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第二日, 李固突然醒來, 額上有汗,心中驚惶。他趕緊向枕邊看去, 看到了那張睡顏,再伸出手臂, 將她溫軟的身體緊緊抱在了懷里,鼻端嗅到她身上特有的馨香, 才吁了一口氣。
謝玉璋一夜鏖戰,原本筋疲力盡睡得很沉,李固一動,她卻醒了。揉揉眼楮,卻見丈夫正凝視著她, 她笑問︰「怎了?」
李固摟著她不說話, 輕撫著那光潔的後背, 許久,才道︰「總覺得像做夢。昨天好像才剛隨大人進京, 入宮陛見。正站在含涼殿外, 遙望著對面, 你正走過去……」
謝玉璋訝然︰「你在含涼殿便見過我?」
「是。那時的情景我都還記得,明明就在昨天。」李固將她摟著懷中, 低聲道,「再一睜眼,已經和你同床共枕,你已經是我的妻。」
「恍如, 一場大夢。」他道,「我只是想,這中間的歲月,都去哪了?」
謝玉璋撐起頭,凝視著他的模樣,手指描摹著他臉龐的稜角,緩緩說︰「大概,都刻在你我的身上了吧。」
「現在回首,你我都早不是從前的模樣。」
「則你喜歡的,是那時的我?還是此刻的我?」
李固模上她的臉︰「你就是你,從始到終都是你,我看著你一步步走來,到我身邊的時候,已是現在的模樣。我實歡喜。」
謝玉璋笑了,低頭吻了他的眉心。李固卻扣住她的後腦,將她按下來吻住她的唇。
再一翻身,天乾地坤。
第一縷晨光透過窗紙灑在殿中時,層層紗帳中隱隱約約可窺見皇帝剛韌遒勁,一把好腰,握住肩頭繃緊的秀足,轉頭咬了一口。
「李固!」皇後失了神智,迷亂嗚咽,「李固!」
皇帝「嗯」了一聲,卻怒馬銀槍,突陣強襲。
層層的潮水疊上來,那一刻終于來臨。他與她都看到無數星辰,他們于迢迢河漢中漂浮,身不由己地被淹沒在極致的歡愉中。
融了去,化作一體。
大穆承了前趙的禮制,皇帝大婚的第二日,原該是拜見太後。李固天煞孤星的命格,一人稱帝,無父無母無親戚。這一道程序便可以略過去了。
待帝後終于起身共浴後,宮娥們潮水般涌入,為他二人穿戴。
皇帝服皮弁,皇後服釵鈿。
皇後與皇帝攜手,將他送到了紫宸殿。
在紫宸殿里,謝玉璋正衣冠,對自己的丈夫八拜。而後,由左右侍女扶起。
李固受了這禮,待禮畢,他亦站起,望著自己光華耀人的妻子,道︰「去吧。」
從這里,皇帝把後宮托付給了皇後。
謝玉璋嘴角含笑,微微屈膝,轉身離去。
皇後回到丹陽宮,升寶座。後宮所有人已等候多時,此時齊聚在正殿。
李固未曾幸過宮娥,所謂的後宮「所有人」便是崔、鄭、秦、蘇四位才人。比起謝玉璋父親百花盛開的後宮,有種窮門祚戶般的寒酸。
諸人對皇後八拜,而後默默起身。
也都曾是嬌美娥娘,在皇帝的冷酷與冷漠中不過半年,便失了許多顏色。
謝玉璋微微頷首,道︰「以後,各盡其責,謹守本分。」
雖沒有為難她們,但這訓話簡單到了極致,听在幾人耳中,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死刑般的宣告。她們都面色蒼白著,目光只投向地板。
崔盈飛快地抬眼覷了一眼,那寶座上的皇後光華錦耀,盛世無雙。
她一雙蘊著精光的鳳眸忽然投過來一瞥。
崔盈心頭一顫,忙垂下眼,謙卑地低下頭顱。
謝玉璋並未給她們賜座。實是才人的位份太低,在皇後的面前本就沒有就座的資格。
