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八十二章 商議

宣政殿內,範仲淹斷斷續續的說著宋朝與西夏的關系,滿朝文武都在靜靜地聆听著。

「官家!牧民族就是一條養不熟的白眼狼,我朝用了幾十年的時間,耗盡大量人力物力,方才滅了李氏這條餓狼,豈能在親手扶持起來一條餓狼呢?我朝自太祖起,對黨項部落是榮寵有嘉,然而黨項部落一而再再而三的作亂,終成夏國之患,所以臣認為以夷制夷是根本行不通的!臣之言句句為我大宋江山社稷而考慮,望官家三思!」

範仲淹恭敬地行了一禮,而後退回了班列中。

翰林學士馮京出言道︰「官家!範尚書之言不無道理,我朝花費如此代價方才平定夏國,若再扶持起一個李氏,是能解決眼下的困境不錯,但他日必為後患!望官家三思。」

「望官家三思!」

朝中不少大臣都紛紛附議道。

趙昕看了一眼滿朝文武,方才說道︰「朕之所以不計代價也要滅了夏國,為的不僅僅是解決邊疆禍患,而是要讓我朝文武大臣從此豎立一種開拓進取的精神,朕希望朕之劍鋒所指,皆是我大宋之疆土!」

「官家英明神武!末將願為大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武將之首魯國公王德用激動的拜道。

「官家英明神武!末將願為大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一眾武將見此紛紛出言附議道。

龐籍見官家和武將們如此好戰,不由得眉頭一皺,心想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司馬光見此忙出言道︰「官家有開拓進取的心是好的,但須知國雖大!好戰必衰,官家還請三思!」

「請官家三思!」

一眾文臣們紛紛附議道。

趙昕笑道︰「眾卿之意,朕明白,一個國家如果一直對外作戰的話,那麼這個國家的百姓必將疲乏,而君主屢次獲得勝利便會生出驕傲之心,以驕傲的君主統治疲乏的百姓,即便這個國家在強盛,終歸會走向滅亡之路!」

「官家聰慧!身為人君,有此見識,實乃大宋之福!」

刑部尚書包拯上前說道。

「朕不是驕傲之君,亦不是好戰之君,朕之所以發動戰爭就是為了消滅戰爭,而只有大陸一統,百姓們才能迎來永久的和平,古語有言︰國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衰。眾卿的擔心朕都懂,也能理解,卿們但請放心,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的話,朕是不會輕易發動戰爭的!」

趙昕一字一句的說道。

文彥博出言道︰「官家!眼下大宋人困馬疲,國力空虛,臣認為應該早點將如何治理夏國的政策定下來,如此一來,才能起到與民休養生息,恢復國力。」

趙昕又道︰「剛才範尚書之言,想必在場的列位臣工都听了,從黨項眾部落之中再選出一個部落來扶持,以夷制夷,難保不會重蹈前車之鑒,古語有言︰不謀一世者,不足謀萬世,所以朕是不會在用前朝錯誤的政策來治理下過的!」

韓琦出言道︰「官家既然有此意,臣以為應該將夏國百姓遷移一半到內地來,再從內地遷移一些百姓到夏國,如此一來,黨項部族和我漢族混合同居,待時間一長,黨項部落必將被同化,到那時就不分彼此了!」

韓琦的方法確實是歷史上中原王朝對待游牧民族而采取的措施,但效果並不明顯,牧民遷移到內地,需要重新去學習耕田,農民遷移到夏國,需要重新去學習放牧,耗時耗力,而且牧民和農民生活習性不同,必然生出嫌隙,到時候邊疆不但不會安穩反而會生亂。

趙昕回道︰「朕來之前已經準許主動歸降與我大宋的黨項部落自治,但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各部落之間不得相互攻伐,相互吞並,如此一來,誰都不會坐大,也就更利于我大宋朝管轄!此為其一,其二,此次出征損失十余萬將士,軍隊的編制要始終保持完整,所以朕會從夏國境內招募六萬士卒,補充到軍隊中,士兵們的待遇同漢軍是一樣的,留著黨項各部落的青壯放之不用,是一種莫大的損失,朕是斷然不會如此的!」

禮部尚書富弼出言道︰「官家!遼使先前會見臣,說我朝每年的歲賜對遼國很是重要,遼國皇帝希望我朝能恢復歲賜,但他們只要求恢復到檀淵之盟規定的條約即可!」

「恢復歲賜不是不可以,但是遼國必須出同等的條件才行,我朝給歲賜,遼國給戰馬,兩國既然盟約為兄弟,禮尚往來才是正理!不是嗎?」

趙昕想了一下才說道,眼下還不是能夠把遼國給得罪死的,若此時遼國進攻,宋朝不會敗,但也勝不了。

龐籍出言道︰「官家!如我朝提出對等要求,臣怕會惱了遼國,到時遼國來攻,豈不是又要勞民傷財!」

趙昕笑道︰「關于歲賜的事情,朕突然想起前幾日!翰林侍中蘇洵給朕寫了一篇《六國論》,朕以為很是不錯,便背了了下來,今日朕就給諸位背上一背吧!」

官家忽然要背書,眾臣都不知道官家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蘇洵得寵,在場的文武大臣都知道,不但蘇洵得寵,他的兩個兒子也很是得寵,去年科舉,官家力排眾議點了蘇軾為狀元,蘇轍為榜眼,可是讓蘇家一夜間晉升為大宋的頂級豪門。

趙昕清了一下嗓子方才背道︰「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