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

孫國棟也懂得,還是北上探礦小分隊唯一懂得的,包括他在內,所有懂得該

土語的人的老師都是阿魯。

五日後,他們來到了荷蘭人已經有零星據點的後世蘭開斯特附近,不過,此時大夏國強勢進入皮薩切克的消息估計已經傳到威爾明頓一帶,當孫國棟的小分隊來到這里時,據點里已經沒有人了,連後世蘭開斯特的外港,設在薩斯奎漢納河北岸的哥倫比亞小港也放棄了。

只有兩艘孤零零的小船停在簡易的港口里。

中午時分,上岸偵查的一個海軍陸戰班回來了。

孫國棟、韓子龍坐在一起,听那個班長匯報半日偵查的情報。

「我等向內陸深入了大約五十里,遇到了一些個小村落,戶數大多在十戶以下,還有一處礦場,應該是鐵礦,都是空無一人,沒有見到土人」

韓子龍點點頭,不過在這種情況下,決定是繼續向前走還是停留一晚,最終決策者還是孫國棟,而不是他韓子龍,按照大夏國此時軍中與地方相互攀比的級別,作為廳長的孫國棟還是比他高,何況他還是高官的兒子,皇帝陛下的佷孫。

當听到「鐵礦」兩個字後孫國棟自然很興奮,這日,他們的人也上岸測過海拔,前五日他們經過的那片密林岸邊的平均海拔在一百五十米左右,到了這里時陡然降到一百米左右,密林也變成了灌木叢和草地。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個可能。

這里是一處小型盆地。

像這樣的地方,既然有鐵礦出現,便不可能只有一處,也就是因為有大量金屬礦產的出現才會讓此地突然變得荒蕪起來,而按照大夏國如今依舊有些貧乏的地理學知識,像這樣的地方,極有可能存在大量的煤炭!

但他們只走了五日,還沒有發現陛下在地圖上標注的綿延不斷的阿巴拉契亞山脈,而那處叫做哈里斯堡/尼布楚的地方可是在山腳下的!

「繼續出發!」

孫國棟下達了命令。

又過了四日,他們終于發現了遠處的山脈!

最近的山勢雖不高大,但明顯看得出來他們依舊是山體,而遠處更高的山脈顯示了此處是主山的余脈!

這樣的地方確實是鐵礦的上好產地!

還有一個喜訊,剛才他們從那處荷蘭人的零星據點蘭開斯特附近過來時,又發現一處小山脈,他們一度還以為這就是阿巴拉契亞山脈,不過在船只繼續向西北方向行駛時,很快就越過了這一段山脈,這讓孫國棟立即放棄了上山探索的念頭。

按照皇帝陛下的描述,阿巴拉契亞山脈,幾乎橫貫東海岸南北,長達幾千里,寬度也有一兩百里,那處斷斷續續的小山脈只能是余脈中的余脈了。

那處余脈與大山之間的距離約莫三十里,按照陛下的標注,多半就是此地了!

「韓營長」

到了此時,「指揮使」這一用語基本上只停留在書面用語里了,大夏國的官餃,無論是政務上的還是軍隊的都在向後世看齊,營指揮室在口頭上過渡到營長已經有些日子了。

「孫廳長」

「這樣,這片地方南北都是稀樹草原地帶,地下多半有礦藏,前面就是大山,干脆將隊伍一分為三,一部分人留在此地建設營地、碼頭等,剩下的人分成三撥,將士兵與技工混在一起,分別向河流上游,河流南北岸探出五十里,十日後回到此地」

韓子龍的大腦在飛速轉著。

「按照經驗,有大山的地方必定有土人部落,這條河流叫薩斯奎漢納河,就是因為有一個薩斯奎漢納部落才有的,可我等走了快十日了,並沒有見到這樣一個部落,肯定是藏在大山里,按照之前的情報,這個部落主要以漁獵為生,就算藏在山里,也肯定在薩斯奎漢納河的邊上」

「能夠讓歐洲人以部落的名字命名河流,不用說這個部落還是很大的,最少有兩三百戶吧,我手下只有一個排,三十人,分成四撥的話一組就只有七八人,到上游山里去實在太危險了……」

「韓營長」,似乎感受到了他的顧慮,孫國棟說道,「按照之前我等出發時陛下的囑咐,在我等的兩側,約莫五十里左右還有兩支打扮成土人的灰衣衛小分隊,說好出發後十五天左右在薩斯奎漢納河出大山的地方匯合的」

「這樣的話,我等干脆先只向這里南北探出五十里,每一處小組安置士兵十人、技術員十人,主要探索地形,繪制地圖,順便探礦,剩下的人留在此地,從這里開始到山口還有幾十里,我等先繼續逆流而上,首先找到適合停泊船只的地方,然後在分組探索」

韓子龍同意了,兩日後,他們終于來到後世哈里斯堡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大廈附近,因為在那里的河水中間有一座小島,將來若是要建橋的話,就可以將該島利用起來。

轉了這麼久之後,韓子龍知道,從這里開始一直到皮薩切克灣,薩斯奎漢納河的水深都在五到十米左右,勉強能行駛雨燕號那樣的大船,但河道到處都是淤積的小島,如果不徹底清理一下的話雨燕號還是不能進來的。

如此一來就只能行駛平底船了,但那需要重新建造才行。

至于擇地建造碼頭,他們轉了這麼久,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地附近的河面普遍距離陸地都有幾十米,想要尋找一處落差不大的碼頭完全不行,只能利用大型平底船作為躉船中轉,然後在岸邊修建一條蜿蜒通到陸地的道路,這樣的工程也不是一兩日能完成的。

但既然有了目標,就要忙碌起來才是。

孫國棟親自帶著一撥人向薩斯奎漢納河北岸深處進發了,另一撥人則奔向南岸深處,韓子龍帶著十個士兵、三個工程師、二十個技工開始勘探起碼頭來。

……

南邊密林里。

阿魯卡帶著灰衣衛小分隊一直跟在蓋爾後面,由于有望遠鏡在手,他們一直與蓋爾之間保持著約莫三里的距離,直到科克可所在的長屋附近!

