的生意了,沒有之一。

鹽業,就是他們不可承受之重。

崔護不由說道︰「那麼我們現在能做什麼呢?」

盧新獰笑道︰「現在馬上聯系伏允,讓伏允發動對益州的襲擊,然後我們的人里應外合,一定要將這姓蘇的置于死地。」

李宗點頭說道︰「不錯,蘇長生不死,世難未已,必須要除掉他。」

「哼!這一次,要讓他插翅難逃!」

此時,崔文蘭雖然告誡自己要少說話,盡量不說話。

但是听到這些人的話,實在是忍不住了。

她不由說道︰「可是,萬一伏允沒有攻擊益州怎麼辦?」

鄭經一愣之後說道︰「什麼?伏允不攻擊益州?這不可能,這怎麼可能呢?」

「伏允已經答應和我們合作,我們不但制造了缺鹽的危機,並且還給他們提供了一批物資。」

「並且攻擊益州也完全符合他們的利益,他們有什麼理由不攻擊益州呢?」

崔文蘭幽幽地說道︰「可是,我們想要伏允攻打益州,是因為蘇長生在益州啊。哪伏允攻打益州,又是為了什麼呢?」

崔文蘭的話,讓這些世家子弟,忽然間沉默下來。

對啊,他們想要攻打益州,是因為他們的敵人在益州。

而伏允他們舍近求遠要攻打益州又是圖什麼呢?

這時,崔護不由皺眉說道︰「文蘭,可是伏允和我們有約定啊,他好歹乃是吐谷渾的王,總不會背信棄義吧?」

崔文蘭微微一笑說道︰「這又怎麼說的準呢?化外之人,哪里還有什麼誠心可言?」

「不過,這也只是我的猜測而已,當不得準。」

其實,和吐谷渾伏允合作,其實是哪些老頭子制定的策略。

這些老頭子,人老成精,老奸巨猾。

但是他們和伏允這等人,之前還從來沒有如此深入合作過。

這些老頭子,在一些認知上,也難免存在偏差。

他們交往之人,通常都有一定的契約精神。

像吐谷渾伏允之流,他們祖上或許有過交流溝通,他們還真是沒有過。

李宗忍不住說道︰「如果伏允真的不攻打益州的話,我們應該怎麼辦?」

等待他的,是一片沉默。

還能怎麼辦,涼拌唄。

如果伏允不攻打益州的話,就憑他們那點人,想去蜀王的大本營益州刺殺蘇長生,哪不是找死呢麼?

……

最終,世家官員,開始上書李世民,匯報了一個喜訊,提出一個請求。

這個喜訊就是,現在玄武縣發現了一個大鹽礦。

這個鹽礦儲存的鹽礦十分豐富,至少能夠解決劍南道的用鹽問題,大大緩解了目前缺鹽的窘狀。

這個鹽礦,其實便是玄武鹽礦,實際上,並不是世家發現的。

而是蘇長生發現,並且蜀王李恪開采的。

世家之所以這麼不要臉,主要原因就是他們不得不如此。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