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33章︰楊廣大手筆,將關中打爛

出了兵部官邸,眾大將軍紛紛散去,大將軍麾下的將軍自發跟上自己的上司,張瑾見宇文述形單只影、孤身一人的離開,心頭為之一動,快步追上,叫道︰「宇文兄,請留步!」

張瑾是關隴貴族重要成員之一,而宇文述則是關隴貴族中的帝黨,兩人相互戒備,平時沒有多大交集。但張瑾覺得他們現在共同敵人是楊素和楊集,能夠談到一塊兒。更何況,兩者都是關隴貴族,應該可以談得攏。

對于臣子私底下的接觸,楊堅和楊廣也沒有過多干涉,他們是皇帝,自有皇帝的考慮,臣子間的矛盾本身不可怕,只要他們不做出危害社稷之事,那麼矛盾存在,反而有利皇帝臣子、對天下的控制。

只因從古自今任何一個朝廷和政權,派系和權力斗爭一直是官場主流,其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利益,作為高高在上的皇帝,也需要這種派系斗爭的存在。

當然了,任何權力斗爭都必須處于皇帝的掌控之中,一旦失控,就會陷入無底限的朋黨之亂,而使朝廷出現危機,歷史上的兩漢魏晉都出現這樣的危機。

楊廣也默認朝廷的派系出現,事實上他也阻攔不了,只要有人,就有斗爭,不會因為他是皇帝而改變。所以某種意義上說,楊廣希望朝廷中出現派系之爭、希望關隴貴族在三大派的基礎上又衍生出幾個實力派,如果宇文述和張瑾組成新的關隴派系,楊廣不非但不會制止,反而樂見其成。

這些重臣都明白帝王權衡之道,所以平時也放心接觸,並沒有刻意擺出老死不相往來的模樣。

宇文述聞言,連忙停下腳步,回身看了張瑾一眼,微笑拱手道︰「張兄不知有何見教?」

「不敢當!」張瑾笑著還了一禮,說道︰「宇文兄,能否邊走邊談?」

「樂意之致!」宇文述微微一笑,他幾乎不用猜,也知道張瑾為了軍改、為了楊集那種無從化解的陰損辦法,同時他也感到慶幸,幸好自己先一步接到了軍改的計劃,並讓自己的人及時補足兵力,否則自己那些假子也會倒霉。雖然只是比其他人早了一個晚上、一個上午,可是這個時間段,已經可以做很多事了。

然而宇文述也有郁悶之處,原因是昨晚出迎楊集之舉得到了楊廣的贊賞,但是楊集那該死的混蛋通過楊昭之口,對自己的「善意」予以回敬,竟然推薦自己留在差距剿匪,這看似是「善意」的舉動,可實際上,剿匪向來是吃力不討好之事。

剿干淨了,人家認為是不成氣候的流寇,算不上大功,有什麼好炫耀的?如果剿不干淨,那就是不稱職。更重要的是自己留在關中之後,使他無法伴駕遷都,許多計劃也因此破滅,這讓宇文述恨得心都在滴血。

與此同時,宇文述也知道關中賊寇多是在楊諒造反的時候出現,與關隴貴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得到關隴貴族的支持,剿匪事業或許不至于那麼難;但是他是楊廣的堅定支持者,與關隴貴族支持楊勇的理念背道而馳,早已被他們斥為叛徒、被三大派聯手封殺,現在他正值沒落時期,關隴貴族又怎麼可能幫他?

正為此事苦悶,張瑾竟然自己湊了上來,這讓不動聲色的宇文述心中異常驚喜。

兩人並肩前行,宇文述開口道︰「張兄,如今京營整頓在即,我作為其中一員,還請張兄鼎力支持。」

「支持,怎麼可能不支持呢?」張瑾笑道︰「正如衛王方才所言,京兵還有哪有精銳的樣子?真是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聖人英明吶。」

宇文述心中跟明鏡似的,心說聖人果真有手段,略施小計便讓關隴貴族怕了,若是按照楊集的辦法來整頓京兵,關隴貴族們必將亂作一團,屆時,人人以己為重,又哪能在遷都的問題上給聖人創造麻煩呢?

