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八章 兵法層次

「實際上,是追捕吐蕃人潰兵時,我們抓到了一個可疑之人,據他自己說,並非吐蕃潰兵,而是附近牧人,但是我讓人審問,這家伙卻的話卻不盡不實,與牧人身份對不上。」

「那這與趙胡兒有何關系?」

蘇大為又問了一句。

從大非川上,到今日,趙胡兒的小隊已經失去聯絡快三日了。

三天時間,有太多的可能。

心底深處,蘇大為已經隱隱猜到了那個結局。

也為此感到惋惜。

但身在軍中,一軍之主,絕不能因為這些干擾而亂了方寸。

阿史那道真看了一眼蘇大為,再看看薛仁貴,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趙胡兒失手了?」

趙胡兒是歸化突厥人。

此前一直是阿史那道真倚重的手下。

後來蘇大為回長安,向阿史那道真討要,要了趙胡兒去組建都察寺外圍偵騎。

這一晃,也有數年時光。

再之後,阿史那道真再听到趙胡兒的消息,便是蘇大為率領的前鋒軍,征召趙胡兒等一幫突厥人做斥候,也算是他們的老本行。

直到現在。

阿史那道真緩緩摘下頭盔︰「趙胡兒自小同我一起長大,我和他親如兄弟,如果他真的歿于軍中,也是軍人的歸宿,我當親自祭拜他。」

「不是,你們誤會了,他還活著。」

薛仁貴忙道︰「抓到的可疑之人,派了營中精于刑訊的好手審問,終于吐露了實情,據他說,趙胡兒那支斥候落于吐蕃人的手里,不過他因為身份特殊,吐蕃人留下了,可能是想用他向我們換人。」

「換人?」

蘇大為重復了一遍,一時不知吐蕃人究竟如何做。

想了想開口道︰「吩咐各軍,能不殺的吐蕃人,盡量留著,若能用那些無用的俘虜將趙胡兒換回來就好。」

「阿彌,我替趙胡兒先謝過了。」

阿史那道真向蘇大為鄭重抱拳。

蘇大為這一開口,就是減少了許多殺俘之事。

但先鋒軍殺俘非為殺,而為了震懾那些首鼠兩端的吐谷渾人。

可以說,蘇大為為了趙胡兒,改變了即定的策略。

「何須謝,趙胡兒也是我的手下,為我出力甚多,若能換他性命,只要我拿得出來的籌碼,我都會與吐蕃人談。」

阿史那道真微微欠身。

帳中其余的都尉和將校,一時肅然。

能跟著蘇大為打勝仗不假,但在打勝仗的同時,還有情義,願意為手下部將,做出犧牲,這就越發難能可貴了。

「總管,末將有事稟報。」

一名折沖都尉向蘇大為叉手道。

「何事?」

「我手下兵卒在搜索時,發現一處石穴,里面有些痕跡,像……」

都尉的臉上浮現恐懼之色,像是回憶起什麼可怕的事。

他的神情實在太過生動,那種恐懼和猙獰,就像可怕的東西就在身邊一樣。

這一下,不僅蘇大為和薛仁貴注目,就連郭待封、阿史那道真和安文生也詫異的看向他。

「像什麼?」

「像是怪物、妖魔,像人,又不是人!」

蘇大為向安文生看了一眼︰「像人又不是人?」

「你說的是詭異嗎?」

……

「悉多于兵敗。」

「他帶的兵馬也被唐軍給打散了。」

一名吐蕃將領向著高坐在獸皮,手里把玩著一把金刀,眼神盯著面前篝火飄忽不定的論欽陵,左手撫胸,鞠躬道︰「大將,我們怎麼辦?」

「地圖取來看看。」

論欽陵像是在神游,但下一刻,所有人知道,他的精神或許在神游,但仍有一分清醒留在身體里。

副將將吐谷渾的地圖取出,在論欽陵面前鋪開。

「贊婆在唐人手里,悉多于剛經歷一場大敗,需要休整,讓他撤回來……勃倫贊刃在鄯州和伏俟城附近防備唐軍,暫時不能肯定,唐軍是否會攻取鄯州,他這一路還不能動。」

說著,論欽陵抬頭向副將看了一眼︰「軍報再拿我看看。」

副將耳朵動了動,走到營帳前,向著天空叫喚了幾聲。

耳听得撲愣聲響,一只雙翼展開達兩丈的大鷹自空中落下,落在副將的肩膀上。

他從鷹爪下取出一枚竹筒,一抖手,令大鷹繼續飛上天。

雙手捧著竹筒遞向論欽陵︰「大將,這是最新的情報。」

論欽陵看了一眼封泥上的印戳,伸指捏碎竹筒,取出上面的字條一目十行的看過去。

看完閉著眼楮又想了片刻。

「這一路唐軍,厲害。」

「確實。」

副將在一旁配合著他的口吻道︰「悉多于已經是吐蕃里,用兵極厲害的人,但是他在優勢兵力下,卻輸給了唐人。」

「唐人最多不過三千,但卻將悉多于的一萬人馬,全數擊潰,悉多于只身逃走。他那批人里,我給他配了多達百人的異人和詭異,憑他的統率,兵力,還有詭異,仍敗給了這伙唐人。」

