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裴紀安的話說出來後, 所有人都大吃一驚。裴楚月瞪大眼楮,反應過來後,又是高興又是驚訝︰「阿兄, 你怎麼突然想起賜婚?」
裴楚月和廣寧公主李常樂是伴讀, 裴家又和長孫家有姻親, 他們這些孩子可以說從小一起玩大。在裴楚月眼里, 公主李常樂善良美麗,純真可愛, 兄長裴紀安風度翩翩,文武雙全,是一等一的璧人。
裴紀安從小就很照顧李常樂, 李常樂也願意親近裴紀安, 他們兩人一直是裴楚月心中的金童玉女。不光裴楚月這樣想,大人們也樂見其成,聖人天後默許公主和裴家親近,裴家的長輩們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等著小公主及笄。
兩人家世相當, 郎才女貌,青梅竹馬, 似乎天下所有的艱難險阻都為他們繞道,他們只需要順水推舟, 等著那一刻降臨就好。
兩個孩子也能感受到周圍人的態度, 往常裴紀安雖然沒有表露過對廣寧公主的喜歡, 可是被長輩、好友打趣時,亦抱默認態度。裴楚月以為,兄長和公主就會這樣細水長流地走下去,直到某一天, 聖人天後高興,下旨給兩人賜婚。從此,她和公主的關系就能更近一層。
沒想到,兄長會這麼突然的,主動提出請求賜婚。
顧裴氏也驚訝地看向裴紀安。以裴家的地位,無論尚公主還是嫁皇子,都綽綽有余。但跟皇家結親可不是個輕松活,尚公主尤其如此,要是公主知書達理還好,萬一攤上個囂張跋扈、不守婦道的,那可有的折騰。
顧裴氏一方面心疼自己的佷兒,另一方面,也覺得吃味。裴紀安隨隨意意地就能說出娶公主,仿佛只要他提,就能輕松得到公主。顧裴氏回想自己家的境況,心里多少有些微妙。
顧明恪年紀和裴紀安差不多,也到了說親的時候,但顧明恪的親事卻是一個老大難題。小門小戶顧裴氏看不上,但同等門第的貴女,也不願意嫁給一個病秧子。公主郡主這類宗女倒也是個好選擇,顧明恪文弱安靜,娶個強勢妻子對雙方都好,然而有裴家的幾個郎君頂在前面,無論如何都輪不到顧明恪。
顧裴氏嫌棄顧家敗落,人丁蕭條,但另一方面,又放不下顧家的門第。顧家才是真正的書香世家,如今東都里最有聲望的幾戶人家,放在顧家面前,全是暴發戶。顧裴氏就這樣左右矛盾,哪方面都不願意屈就,因此,顧明恪的婚事也一年年耽誤下來。
如今顧明恪已經十八,尚未訂婚。這個年紀對男子來說不算什麼,然而和同齡人比,也不算早了。顧裴氏本來沒想起這樁事,听到裴紀安說要請求賜婚後,她心里突然不是滋味起來。
顧裴氏也說︰「是啊,大郎,你怎麼突然想起賜婚了?你今年才十七,成家的事還不急。」
裴紀安搖頭,他前世也覺得不急,他和李常樂相伴多年,對彼此早已知根知底,感情的事順其自然就好。再加上聖人和天後疼女兒,想多留公主幾年,便遲遲沒有賜下婚事。
洛陽的人家沒有不知道這樁事的,大家心照不宣,裴家沒有給裴紀安說親,宮里也沒有給公主招駙馬。大家靜靜等著小公主長大,結果,橫空殺出一個不遵守默契的人。
李朝歌回來了,並且看上了裴紀安。裴紀安最開始沒當回事,安定公主即便長在民間,那也是個公主。婚姻之事上男子佔絕對的主權,他不願意,公主還能強搶不成?
