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九章 白澤須筆,廟中夜叉

五鬼木身被滅,「姥姥」本人只余一道靈神走月兌,逃入了第三層永福寺之中。

再也看不出亂葬崗痕跡的荒地上,唯有丁檠和寧采臣二人站在這里。

青蓮、金劍隱去,只余一盞明燈被丁檠提在手里,看向寧采臣︰

「丁某卻是不曾發現,寧兄竟然也有修為在身。」

這樣一來倒是說得通了。

正因為寧采臣亦非凡俗一流,戰力可與初入人仙者相媲美,其人進入第二層永福寺一事才顯得如此順理成章。

——若是還停留在煉精化氣階段的低微散修,根本無法看穿隱藏在凡塵背面的、更深一層的永福寺。

而寧采臣聞言,卻是搖頭否認︰

「丁兄錯認了,采臣其實並未習練過道法,只不過是偶獲機緣,得異人相授神筆,因而方有這番能耐。」

說著便將那管白毫大筆在丁檠面前晃了晃,以作示意。

丁檠微微頷首,並未進一步打探此筆來歷,畢竟此處並非久留之地,有什麼事大可放在之後再說。

「此地主使者已被我逐走,但若想返回塵世,還要更進一步,將其人徹底除去才行。」

丁檠指了指面前虛空。

「那人已然逃入了最後一層永福寺之中,我正要追擊,不知寧兄有何打算?」

他已經向寧采臣大致介紹了此地與現實中那座永福寺之間的關系,也讓對方知曉了該如何返回外界。

如果寧采臣有意隨他深入第三層永福寺,合力誅殺那「樹妖姥姥」,自是最好;

但若對方不願以身涉險,臨陣退縮,丁檠也不會過于逼迫。

反正在此事上,多他一個寧采臣不多,少一個也不差。

經過一番對戰,丁檠自覺模清了敵人底細,有信心獨自對敵。

而寧采臣聞言便道︰

「據我所知,這妖孽在此盤踞已久,不知謀害了多少無辜之人性命。采臣既知此事,如何有將其放過的道理?

「我願隨丁兄一行,將那妖婦徹底滅殺!」

說著一甩手中白毫︰

「好教丁兄知曉,此筆乃是以傳說之中的瑞獸白澤頷下之須所制。昔者軒轅黃帝問其天下鬼神之事,白澤為其言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又按帝令以圖寫之,作祝邪之文以祝之。

「凡是此筆所繪,名列那《白澤精怪圖》上者,皆可化假為真,被采臣召喚出來應敵!」

方才寧采臣乘驊騮趕來,又以傳說中的逐瘟驅鬼之神方相氏向樹妖發動攻擊,都是此筆之功。

雖然驊騮、方相之名最早見于秦漢之時,不過確實在《白澤精怪圖》中有所記載,是那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種上古精怪、異獸乃至于神祇之二。

不過這管白澤筆也有一個缺點,凡是《白澤精怪圖》中之物被繪出後,維持時間不過一個時辰;若是不在鬼神圖章中,只是寧采臣自由所繪者,存在時間更短,連一盞茶功夫都沒有。

而且那樣畫出來的事物,也不會存在生命跡象,只能是一件死物。

寧采臣三言兩句,便向丁檠大略介紹了此筆功效及缺陷。

顯然並肩作戰後,對他信任度頗高。

于是二人不再耽擱,丁檠以組成手中明燈的密宗種字為憑,引動了第三層永福寺中的那點殘存佛性,在面前空地上打開了一道門戶,二人旋即走入其中。

身影一閃即沒

荒寺之外,葉月緣的身影出現于此。

其人身後跟著一名僕役打扮的男子,將自身包裹得嚴嚴實實,跟在少女身後,一言不發。

葉月緣好奇地踏入荒寺,口中自言自語道︰

「這蘭若寺還挺隱秘的嘛,我在山上逛了好久才發現了寺廟山門,也不知道燕赤霞、寧采臣他們又是如何來到這間荒寺的。」

少女在空蕩蕩的大雄寶殿之中翻騰了一回,毫無所得之後便來到了殿後院落。

入眼所見,東西廂房一者窗扉虛掩,一者門戶大開,而最南邊的一間獨立屋舍則是看起來有過一番收拾,較之其他二人顯得整潔了不少。

葉月緣站在三間房子之外向內窺視了幾眼,表情古怪道︰

「西廂房和南舍都有居住痕跡,西廂之中還擺著箱篋和包袱,應該是寧采臣所居。可是他們人呢?失蹤了不成?」

她站定不動,閉目感應了一會,忽地看往寺北方向。

「院中有一道十分清晰的陰氣痕跡,延伸至北邊,或許那里有些線索也說不定。」

葉月緣拍了拍身邊的僕役,後者默不作聲,掌中卻有寒光閃爍,一馬當先走在了最前面。

少女面容凝重,亦步亦趨地跟在了僕役身後,出了寺廟,向著北面的山林行去。

……

外界,方丈廳中。

打發走了上香女眷的無印禪師回到了自己屋中,臉色陰沉。

「那兩個毀去我長生之途的孽障竟然進入了第三層?還有一個不知所謂的小老鼠也混入了進來,她是怎麼做到的?」

平日里慈眉善目,令人信服的老和尚皺緊了眉頭,全然沒有半點好臉色。

「當今之計,只能提前三身歸一了,順便關門打狗,將所有來犯之敵徹底坑殺在此!

