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八章 何為醫術(二)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有許多版本,一說是神農有一條天帝贈予的神鞭,能解百毒,神農就是靠了這條鞭子嘗百草的;一說神農的肚子是透明的,能看清各種草藥在月復中變化,然後以茶解毒。傳說很多,但有一個共性就是,神農能洞悉草藥在體內的變化。

听了王不易的話,許宣若有所思︰「師父的意思是,神農自己就是一個修士,所以才能洞悉草藥在體內的變化?」

王不易點點頭,說道︰「沒錯,百日築基,一旦功成,人自能內觀定照,辨陰陽、觀氣血、知經絡,此後修行更進一步便能生出真元,內行于經絡,外放于體表,借此探知他人肉身狀況,至于藥材、藥性,能內觀定照後自然也能明晰了。其後,這些醫理便逐漸流傳于世俗,只是凡夫俗子並無內觀定照之能,也無真元之妙,故而這才有先賢總結各種辨癥,發明‘望聞問切’觀診之法,但這些都不過是體內陰陽不諧,而體現出的表現罷了。神農氏的傳說是否是真的為師不知道,李白曾有詩雲‘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些傳說故事或許也是老百姓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用另一種自己能理解的方式進行演義吧。」

許宣恍然大悟,難怪後世中醫雖然也有療效,卻始終被西醫壓著打。失去了內觀定照之能,看不到經脈的存在,也看不到藥物在體內的變化,沒有真元,更探查不了人體內的種種病因,單憑一個「望聞問切」雖然也可以診斷出人患了什麼病,針灸、中藥也能夠治療這些病,但是病人要是問你為什麼這樣做自己的病就會好了?你又有什麼東西證明自己開的藥方確實是對癥下藥呢?一句話,缺乏一個可視化的證據。西醫有數據,有指標,而中醫呢?全憑醫生的經驗!所以,相比西醫,人們更容易把中醫當成神秘學的一種。

不同的世界觀自然有不同的方法論,既然西醫無效,又怎麼能寄希望于中醫?這原本就是對中醫的一種不公平。我能治好你也能治好,這不算本事,我治不好你卻能治好這是病急亂投醫,治好了是意外之喜,治不好就是庸醫害人……呵呵!

許宣想了想,又問︰「師父,既然如此,那這些學醫之人為什麼不先學修行,再學醫術呢?」

王不易苦澀一笑,說道︰「修行之路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既要機緣也需天資。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每一步機緣、毅力、資質缺一不可,況且,修行之法晦澀難懂,許多口訣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又如何教得天下所有大夫都能修行呢?」

「師父言之有理,只是徒弟覺得,或許也不用讓這些大夫全都精通修行,只要能築基便可,如果天下有一半的大夫能內觀定照,想必定然會有更多的金方、良藥出現,這豈不是有大利于百姓?」

王不易听完一愣,隨即又搖了搖頭,說道︰「你有此心師傅很欣慰,只是若只是築基卻也並非人人都可以的,凡人食五谷,體內皆有暗傷、污穢,而築基便是一個靜守養氣的過程,修士需要在正式踏入修行之門前對自身軀體進行修復、補益,進而達到精足、氣滿、神旺的三全境界,修行之法除了每日打坐、冥想,還需輔以外丹進行,直到有朝一日丹田中生出氣感才算入門。凡人皆有八脈,具屬陰神,閉而不開,只有等到體內真元壯大之後,才能依照法門以真元沖開,使天門常開,地戶永閉,才算築基成功,要想沖開八脈,所需的真元單單靠平日呼吸吐納是遠遠不夠的。若是依你之法讓天下一半的大夫築基,你可知道需要多少大夫才能挑選那麼許多身具修行資質的人,又需要多少外丹來供他們修行?」

許宣听完心中有些驚訝,剛要說話,王不易卻擺了擺說,示意讓他听自己說。

「現在你或許不知道築基成功的厲害,為師和你說個簡單的道理你便明白了。築基成功的修士因八脈具開,地戶永閉,精、氣、神不再外泄之故被稱為無漏真人,但世俗中也偶有武夫能達此境界,以武入道,被稱為先天高手,這天下之大,你可見過幾個先天高手?現在你再想想,讓天下一半的大夫都成為先天高手,這可能嗎?況且……」沉吟片刻後,王不易又壓低聲音道︰「便是你有這許多資源,只怕有些人也不會讓你這麼做的。」

許宣正驚訝于築基成功等于先天高手這個概念,听到王不易的後半句時卻更好奇了,問道︰「這是為何?」

「為師也是听你師祖說的,天地靈氣皆有定數啊,分的人多了,有的人分到的便少了,是以法不輕傳吶!況且,俠以武犯禁,朝廷又如何會容得下這許多不安分的修士?」說到這里,王不易不由得長長嘆了口氣︰「況且……人心是世上最難把控的東西,誰不想長生久視?得隴望蜀,築基以後想結丹,丹成之後想修出元嬰,元嬰之後呢……不知道修行之法也就罷了,既然面前已經有了另一條道路,又有多少人能夠不忘初心,堅守醫道?到時候恐怕只會多出許多修士了,但這卻不是一些人能允許的。」

「仙道四大守恆定律!」听完王不易這句話,許宣心中再次想到這個定律。想不到今天自己居然一下子就接觸到了兩條定律,陰陽平衡、靈氣守恆定律。想到定律中的內容,許宣也明白過來,若是真讓天下一半的大夫都成為修士,所需靈氣自然龐大,那些已經修行有成的人可以讓一些有機緣的人走上修行之路,但絕對不可能容得下突然冒出那麼多來瓜分自己蛋糕的人,況且,在這些人前面還有一個朝廷。身懷利刃,殺心自起,真要是培養出那麼多先天高手,只怕還沒來得及給天下病人解除疾苦,卻是早就天下大亂了。

想到這里,這才朝王不易深深一禮,說道︰「師父言之有理,是徒兒想法太簡單了。所以師傅便要以自己的修行之身沉浸醫道,鑽研出更多的醫理、藥性嗎?」

王不易想不到自己只說了醫理、藥性的來源,許宣便能猜出自己為何不潛心修行,而是一心研習岐黃之術了,心中不由生出許多感動。能傳承衣缽的是弟子,能明白自己心意的卻是知己,許宣既是自己相中的徒弟,又能明白自己心意,王不易覺得這個徒弟收的不錯。

負手看著窗外來來往往的病人,王不易說道︰「醫者父母心吶,每當看到一些病人只是因為遇到不懂修行的大夫,就錯失了性命,為師便暗恨自己修為不足,不能分身百億,以解眾生疾苦。幼年時,我家中貧苦,雙親具死于病痛折磨,若不是你師祖只怕我也早成了一培黃土,故而自修行之日起,我便發下宏願,願仿先賢故事完善醫典、藥典,探尋出更多能供普通大夫使用的醫術、藥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