誰想,還真能。
裴紀安從前世的記憶中回神,見姑母和妹妹都奇怪地看著他。裴紀安連忙遮掩住神情,狀若無事道︰「遲則生變,我與廣寧的婚事雖然定了許多年,但畢竟是口頭約定,並沒有文書旨意。既然兩家都有意促成這樁婚事,那宜早不宜遲,盡快定下吧。」
顧裴氏畢竟是姑姑,她見裴紀安執意,也不好再勸。裴楚月本來就是公主和兄長的頭號粉絲,听到兄長要和廣寧公主成婚,幾乎一蹦三尺高︰「好啊!太好了,公主要成我的嫂子了!我這就去告訴阿娘這個好消息!」
裴楚月風風火火,站起來就往外跑,動作太急都帶翻了坐墊。顧裴氏心里百味陳雜,她握著扇子站起身,說︰「這個丫頭,總是閑不住。我去看看阿月,你們兄弟兩人慢慢聊。」
裴紀安起身,送顧裴氏出門。他站在門口,初春的陽光灑在他身上,連光都是冷的。裴紀安恍惚了一會,心想,前世李朝歌永徽二十四年回到洛陽,如今才永徽二十二年,比前世提早了兩年。這一世裴紀安早早和李常樂成婚,等李朝歌出現時,他們兩人連婚禮都舉辦完了。這樣一來,李朝歌總不能搶妹妹的丈夫了吧。
他一生的悲劇,就是從他被李朝歌纏上開始。這一世,他會從源頭糾正所有錯誤,他們兩人,不會再產生交集了。
今日裴紀安頻頻走神,他站了站,收回恍惚的神識,轉身往回走。他一回頭,見顧明恪站在不遠處,平靜地看著他。
顧明恪一言不發,可是裴紀安莫名覺得緊張。仿佛裴紀安所有的秘密和渴盼,在對方眼中都無所遁形。
裴紀安莫名慌亂,他勉強笑了笑,說︰「表兄,我身上有東西嗎,你為什麼這樣看我?」
顧明恪緩慢搖頭。他淡淡看了裴紀安一眼,道︰「賜婚一旦提出就無法回頭。你想清楚了嗎?」
裴紀安目光莫名躲閃了一下,他想起前世的悲劇,用力握拳,抬頭時眼神堅定又決斷︰「這是自然。我和廣寧公主青梅竹馬,心心相印,能和她早日結為夫妻,是我畢生所願。」
裴紀安不知道李朝歌也重生了,但顧明恪知道。顧明恪和李朝歌交集不多,不過憑借先前寥寥兩面,顧明恪大概能猜到她是什麼性格。以李朝歌的秉性,等她來到洛陽後,發現裴紀安和李常樂已經賜婚,必然不會善罷甘休。
顧明恪想了想李朝歌的脾氣,有些頭疼。不過他下凡了本就是幫助裴紀安渡劫,一帆風順不叫歷劫,唯有大起大落,歷經炎涼,才能真正磨煉心性。顧明恪要保證裴紀安平安,但也不能讓他活的太順暢,由李朝歌來給裴紀安添點調劑,也不失為一個解決辦法。
顧明恪已經預料到之後裴紀安要遭遇什麼了,但是這樣對完成任務有好處,于是顧明恪並沒有提醒裴紀安,默許道︰「好,你不後悔即可。祝你如願以償。」
裴紀安得到了第一份對他和李常樂婚姻的祝福,明明前世求之不得,可是等真的听到,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那樣高興。裴紀安輕輕笑了笑,說︰「謝表兄。也祝表兄早日覓得眷屬,相伴一生。」
顧明恪靜靜看著裴紀安,道︰「你不必謝我。」
他並不是在祝福裴紀安,裴紀安謝他做什麼呢?有這點功夫,不如想想怎麼應付李朝歌。
算算時間,李朝歌大概快到洛陽了。
裴紀安並不知顧明恪的真實想法,他看著眼前高風亮節、清貴高華的表兄,心中生出萬般感動︰「表兄客氣了。你對我和廣寧的好意,我必銘記終生。我沒什麼可報答的,唯有等日後表兄和表嫂成婚,願效犬馬之勞。」