論欽陵想了想道︰「唐軍主將是誰?薛仁貴嗎?」

「最近在涼州確實沒見到薛仁貴。」

「蘇大為呢?」

「也沒見到。」

論欽陵再次閉上眼楮,嘴里喃喃的像是念著咒語,手里的金刀在指間翻轉。

副將听得分明,那是屬于象雄國本教的一段經文。

論欽陵張開了眼楮︰「如果我所料不差,這伙唐人很可能是薛仁貴和蘇大為領兵。薛仁貴騎兵勇猛無雙,蘇大為卻勇猛和謀略兼而有之,如果真是這兩人領兵,悉多于能逃得性命,已經不容易。」

「大將,你是說……」

「料敵從寬,就當是蘇大為領兵。」

論銼陵用手里的金刀,在地圖上指了指︰「我想,蘇定方是想調動我們的軍隊,讓我們出現防守漏洞,伺機奪回吐谷渾的土地,重新扶立吐谷渾王,以為緩沖。

這種做法,符合唐人的行事風格。」

「那翻躍大非川的那一路唐軍?」

「兩手準備,用蘇大為和薛禮這樣的名將,率領少量唐軍精銳奇襲,若我們不做反應,或應對不當,就會被這支唐軍擊穿月復心,甚至威脅烏海一線,如果烏海防線被破,他們甚至有可能奔襲邏些。」

這話出來,令副將整個呆立當場。

目瞪口呆,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昔年蘇定方在烏海,曾以一千大破吐蕃副相論莽熱八萬兵馬。

從那以後,吐蕃對大唐萬分警惕,對蘇定方更是十萬分警惕。

因為烏海再向前,是真有可能直插向吐蕃都城邏些的。

蘇定方在那一戰後,因為吐蕃高原的瘴氣,即後世所謂高原反應而病倒。

所以沒能率領唐軍攻入吐蕃。

但吐蕃人已經是一日三驚。

吐蕃贊普大怒之下,令祿東贊加強烏海一線的防御。

所以吐蕃如今的兵力,除了論欽陵率領的四十萬吐蕃和吐谷渾聯軍,在河西與唐軍對峙。

保護吞並的吐谷渾這塊勝利果實外。

最強的一部兵力,就在烏海一線。

現在,論欽陵居然說唐軍這支孤軍,就那麼幾千人,居然想突破吐蕃的烏海防線,去奇襲都城邏些。

這種大違常理之事,已經遠遠超出了副將的想像。

「你不了解,那位唐軍的前鋒總管蘇大為。」

論欽陵手里把玩著金刀,眼中閃爍著精芒︰「我曾觀察過唐軍那些出名的將領,觀察過他們的戰績戰例,蘇定方確實厲害,李勣也很厲害。

但他們都老了,他們的身體、精力,都無法再支持他們打一場滅國級的大戰。

唐軍年輕一輩,裴行儉還算是個人物。

除此外,便要數這個蘇大為。」

副將忍不住道︰「大將,這蘇大為,此前怎麼沒怎麼听說過?他比薛仁貴、王方翼等人如何?」

听了他的話,論欽陵不由笑起來︰「你啊,用唐人的話說,就是井底之蛙,王方翼、薛仁貴這些人,都是方面大將,作戰勇猛絕倫。們沖陣,無往而不利,但他們都有弱點。」

「弱點?」

「對啊。」

論欽陵眼中射出幽幽的光芒︰「王方翼剛,薛仁貴猛,這二者,都失于變化,做戰勇者勇矣,但失去了變化,就容易被人看透。

一但抓到了他們的弱點,以絕對優勢兵力窮追猛打……

剛則必折。」

副將若有所思︰「蘇大為和裴行儉比這兩人厲害。」

「厲害多了。」

論欽陵收起金刀道︰「兵法有數個層次,入門的層次,便是合規矩章法,如兵書和前人經驗,該扎營便扎營,該出擊便出擊,堂堂正正之戰,不亂來,至少不會把該贏的仗輸掉。

第二層,在此基礎上,懂得鼓舞士氣,甚至偶爾會用一些兵法上的妙招,注重全軍必勝之精神,凝聚人心。

薛仁貴便在這一層,而且是這一層中頂尖的存在。

第三層,便是蘇大為和裴行儉這種,能視形勢靈活運用,能利用兵法規則、環境、人心,以正合,以奇勝。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說完,他停了一停接著道︰「裴行儉和蘇大為這兩人,都是蘇定方的學生。」

「老天待大唐太好了。」副將不無嫉妒的說了一句酸澀之語。

「對了,大將,那蘇定方又是哪一層?」

「蘇定方……至少是在第四層。」

「第四層是什麼?」

「那是極限。」

「極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