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章 瀚海兒女初長成(一)

轉眼間,金不換來到伯力省雙城州湖西縣已經五年了。

瀚海國將滯留朝鮮的十萬戶漢民遷到境內後,大致是這樣分配的︰

興凱湖周圍安置了兩萬戶,設置雙城州,湖東、湖西、湖南、湖北四縣,每縣人數都在五千戶左右,州城雙城子設有學堂。

兩萬戶安置在三江大平原,設置依蘭州,以及佳木斯、同江、雙鴨山等縣(這些地名此時已經存在了,努爾哈赤曾在佳木斯設置佳木克爾噶刪,此處簡稱佳木斯,不過卻沒有實質性管轄過此地,多為羈縻)。

在哈爾濱附近安置了兩萬戶,設置哈爾濱州,以及阿城、呼蘭、巴彥等縣。

在呼倫城安置了五千戶。

余者約莫萬戶被安排進了各大工礦作坊,尚有兩萬多戶分別安置到了從烏蘭烏德一直到尼布楚的廣袤河谷地帶。

金不換一家是最早被安置到湖西縣的,說是湖西,實際上是興凱湖西南一直到長白山這一帶。

整個興凱湖周圍原本都是漁獵民族活躍的地方,森林、土地基本上沒有過度的使用,金不換他們所在的湖西縣比不上湖南、湖北,與湖東差不多,更比不上遼闊的三江平原。

不過在金不換這位種地的老把式眼里,此地依舊是上天偌大的恩賜。

他們剛剛抵達時,平地上長滿了樹木,不過由于以前漁獵部族的砍伐,終究不如山上茂密,但稀稀拉拉的樹木周圍,都厚厚地落著一摞由樹葉、枯草、鳥獸糞便混合而成的腐質層,最里面的土地黑黝黝的,一把抓起來都能滴出黑油。

而從長白山上流下來有十幾條大小河流,完全可以滿足整個湖西縣灌溉的需要。

五年過去之後,湖西縣的丁口由約莫一萬五千人增長到了兩萬人,也就是說,幾乎每一戶都增添了人口,而死亡的卻寥寥無幾。

金不換所在的堡子正好在山腳下。

最近,在堡子其他人的幫助下,金不換已經完成了三十畝黑麥/大麥/小麥、十畝水稻、十畝土豆的種植。

水稻的稻種是從朝鮮平安道弄過來的,加上一些朝鮮農戶的協助,今年是第一次種植,也不知曉行不行。

由于靠近山地,作為遼東軍戶後代的他買了一副弓箭、一柄橫刀後也時常上山打打獵、運氣好的話也能踫到上好的人參,其它的諸如蘑菇、木耳、桑黃(此時用來治療傷口的藥物成分之一)也多得是。

于是,他的日子與以前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

五十畝的土地,才剛剛種上沒有幾年,如此肥沃,沒有歇田的可能,這幾年,無論是小麥、大麥還是黑麥(黑麥有肥田的作用,在各塊田地里輪番種植的話可以維持肥力),產量都在兩石左右,加上如今已經在瀚海國境內廣為種植的土豆,每年的收獲都在一百石以上。

一百石!你能想象嗎?那可是萬斤糧食!

三成上繳給官府後,還有七十石,他夫婦倆也吃不完,用二十石在縣城換一些食鹽、布匹、日用器具後還剩五十石,這五十石金不換死活也不想再賣了——一個餓怕了的人對儲存糧食的決心是可以想象的。

這一日的下午,已經是四月份的中旬了,不過天氣依舊很涼爽,金不換坐在自家院子里打盹。

院子的正中自然是住人的,兩側則是雜物房和養牲畜的地方,前幾日,金不換從堡子里養母豬的人家那里買來了兩頭小豬仔,還養了一窩小雞,喂完豬仔、小雞後他在午後暖陽的照射下、豬仔的哼叫聲中愜意地打起了小盹。

他的腳邊躺著一只剛剛三個月大的、從山里的「水噠噠」那里買來的土犬。

這樣的生活,放在幾年前不敢想象,就算是放在十幾年前整個遼東還是大明的領地時也不敢想象。

但現在辦到了,不僅如此,三餐吃飽,隔三差五有肉食已經成了常態,金不換迷迷瞪瞪中有些恍惚,不知是在夢里,還是……

「嘎吱」

院子里的木柵欄被推開了,金不換身邊的土犬先是發出一陣惡狠狠的叫聲,接著聲音又溫柔了起來。

「二丫、三蛋回來了?」

金不換睜開了眼楮,眼前出現兩個身影,一男一女,男的約莫十五六歲,長得粗壯敦實,女的約莫十七八歲,倒是一副高挑的身材。

金二丫、金三蛋,金不換的一雙兒女,抵達湖西縣時他們一個十三歲、一個十一歲,第二年便雙雙進入到雙城的學校讀書,話說當時金不換夫婦死活不同意金二丫去讀書的,還指望她在家里幫手呢。

