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八十三章 古里國 (中)

永樂三年,鄭和曾率海舶護送朱羅王朝的王子,回古里國繼承王位。

也正是此舉,即位後的古里國國王,對鄭和本人充滿著信任與感激。

事實上,鄭和與他已是朋友。

當然,朋友也分很多種。

但,一個一手將自己推向王位的朋友,自是他人怎樣都無法取代的。

鄭和也自是知曉這一點,所以,前三次下西洋,都以古里國為終點。

無論是封賞,還是貿易,鄭和也似有似無地心向古里,甚至古里已成為大明海舶出海的重要補給站。

然,隨著鄭和的次次到來,大明朝在農業、軍事、文化制度上的種種成功經驗,也被古里國逐漸吸納。

如今,時隔6年有余,鄭和再次踏上這片友好的國土上,海岸邊,碑庭赫然奪目,屹立不倒,「其國去中國十萬余里,民物咸若熙同風,刻石于茲永示萬世」的碑文仍字字醒目。

古里國,本就是大洋彼岸的強國、富國。

其,胡椒與香料更是受到了多個國家的狂熱追捧,人們不惜跨越整個大洋,前來購買。

故此,香料售賣價格,也常常在高出成本價格的六十倍以上,仍是供不應求。

但,這高出成本價格六十倍以上的香料,卻從未彰顯在鄭和的眼中,只因從大明朝帶來的物件,已足以用來置換,古里國的一切特產了。

前幾次出海到此,鄭和通常是一邊等待著季風,一邊又命人與古里人進行著貿易的。

鄭和也在此,建造了官廠。

而,這些官廠,也只是用來儲藏各分遣眾寶船上的貨物,同時也可供寶船上的人員,落腳其內,養精蓄銳。

按照古里國的規矩,古里國國王會授命官員與來自大明朝的官員,就寶船上帶去古里國的貨物,進行估價,再置換成當地的胡椒、香料等物品的。

寶船上的庶務人員,也會在這時,與古里國的當地百姓,進行著大量的民間貿易。

當地百姓不但誠實守信,且還願意接受大明朝的銅錢。

更有意思的是,與這里的百姓,易貨貿易的時間常常會超過一年之久,但交時仍然分毫不差。

正如,寶船上的庶務人員在第三次隨鄭和出海時,在這里定下的貨物,那麼,這一次再次隨鄭和出海來到這里,便能如約獲得。

這也便形成了提前訂貨的理念,甚至未產出的胡椒與香料,成為早已「名花有主」的局面。

古里國也是一座世界級的自由港,任何國家的商船都可以到此停泊、交易。

也正是這些來往不絕的貿易,又使得大明朝的草藥與中藥配方,成為了眾多國家熾手可熱的貨物。

甚至,一些國家的船員來到古里國後,會在第一時間去尋找大明朝的子民。

只要,遇到大明朝的子民,便會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的。

無論多高的價格,都願意去購買大明朝子民手中的一副中藥配方。

起初,鄭和與王景弘也不能理解,為何一些國家的船員會這般做。

直到連翻打听,又偶爾有異國他鄉之人向他們求救後,他們才漸漸知曉了原因所在。

——一旦入海,對船員威脅最大的便是傳染病。

——各國船員,每年因傳染病而死亡得就高達百分之六十左右

——也因此,一些船員染病後,只能無奈得將其丟在荒島之上,自生自滅。

而,一副能夠治療傳染病的中藥藥方,自然也就成了爭先瘋搶之物。

畢竟,要到這古里國中進行買賣交易,也要先保下命不是?

可,語言不通怎麼辦?

中藥不知道如何搭配,如何熬制又怎麼辦?

至此,在這古里國的海岸口,也就此誕生了另一群買賣——專人通事與疾病醫館。

專人通事很容易理解,就是能夠把各國語言互通之人。

然,疾病醫館里,賣的則是一包包配置好的草藥。

除了包裹好的藥包外,醫館內是看不到一根草藥的,就連草藥的碎渣也看不到。

但,這些藥包上,卻也標明了治療各種疾病的名稱,通常也是以幾個常見的傳染病為主。

確切地說,只要是看得懂藥包上標記的傳染病名稱,無論男女老少,高個子矮個子,白種人黑種人,均會購買相對應的藥包服用。

這些藥包雖沒有中藥那般講究,卻也的確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且還被古里人附上了新的名字——《回回藥方》。

這《回回藥方》的由來,也正是大明的傳統醫藥與***醫學「東西合璧」的產物

經過多次來訪,鄭和也深知這《回回藥方》通常是以一概而論的藥包形式,被人購買服用的。

所以,在這次出海時,他也帶上了多達180人的大明醫官醫士。

不但,在海岸邊開了義診,且還有意,進一步完善《回回藥方》的使用。

最好,能做到像大明子民那般,專藥專治,輕重緩急,對癥下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