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三十章︰沒什麼好奇怪的

這些商人群體,自然是要吃飯要住宿,要消費的。

而在此之前,玄武縣其實是個相對貧瘠的縣城。

整個縣城,只有兩家小旅店,根本滿足不了這麼多顧客需求。

這就是巨大的商機啊,一時之間,玄武縣本地的富豪,馬上如同盯上腐肉的蒼蠅一般,一窩蜂地圍了上來。

他們紛紛開設旅店,開設酒樓,就連青樓,也都多出了好幾家。

不過,玄武縣令,對旅店和酒樓的審核十分嚴苛。

如果不加管控的話,玄武縣大概一下能增加幾十家旅店和酒樓。

並且他們絕對能趁著這一次機會賺上一筆。

但是玄武縣令心里十分清楚,這個繁榮只是暫時的,並不能持久。

玄武縣是有鹽礦不假,但是隨著鹽礦產出越來越多,隨著世家那邊恢復鹽的正常供應。

以後很難像現在這樣,一下子涌入這麼多商人出來。

現在整個玄武縣,如果一窩蜂地建起一溜兒的旅店和酒樓。

等繁華褪去,這些店家勢必要倒閉。

這一來一往,對這些商家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對玄武縣的經濟來說,並沒有半點好處。

與其以後會出現這種情況,倒不如現在就嚴苛審理,將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

至于現在哪些商人沒地方住,也沒有足夠的酒店消費的問題。

玄武縣令干脆轉變思路,直接讓這些商人住民宿。

家里房子多的百姓,都可以接待這些商人。

商人給予一定的金錢,這些百姓得到好處。

這個錢,就是白賺的。

等以後商人少了,對哪些百姓來說,只不過是少了一些外快,並沒有半點損失。

而這樣一來,玄武縣城的百姓,可就沾了光了。

城里許多家里有空房子的百姓,都收拾妥當,將房子租賃出去,白得一筆收入。

……

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劍南道各地的鹽商,都開始有鹽銷售。

鹽的價格,原本是十文錢一斤,隨著缺鹽,鹽的價格,其實已經慢慢上漲起來。

最貴的時候,已經到了十六七文一斤的價格,就這樣還遭到了瘋搶。

而現在,鹽的價格居然又降了下來,降低到十文錢一斤的價格。

並且,這一次賣的鹽,更白,更咸。

雖然百姓們第一次看到這鹽,心里還在質疑。

但是回家用了一次之後,馬上便是知道,這才是真正的好鹽。

比起他們以前吃的鹽,不知好了多少。

而就是這種好鹽,還是和他們以前買的鹽同樣的價格。

這個價格實在是太實惠了。

令百姓不解的是,不是說沒鹽了嗎?

不是說鹽井都坍塌了嗎?至少要兩三個月的時間才能重新供應嗎?

哪這些鹽是從哪里來的呢?

經過打听,百姓們才知道,原來這鹽,是益州的蜀王和蘇長生熬制出來的。

又是蘇先生!

這讓整個劍南道的百姓,對蘇先生的好感,更進一步。

而劍南道之外的地區,也開始有鹽商開始去益州進鹽。

不過人數並不多。

畢竟路途太過遙遠,到了益州,還不一定能買到多少鹽。

如果買到手的鹽少的話,利潤怕是還不夠支付路費的,對他們來說,得不償失。

……

這種情況,很快便是被世家所發現。

長安城王家,世家子弟再次齊聚一堂。

盧新不由說道︰「大唐的鹽礦,不是都在我們手中嗎?玄武縣的鹽礦是怎麼回事?」

崔護苦笑道︰「听說,是蘇先生發掘出來的。據說蘇先生帶人直奔哪鹽礦所在而去,去到根本就沒有任何探測,直接打井,打完井抽上來的就是鹵水。」

「蘇先生此人,果然是高深莫測,神鬼難測啊!」

這個消息,讓世家諸人,都暗自心驚。

這位蘇先生,現在已經快讓世家之人成為驚弓之鳥了。

他們每一次對付蘇先生,所用計謀,都自認為是天衣無縫。

但是每一次蘇先生都能成功破局,並且還能順勢反擊,讓他們吃個大虧。

真的是每一次都是如此,從無例外。

這一次的計謀,同樣也是如此。

他們讓益州無鹽,你蘇先生哪怕再厲害又有什麼用呢?

你還能無中生有硬生生變出鹽來不成?

然後,他們發現,蘇先生還真的變出來了。

隨隨便便就找到了一個巨大的鹽礦!

可是,他是怎麼找到的呢?

這麼隨便的嗎?

其他鹽礦的發現和開采,那個不是千難萬難?

沒有個半年一年的功夫,怎麼可能就出鹽了呢?

這時候,只听崔文蘭幽幽地說道︰「其實,我們早就應該想到這一點的才對。」

「哪玄武縣,還在我大唐境內,分屬益州。」

「這位蘇先生去了一趟倭國,直接就從當時倭國天皇手中,騙取了一個世界最大的銀礦。」

「現在玄武縣中,只不過是一個鹽礦罷了,仔細想想,倒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听到這里,世家諸人,不由都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文蘭她,說的好有道理啊。

崔文蘭今年已經十六歲了,剛過完及笄之年。

按照這個時代的規矩,她已經到了出嫁的年齡。

只不過,前些日子,長樂公主向李世民進言,推遲成親的年齡。

因為女子十四五歲,身體還沒有長開,生孩子十分危險。

不但如此,嬰兒通常也會先天體弱。

二十歲才是女子最佳的生育年齡。

對這個說辭,李世民不肯相信。

但是長樂公主找到長安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孫思邈,孫院長也同意和支持長樂公主的觀點。

這才引起了李世民的重視,並且在朝堂之上,議論了這件事情。

但是最終,還是沒能通過。

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

再者說,這個時代,人口終究還是太少了。

如果將成親的年齡,規定到二十歲之後的話,會大大降低人口增長速度。

種種因素之下,這個變革,並沒有獲得通過。

但是這件事情,終究還是在長安城傳揚開了。

雖然法律並沒有通過,但是一些富豪之家,甚至長安城中一些百姓,都開始有意的推遲成親的年齡。

就連崔文蘭也是受益者之一。

如果沒有這一次失敗的變革的話,她今年便是要出嫁了。

而有了這次失敗的變革,她可以等到四年之後,滿二十歲之後再出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