京兵整頓後、大隋遷都後,關隴貴族的實力必定大為下降,雖然說這是山東士族和南方士族、東部豪強崛起的機會,但反過來說,又何嘗不是他宇文述的機會?

如果京兵不整頓、大隋不遷都,一切都由關隴貴族三大派說了算,自己難奪下京兵一部分話語權,所以從整體利益上說,整頓京兵和遷都對宇文述有利。

張瑾停頓了了一下,又說道︰「聖人讓宇文兄和越公奉聖人之命,草擬整頓京營的選兵、裁將之法,想來並無問題,但宇文兄,我有個建議還是要說一說。」

宇文述笑了笑︰「張兄但說無妨。」

張瑾說道︰「京兵整頓歸整頓,可總要給違規將校一條出路吧?他們現在或許犯了錯,可有不少人曾為朝廷立下過汗馬功勞的。朝廷不能不顧及舊情、一概依法懲辦吧?還有一些年老的兵卒,拿著軍餉尚且難以度日,如果就這麼把他們剔除,卻不解決他們的生計,只怕會在關中生事。」

宇文述眉頭挑了挑,微笑問道︰「那依張兄的意思呢?」

張瑾長嘆一聲,憂心忡忡的說道︰「我認為將校、老弱裁汰是可以,但朝廷總得妥善安置,最要發一筆錢財作為安家之用,否則,只怕人心生怨吶。」

宇文述聞言,心頭有些不悅了︰軍改乃是他復出的重要一戰,能否重獲聖卷皆在這里,對他異常關鍵;如果沒有清剿關中匪類一事,他或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接下來的剿匪分明就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他必須打起十二萬分精神,在軍改過程中,也必須為大隋利益考慮,唯有在這里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才能平掉有可能發生的「剿匪之力」。

這種時候,張瑾非但沒有想著去幫助族中子弟彌補,反而還要想撈一筆,這是何等之荒謬?更讓他不爽的是,竟然慫恿他上奏,當他宇文述是傻子嗎?

他澹澹的說道︰「這些軍中敗類和老弱之卒,佔用了朝廷大量錢財,怎能伸手還要向朝廷要錢?」

張瑾擰了擰眉,說道︰「可依著聖人的意思,要將七十萬京兵裁掉一半,如是之多的人,總不能放任不管吧?」

宇文述沉聲道︰「這些將校既不堪為戰、碌碌無用、軍紀敗壞,再予其錢財,實無這個道理啊!更何況,朝廷需要用錢的地方也很多。」

「朝廷從不為錢糧擔憂,難道還拿不出這筆錢?」張瑾知道朝廷定下的整軍經武、裁汰老弱的戰略,誰也無法攔阻,但陽奉陰違、暗中壞事,也要策略。比如他張瑾在此為裁汰將校和士卒爭取權益的消息一旦傳出,這能大獲關隴貴族的好感,甚至是軍心。

宇文述笑了笑︰「這就與我無關了。」

張瑾意味深長的提醒了一句︰「近四十萬人都要裁汰干淨,如果他們得不到妥善安置,只怕會釀出大亂子。」

「亂不起來!」宇文述澹澹的說道︰「一些將校多年以來,吃空額、喝兵血,自當嚴查到底,令其補充虧空,彼時,以不法將領吃下的虧空錢,安頓老弱!」

宇文述已探過楊廣的口風了,楊廣的意思十分明顯,朝廷在這件事上,一錢不出。

至于淘汰掉的老弱病殘士兵的安家費,從不法將領身上找,這些人吃空額、喝兵血無數年,已經積攢了無數非法所得,若是一查到底、一一問罪,朝廷非但不用出錢,反而大賺特賺。

這一策略,自然是楊廣在楊素的提議下,對楊集整頓涼州諸軍的借鑒。

張瑾的臉色一下漲得通紅,擊節而贊,冷冷的高喝道︰「妙啊,此策妙之極矣,奪軍將之財而分于兵卒,不用朝廷出一錢。」

心頭卻是冷笑不己,好你個宇文述,不識趣不算,竟然還要大肆清查虧空,難道要他和族中子弟也彌補歷年從京營得來的空額和軍餉?

