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年儒生瞅見宋致方後,立馬彬彬有禮,對著宋致方拱手作揖︰「這位老大人,聶在此有禮了。」
那胖商人也嘿嘿一笑,說著話來︰「嘿嘿,老大人,恭喜發財啊。」
宋致方有些不明所以,只能微笑著拱手回應。
三人在這里等了沒多久,謝夢瑩便將他們引入了大殿中。
跟隨著謝夢瑩進入到了大殿之中,宋致方左右張望,絲毫沒有什麼以前的老成穩重之感,而是童心大起,好奇的看著四周,仿佛這一切對他而言都是十分新鮮的。
進了殿內,殿內除了一種鬼卒之外,還坐著三個人。
一是官袍老者,二者慈悲大師。
在最上方的則是帝袍身影。
因為坐的太高,再加上宋致方沒敢去看,因此宋致方倒也沒看到那帝袍主人的面容如何。
「宋致方,政和府嘉明縣人,朝野大賢,為官簡樸,尚有元壽七年。」
「劉念達,南山府文柔縣人,城中富商,災厄年常布施行粥,尚有元壽十一年。」
「李羅彬,淮北府尚居縣人,義軍帳下謀士,足智多謀,一手攛掇起義,于建武四年七月十九日為凡俗朝廷破,喪命于斯。」
謝夢瑩的聲音清脆嘹亮,回蕩在這大殿之內,倒是讓宋致方有些發懵。
自己原來沒死啊,那為什麼會出現在這里?
還沒等宋致方反應過來,便听見上座之上的身影發話了︰「好了,開始吧,朕都已經等了許久。」
‘朕?!’
听到這個自稱後,宋致方又嚇了一個哆嗦,這個自稱代表他的意思他當然明白。
在這鬼氣森森的冥界鬼城之中,可以這樣自稱的人,是誰也就不言而喻了。
‘陰司也有皇帝嗎,老朽還以為陰司就只有城隍呢。’
宋致方在心中自嘲地笑了笑,緊接著自己的面前便被分發一張桌子。
桌子上有幾張紙與筆研,自然也還有試題。
雖然宋致方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考試,但看這架勢,似乎很不一般。
這里的墨都不用研磨,直接便可揮毫,倒是省事了許多,這也給宋致方了一個可以從頭到尾好好看看試卷的過程。
開頭幾題宋致方看了幾眼之後就直接略過,都是一些關于治理政務的題,對宋致方來說幾乎等同于送分題。
而後面就是一些關于算術的問題,粗略估計了一下難度之後,宋致方就看了看‘大題’。
「一人二人,有心無心?」
宋致方忍不住月兌口而出,這個題目倒是有些意思。
宋致方抬頭看了一眼,見那富商劉念達和儒生李羅彬都已經開始了奮筆疾書,宋致方便開始筆墨揮毫,作答起來。
而這一切都被高舉頂座的寧權看在眼里。
這副卷子是寧權根據前世的試卷與今生的科舉結合了一下,倒是頗有些成功。
執政一方的題目是玄苦與三個攝魂使商量著來的,算數題是寧權前世的魔改題目,而最後的大題則是來自于寧權前世名篇《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的第一篇便是考城隍,與如今場景區別不大,而那第一篇考城隍的試題便是這‘一人二人,有心無心’。
所以,寧權一時興起,想要看看這三位是如何答題,會不會如聊齋中所寫,給出一個‘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的答案。
三位考生奮筆疾書,考試期限為兩個時辰,寧權閑來無聊,倒是在上面布置了個隔音結界,和一旁的明王玄苦又聊起了天。
而陸城隍則是在一旁迎合,做一個很好的傾听者。
寧權笑道︰「明王覺得此三者中,誰人能中舉,成為新任城隍?」
寧權是五氣朝元,而玄苦是五蘊皆空,雖然境界名字不一樣,但其實也是同境界的修士,這點距離根本難不倒他們,他們一眼就能看到考生的考題。
「劉念達滿腦子都是生意經,恐不適合為城隍,執牧一方。」玄苦雙手合十,「李羅彬有小智而無大慧,只可為佐吏,不可為主官。」
說罷,玄苦含笑道︰「恐怕帝君在開考之前就已經有決斷了吧。」
寧權笑而不語。
這是肯定的。
一個造反頭子身邊的狗頭軍師,地位略等于吳用,甚至還不如。
一個善商人,雖然有心但卻沒有這種才華。
最後一個卻是以為官清廉、民眾愛護著稱的官吏。
你說選誰?
