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百九十二章 核潛艇(2)

听到他們已經抵達極點的消息,潛艇內響起震天的歡呼聲。

如果是戰時,潛艇內部嚴禁出現多余的動靜,以免招來殺身之禍。不過他們現在所處的地點是北極極點,就算鬧出再大的動靜也不會有人來找他們麻煩。

一旁的大副興沖沖的提議道。「艇長,我們是不是得舉行個什麼儀式啊?像過赤道儀式那種。」

過赤道儀式是從大航海時代延續的某種古老的海軍傳統,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可追溯到18-19世紀,又稱「赤道祭」。當船過赤道時,除當值者以外,全體海員放假一天,大擺酒宴,用整豬、整羊祭奉海神。有的船長還在駕駛台設香壇祭祀,海員們一邊喝酒一邊跳舞,祈求海神賜福,保佑平安。

後來這種習俗也蔓延到海軍中,不過海軍中的「過赤道儀式」初衷是為了通過設立一個「愚人節日」來提振士氣,或通過「整蠱」的方式來確保新水手都能夠承受在海上的苦難日子。

比如美國軍艦通過赤道時,老水手會在軍艦上升起印有白色骷髏頭的「海盜旗」,並宣布軍艦由海神尼普頓和他的追隨者接管。老水手們會穿上海盜的服裝來「整治」新兵,從早晨開始,新兵們會穿上旅游鞋、短褲和白衣服,排隊進入機庫,等著老兵們收拾。在所有關卡過完後,會由船員打扮成的海神,為新兵們每人都頒發一張硬漢(Shellback)的證書。

只是他們現在行駛在冰山下,也不可能透透氣,艇長想了想,吩咐道。「儀式就算了,中午給每人加上一杯黑啤酒。」

艇內在再次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

經過了極點,又航行了七天七夜,聲吶員大聲報告道。「艇長,我們已經穿過了冰蓋!」

「上浮!」艇長大聲吩咐道。

他們在水下整整航行了半個多月,都快憋瘋了。

雖然核潛艇上的工作/生活環境要比常規潛艇更優越,比如核潛艇發動機噪音就比柴油機小得多。空氣中也沒有刺鼻的柴油味道;電解制得的氧氣會產生少量的臭氧,而臭氧的味道就像是雨後的塵土和野草雜合的味道,有點刺鼻、但是也很清新;加上艇員們可以定期洗澡,除去身上的汗臭,加上潛艇內部加裝的空氣淨化系統和通風換氣系統,因此潛艇內部的空氣還是不錯的。

可在這晝夜不分的鐵罐子里整整困了半個多月,不少艇員還是出現了失眠、食欲不振、血壓降低、腰腿疼痛等諸多狀況。

潛艇兵在海上執勤時一般都是出航幾十天,因為在全封閉的潛艇中無法區分晝夜,潛艇一旦入水後,海員的生活就開始以18個小時為周期,這18個小時被切割成三個6小時,分別用來睡覺、值班和休閑,因此要成為潛水艇上的艇員,申請者要通過一系列殘酷的測試、心里評價和高強度的訓練,但這都比不上登艇之後生活的艱苦。艇員們不僅需要有豐富的技術知識、還需要有足夠的決心和毅力才能堅持完成水下數月的生活。普通人基本是無法在這種艱苦環境下正常工作的。

同時,各國海軍在有限的潛艇空間內盡量安置娛樂設施,盡力削減士兵們的壓力,例如後世的新型核潛艇上甚至有小型游泳池、電影院、健身場所等各種娛樂設施,俄軍和美軍潛艇甚至有桑拿室給士兵休息放松。在潛艇艙室刷涂不同的顏色,幫助艇員克服幽閉癥。

此時的德國核潛艇還沒有豪到安裝游泳池和電影院,只能盡可能的安排其他娛樂設施。而且要不是為了穿越北極,他們也不會連續半個多月不上浮。

隨著上浮的命令,高壓空氣進入了壓載水箱之中,在排空了海水之後,浮力大于重力,潛艇在水下飛快地上浮。突然間,潛艇的艇首如同蛟龍一般,從海面一躍而出,隨即又重重的落到海面上,濺起了無數的水花。

核潛艇露出了它那流暢的外形,尤其是它的指揮塔,幾乎是和潛艇的艇身合二為一的,看起來相當的漂亮。下面寬,上面窄,指揮台圍殼的外形很象一個流線型的小轎車,這也是為了降低阻力。

一個水手上前擰開艦橋的艙蓋,殘留的海水夾裹著凌厲的海風傾瀉而下,周圍的人冷不丁打了個冷顫。潛艇內部因動力和機械設備的運轉,常年保持三十度以上的高溫,猶如炎熱的撒哈拉沙漠一般。

「好冷!」眾人急忙找大衣穿上,順著梯子爬出艦橋來到甲板上。雖然現在是北極極晝期間,太陽正當頭,可依舊讓人感覺到寒風刺骨。但是聞到這清新的空氣的味道,水手們夸張地張大嘴,貪婪地呼吸著微微帶著海腥味的空氣。

領航員則非常盡責的拿著六分儀進行方位校準。

六分儀是一種光學儀器,可以測量遠方兩個目標之間的夾角——最常用的是測量天體與海(地)平線或天體與天體之間的夾角。測出夾角,再查得當天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就能確定觀測者所在的緯度。這對航海有重大意義。自18世紀面世以來,六分儀一直是重要的定位和導航工具。

他們的核潛艇使用的是慣性導航系統,這套系統的核心是陀螺。陀螺是穩定的,通過相對位置的測量,就能夠知道潛艇自己的加速度,然後,只要對加速度經過一次積分就可以得到航速,經二次積分得到航程,和出發時候的位置進行對比,就可以進而算出潛艇所在的經度、緯度、縱橫搖角、速度、航行距離和航向等導航參數。

這玩意並不是什麼先進科技,早在1852年,法國物理學家傅科為了驗證地球的自轉,制造了最早的傅科陀螺儀,並正式提出了「陀螺」這個術語。20世紀初期,德國探險家安休茨想乘潛艇到北極去探險,于1904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個航海陀螺羅經,開闢了陀螺儀表在運動物體上指示方位的道路。與此同時,德國科學家舒勒創造了「舒勒調諧理論」,這成為陀螺羅經和導航儀器的理論基礎。

可惜,就算是後世的光縴陀螺儀、激光陀螺儀等先進儀器都會出現誤差,更別說此時的機械轉子式陀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誤差也會不斷的積累,因此每隔航行一段時間之後,進行適當的校準。

領航員搗鼓了一會兒手里的六分儀,向艇長報告道。「艇長,我們的航向出現了偏差,大概與原定路線偏離了20度左右。」

艇長不以為然的點點頭,這些都是他們預料之中的。剛要說什麼,一個負責警戒的水手大叫起來。「艇長,那塊冰山朝我們漂過來了!」

艇長順著那個水手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遠處慢悠悠的漂來一座冰山,那冰山的塊頭有一輛卡車那麼大,而熟悉海況的人都知道冰山露在水面上的只是小部分,大部分隱藏在水面下,冰山水面上下的體積比例大約是1:9。

「準備下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