四人立于一旁,而後諸位保姆尚宮帶著各自撫養的皇子皇女拜見皇後。
最大的大公主也不過才六歲而已。三位皇子年齡相近,也都才只兩歲。
時人的說法是,過了五歲才算真正立住。五歲以內的小兒,實不知道一場什麼病便將他們帶走。
從前宮里有青雀在,他已經立住了,身子又康健,虎頭虎腦活蹦亂跳的,底下再有三個弟弟陪襯著,後宮里便給人一種花團錦簇的興旺之感。
現在青雀沒了,這幾個小的小豆芽似的,還不知道能不能健康長大,一下子就顯出來蕭瑟了。實在是小兒太易夭,便是皇家也躲不過。
謝玉璋不得不在心里重新估量了一番。
如今皇子皇女們都已經集中到延壽宮和延福宮統一養育了,他們的母親們,再插不得手。比起對諸才人,謝玉璋對保姆尚宮們的訓話就要長得多了。
「後宮之事,皇嗣最大。」她道,「爾等職責重大,務要盡心。去年的事我也不用再說了,只自己掂量。咱們陛下血山火海里殺出來的人,他的雷霆之怒誰受得起?」
四個才人都深深地低下頭。諸保姆尚宮紛紛告罪,口稱不敢。
今日新婚,尚不是整頓這些的時候,謝玉璋定下晨昏定省的規矩,令眾人再拜過,便退下。
且等過了這幾日,李固的後宮,還需要從頭整起。
午飯時李固便過來了,先拿眼楮看謝玉璋神色。
謝玉璋已經換下了禮服,失笑︰「又怎了?」
李固道︰「看你好看。」
謝玉璋啐他,兩人攜手用飯。
李固此時還在享受婚假,便不回紫宸殿受累,整個下午都待在了丹陽宮。
待日頭最烈的時候過去,帝後二人攜手太液池邊漫步。
「水上涼爽,我們去坐船。」李固說著,捏了捏謝玉璋的手。
謝玉璋不解其意,道︰「好啊。」
孰料李固喚來的並不是給皇帝和嬪妃們游玩的樓船,竟是宮人們采荷挖藕的小篷船。
李固又捏了捏謝玉璋的手。謝玉璋似笑非笑地與他上了船。
皇帝不許旁人跟著,親自為皇後撐船。皇帝膂力過人,那小船飛快離岸,很快掩在了荷間,只見個船尾,停在了那里。
侍女與良辰對視了一眼。
小篷船中,謝玉璋捉著李固的手道︰「不說清楚,便不許。」
李固啃著她雪白的脖頸,道︰「當年……第一次陛見,你便站在太液池邊。」
「你身後波光粼粼,我一眼看過去,你渾身都在發光。」
「那之後就常做這樣的夢……」
謝玉璋吃吃笑,放開了他的手。
「良辰哥哥,」侍女問,「你看那邊水面,是不是一直在蕩波紋?」
良辰老神在在︰「是吧?」
侍女嘆了口氣,道︰「哥哥在這里吧,我去為他們二位準備衣衫。」
「去吧,別著急,別跑摔了。」良辰說,「久著呢。」
侍女掩袖而笑,自帶人去了。
待太陽都西斜了,那艘小船終于穩下來,皇帝撐著船,慢悠悠地回到岸邊。先不急著上岸,果然先要衣裳。
一邊幫謝玉璋系衣帶,李固一邊告訴她︰「我有一幅你的畫像,背景便是水邊,極像太液。將你畫得非常傳神,我時常拿出來看。」
「然後便想些有的沒的。」謝玉璋啐他。
男人臉皮都厚,李固只笑而不語。
兩人攜手上岸,謝玉璋道︰「讓我看看那幅畫。我看看是哪個大家,偷窺了我悄悄畫的。」
謝玉璋出入常騎馬,又常出現在東西市、北瓦子。常有畫師,或自發,或受人聘,悄悄去看她,畫她的畫像。
雲京里頗有一些她的畫像流傳,千金才求得。
謝玉璋並不以為意。
李固與她牽手去了紫宸殿。先在浴殿里一起洗浴過,換了寢衣,登了龍榻,才取了那幅畫給謝玉璋。因那畫便收在寢室里,想看便看。
