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七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元旦快樂!)

帳內已經生了一堆篝火。

這讓入夜的寒冷驅散了幾分。

篝火旁早有親兵幫著煮起了一鍋肉湯,還有烤餅,香氣四溢。

在帳中一側的桌案上,安文生正伏于案前,手執毛筆正在記錄著什麼。

听到聲音,安文生抬起頭向著門口看了一眼,看到蘇大為領著眾人走進來。

除了郭待封,在蘇大為身邊又多出阿史那道真。

安文生知道,阿史那道真和武威等地,都抽出一部份唐軍精銳,向大非川處移動。

作用有二。

第一是混淆吐蕃人的判斷,唐軍數支游騎馳入大非川附近。

突蕃人若派兵來圍堵,則可分吐蕃人兵勢。

若形勢不對,唐軍可退回防區。

第二,若是吐蕃人反應不及,則可以分進合擊,與蘇大為的前鋒軍匯合,以壯兵勢。

想要深入吐蕃境內,完成天皇李治的戰略構想,一戰滅掉吐蕃都城邏些,單憑蘇大為那三千多精銳,是遠遠不夠的。

至少也要數萬兵力。

關鍵處,就數有數萬兵馬,還要令吐蕃那邊猜不出意圖,令吐蕃主力反應不及。

所以唐軍動作一定要快。

要盡可能拖住吐蕃人的反應時間。

數萬大軍……

若是等唐軍後續的部隊到達,則戰機已失。

河西防線上,任何一州也不可能單獨拿出這些兵馬,否則將會令原本的防線動搖,甚至反被吐蕃人抓到機會擊穿。

從甘州、肅州、瓜州、涼州等各州分別出兵增援,可以減輕這個壓力。

動員起來也快。

各部只用帶上一二千人馬,可迅速成行。

當然,這樣做風險也是有的。

如果各州出動馳援蘇大為的唐軍,被吐蕃人提前知道,將會導致一連串惡果。

但吐蕃人除非鑽進唐軍肚月復里,否則在廣袤的草原上,想要捕捉到唐軍蹤跡,並非那麼容易。

整個戰略計劃有些冒險,但卻是唯一有機會短時間內,擊倒吐蕃的戰機。

趁著吐蕃主力在河西,都城空虛,一擊斬首。

「剛才帳外倒是殺得人頭滾滾!」

阿史那道真不改他那嘴碎的毛病,咧開嘴沒心沒肺的笑著,令那張英俊的面龐顯得有些逗逼。

郭待封在一旁陪著笑臉道︰「總管用兵如神,殺些吐蕃降將算什麼。」

「坐下說話吧,別站著。」

蘇大為摘下金翅頭盔,大喇喇的在安文生旁邊坐下︰「老安讓讓。」

「這里位置足夠大。」

「你這邊比較舒服。」

安文生幽怨的看了他一眼,默默的挪了半個。

蘇大為坐下,看了一眼他在寫的東西,乃是今日作戰軍報。

整個事件在安文生的奏折里,寥寥數語,便交代清楚。

今天召集軍中諸將,也是對今日作戰做一個總結,並安排下一步的行動。

「今天這一戰打完,方圓百里內,應該再沒有吐蕃人的主力了吧?他們要再派兵,就得晚上數日,需要時間集結,咱們爭取取了時間。」

「等等,今日總管究竟做了什麼?那些吐谷渾人是從哪來的?」

「此事說來話長了。」

阿史那道真哈哈大笑,接過郭待封的話頭,一番添油加醋的解釋。

原來白天與薛仁貴分兵後,蘇大為帶著那兩千精銳只做了一件事。

長途奔襲。

在短短半日之內,奔行百里,將吐蕃人後方的牧場給打掉了,年擄掠戰馬五萬多匹,牛羊十萬頭。

郭待封听到這個消息,不由發出「啊」的一聲驚呼。

原本他見蘇大為逾期不至,以為蘇大為是不是跑錯了方向。

萬萬沒想到,不但沒跑錯,反而玩了一招厲害的大穿插,大縱深。

郭待封是名將之後,自然明白其中的門道。

一時失神道︰「打掉了吐蕃人的輜重,別說吐蕃再集結,只怕方圓百里短時間內,將如無人之境。」

「正是如此!」

阿史那道真眉飛色舞的道︰「我在途中遇到阿彌,咳,遇到總管,與他合兵一出,共成此壯舉,因此才知道這一招的毒辣。

那些吐蕃人,原來也是需要糧草輜重的,他們的糧食就是牛羊和戰馬,他們戰兵一萬余人,背後就需要至少數萬乃至十萬牛馬,以及做補充的戰馬。

只要這些馬場和牛羊在,吐蕃人你打散了,他又能重新聚起來。

阿彌這一次,率騎兵一日間往返奔行兩百余里,迅速征服了這批吐蕃軍背後的牧場。

並且俘虜了負責看守馬場的吐谷渾酋長,強征他們部落壯丁隨軍出征。」

說到最後一句,阿史那道真仰頭哈哈大笑起來︰「從當年征西突厥開始,我就知道,整個大唐年輕將領里,論征調僕從軍的功力,無人能出阿彌之右。」

阿史那道真說得簡單,但郭待封听在耳中,卻听出一種驚心動魄之感。

他是知兵之人,心里默算,從薛仁貴與那批吐蕃人交戰開始,到吐蕃軍敗退,唐軍休整,到繼續追擊,追上吐蕃敗軍,前後大概五六個時辰。

就算蘇大為是一早就出發,要在六七個時辰里,帶領騎兵往返兩百余里,難度依然極大。