不過流程還是要走一下的,而且這些也全都是寧權的主觀判斷,並不能作為最終選拔的結果。
如果在這次考核之中,劉念達、李羅彬可以發揮出色,那麼他們自然而然的便會取代寧權的第一人選,成為新的城隍。
只可惜……在寧權看來,他們的發揮似乎並不怎麼出色。
「時間到!」
兩小時匆匆而過,當謝夢瑩揚聲喊完之後,三個考生才戀戀不舍的松筆停手,三位攝魂使一鬼一份卷,前去奉上,交予寧權。
而寧權也與玄苦明王、陸城隍傳看了起來,甚至連三個攝魂使也有份,一起來看個熱鬧。
劉念達對于最後一題的解答主要還是關于商賈上的解釋,一人兩心可以分為個體與商戶之間的聯系,有心無心,倒是對商業有一個更上一層樓的認識。
但這個今天的考題沒什麼關系。
而李羅彬的答卷洋洋灑灑數千字,但的寧權一陣無語,但歸根結底總結下來可以說是‘有心行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巧了,這就是《聊齋志異》原文中的正確答案,但對于寧權而言,這個答案卻不是個正確答案。
對于寧權而言,善就是善、惡就是惡,不管你是有心還是無心、有意還是無意,做了好事就應該贊揚,做了壞事就應該懲罰。
只不過對于無意做壞事和有意做壞事的懲罰區別要明顯一點。
而對于宋致方的答卷,寧權十分滿意,不虧是從政數十年的名吏清官。
對于宋致方而言,它講究的是公私分明,一人有二心是正常的,誰人能沒有私心呢。
同時宋致方還舉例,在他從政之時,有一個人曾經送給他一匹千里馬,雖然他沒有接受,但是每到選拔舉薦官員的時候,宋致方的心中總是對這個人念念不忘,當然,到底也沒有任用他。
中年時,宋致方的佷兒生病,其一夜要去探望了十次,但當宋致方回來之後卻能安穩入眠。
而當宋致方自己的兒子得病了,他一次都沒有去探望,但是卻整夜都睡不著覺,即使是如此偏愛自己的孩子,宋致方也沒有在官途上給他們什麼幫助。
這種公私分明的想法寧權很是喜歡,便張口詢問道︰「諸位覺得如何?」
陸城隍立馬張口道︰「那李生文章不錯,但宋生的文章更勝一籌。」
雖然宋致方是耄耋老翁樣,但如果按照年齡來看,陸城隍至少比宋致方大一百歲,而在場的人鬼之中,最年輕的倒是帝君寧權。
陸城隍其實在心里更喜歡李羅彬的文章,但他又不是一個聾子,自然听到了之前寧權與玄苦兩人的交談內容,知道了寧權更加鐘意宋致方。
這簡直就是開卷考試了,要是再能答錯,陸城隍覺得自己干脆買塊豆腐,自己撞死得了。
玄苦雙手合十︰「貧僧也認為宋居士更勝一籌。」
三個攝魂使生前都是沒怎麼讀過書的武將,也不清楚這些東西,見陸城隍和玄苦明王都這麼說,也紛紛進言,連贊宋致方答卷極佳。
對此,寧權點了點頭,笑了笑,望向正在殿下忐忑著的宋致方,張口道︰「宋致方,你的答卷朕很滿意,嘉明縣缺了個城隍,你可願意補上這個缺漏?」
李羅彬聞言登時氣息萎靡,有些沮喪,看上去似乎提前知道了什麼消息;劉念達則是憨憨的笑了笑,他知道自己沒有這個才能。
而宋致方聞言,驚愕的愣了愣,有些不敢相信。
城隍?這一次是考校城隍?!
宋致方又驚又喜,連忙長拜,對著寧權叩首听封︰「草民願意。」
廢話,有誰不想當神仙呢。
寧權點了點頭,又道︰「你尚有七年陽壽,不過嘉明城隍事出從急,倒也耽誤不得,朕予你七日時間,歸家處理家室,七日之後往酆都報道,何如?」
「草民……臣叩謝帝君!」
宋致方也已經從之前的對話中得知如何稱呼寧權,便長拜謝封。
寧權點了點頭,又看向李羅彬,張口道︰「你倒是頗有幾分小智。」
「嘉明縣陰司草創,各司空缺,你倒是可以去做個無常、判官,可願往?」
李羅彬大喜過望,連忙道︰「願往,願往。」
而後,寧權又看向了滿懷期待的富商劉念達,笑了笑︰「爾陽壽未盡,早日還陽吧。」
「雖未中名次,但也會陰壽延綿,余生福澤安康。」
劉念達本來還有些羨慕,不過,听到寧權這麼說,當即大喜過望,連忙對著寧權叩頭謝恩。
寧權點了點頭,見已經過了四更天,便驅動帝璽︰「劉念達、宋致方,速速還陽!」
言畢,陰風吹氣,宋致方與劉念達隨風而起,消失在酆都城中,返了陽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