「我自得到這個月兌困的法子後,辛苦謀劃數十年,如今一朝覆滅,定要用敵人血肉償之,以慰我心!」

無印和尚走出方丈廳,回首看向寺後的那座九層塔樓,其上雕滿了長不徑尺的精美佛像,一排排地結跏趺坐于蓮台之上,其數可以萬記。

「哼!」

老僧意味不明地哼了一聲,伸手一招,八角九層塔樓拔地而起,化作一尊寶塔落入無印和尚手中。

萬佛塔的離去引發了不小的震顫,永福寺內的僧人和香客先是一陣驚慌,以為是地龍翻身,正準備尋空闊地帶避險,卻見寺後那座十余丈高的佛塔拔地而起,在空中縮成一道流光消失不見,不由驚呼連連。

「是菩薩顯靈了!」

「菩薩保佑,菩薩保佑!」

听著前面傳來的喧鬧之聲,牛山濯濯的老僧一臉嗤笑︰

「果然是一群愚夫!」

他右手托塔,左手持著九環錫杖,頭戴五佛寶冠,身披緋色袈裟,看起來寶相莊嚴。

然而周身陰風繚繞,只是一步邁出,便消失在方丈廳外的院落之中。

「方丈,那萬佛塔」

有小沙彌氣喘吁吁地跑進院子,正準備向德高望重的住持老和尚匯報萬佛塔消失一事,然卻毫無所得,寺里寺外都沒有發現其人蹤跡。

「奇怪,方丈去哪了?也沒見他老人家外出啊」

敗葉填溪水已冰,夕陽猶照短長亭。

何年廢寺失題名

「丁兄這半片《浣溪沙》卻是合景合情,出口成章,不知下半片又是如何?」

站在較之第二層永福寺更顯荒頹的山門之前,寧采臣听見丁檠口中所念,不由好奇發問。

丁檠聞言失笑︰

「此詞非我所作,乃是一位喚作納蘭性德的詞人作品,我不過拿來賣弄罷了。」

寧采臣想了想︰

「納蘭這似乎是個復姓,不過我卻不曾听聞。」

「是,那位詞人並非我漢族出身,故而名聲不顯。」丁檠略略解釋了一下。

納蘭性德是葉赫那拉氏,而葉赫那拉則是女真那拉姓的外來分支之一,其先世可以追溯到蒙古的土默特部。

而在九州的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金國、黨項人建立的西夏,以及蒙古、大理、吐蕃諸國,都迫于大九州破碎之劫,要麼畫地自治,不與本朝往來;

要麼逐漸與漢人和平接觸,以漢家服飾、文字為美,提前完成了民族大融合的歷史任務。

走上了一條與地球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

所以寧采臣這等土生土長的九州人士便不曾听聞納蘭氏之名。

不過丁檠要是說起葉、那等姓氏,他們就有印象了。

「原來如此,」寧采臣聞言只覺眼界大開,「丁兄果然博學。」

丁檠不以為意,轉開了話題︰

「此地是第三層永福寺,也是那妖魔真身被鎮壓所在,寧兄萬萬不可大意,以免踏入陷阱之中。」

寧采臣聞言正色道︰「我明白。」

說著一撩衣衫,方相氏的身影再度出現,護衛在側。

而在他手中還捧著一個人頭一樣的瓦罐,里面則沉睡著一只烏鵲,正是聶小倩魂魄所化。

有關其人之事,寧采臣也告知了丁檠。

丁檠對此不予置評。

在他看來,聶小倩的魂體上有不少怨氣纏繞,雖然她不曾親手謀害他人性命,卻也在其中或多或少地起到了作用,因而才有這般怨氣纏身。

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即便心向光明,可身處黑暗之間,對生前只是尋常女子的聶小倩來說,「同流」而不「合污」已經是極限了。