李固取了與謝玉璋,兩人一同觀賞。確實是畫得極為傳神。這人的畫功,鄧九之流與之提鞋都不配。
只燈下,謝玉璋的笑意一點點消失,最終臉上全失了表情。
李固察覺不對,捏著她的手問︰「有什麼不妥嗎?」
謝玉璋問︰「你可知何人作此畫?」
李固道︰「並不知道。」
謝玉璋又問︰「誰將這畫進與你的?」
李固道︰「是福春。」
謝玉璋目光淡漠,隱有一種「果然如此」的意味。
李固捏住她的手,凝視著她。
「陛下。」謝玉璋將畫卷緩緩卷起,「我要殺一個人。」
李固凝視她半晌,並沒有問她要殺誰,或者為什麼殺,他只點了點頭,道︰「可。」
大婚的第二日晚,謝玉璋沒有再回丹陽宮,她直接宿在了紫宸殿。
謝玉璋原也是想享受這幾日的婚假,把那些必須面對的事放到以後再說。誰知道一幅畫攪了氣氛,既已這樣,謝玉璋便開口了。
「得選秀,你還得再生兒子。你的三個兒子都太小,我願他們都能健康長大。」她說,「但還有一樣便是,鄭、秦、蘇三家都不是普通人家。你的兒子全是這樣的外家,于你于我,都不好。選秀的話,只錄良家便可,五品以上的官宦之家,可以避開。」
李固不意大婚第二日便要與她談這樣的話題。
只這些事,永遠避不開。皇帝只有三個不足五歲的兒子,一場突然的降溫、一個粗心的疏忽或者一種會人過人的病氣,便可能讓他全軍覆沒。
這個風險實在太高。
「知道,不急。」李固將謝玉璋抱在懷里,撫模著她平坦的小月復,「玉璋,我想要嫡子。」
謝玉璋頓了頓,道︰「這種事很難說得準。並不是每個皇後都生得出兒子來,我母親一輩子便也只得我一個。在我上面還有過兩個姐姐,都夭折了。安全起見,你先生。」
從謝玉璋的利益出發,她需要更多的沒有出身的皇子,來稀釋三個世家出身的皇子的分量。
李固很明白。因為這個事,就跟當年李銘廣收義子,稀釋三個養子的分量是完全一樣的操作。
這世間的事,原就有許多既定的條框與路徑。不信翻開史書,便發現同樣的事總是重演,並無什麼新鮮。
但李固心中有一份執念。
「我和你都還年輕。」他說,「我們還有時間。再等兩年。」
謝玉璋若從利益出發,其實是很不想等的。
因為年齡也是優勢,更年長的皇子能更早的獲取更多的政治資源。再等兩年,新出生的皇子們就要和現有的三個皇子相差五歲以上了。這實是個劣勢。
但謝玉璋看著李固的眼楮,想到他問也不問,便許她殺人,只嘆一聲,道︰「好吧。」
大婚第三日,李固服袞冕,接受百官的朝賀。
按照禮儀來說,此時皇後該與太後都穿著禮服升座,接受親王們的拜賀。只本朝既無太後,也尚沒有親王。皇後今日便不像皇帝這樣有必須該完成的儀式。
不知道那美麗得令百官都難忘的皇後,此時在後宮在做什麼?
是慵懶未起?還是已經梳妝打扮,面如桃花,窈窕生香地等著皇帝回去溫存?
畢竟是新婚,皇帝親自挑的皇後,為她掃障鋪路,為她完備禮法,為她想盡了辦法終成了眷屬。
新婚燕爾,柔情蜜意,誰還沒經歷過。男人們想象著謝玉璋此時在後宮的情形,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只這些男人實想不到,傾國傾城的美麗皇後,入主中宮後做的第一件事,是先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