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李儒,余想听听你的意見。」

鄔言用眼角余光瞥著報告書,卻把問題拋給旁邊的卿書。

「朱慎那廝居然還有臉回來姑且不論,就算頂著欽造司的頭餃,那廝既然要在黎陽地頭做事,那總需要黎陽府的支持吧?一開始就挑釁到這等地步,不奇怪嗎?」

「殿下所言甚是,就常理來說確實如此。」

留著八字胡的中年文士,既是掌府御用的卿書,也是紫辰閣的頭號智囊。在先前眾家臣怨憤咒罵時,他卻是默然思索著其中因緣,這時候才得以有條不紊地回應著掌府的垂詢。

「對朱慎的反常舉動,臣想到的理由大概有兩點。」

「哦?哪兩點?」

「第一點是,朱慎並不畏懼黎陽府的嫌惡。」李儒微微躬身回答著。「他受欽造司派遣而來,名義上是朝廷命官,實質上又有津波派人護送。我等若要動他,不但有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風險,也會給津波賊子留下可趁之機。」

「確實。」

鄔言點點頭。李儒說的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卻還不能完全解釋朱慎的荒唐行徑。瞥著前方神色憤慨的眾家臣,鄔言擺擺手把話題繼續下去。

「卿再說說第二點。」

「第二點雖只是微臣的猜測,但朱慎那廝恐怕沒想認真執行欽造司的審核,所以黎陽府協不協助對他都無所謂。」李儒撫著胡須,轉向旁邊同僚詢問。「我黎陽向來缺乏坊造人材,今次突然任命少監司一職,要是坊造業因此得以稍稍發展的話……曹公,你覺得誰是最不想看到的?」

「不願意看到黎陽發展坊造?那當然是津波孫賊!」

「正是。」李儒點頭認可。「津波孫賊恐怕是最不願意看到黎陽發展坊造的人。而現在朱慎既然跟津波賊子搞到一塊兒,那他對黎陽坊造抱著什麼態度,也就很容易想到了……」

「今次津波賊子大張旗鼓地派出戰艦護航,臣猜想他們私底下恐怕別有交易。借機刺探少監司的情報,或者干脆借朱慎之手廢掉黎陽坊造,以換取津波支援朱慎研究之類的。」

「什麼?他敢!?」

老將軍氣得髭發皆張,掌府鄔言則保持冷靜地提出問題。

「朱慎好歹也是拿欽造司執牌的良造,這樣和津波勾結沒問題嗎?」

「有關朱慎的情報,目前正快馬加鞭地調察中。」旁邊的司祿張濟低聲回應著掌府。「未準確把握欽造司的動向而連累主家受辱,是秘偵司的失職,請殿下責罰。」

「要你們集中精力搜捕蜃樓惡黨是我,失策也在我,論賞罰等過後再說。」鄔言擺擺手爽氣擔下責任,而對司祿是否要調整焦點的詢問,則是稍稍考慮了下。

「不,搜捕蜃樓的重點不變,那是心月復之患。稍稍盯著津波賊子就好,至于朱慎那廝具體就交給鄔真處理。」

「……這樣好嗎?殿下。」李儒微微皺眉。

「沒有好不好的,既然牽涉到坊造事務,那本來就不是外人能隨便插手的。真要說真有誰能幫上忙的話,大概也只‘那人’而已。」

掌府女杰吐出無奈的嘆息。盡管沒提到具體名字,但眾人臉上皆浮現出安心跟糾葛混雜的神情。「那人」是誰自然不用再說,畢竟今次風波便是因他而起,而黎陽沉滯百年的坊造業也因他而得急速變革。

「嘛,若是那人的話,應該有辦法應付吧……」

鄔言抬頭眺望向城西方角,嘴角拉出苦笑。

黎陽民風彪悍,像朱慎在常夏宮滿口穢言的放肆行徑,倘若換成以前她恐怕早就調集兵馬殺過去了,然而今次不可思議地卻沒那麼做。沒那麼做的原因,是那人帶來的變化,令得心情有所余裕的緣故麼?

畢竟壓制沌墟離宮也好,擊破鬼岩種也好,那人做出許多匪夷所思的實績,黎陽領也因他而改變著面貌。今次對手雖截然不同,但鄔言確信難不倒他。

就在這時候,秘偵司的瘦高司祿面露難色地提出。

「可是殿下,格物坊目前正集中精力在新建工坊上,晁翁他們似乎打算獨自承下巡監使的事情,這樣下去恐怕……」巡監使的事根本傳不到那人耳中。

「是這樣嗎?」

鄔言聞言也不禁愕然。

考慮到鄔真的性格,她那傻妹子有可能真會做這等獨自鑽牛角尖的事情。不過要是她擅自插手格物坊的事態,搞不好又會像上次那般引起姐妹喧嘩的騷亂。

掌府女杰搔頭煩惱片刻,最終還是決定賭一把人品。

◆◇◆◇◆◇◆◇◆◇

雖然這樣說自己不太謙虛,但早在地球側就職時我就隱隱約約發覺了,自己其實是蠻擅長做項目的人物。

從項目最初確立目標,到研判方案,到募集人材,循序漸進地執行方案,看著原本存在于意象中的事物一點點地在現實中成形時,就好比藝術家一斧一鑿雕刻出精美絕倫的石像般,那種有如集砂成塔的成就感,實在是難以形容。

兩周前在西山落成的木野工坊,是隸屬格物坊的分支機構。

因鎧車本身是足以劃到重機類別的大型造物,制造這樣的造物自然也需要相應的寬闊場地。格物坊最初租用的商館,其格局不可能容納得了鎧車批量生產所需的人力跟資材,因而建造木工坊來專門從事鎧車制造,也算是不得已的選擇。

組建工坊通常需要大量人手,多數時候募集熟練工是比修建工坊本身還更要難搞的任務,然而今次格物坊卻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那些逃荒來的木野匠人,論數量論質量都是無可挑剔的高素質勞動力。平常的話能募集到一二十人就已算是莫大幸運,今次能夠一整批地雇佣,簡直如同天上掉金餅般的神奇。

既然雇佣木野匠人來組建工坊,那工坊名字也就干脆叫木野工坊。

這樣安排原本只想省事好記,沒想到卻讓匠人們格外高興。兩百多名匠人,連而其家眷都紛紛搬進和工坊相鄰的新建木寨中,儼然像把木野集搬到西山般的,興高采烈地開始了新的生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