哪怕唐軍騎兵是輕騎疾進,不考慮糧草補給。

因為在這麼短的時間里,不但長途趕路,還要吐蕃牧場打下來,還要迅速將留守牧場的俘虜轉化為唐軍的僕從。

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便是萬劫不復。

但蘇大為卻完美的做到了。

甚至趕回來時,還能趕上對吐蕃敗兵的合圍之戰。

這簡直用神乎奇技來形容。

明明是很困難的事,在蘇大為手上,怎麼好像一點也不難?

郭待封心中暗自尋思,若換自己,是絕無可能做到的。

如何那數倍于唐軍的吐谷渾人服從。

如何保證他們在作戰中不反水,不背刺唐軍。

這一切,都需要極大的心力與智力。

當然,最難的一點是蘇大為是如何確定百里外吐蕃人的牧場的。

這種後勤重地,原本應該是一軍最核心的秘密。

蘇大為敢這麼做,自然是有充分的把握。

也說明他對情報的掌握。

想通這些,他也就明白,為何在進來時,沿路兩邊看到唐軍在大肆殺俘。

雖然只是針對吐蕃軍中的將領,但此舉,也頗為反常。

聯想到蘇大為強行擄了上萬吐蕃人的牧人,那些吐谷渾青壯。

立時明白,蘇大為此舉是立威。

「每人先喝一碗熱湯暖暖身子,其他的可以慢慢再說。」

蘇大為示意親兵盛湯分給諸將,又轉頭向安文生道︰「戰果統計好了嗎?那些僕從兵的賞賜要快,不可克扣。」

「放心。」

安文生指了指自己正在寫的東西道︰「十萬牛羊,分做兩份,一半分唐軍,另一半就分給那些吐谷渾人,咱們唐軍的牲口,讓他們代為管理。」

「善。」

這是安文生的主意。

把原本吐谷渾人的牧場牛羊搶掠來,變成大唐的,戰後分那些僕從軍一半。

五萬頭牛羊,分下來,一名吐谷渾牧人,能管四五頭,再幫唐軍代管另一半。

對這些牧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

但從心理上,這些牛羊原本是吐蕃人的,吐谷渾這些無產的牧人,一下子手里就擁有了數頭牛羊,作戰的熱情便被激發出來了。

實際上,蘇大為強征這些人,作戰倒還在其次,讓他們替唐軍牧馬放羊,掌握移動的後勤庫,才是重點。

別看這些吐谷渾人分去了一半牛羊。

若真的戰事需要……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不至于如此。

但此舉,令蘇大為的唐軍,多了一份選擇。

也解決了沿路的糧草轉運問題。

用吐蕃人的戰法,來戰吐蕃人。

「薛仁貴呢?他怎麼還沒過來?」

「薛將軍方才在外面還在處理俘虜的事,應該快了。」

郭待封應了一聲。

他此時對蘇大為滿心敬畏。

原本因為自己父親的名頭,還有被李治殿前親自測試,拔為上等,令他心里對蘇大為,暗中仍存著傲氣。

但此時親眼見到蘇大為的用兵,郭待封這才明白,蘇大為何以在短短數年時間內,能坐到今天的位置。

盛名之下無虛士。

他心中暗想。

呼啦~

帳簾掀開,挾著一股夜風和肅殺之氣的薛仁貴大步走了進來。

先叉手向蘇大為行禮︰「見過前總管。」

「好了,進來了別拘禮,都是自家兄弟,仁貴過來坐吧,也喝口熱湯。」

蘇大為向他熱情的招呼。

薛仁貴摘下頭盔,在篝火前的空位坐下,隨手將頭盔置于身側,拍了拍膝蓋,長呼了口氣︰「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

「清點完了?多少俘虜?戰損如何?」

「此戰吐蕃有戰兵一萬出頭,經過兩番大戰,死傷大概在三千五百之數,剩下的潰兵,我們抓到了四千余人,但還有兩三千人,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另外,我們自己這邊,折了兩百余人,傷了四百余人。」

大非川這一線,多山。

附近祁連山,稍遠還有巴顏喀拉山、昆侖山脈。

更別提一些大大小小,叫不出名字的冰川和雪山。

潰兵要真的逃進哪個山凹里,一時半會,還真不好找。

蘇大為點點頭︰「已經不錯了,逃走的人不用去理會,沒有糧食補給,鑽進山里……呵,能堅持兩天都是神仙。」

這邊的天氣,早晚溫差極大。

哪怕現在已經春月,夜里仍可能凍死人。

這更顯得蘇大為奔襲百里,一舉端掉吐蕃人的牧場,眼光的毒辣。

方圓兩三百里內,再也沒有這樣大型的牧場。

數千潰兵活不下去的。

「對了,還有一事。」

薛仁貴的臉色一正,沉聲道︰「是關于斥候隊正趙胡兒的。」

「他怎麼了?」

蘇大為心中一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