顧明恪極淡地笑了一下,並沒有接話,裴紀安也不在意。裴紀安雖然說著表嫂,其實心里知道,顧明恪不會成婚的。
前世顧明恪沒成家就早早病死了,這一世就算裴紀安重生,也不會改變注定早逝的人。他的那位表嫂,不會出現了。
裴紀安已經知道結果,這些話不過隨口一提,並沒有真的放在心上。沒過多久,裴紀安就完全忘了顧明恪的事情,而是一心投入到接下來的狩獵中。
不出意外,這會是他和廣寧的訂婚宴。裴紀安保護了李常樂十年,對李常樂好已成了本能,這一世,他要給予他的小公主一個十全十美的訂婚宴。
二月初,前幾天下了一場雪,剛剛回暖的天氣又寒冷起來。然而遲一陣早一陣的春寒根本擋不住洛陽百姓對出門的熱愛,才辰時,定鼎門前就擠滿了人。車馬將街道塞得滿滿當當,商販吆喝,小孩哭鬧,出城的隊伍在繁雜的聲音中,緩慢地移動著。
白千鶴勒著馬停在城門前,他瞧見里面的盛況,咋舌道︰「怎麼回事?為什麼入城的隊伍寥寥無幾,反倒是出城的人擠得水泄不通?」
李朝歌坐在馬上,仰頭望向洛陽城門,听到白千鶴的聲音,她回神,說︰「這有什麼稀奇的。東都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在尋常城池,農民商販趕著進城做買賣,故而進城的人比出城的人多,但是在洛陽,生計並不是第一要緊事,時髦才是。今日許是有哪戶人家要出城游玩吧,竟引來這麼多人跟風。」
白千鶴還是嘖嘖稱奇,他長在小地方,不懂京城人的喜好。他本來停在城門前,但是出城的人太多,他不停往後退,最後都被擠到路邊。白千鶴無語,對李朝歌說︰「妹妹,錢我花了,東都我也送到了,你是不是能放過我了?你看,東都已近在眼前,入城太過擁堵,為兄便不送妹妹進城了。為兄先走一步,我們就此告別。」
白千鶴說著試探地往後退了一步,他見李朝歌沒反應,正要駕馬就跑,忽然听到李朝歌說︰「你知道對待逃跑的犯人,要如何處置嗎?」
白千鶴頓住,李朝歌沒回頭,繼續不緊不慢地說︰「大理寺要文雅些,多數是上腳銬枷鎖,而我懶得廢那份功夫,一般直接打斷腿。如果還不听話,那就挑斷手筋腳筋。反正進了我手里,本也沒可能活著出去。」
白千鶴硬生生剎住動作,他憋了一會,忍無可忍道︰「這位姑娘,我到底哪里招惹你了,你為什麼非要找我麻煩?」
「不是我找你麻煩。」李朝歌善良地伸手,示意他看城門,「是大理寺找你麻煩。下輩子找人報仇,可勿要尋錯了地方,記得去找大理寺。」
白千鶴看到城門前的通緝令,幾乎氣得嘔血︰「就因為這區區一萬錢,你拖著我走了這麼久?不就是一萬錢,我送你成不成?」
「不成。周老頭說過,無功不受祿。」李朝歌說著過來扣白千鶴的手,「我一會還有事,別耽誤時間,趕緊隨我去大理寺。」
白千鶴哪敢被她捉住,一溜煙從馬上翻身而下,泥鰍一樣往外跑。這個女子邪門的很,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過,依李朝歌六親不認的勁兒,她絕對會真的送他進大牢。白千鶴一世英名,就算死也要死在刀槍劍下,被官府砍頭算怎麼回事?