白日做夢!

宇文述何嘗听不出張瑾語氣中的氣急敗壞?何嘗想這麼得罪人?但是他現在的一切都是依附天子,怎能不為天子著想?

如今他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不成事,天子問罪,必將一無所有。

休要說其他人了,便是他宇文述假子們吃掉的錢,也要一一吐出來,並且及時發放給下面的士兵;或許他們仍舊受到懲戒,但至少還有呆在軍營之中,若是人沒了,他宇文述日後如何壯大?

況且他只是一個有重大桉底的副手,上頭有楊素壓著不說,現在又多了一個詭計多端的楊集,他能怎麼辦?又敢怎麼辦?說不得,楊素和楊集現在巴不得他在整頓京兵中犯錯呢……

同一時刻,楊集和楊素、楊雄、蕭、段文振送走了楊昭,一起走向一間以屏風隔斷,軒敞、明亮的側廳之中。

蕭吩咐小吏奉上香茶。

眾人相對而坐,有說有笑的品茶,氣氛也像正廳那般正式了。

楊素官拜尚書令,乃是尚書省六部之首,理所當然坐首席,他也不提方才之事,笑吟吟的向楊集問道︰「衛王,打突厥好玩嗎?」

楊集聞言失笑︰「挺好玩的。」

楊素又問道︰「沒踫到什麼難處?」

「這個真沒有!」楊集說道︰「越公您是打突厥的老前輩,知道突厥兵是那麼一回事,我就不多說了。」

楊素點了點頭︰「改天好生聊聊。」

「可以啊!」楊集笑著說道︰「正好我有許多困惑之處,還望越公不吝指點。」

對于楊素這個頗有狂士之風的軍神,楊集心中充滿了敬意。

前世的時候,楊集也是人去亦雲,認為楊氏父子早在楊素時期就準備造反了。當時最有力最犀利的論據就是楊素和他老婆罵架時說的「我若為帝,你休想當皇後」,然後再根據這句話大書特書,說什麼「封建王朝十分忌諱這些東西,楊素作為隋朝的頂級人物,應該慎言慎行才合理,如果他沒有不軌之心,怎麼可能說這種話?而他在吵架之時月兌口而出,恰恰說明這是楊素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

到了大隋王朝之後,才知道這個「最為犀利」的論據,其實是最不靠譜的「論據」,原因是這個時期思想異常開明,大軍得勝歸來之時,軍民高喊「XX萬歲」的比比皆是,名字叫「萬歲」「龍、鳳」的人同樣比比皆是。所以楊素氣急敗壞的跟老婆說「我若為帝,你休想當皇後」,實際上是兩口子私底下的吵架行為,與楊玄感造反沒有半根毛的關系。只是楊素做夢也沒有想到是,他的老婆竟然當成了弄死自己的罪證,並且以此為據,向皇帝皇後告狀,說自己的丈夫圖謀不軌、準備造反。

而楊堅鑒于此事鬧得比較大,便停楊素一段時間的職,給天下臣民做個交待而已,不久之後,又讓楊素官復原職了。這是這僅僅只是一個帝王的態度罷了,否則的話,楊堅怎麼可能讓楊素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官復原職?

到了現在,楊廣仍然對楊素禮敬有加,不然又怎麼可能把洛陽新都為中心的所有防御問題交給楊素來設計、打造?

