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三五章 決勝千里 (二)

舜,設十二州,懷來屬冀州。

春秋戰國時期,懷來屬燕國上谷郡。

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懷來是上谷郡郡治所在地沮陽縣。

南北朝時,懷來屬北魏。

隋代,懷來屬涿郡懷戎縣。

唐,設十五道,懷來屬河北道媯州懷戎縣。

懷來城始建于唐代,武則天垂拱年間在此設清夷軍城,為媯州治所在地。

遼太祖時,始稱懷來縣。

金代,改稱媯川縣。

元代復稱懷來縣。

明初,改懷來縣為懷來衛,建直隸後軍都督府。

自古以來,這里都是軍事重地。

其地勢由盆地向南北崛起,西北高東南低,雖南北兩山形成了懷來盆地的天然屏障,但中間為「V」形盆地。

若,突破此地,鐵騎從西北直沖而下,則可直達北平。

而,隸屬懷來衛的雞鳴驛,便就是京畿地區最重要的驛站之一,號稱「極沖」。

顧名思義,「極沖」兩字,就是指地勢開闊,無遮無障。

雞鳴驛也絕不是一處驛站,而是一座四方之城,有東、西兩座城門樓,其城門瓖著鐵板與鐵釘,普通攻城機械,根本無法攻破。

相傳,就在去年三月,朱棣也在此舉行了一次規模盛大的閱兵儀式。

這次閱兵共出動了10萬人,「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等作為朱棣的親信軍隊,還相繼表演了騎兵包抄、步兵突擊、步騎合擊等項目。

還不遠千里從廣西、雲南、四川調來了「土狼兵」「白桿兵」,演練了步兵勁弩齊射、長槍步兵刺殺等。

其中,「神機營」的火器操練,「虎威炮」「火龍槍」「安南銃」「一窩蜂」「火龍車」等諸多形式各異的火器讓各國使節大開眼界,看到了明朝實力的強大。

然,就是這樣一場震驚列國使臣的大型軍演,朱棣卻以「狩獵」為名,整整折騰了一個月,且還封鎖了相關消息。

暫不論這場軍演是真是假,巧合的是,時隔一年,同樣是三月,朱棣便再次帶兵北上,第三次北伐。

他這次的目標是阿魯台部。

若說,這阿魯台有什麼厲害之處,其實也只是蒙古阿蘇特部的首領,官拜北元知院。

但,他這幾年的所作所為也可以稱之精彩,先是在永樂六年,殺鬼力赤,擁立本雅失里為可汗,自稱太師。

永樂十一年,瓦剌順寧王馬哈木殺死他擁立的可汗本雅失里後,他便差遣使者至大明朝廷,一番訴苦,其意在請求大明救援,為本雅失里復仇。

朱棣自然樂意看到北方部族出現不和的局面,所以封他為和寧王。

——瓦剌的馬哈木是順寧王,而他是和寧王,這也注定了不能共存的局面。

于是,在永樂十四年時,他趁著瓦剌大軍與大明軍隊開戰的契機,直搗瓦剌大軍後腰,取了馬哈木的性命不說,還俘獲了馬哈木的兒子。

從此,他也正式和瓦剌結下了不共戴天的梁子。

待到他放回馬哈木之子月兌歡後,月兌歡也在第一時間給予了回擊。

可,終是在永樂十七年,瓦剌徹底敗給了他。

他也得到了朱棣的贊許,與大明結下了永世之好。

但,沒曾想剛結盟兩年,在永樂十九年時,他便就與大明撕破了臉,驅騎南下。

還在第二年剛剛開春之際,揮兵大舉攻入興和,導致興和將領王喚戰死。

這也是朱棣為何會第三次北伐的原因,大明的武將守疆戰死,朱棣不但龍顏大怒,且還親自帶兵出征,一刻都不曾耽擱。

然,使人奇怪的是,阿魯台好似很清楚自己是敵不過朱棣的,他沒等朱棣大軍到來,便主動撤了軍。

這一消息,殤沫也剛從客棧中的一百姓口中听得,他與謝清瀾、柳韻錦進入懷來衛後,就直接走進了這間客棧,不但要了上房,還在樓下要了酒菜…

「時隔八年,那阿魯台再次出爾反爾,與我大明交惡,他大概是沒有預料到我朝天子會再次親征,所以,沒等我們大明軍隊前來啊,那阿魯台就望風而逃了…呵呵呵…」

「不,我听到的消息是,我們大明軍中出了奸細,那阿魯台很清楚我們大明軍隊的行軍路線,且在我大明軍隊行至宣府時,阿魯台才撤軍的。」

「這位老伯,你可不要胡謅啊,我們大明朝的軍隊中怎會有這等吃里爬外的敗類呢?」

「我怎麼會是胡謅呢?」一老人吹胡子瞪眼了起來,「你們想啊,那阿魯台既然有心犯我邊境,攻我興和,就應是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又怎會斷然撤兵呢?這豈不是有些自相矛盾嗎?」

