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章 出乎意料之外

皇佑元年到皇佑三年,朝廷受恩蔭之人多達1300多位,而這些人分布在大宋境內各路,所以一時之間也是很難全部聚齊的,但十之七八都在京西北路,以及附近的路內。

趙昕心想即便如此也差不多有上千名官員了,從這上千名官員中,挑選200名官員出來,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

可是現實卻狠狠的打了他的臉,接連幾天朝中收到辭官的劄子已經多達四百多,而且幾乎全部都是受恩蔭之人。這還只是京西北路附近官員的劄子,想必全國各地還有不少辭官的劄子在被快馬加鞭的傳來。

趙昕的改革法子其實很溫和,他並有如當年範仲淹一樣,來個一筆勾銷。而是給朝廷的大臣們,勛貴們提前打好招呼,告訴他們家中有恩蔭之人,速來考核。

首先不用擔心考核不通過會丟掉官位,官位依舊會保留,但是朝廷卻不在發放俸祿,待你什麼時候考核通過了,朝廷不但發放俸祿,而且授予實官,當然暫時只能是廣南南路,因為別的區域並不缺少官員。

當然也不是你想什麼時候考就什麼時候考的,俗話說的好,事不過三,趙昕只給他們一次重考的機會,如果考不過,恩萌之官位就會收回,如果你還想為官的話,那就去走科舉這條道路吧。

當然如果你想官位和俸祿都保留除了通過考核之外,那就是還有一個法子,將官位讓給本族有本領的子弟,讓他們前來參加考核,並外放為官,簡單來說,就是盡管肥水流來流去,但始終是流淌進自家的田地的。

趙昕也是想了好幾天才能明白這股辭官熱潮的起因。

因為宋朝不比隋唐,隋唐時期,士族門閥並立,各士族門閥都圈養了大量的幕僚,一旦朝廷需要,就舉薦上去,而且五姓七宗向來治家嚴謹,家族子弟不乏能人輩士,所以即便是受恩蔭之人,往往也是能臣干吏。

而反觀宋朝,由于經歷了五代戰亂,士族門閥不能說是蕩然無存,但也幾乎是消失殆盡,苟延殘喘。而新誕生的士族們還在貪圖享樂,忙著兼並土地,所以治家並不嚴謹,家族中多是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的子弟,想要找一個才學品行兼優的人還是有點難度的。

當然也不乏治家嚴謹的官員,比如範氏,梁氏等等,但那畢竟是少數。而壓垮大多數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通過考核的人,要到廣南南路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去為官。

一眾勛貴之後大多皆是文不成武不就之備,但也非任由朝廷擺布之人,所以他們先是想去說服曹皇後的弟弟曹佾,即曹國舅。但沒想到卻被曹佾給拒絕了。

曹佾心中對改革恩蔭之事也是頗有怨言的,畢竟他的弟弟曹傅不學無術,鐵定會因此事丟掉官職俸祿,傳出去定會落個曹家教子無方之名。但是他先前卻被曹皇後喊進宮中,提前提醒了一番,那就是身為外戚切莫要與當朝太子對著干,否則曹家他日必定大禍臨頭。

眾勛貴們見這條路走不通,于是只好串通仁宗的寵妃尚美人的子佷——尚無道,攜帶重禮去宮內求尚美人,妄圖通過吹枕邊風,讓仁宗皇帝取消改革恩蔭之制,但結果就是尚美人不但被仁宗給訓斥了一頓,還因此失去了寵愛。

御史唐介先前彈劾文彥博時,就是拿的後宮說事,所以仁宗一怒之下,下了一道政令︰那就是後宮不得干政,若有違者,嚴懲不待。

這倒是讓趙昕對向來耳根子軟的父皇刮目相看,封建王朝,後宮干政帶來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遠的來說,漢朝呂後干政,劉氏子弟損失慘重,近的來說唐朝武則天干政,連親兒子都不放過。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向漢武帝那樣殺母立子,已絕後宮亂政。北宋神宗年間大名鼎鼎的王安石變法,最後惹得太皇太後曹氏和太後高氏都出來干預了。

趙昕他日登基後,定會大刀闊斧的改革,若那時有後宮出來掣肘的話,想必改革效果勢必會大打折扣。現在有了仁宗皇帝這句話,那麼到時候就有了應對的方法,也不至于背上不孝的名字。

一眾勛貴們見以往百試百靈的方法,這次竟然失效了,一方面害怕考核不通過被世人恥笑,另一方面又不想去窮山惡水的廣南南路為官。

由于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原因,所以勛貴們大都從事經商活動,朝廷的俸祿雖然不少,但于經商所得,就是九牛一毛,思來想去,還是小命更為重要,所以受此次改革波及的勛貴們都主動的遞上了辭官的劄子。

一眾勛貴們心里雖然有些不舍,但劄子里寫的都很高尚,都言身為皇親國戚,怎麼能一直平白無顧的領取朝廷俸祿呢?更何況眼下正處于災難四起,朝政艱難之際,更應親為表率,是故辭去閑職,為朝廷分憂。

勛貴們這一出不但把大臣們都唬的一愣一愣的,連帶著仁宗都震驚了,索性從內藏庫中,拿出一部分錢財來,一次性給這些懂事的勛貴們發放了一份辭職獎金,並且讓趙昕與後宮賜宴。

而趙昕也在宴會上坦言,他手上還有不少賺錢的法子,待官員考核後,同大家一起籌謀一下,言下之意就是官位沒有了不要擔心活不下去,本太子賺錢的法子還多著呢?

為了安撫眾人,讓眾人相信,自己不是畫餅充饑,而是的確有能力也有這個資本,所以趙昕便在宴後,給每人都送了一壺極品醉天堂。

眾勛貴一見連千金難買的極品醉天堂都能拿出來,便對太子殿下畫的大餅不在抱有懷疑態度,酒足飯飽後,回家籌集錢財,準備跟著太子大干一場。

一眾大臣族中,擁有官位卻不成器的子弟大有人在,見此也都照葫蘆畫瓢,上了一封可歌可泣的辭官劄子

所以到了最後,除了少數真正有真才實學的豪門子弟,剩下的大都是寒門而起的官員之家,反而將家族中最優秀的子弟送來考核,一方面,他們確實靠這些俸祿來養家,抱的態度自然與別人不一樣,而廣南南路之地,乃太子親手打下的,具傳聞太子對其極為看重,若家族子弟前去為官,搭上太子的這條龍船,那麼日後還不得飛黃騰達。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