所以造反的楊玄感更多是時勢造就的梟雄,與楊素關系不大,只不過楊玄感動用了楊素積攢下來的財富和大量人脈而已。此外,與楊素並沒有半根毛關系。

「衛王客氣了,咱們相互學習。」楊素笑了笑,說道︰「當年受衛王啟發,我便著手編寫一部用兵心得,搜羅了不少古今戰例,衛王很多打法前所未有,十分新穎。若是有你這個當事人、主帥從旁講述,必能令我大有收獲。」

「那我改天請您一敘,咱們好生聊聊。」楊集說道。

楊素笑著說道「「國事為重,等過了這當口,再找個清靜的地方。」

寒暄完畢,楊素言歸正傳︰「衛王昨天抵京,本不該勞動大駕,可是軍改如火,刻不容緩,為了盡快、盡好的將軍改做好,便向聖人推薦了你。」

停頓了一下,目光溫和注視著楊集︰「通過方才那番建議,我便知道自己沒有推薦錯人。」

楊集欠了欠身,笑著說道︰「越公為了大隋奮斗、拼命了一輩子,至今還在為大隋事業嘔心瀝血,我這個當晚輩的,又有什麼理由偷懶?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只要我閑著,隨叫隨到。」

楊素目光欣賞地看著楊集,心道,真是不驕不躁的好少年,國家有此俊杰,社稷幸甚。爽朗大笑道︰「快人快語!我就欣賞你這種直來直往的脾氣。」

楊素這個人就是這樣子︰但凡是有真本事的人,他翥欣賞,也能以友視之,至于對方出身、財富、年紀什麼的,全都不論,因為別人怎麼比,都不如他地位高、財富多。但若沒有本事卻竊居高位,休要怪他甩臉子。

而楊集的本事,母庸置疑,文采也是頂尖的存在,樣樣都深得楊素認可。更重要的是那種見事不對,立刻就懟天懟地的作風,令他贊賞。

有本事的人,囂張一點又何妨?焉能向那些尸利素餐的酒囊飯袋低眉折腰?

贊賞一番,又說道︰「早朝之時,聖人讓我和宇文述攜手兵部整頓京兵,我提議借此機會、將這所謂的七十萬精銳斬掉四十萬,將一干濫竽充數的老弱病殘盡數淘汰,如果湊不到三十萬,繼續淘汰到二十萬、十萬,這樣既能減輕朝廷財政壓力,也能得到一支真正的精銳之師,聖人也是這麼個意思,但是怎麼裁軍、怎麼安置,還沒一個周詳的章法。」

說到這兒,又意味深長的說道︰「如能將平息漢王之亂時、遲遲未到的軍隊,大家也能喘一口氣。」

這話說得就有幾分驚濤駭浪了。

遲遲未到的軍隊是誰有帶領?

自是在楊廣和楊諒之間采取觀望態度的關隴貴族「子弟」,對這些不受控制的軍隊,楊廣寢食難安;若非是上半年被清洗並州官場耽擱掉。

早就大刀闊斧改良了。

如今騰出手來,也該對這些軍隊秋後算帳了。

楊集聞言,心頭不由蒙上了一層陰霾。

一口氣裁減四十萬京兵,本身就是件恐怖之事,若是專門朝著之前不作為的軍隊下手,不用想,也知道是一番不小動蕩。

這也難怪楊廣讓自己令涼州軍、會州軍、蘭州軍、桃州軍做好入關的準備了,原來他已經有了打爛關中的最壞打算。除了自己的涼州軍,想必雍州北部的豐州總管魚俱羅、勝州總管孫長遜也接到類似的指令。

而楊廣緊急把擔任相州刺史不到半年時間的楊義臣遷為涇州刺史,分明就是讓楊義臣守住涼州軍東進的東大門,好讓涼州軍暢通無堵的入關。同樣道理,被任命為延州刺史的屈突通,似乎也是在幫魚俱羅、孫長遜守住南下關中的南大門……此外,新上任的蒲州刺史郭絢、虢州刺史韋津,皆是楊廣的嫡系。

梳理至此,楊集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

軍改這手筆,不僅是軍改,還是刻意激怒關隴貴族,慫恿他們在朝廷遷都之後,造反。

如果真是如此,那真是玩大了。不過從大隋利益上說,用一個關中來葬送關隴貴族,那絕對是一筆十分合算的生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