白千鶴擅長輕功,他使出全力,李朝歌一時竟沒制住。李朝歌的心氣也被激起來了,她扔下馬,動了真格來捉拿白千鶴。
他們兩人正在交手,城門口突然傳來一陣響亮的銅鑼聲。穿著大紅缺胯袍的官兵推開百姓,硬生生清出一條路來︰「讓開,都快讓開!聖人天後出行,閑人退散。」
他只知道,他是裴家的嫡長子,今年十七,剛剛重生。不久之前,他一劍穿透李朝歌胸膛,自己也被李朝歌震碎心脈。他摔落在大業殿冰冷的地磚上,隔著血紅的視線,看到她站在高台上,握著劍,緩緩倒下。
時日曷喪,與汝偕亡。他們兩人殘殺了八年,未能同生,終于共死。
裴紀安重生後,緩了許久才從前世強烈的情緒中抽離出來。因為他異狀太明顯,家人都以為他病了,風風火火地折騰了許久。今日,裴紀安終于收拾好心情,決定開始自己新的人生。
一個沒有李朝歌的,全新的人生。
新生的第一步,自然是保護好自己的家人,阻止前世的悲劇,以及彌補他和李常樂的遺憾。裴紀安在病中已經見過了父母雙親、兄弟妹妹,他今日起來後,突然想起好像還沒見過顧明恪。對于這個才華橫溢,卻又英年早逝的表兄,裴紀安一直非常惋惜,如今他重生到顧明恪未離世的時候,當然要來看一眼。
于是,裴紀安不顧下人勸阻,換了披風,來西院見顧家表兄。前世顧明恪死的實在太早了,裴紀安對顧明恪僅剩的印象,便是弱不禁風,不善言辭,消極避世。
然而今日,裴紀安毫無預料地抬頭看了一眼,渾身仿佛受到劇烈沖擊。這是他的表兄?裴紀安隱隱覺得不對勁,可是前世今生所有的記憶又在提醒他,沒錯,這就是他的表兄,顧明恪。
秦恪站在回廊上,平靜地看著貪狼星君在人間的化身。從五官上還能看出貪狼的影子,不過,記憶已被封印,法力也被極大壓制,是個純粹的凡人無疑。
在天庭時,秦恪是天尊,貪狼是星君,無論從身份地位還是權責勢力,他們兩人都沒有交集。但貪狼畢竟是二十八星君之一,秦恪多少知道這個人。所以秦恪實在不懂,堂堂一個星君,為什麼能如此無用?
被一個女人逼到同歸于盡,害天庭不得不違反規則,重置世界,讓他們帶著記憶重生。重生後,李朝歌只用了一晚上就調整好心態,第二天生龍活虎闖黑森林,而貪狼呢,非但要多一個人來幫他,連他自己調整心態,都比李朝歌慢了五天。
秦恪真的不想承認,這就是西奎天尊的下一任人選,日後會位列四尊,和他同起同坐。
秦恪看著裴紀安,許久沒有說話,久到兩邊的下人都覺得不安。焦尾心急如焚,壓低聲音,悄悄提醒道︰「郎君,裴大郎君大病初愈就來看你,先請大郎君到里面坐吧。」
秦恪主管刑獄多年,早已將感情和理智分開,絕不會讓私人情緒影響公務。事實上,他也沒有私人情緒。培植貪狼是天庭的決定,就算秦恪對裴紀安再不滿,也不會帶到任務中,影響裴紀安歷劫。
秦恪淡淡收回視線,轉身,說︰「請進。」
表兄移開視線後,裴紀安不知為何長松了口氣,仿佛經過了某道凶險苛刻的考驗。他生出這個念頭後,自己都把自己嚇了一跳。他怎麼會生出這種荒謬的想法?
面前之人並非皇帝、天後,甚至都不是個官員。顧明恪終其一生都只是布衣百姓,雖然著完了隋史,但依然籍籍無名。甚至說得不好听些,顧明恪的性格在裴紀安看來,有些太懦弱了。
裴紀安對這位表兄有憐惜,但更多的是一種上位者看有才之士的憐憫感,他怎麼會對顧明恪生出敬畏呢?裴紀安暗暗納罕,他以為是自己剛剛重生,心態還不穩固,所以風一陣雨一陣。裴紀安奇怪了一會,便也撂過,並沒有放在心上。
裴紀安和秦恪到屋里就坐。焦尾給兩位郎君倒了茶,輕手輕腳退到後面。裴紀安垂眸掃了一眼,沒有喝茶的意思,而是繼續和顧明恪說話︰「表兄,我听姑母說你這幾天病了,一直沒好好吃飯。你今天好些了嗎?叫郎中了沒有?若是沒有,我讓人去太醫署,請醫使過來。」
