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八十一章 打不死的小強

宣武五年,九月初一,宣政殿大朝會。

宰相龐籍出言道︰「官家!現今夏國已滅,我朝西北自此之後得以安寧,臣以為應該將夏國設置為路,派遣官吏對黨項各部落進行管轄!」

翰林學士王 出言道︰「官家!西北李氏本來就是我朝的藩屏,臣以為不若從眾黨項部落里選出一一部落加以培養,讓其依舊成為我大宋藩屏!」

兵部尚書韓琦出言道︰「官家!王 此言差矣!我朝出動近三十萬大軍,耗時一年半載,損耗錢糧不計其數,傷亡了十余萬將士,為得難道就是讓黨項部落納貢稱臣嗎?」

王 又道︰「韓尚書,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黨項部落多是游牧民族,而我朝缺乏對游牧民族的治理經驗,若是貿然派官員進行管轄,萬一處置不當,引起各部落不滿,邊境豈不是又將不得安寧!」

戶部尚書劉沆見此出言道︰「官家!對夏之戰,國庫維持到今日早已捉襟見肘,官家先前又下令每年運輸糧草到夏國,以保證牧民們不會被餓死,這又是一筆沉重的負擔,王學士的話雖然不夠妥善,但卻是能解決朝廷眼下的困境的,讓黨項各部落各自管理,每年納貢,如此一來,朝廷將不在費一兵一糧!也不失為良策!」

「咳咳咳!」

一眾咳嗽聲傳來,範仲淹佝僂著身子,今日他是帶病上殿。

「官家!臣範仲淹有話要說!」

範仲淹吃力的朝著趙昕行了一禮。

「來人!給範尚書賜座!」

趙昕知道範仲淹舊疾復發,便準了其假,並派遣御醫常駐在他家里,又賞賜了不少極品藥材。

但沒想到範仲淹不知從何處听到今日朝中要討論治理夏國的事情,便拖著身子前來參加朝會。

「謝官家好意!但臣還沒病到連站都站不起來的時候!」

範仲淹倔強的回道。

範仲淹挺了一下胸說道︰「官家!剛才有人建議從黨項部落中重新選出一部落對夏國進行管轄,臣以為此策及其荒謬,簡直就是誤國誤民。」

王 出言道︰「某的辦法也是沒辦法的辦法,範尚書若有何良策但請直說!」

範仲淹回道︰「既然如此,範某就同諸位聊一聊夏國的來源!李氏家族原是北魏拓跋氏的後代,世代居住在夏州,其先祖拓跋思恭在唐末擁兵佔領宥州,自稱刺史,而後參加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被唐僖宗任命為夏州節度使,賜給國姓李,令他統轄夏、綏、銀、宥四洲。

我朝太祖立國後,繼續優待李氏,甚至追封其祖上李彝興為夏王,其子李克睿曾經出兵幫助我朝進攻北漢,李繼筠襲爵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他的弟弟李繼捧襲爵位,但因為其不能解決黨項各部落的矛盾,于太平興國七年,率族人入京,自動獻出銀、夏、綏、宥四洲,並且願意留在京師。

然而其族弟李繼遷卻叛逃到斤澤,並且得到當地戎人的擁護,隨後我朝派兵征討,因此李繼遷臣服于我朝。但隨後不久李繼遷便背叛了我朝」

提起夏國,就不得不提李繼遷,因為李繼遷簡直就是個打不死的小強。

李繼遷歸降宋朝之後,不久又發動了叛亂,誘殺了汝州團練使曹光實,但隨後被北宋將領在濁輪川擊敗,斬首五千余級,番族內附一萬六千余戶。

時值趙普為相,便向宋太宗建議「以夷制夷」的政策,于是宋太宗任命趙保忠,即歸順宋朝的李繼捧為定難節度使。

趙保忠不負眾望,在安慶澤大敗李繼遷,李繼遷中箭逃亡,後來宋朝又派遣商州團練使翟守素派兵前往夏州援助,李繼遷非常害怕,便又投降于宋朝。

朝廷任命李繼遷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兼御史大夫、銀州管內觀察使,封天水郡後,食邑一千五百戶,賜名為趙保吉。

雖然李繼遷反叛,但宋朝依舊采取的是籠絡的政策,然而李繼遷之所以投降,是因為他戰敗後元氣大傷,在宋兵壓境的情況下,不得已而采取的權宜之計而已。

宋太宗淳化五年,打不死的小強李繼遷再度反叛,朝廷命李繼隆率大兵討伐,李繼隆堅持出敵不意,攻其不備,直接進攻了李繼遷的大本營夏州,夏州城破,李繼遷又開始逃亡生涯。

李繼隆上書陳說︰認為保留夏州有利于同李繼遷等人進行軍事上的較量,守衛邊疆,李氏多次叛亂,並非是因為夏州這座城池,當然夏州城池對敵我雙方都可利用,而保留夏州,對宋朝守衛邊疆更為有利。

然而志大才疏的宋太宗並沒有采納李繼隆正確的建議,而是采納了宰相呂蒙正的建議,下詔書毀掉了夏州城池,將原有居民遷到了別處。

但事實卻是李繼遷的實力非但沒有因此而削弱,反而越來越強大,以至于成了邊境上的重大禍患。

宋太宗至道二年,宋朝出動五路大軍討伐李繼遷,但由于統帥李繼隆中途改變了原本的作戰方案,導致五路大軍未能按時在烏白池會師,使得李繼遷又逃了。

至道三年,李繼遷又上表請求投降,按理來說一而再再而三的作亂,就算是聖人也不能再忍下去了,但由于宋太宗剛死,宋真宗繼位,宋朝又采取了息事寧人的態度,對李繼遷加官晉爵。

宋朝的綏靖政策換來的是越發囂張的李繼遷,咸平五年三月,李繼遷攻破靈州,裴濟被圍困在靈州城內,刺手指血染奏書請求援兵,然而援兵並沒有趕到,裴濟最終也為國捐軀了。

李繼遷便以靈州為西平府,作為自己的都城,李氏家族由此得以壯大,而隨後宋朝再同李氏家族的斗爭中逐漸落了下風。

李繼遷原本只是一伙流寇而已,漸漸的羽翼豐滿,是宋朝綏靖政策造成的,可是說西夏之所以建立,也是宋朝重文輕武造成的惡果。

這就好比明末時的建州女真部,也是一步一步在明朝的放縱之下才強大起來的。

歷史證明,妄想用感化的政策來讓這些游牧民族歸順于中原王朝都是極其可笑的,唯有實力才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