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七章 何為醫術(一)

王不易點點頭,算是認可了許宣的說法,隨即問道︰「既如此,你可願拜我為師?」

許宣聞言當即拜倒,「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口稱︰「師父在上,受徒兒一拜!」

見許宣一言不合就磕頭,王不易苦笑道︰「原本還是要有個拜師儀式的,怎麼也要邀些同道來觀禮才是,也罷,一切從簡吧。你既已拜師,我便與你說些師門規矩。我原本是崆峒山的修士,入世修行後受朝廷敕封現為太一宮一等道士,我們這一脈名為逍遙派,你還有兩個師伯,也都在太一宮中修行,師門沒有太多規矩,只需記住不得依仗法力作奸犯科、欺凌弱小便是了。」

太一宮?這是許宣第二次听到這個名字,便問道︰「師傅,這個太一宮到底是個什麼?」

王不易答道︰「歷朝歷代都有統攝天下宮觀的所在,唐時有宮觀使,我們則有祠祿官,南渡是景靈宮、萬壽觀,靖康之難後,景靈宮、萬壽觀修士死傷慘重,高層盡歿。去年,朝廷新建太一宮,設太一宮提舉,名為統攝天下宮觀事宜,實則行誅邪驅妖,溝通神靈、拱衛皇城之事。下設提舉官、掌宮內侍、道士、吏卒,提舉官為正三品,另有上、中、下三品掌宮內侍,對應官職品級為從三品,正四品,從四品;九等道士,對應官職品級為正五品、從五品、正六品、從六品、正七品、從七品、正八品、從八品、正九品;另有若干從九品吏卒。」

「那師父您當這個太一宮一等道士也不久啊,之前您便一直在錢塘縣行醫嗎?」一听王不易解釋許宣就明白了,這太一宮就是南宋的異能部門啊,只不過是剛成立的部門,一等道士,也就是正五品啊,錢塘縣令是正七品,不錯,不錯,這條大腿還是可以的。

王不易不知許宣心中想法,只是答道︰「靖康一役修士死傷慘重,雖然朝廷一直想重建祠祿官體系,但奈何兵微將寡,直到去年才在幾大門派的支持下建立了太一宮,隨後便廣召修士,我與你兩位師伯也是在那時受同道相邀才一同加入太一宮的,此前一直錢塘縣行醫,我與你兩位師伯不同,他們頗喜世俗權勢,我卻只好探尋岐黃之術。」

想了想許宣又問︰「師父,你既已修行,為何還要潛心研習這岐黃之術呢?」對啊,您都已經修仙了,還學什麼醫,是修仙不好玩,還是仙子不夠漂亮啊?

王不易笑道︰「此前還問你醫道為何,你道這醫道是從何而來?歷來名醫罕有不知修行之法的,可知為何?」

許宣老老實實搖搖頭,捧哏一般答道︰「為何?」

「昔年九天玄女將天書傳授給黃帝,黃帝將諸般秘術記錄在《金篆玉函》中,後來此書流傳世間,傳承至今則分為山、醫、命、相、卜五術,五術各有玄妙,然而醫、命、相、卜四術具都是為山術之輔。人修山術者,仙也,山術修煉的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的長生之道。修行之路漫長,醫術可調和陰陽,命術知前塵往事,相術觀興衰變化,卜術善趨吉避凶。有了這四術,方能在修行路上走得更遠。」

听王不易娓娓道來,許宣不禁好奇問道︰「那我們逍遙派最擅長哪幾術啊?」

王不易得意的捋捋胡須,說道︰「我們逍遙派傳承上古,自然是五術具通,除此之外,門中還有許多傳承上古的修煉之法,有一些甚至是《金篆玉函》中都不曾收錄的。」

許宣聞言心中一喜,又問︰「師父,那您會哪幾術啊?」

王不易聞言臉上得意的神色頓時一僵,有些尷尬的說︰「五術每一術都是博大精深,非窮盡一生不能通也,你剛剛問的那個法海老禿驢,也不過粗通山術而已,于相、卜兩術也僅能說是知曉罷了。」

「嗯,那師父呢,您會哪幾術啊?」

王不易老臉一紅,這個徒弟怕不是個傻子,看不出老夫這是在轉移話題嗎?想了想只能道︰「為師一生醉心與醫術,其余四術也只略通山術罷了。」

「只會兩門啊,難怪自己說打不過法海。」許宣聞言小聲嘀咕。

「你說什麼?」王不易面有慍色,心中已有些後悔收許宣為徒了。

許宣見狀識趣的道︰「我說五術博大精神,能通一術便已經是學究天人,師父在醉心醫術之余還能參悟山術,真乃我輩之楷模!」

「哼!」王不易冷哼一聲,說道︰「你莫要打斷為師說話,剛剛說到哪兒了?」

許宣想想了想說︰「說到名醫罕有不知修行之法。」

王不易點點頭,接著說道︰「不錯,醫術原本就是修士們在修行中為了調理陰陽,才慢慢發現總結出來的,其後又逐漸流傳到世間,這才被世俗中的有識之士所掌握,只是,凡人不通修煉之法,也沒有修士的諸般妙術,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而能成就名醫之名的,大多也都是修行中人。」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許宣有些疑惑,「師父,何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些醫典中闡述的醫理難道不正是解釋疾病的病因嗎?」

王不易「呵呵」一笑,說道︰「你說得沒錯,醫書中所記載的許多醫理也都沒錯,但你又可知這些醫理從何而來?醫家先賢們如何知道熟地黃可以補陰血,益腎精,而生地黃卻能清熱涼血、養陰生精,又如何得知‘十二經脈者,內屬于府藏,外絡于肢節’這些經脈分布特點?若說神農嘗百草,可以解釋中藥的由來,那經絡呢,剖看身體你能看到這些嗎?既然不能,那醫書中這些記載又是從何而來?」

許宣恍然明白了王不易的意思,對啊,古代不像後世沒有那些先進的科學儀器,古人們自然也沒辦法找到觀察到細菌、病毒等等致病因素,更沒有專業實驗室能夠分析出每一種藥物的成分,那麼他們是怎麼知道這些藥物的藥性呢?許宣不相信以古人的解剖知識能夠發現現代人都沒能找到的「經絡實質」,遲疑片刻後試探著問道︰「師父的意思是,這些藥理醫理最初其實也是修士們發現的?」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想必你也听過吧!」見許宣點頭,王不易接著說︰「傳說有一日神農的女兒花蕊公主病了,月復脹如鼓,渾身難受,神農找了12味草藥給花蕊公主服下,公主吃了那些藥月復中如刀絞,然後就生下了一只渾身翠綠透明的小鳥,隔著肚子都能看清楚里面的心肝脾肺和各條經脈,神農把它叫做花蕊鳥。他把花蕊公主吃過的12味藥分開煎熬後喂給花蕊鳥吃,一邊喂一邊看那味藥在小鳥月復中的走向變化,然後自己再嘗一口,12味藥恰好走完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脈。後來神農就靠著花蕊鳥品嘗各種草根、樹皮、種子、果實甚至是石頭礦物,觀察它們的藥性,各走哪一經,又是何性,能治何病,如此就制定了人體十二經脈和《本草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