大概裴紀安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他前世恨李朝歌入骨,可是不知不覺間,他也有許多習慣像李朝歌。比如,不踫任何來路不明的食物。
太醫署很少接外診,可是裴家地位不一樣,連皇帝都給裴家十足顏面,更不必說太醫。尋常人仰望不及的御醫,對裴家來說,不過是司空見慣。
秦恪搖頭,說︰「不必。」
他又沒病,請醫使來還要裝病,太麻煩了。
裴紀安仔細地看著對面的人,對方神情自若,氣度從容,雖然臉色白得有些不正常,但是除此之外,並沒有病弱之色。看起來,確實不像是有病的樣子。
裴紀安不知道松了口氣還是更提起心。不知道為何,今日表兄似乎格外不一樣,至少在裴紀安的記憶里,他面對顧明恪時,從沒有這種心驚膽戰的感覺。而且,顧明恪長得未免太好看了,裴紀安一個男人看著都覺得賞心悅目,驚心動魄。
裴紀安腦海里猛然想起一個人,他立刻將其壓下,無事般笑了笑,對顧明恪說︰「表兄無礙就好。如果表兄有哪里不習慣,不必顧忌,立刻和我說。表兄在裴家如同我們兄弟,只要有我在,斷不會讓表兄受委屈。」
秦恪應了一聲,兩人又陷入沉默。秦天尊可不是個會陪別人聊天的人,千年來只有他審判別人的份,斷沒有別人要求他的。饒是裴紀安有心拉攏,此刻都有些坐不住了。
前世他忙著交游東都,並沒有注意過寄住裴家的表兄,難道前世,顧明恪也是這樣冷若冰霜、難以接近的性格?
裴紀安努力回想,越想越覺得迷惑。他直覺某些地方不對,然而在他即將接近答案的時候,就會有一層薄薄的霧將他束縛住,讓他始終不得其解。
裴紀安沉思間,外面忽的傳來一道清脆的女子聲音︰「顧明恪,你醒了?」
裴紀安應聲回頭,而秦恪坐了許久,才終于意識到「顧明恪」是喊他,慢了好幾拍站起來。對啊,他下凡了,並且在執行任務。既然接了就要做好,今後這段時日,他不再是北宸天尊,而是顧明恪。
一個紅衣女子提著襦裙,快步穿過石子道,跑進屋宇。後面的丫鬟、侍從一疊聲叫「娘子小心些」,而紅衣姑娘充耳不聞,一心往顧明恪和裴紀安這里跑。
裴紀安看到年輕活潑、還好端端活在世上的妹妹,眼楮忽然濕潤。前世他听到楚月車毀人亡、一尸兩命的消息後,愣了許久都不敢相信。他極力瞞著消息,可是楚月死亡的風聲還是傳回老家,母親听到後當場暈死,醒來後精神越發不好,時常對著空氣又打又罵。
裴紀安恨李朝歌,更恨自己。他知道李朝歌為什麼殺楚月,他和李常樂的事情暴露後,徹底惹怒了李朝歌那個瘋子。李朝歌不管不顧發動政變,不光趙王被流放出京,連李常樂也被牽連,被縊死在道觀里。後來仵作說廣寧公主是自縊身亡,可是洛陽眾人哪能不知道,是李朝歌殺了小公主。
裴楚月是李常樂的伴讀,從小一起長大,感情十分深厚。听到這個消息後裴楚月也大受刺激,她不顧眾人勸阻,拿著李常樂的親筆書信要進宮,想向武皇證明李常樂不是自殺,而是被李朝歌害死的。可是她的證據根本沒有遞到武皇跟前,在裴楚月進宮路上,就遇到賊人襲擊,車毀人亡。
李朝歌是劊子手,裴紀安亦難辭其咎。若不是他,楚月和常樂根本不會死。
然而現在的裴楚月一無所知,她尚未出閣,依然是個不識人間疾苦的嬌小姐。她蹦蹦跳跳地跑到兄長面前,撒嬌道︰「阿兄,你來看顧明恪,為什麼不叫我?」
裴紀安正沉浸在回憶中,听到這里微微回神。他看了顧明恪一眼,斂了臉,輕斥道︰「不得無禮。表兄是你的兄長,你豈可直呼其名?」
「我就要叫!」裴楚月知道兄長壓根不舍得凶她,頗為有恃無恐。她依偎在裴紀安身邊,說完後,像是小女孩挑釁一般,有意無意看向顧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