至于如何處置聶小倩,待到此事了結,其人從沉睡中醒來後,丁檠自會當著她面說清楚。

也算是讓她心服口服。

寧采臣也是一般想法,完全沒有與一個女鬼在一起的打算。

據丁檠所知,其人如今已然成家,上有老母,下有發妻,不過還沒來得及生育後代。

似乎是因為妻子身體不好的緣故。

從這里看,寧采臣似乎更符合《聊齋志異》中《聶小倩》一文的描寫,而非《倩女幽魂》等後人的二次演繹。

丁檠和寧采臣兩人提起戒備,拾階而上,向著山道盡頭的那一片廢墟行去。

周圍林葉凋敝,余暉如血,時光似乎凝固在了這里。

自二人進入第三層以來,天色不見半點變化。

「那妖婦靈神遁入此間,與本尊相融,按理說此地卻不該如此平靜,其中定然有些古怪。」

寧采臣心中正在警戒,忽然眼角余光一瞥,看到一尊立在灌木叢中的古碑。

「丁兄,看那里!」

他指向古碑所在,示意丁檠看去。

二人快步上前,撥開枯枝敗葉,看向字跡已然有些模糊的石碑,發現此乃一尊功德碑,記述了永福寺的來歷。

「現實中的那座永福寺,乃是五代十國之時,吳越錢氏所建,用途不明。

「而這座永福寺前的功德碑,卻說早在三國時期,孫吳大帝就為其母武烈皇後四處建造佛寺道觀,以償養育之恩,此寺便是其中之一。」

彼時江南之地佛道盛行,孫權本人信奉道術,又為康僧會等人建造過建處寺等一系列廟宇,足見對于佛教的重視。

若說這座金華府北的荒寺來歷可追溯到三國時期,倒也不是沒有可信度。

「我可不信建造此寺就是單純的為母祈福,」丁檠對于功德碑上的記述嗤之以鼻,「其背後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二人繼續沿石階向上,不多時便看見了那片廢墟。

以及端坐廢墟之間的古怪雕像。

寧采臣微微一驚,背後身旁方相氏立刻上前護衛,投出手中短戟,挾起一陣煙塵射向那尊雕像。

短戟尚未至前,那尊雕像便冷冷一笑,舒展起身子,竟從座位上立了起來。

一手接住短戟,放在手中掂量了幾下,獰笑道︰

「好小子,還主動送上門來了。」

說著便一爪伸出,不斷放大,幾有遮日拿月之勢,裹挾著無窮陰雲蓋向前方二人。

寧采臣見狀瞳孔緊縮,連忙回首看向丁檠,卻已然不見其人蹤跡。

再轉過頭時,身邊的方相氏也消失不見,只留他一人面對那傾天一掌。

「這是怎麼回事?」

驚慌失措間,他抓住手中白毫筆,用力揮出,口中念誦詩文。

「數步周寰宇,呵吸結巨雲。蒼冥為室頂,北海作盂盆!」

此乃贊頌傳說中的龍伯巨人詩,寧采臣緊急關頭選擇將其繪出,卻是抱著以龍伯巨人托天,撐破那遮天大手的打算。

然而筆鋒過處,並無墨跡彰顯,平日里百試百靈的白毫筆卻突然間沒了效果,似是拋棄了寧采臣。

「不可能!」寧采臣還要掙扎,那雕像的一掌卻已然臨頭。

他見此身子一顫,猶自不甘,身邊卻突地亮起一層青色輝光,其上縷縷同色火焰纏繞,結成蓮花,將他護在其中。

那大手猛然蓋下,寧采臣不自覺閉上了眼,卻沒有任何沖擊感傳來。

他茫然睜眼看去,只見大手在臨身之際便被青蓮托起,火焰攀附而上,被灼燒成無數細微的黑色氣流逸散而開,根本無法接觸到自己。

「這是」

寧采臣正覺得這朵青蓮眼熟,忽然身邊光影一陣扭曲,丁檠和方相氏再度出現在他身側,前者不曾扭頭看來,只是笑道︰

「寧兄當心,此物被鎮封于此,暫且月兌逃不得,只得以幻術欺人。」

寧采臣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竟然是幻術。」

但背後也是一身冷汗,若是剛才他信以為真,真以為自己被對方一掌擊斃,想來現實之中也討不了好。

再向前看去,那尊雕像依舊坐在那里,手中結著詭異印訣,周身卻繚繞一圈稀薄的佛光,卻給人堅韌無比的感觸。

佛光自寺後所起,直落雕像頭頂,將其鎮壓在此,動彈不得。

光暈流轉下,雕像周身漆黑之色漸去,顯出一副面如藍靛,發似硃砂,牙森列戟,勇健暴惡的猙獰形象來。

丁檠見狀笑道︰

「我當是個什麼東西,原來是個夜叉!難怪通曉些許佛法,又雜以旁門、道術害人,本就是八部眾之一,可惜入了外道。」

那夜叉面容一陣扭曲,隱約能看出那姥姥的模樣。

先前只是沉默不語,此時終于開口道︰

「你們兩個,一個不過學了些持明乘的咒法,連金身都不曾凝就;另一個更是普通凡人,靠著一樁異寶護體,也敢在本座面前大放厥詞?

「若非本座昔年被鎮封于此,日漸消磨,豈能被兩小兒所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