不過堡子里的堡長威脅說如果不將「適齡男女」送到學校的話每年就要多繳一成的糧食,看在那一成糧食的份上,金不換勉強讓二丫去了。

「讓女娃讀書?莫非是去給學校里的老夫子端茶遞水?」

他一開始想到的是這個,想到瀚海國對自己的恩情,讓自己的女兒去伺候人他還是願意的。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兒一女到了學校後不但沒有伺候人,反而都進了「男班」、「女班」學習,按照瀚海國的規矩,三年便要畢業。

他這兩個兒女倒好,兒子畢業後進了伯力的「高級技工學校」繼續修習,听說畢業後就會到伯力的某工坊當「六等技工」,金不換也不置可否,能做匠人他也沒說什麼,反正有薪餉可拿,听說還不錯,不過他的內心還是想讓他回來幫著干農活的。

他的女兒更是駭人听聞,這一路讀下來,成績始終名列前茅,這不,三年後與三蛋一樣也被推舉到伯力的「高等師範學校」修習,學制兩年,畢業後將會到各大城池的學堂教書。

這下金不換嚇壞了,這年頭,女娃在「女班」讀書也就罷了,還要拋頭露面去當差實在是不敢想象。

他當時便要將她叫回來,準備就在堡子里給她尋模一門親事,嫁出去了事。

這時,堡里的游徼,那名退伍的老兵,也就是當初將金不換領到那個窩棚的那位卻聲色俱厲的說道︰「老金,你如果這麼干,你就不用在瀚海國混了,趁早回到遼東才是正經」

在游徼的威嚇下,金不換只得妥協了。

還好,來到此地之後,金不換夫婦經過努力,又生了一對兒女,目前他妻子在家里專門看護小兒女,五十畝地被他一人全包了。

不過瀚海國官府也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等到農忙時,學堂都會放假,士兵也可輪流回去,加上堡子里城里的「互助社」,雖然辛苦,終究沒有誤了農時。

「你二人怎地又回來了?」

金不換有些詫異,前不久農忙時二丫、三蛋都回來了,這還沒走幾日,怎地又回來了?

「爹」,只見二丫蹲在他身邊,給他捶起了腿,「我和三弟再過幾日就要分配了,學堂讓我們回來跟爹娘商議一下」

「哦?三蛋也要畢業了?」

「爹!」,三蛋卻一臉不樂意,「學堂早就給我取了金孝瀚,給二姐取了金孝海的名字,您老今後可得注意了,要叫大號,別老二丫三蛋的叫著,讓別人听到了多不好」

金不換拎起身邊的土犬就向三蛋身上砸去,「叫你頂嘴,咋地?上了幾天學便不認得爹娘了?打小老子我就這麼叫著,不服氣是吧,看我不揍你……」

于是又是一場雞飛狗跳。

「老金」,院子外面又傳來一聲,金不換听了,將土犬放了下來,「喲,原來是堡長,啥風把您老給吹來了?」

來人正是金不換這個堡子的堡長。

想要當上瀚海國境內兩百戶堡子的堡長,那可得有兩個條件,一是家里有人在常備軍里當兵,二是本身會讀書識字,在遼東漢民中,符合這兩個條件的人不多,但正好一個堡子有一個,一開始劃分堡子時便安排好了的。

此人也姓金,還是以前在遼東時的私塾先生,老大在孫佳績的水師里當水兵,于是便當上了堡長。

金堡長的年歲比金不換大一些,他看了看金孝海、金孝瀚,笑道︰「虧你金不換一個大老粗,竟生出來這麼一對玲瓏的兒女,實話告訴你吧,學堂里的人大多數三年就畢業了,我們這個堡子也就你家這兩位還在繼續讀」

又看了看日頭,「時候不早了,不跟你瞎掰了,接到縣里的命令,對于家里有讀書超過五年的,對于自己的去向一律以兒女自己的主意為主,家長不得隨意干涉,否則……」

「每年多繳一成糧食,或者趕回遼東!」

這倒是金不換女兒金孝海的聲音,他笑嘻嘻地看著自家老爹。

「爹,我的分配公文下來了,就在雙城的學堂教書,教授數學」

「唉」,金不換嘆了一口氣,為了不多繳一成糧食以及趕回遼東,也只能這樣了。

「爹」,金孝海搖著老爹的身體,「雙城離這里不遠,我會隔三差五回來瞧二老的」

「老啥?我和你娘剛剛有了你四弟、五妹,算了,不說了,三……孝瀚你準備去哪里?」

「赤塔」,金孝瀚是一臉興奮,「爹,我的成績在班上位居前三,大汗在赤塔附近的因果達河上新修了一座鍛坊,是用水力帶動木輪,木輪再帶動大鐵錘對鐵料進行打擊,這可是大汗親自設計的,還有大汗新設計的用木頭和上好的鐵料制成的各種機床,我在伯力接觸過一些,在那里正好排上用場!」

「赤塔?離這里有多遠」

「不下三千里」

「三千里?不行不行」

金堡長一把抓住他,「一成谷子還是趕回遼東?」

金孝瀚也安慰道︰「爹,三千里說著遠,不過眼下瀚海國境內的驛道暢通無阻,到了黑龍江還能坐船,一個月也就到了」

金不換將腦袋別過去埋在胳膊上,不理他這兩個兒女,金堡長隱隱地看到他的肩膀在微微地抽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