科克可部落所在的地方,中間有一條小溪橫穿而過,里面則密布著橡樹,科克可手里有用幾十張各式動物毛皮從歐洲人那里換來的刀具,有了這些刀具,他們就擁有了在密林里尋找一處自己能夠砍伐出一片空地的地方,然後利用這些樹木建造長屋,若是放到以前,他們手里只有堅硬的黑曜石,想要在密林里砍倒一片樹林不用說是做不到的。

但科克可得到的這些刀具或斧頭都是從一個對土人極為友善的傳教士那里得到的,那人叫做羅杰.威廉斯,與樸茨茅斯殖民地的人在宗教上意見不合獨自南下特拉華,在土人的幫助下建起了教堂。

此人最後也成了事實上的特拉華殖民地的頭目,在他所在的那段時間里,殖民者與土人關系良好。

眼下的威廉斯依舊是特拉華殖民地的頭目,但他已經管不住雄心勃勃的、從英國絡繹而來的殖民者了。

科克可的部落原本有十把砍刀或斧頭,在建完這座長屋後砍刀或斧頭幾乎不能用了,但威廉斯向他們描繪過可以用大火「軟化」鐵器再進行加工的技術,于是,科克可將這十把鐵器最後變成了一把砍刀、一把斧頭,以及十根尖銳、類似于矛頭的東西,當然了,他們沒有學會澆鑄,只能像以前利用黑曜石一樣,將鐵矛頭綁在木棒上。

好幾日沒有見到自己設在四周的「暗哨」,科克可立即意識到危險臨近了,權衡再三後,他決定追隨薩斯奎漢納人的步伐,舉族遷到山里去。

可對他們來說,此時遷到山里去,必定要重新面對其它部族,在這個時代,東海岸的土人與西海岸一樣,部落之間都是「仇敵」,因為他們之間雖然沒有飼養牲畜,但也是「逐水草而居」的部落。

當一片樹林的果實吃完了,一條河流的魚兒撈完了,他們就要趕往下一處,不可能在某處居住太長的時間,就算他們學會了種地,種上幾年發現地里再也長不出莊稼或者出產的莊稼明顯減少時,都要遷往下一個地方。

科克可在密林中已經住了五年了,附近十里地的果樹以及河里的魚類已經不能繼續供養他們了,就算沒有歐洲人出現,他們也得走了。

一個清晨,科克可部一百戶大約三百人聚在長屋面前,長屋已經被他們拆掉了,能夠利用的東西他們都要帶走,站在一個他們故意留下來的高高的樹墩上面,科克可用土語向族人大聲說著什麼。

看得出來,晨曦透過密林照射過來的光芒並沒有讓族人感到溫暖和舒適,所有的人都有一種不安甚至絕望的神色掛在臉上,最為族長,科克可的話語並沒有讓他們安定下來,反而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不安。

但路還是走下去。

在將族里共同的食物,前不久他們獵獲的一頭野鹿吃掉後,部落出發了。

蓋爾正等著這個他們聚集起來的機會,這幾日,從威爾明頓又過來了大約一百個擁有火槍的荷蘭人,這里面大部分都是蓋爾以前從事私掠業務最後退下來的白人,除了蓋爾自己的人,剩下的都是原本佔據威爾明頓一帶的瑞典人、德國人。

沒辦法,作為被征服的歐洲人,就算都是白人也不行,你必須依附于更強大的征服者。

蓋爾的人從長屋四周出現了。

這一次,他們破天荒地沒有用火槍攢射土人,因為蓋爾知道,自己在得到這片密布著橡樹的領地後,還需要大量人手進行砍伐,而在科克可的部落里,至少有一百個精壯男丁!

在眼下的東海岸,老實肯干的黑奴價格最高,在五十英鎊到一百英鎊不等,印度土人次之,約莫五十英鎊左右,東南亞一帶的土人再次,約莫三十英鎊,美洲的土人最次,只有二十英鎊左右。

二十英鎊,那也是兩千英鎊的巨款,就算他們桀驁難馴,賣給別人也行。

他們用火槍對準了這些土人,依照土人對火槍天然的恐懼,他們應該不會抗拒才是!

科克可有些絕望了,他可是對這種「轟」的一聲,冒出一股黃煙,就能殺死很遠地方人的武器深有體會的,他的父親就是被這種可怕的武器殺死的,而在他的族里,還有一個從佩科特部落逃出來的小孩,被英國人滅族的佩科特部落唯一的幸存者,後來被科克可收養了,更是知曉這種武器的可怕。

火槍、戰馬,是眼下土人對白人異常恐懼的兩個來源。

眼下,這樣的武器至少有一百桿!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