他又急著補充道︰「還有,如果那阿魯台只是為了洗劫興和一處,他為何還會將興和暫做營地,遲遲不走呢?」

他見同桌之人都摒棄了呼吸,各個思索著,就繼續道︰「他啊,定是還想繼續攻下別處…可奇怪就奇怪在,我們天子剛到宣府,他就撤軍的舉動上,這難道不是有人向他通風報信嗎?」

第一個說話之人皺眉,緩緩道︰「我們大明天子已過花甲之年,那阿魯台是不是根本就沒有想到天子仍會選擇親征,且還來得這麼快呢?」

老人擺了擺手,「阿魯台對我們大明虎視眈眈多年,他怎會不知道我朝天子的年歲?你說的這一點啊,根本就不是重點。」

另一人,道︰「那,依老伯之見,是何原因?」

「只能是有意為之了,」老人飲下了一杯酒,捋了捋白白的胡子,「常言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那阿魯台也絕非傻子,又怎會去做拿雞蛋踫石頭的事情,想來啊,這里面應是存在著各種算計的…」

第一個說話之人沉吟了片刻,微聲道︰「阿魯台並不比原先的瓦剌強大,他也是在六年前,借著我們大明與瓦剌開戰之機,殺掉瓦剌首領馬哈木的。雖說,在永樂七年初,阿魯台也率兵出擊過瓦剌,但,卻被馬哈木擊敗,退走到了臚胊河,而那一次戰敗,也是在他和本雅失里上下一心的情況下,也可以說是他勢力最強之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于有了解決之道,這里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老人,定了定神,回道︰「你想說什麼?」

「老伯,你還記得多年前,丘福大將軍在臚胊河上全軍覆沒的那一戰嗎?」

「老夫當然記得,那也是在阿魯台被馬哈木擊敗的同年9月,發生的事情,你提這作甚?」

殤沫听到這里,心頭 然一震,淇國公丘福當年的那一戰,他不但知道,且就在丘福軍中,這麼多年過去了,他每每想起這一戰,都痛心不已,無比內疚。

雖說,那時的他還是個孩子,只能縮在師父郭明軒的身旁,但,那一戰的代價實在太大。

不止是丘福戰死,還有靖安侯王忠,同慶侯火真,莒國公李遠,武城侯王聰等人,無一生還。

大明也在那一戰中,痛失一公四侯,乃是不堪回首的一戰,也是痛心疾首的一戰,更是大明朝開國以來的一大恥辱。

那時的殤沫雖無力回天,但,還是不免愧疚。

——當慘劇發生後,曾在慘劇中的人,永遠比在慘劇外的人多上幾分感觸,亦少不了心驚肉跳。

可,為何這人會提到永樂七年的這一戰呢?

片刻後,第一個說話之人,也緩緩道出了原因。

「我想說的是,其實阿魯台至始至終都不怕我們明軍,反倒更懼怕瓦剌的馬哈木。雖然,後來阿魯台被我們明軍大敗于興安嶺,也在永樂八年差遣使者與我們大明修好,但,那也是在他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這般做的」

老人,微微點著頭,沒有再言。

「阿魯台與本雅失里分裂後,只會更加懼怕瓦剌首領馬哈木,但,他在永樂十一年被封為和寧王後,卻敢在三年後,與瓦剌開戰,他難道就不擔心,若瓦剌勝了我們大明軍隊,轉向再滅了他嗎?就算瓦剌戰敗,也少不了日後報復這其中,應該有他不再懼怕馬哈木的原因在…」

「還有,永樂十四年為何我們明軍會和瓦剌打起來?」第一個說話之人,接著說,「那時的馬哈木為了爭奪蒙古大汗之位,瓦剌與韃靼部頻繁爭戰,說到底也是內部戰爭,根本就沒有侵犯我們大明的舉動,我們大明當時也無出師之名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