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99)

亥時初刻, 一乘小轎將宮之儀抬離大梁宮。

天子卻坐在東明殿偏殿,認認真真的寫自己的心得。

今日先生講的是從前帝王無為而治那個階段的民生民情,如此, 楊藻便思考再三, 就認認真真寫到︰大道無心方是正途, 君更該恩怨兩忘終成善道……

大梁朝的貧寒, 不貧于國庫,不困于軍餉, 而貧于君王的見識, 越是治理這個國家,楊藻便覺自己過去所學早就不夠用了。

臣子都能專攻一科,帝王不可以。

其實帝王掌握的知識也不必多,須得臣子匯報,帝王一听便只幾何, 並且能從更多的解決辦法當中擇最有利于國家的辦法。

這就很難了。

也是楊藻目前最急迫要學習的東西,他是一位十分努力的君王。

筆力不濟卻也勤奮, 正寫著,殿外有人悄悄進來稟報, 說他要等的人會在人定三刻到達。

楊藻沒抬頭說︰「知道了。」

人定三刻,楊藻收筆, 將自己寫的這篇東西反復誦讀, 心下有些不滿意,卻也不想耽誤時辰,如此他站起來, 手握佛珠來道多寶閣前,想起什麼又放下佛珠。

伸手推動一條稜條,機關機喳, 一排暗道便顯現出來。

有隱衛從屋頂蹦下,坐楊藻的位置,拿起燈將自己的身影投射到門窗之上,做出正在苦學的樣子。

後宮因打攪皇爺用功,也是處理了一些人的,如今只要他坐在這里是沒人敢來的。

楊藻回頭看看,確定安全,這才引著一盞燈籠下了暗道。

這暗道前朝就有,如今知道的卻只兩三人矣。那暗道很深,筆直下去能有半里地才見幾處岔道,道頭又橫四扇鐵門,楊藻從腰下解開鑰匙打開其中一扇進入……

宮外。

昏暗的房間沒有燭火,只有打開窗子就能看到的大梁宮西門,夜間巡查的侍衛在城頭來回走著,身影無聲恍若鬼魅。

暗探早就來了,不敢驚擾聖駕便只報了個人定三刻。

完後,他就安靜的坐著,安靜的看著夜色中的大梁宮,一直看到足下地磚有敲擊之聲,他這才站起挪開一邊桌子,推開地磚將君王從下面扶出。

帝王抬起燈籠,看著他臉上縱橫交錯的傷疤很是親切的笑笑。

暗探身上落魄,但是楊藻沒有嫌棄,來到地面,便開口喚了這暗探的名字道︰「迷谷。」

迷谷是古書里的神樹,它生在招搖山上,光彩時能照耀四方,被人佩戴的時,可以防止迷路。

迷谷笑,跪下給帝王施禮。

他似乎是很想他的,說話就動了情︰「您,如何這般瘦了?」

楊藻笑笑,坐在了他剛才那個位置,也看大梁宮的西門,看了半響才說︰「在這里看那邊,就跟看旁人家一般。」

迷谷不說話,又與他溫了一壺酒。

楊藻如今喜怒不由己,待遇更是如此,就是換條襖庫都要上個穿戴檔。

早起換了什麼衣服,從哪個門出來,乘坐何種工具,從哪條路到哪條路,路上便是高興在何處喂了宮里的金魚,這也是要有記錄的。

看迷谷端上來的烈酒,他笑笑,給自己倒上嘆息︰「朕如何瘦,如何不瘦呢?曹氏沒了,阿多氣我不懂變通,那麼多跟著朕的老人也走了,最近你該听到了吧,他們說帝王無情呢……」

他仰頭喝了一盅酒道︰「你抓緊時間,朕今日還有事。」

迷谷聞言輕輕道喏,便依重點開始匯報︰「五月二十三,福瑞郡王從親衛巷出來,去了青雀庵,供奉了……鄭家先老夫人的靈位。」

楊藻倒酒的手停頓下點頭笑︰「像他做的事情,倒是恨鄭行雲與我那外爺,恨的明明白白,這人都死了,他都不給人家供個牌位……他身體如何了?」

迷谷道︰「怕真是傷了元氣,上山下山都得有人抬,在大殿跪的久了,郡王爺也跪不住了,那日又著了涼,回去挨了罵,吃了幾日藥方好。」

「哎,五月天,不冷不熱的風寒才可怕,是我對不住他……」楊藻插言,面露悲苦飲酒嘆息︰「朕身邊就這麼一個好的,還得拿他開刀,你說我是不是要瘦些,打曹氏走了,我還得表達哀傷,不然幾個丫頭更要恨我了,這做帝王的難當,說孤寡就孤寡了,吃齋吃到今兒,真是嘴巴里淡的起皮兒了。」

「是。」

「是什麼是!還,還有麼?」

「也就是老樣子,陳大勝幾人繁忙,卸了差事也從不與外人交際,都是騎快馬回慶豐城家里呆著,都很少出門。」

楊藻嘆息︰「哎,沒出息就沒出息在這兒了,難不成回頭青嶺老了,連個溜達的老親家都沒有,還得教啊,見的人少可學不到東西,他們本先天缺一門了。」

君王與這位迷谷說話特別自在,語氣輕松,偶爾朕,多用我。

他敲敲桌面,說笑話一般對迷谷道︰「你可知,他那斥候情報里,而今對譚家依舊是只字不提的。」

迷谷卻誠實說︰「不言其好,不言其壞,已經是難得君子,若換了我卻是做不到的,畢竟,譚家貪功,老刀死的太多了。」

楊藻重重拍了一下桌子,他想說,哪怕不必過百,就找陳大勝這樣的,給他三五十,就什麼麻煩都能震懾住了。

可究竟是妄念啊,想到這里,他就越發的恨譚士元。

迷谷看他不高興,便語氣溫和道︰「陳侯溫和,做事講理,在坊間名聲也是不錯的。」

楊藻點頭︰「他爹就這樣。」

帝王又高興了,到底老刀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後又給他無數驚喜的。

這有驚喜的,就有讓人煩心的。

于是他對迷谷抱怨︰「我跟你說,譚家這幾個我看準了,差當初譚二到遠,不過,譚二家的那崽子卻比他爹機靈的,很是得我歡喜,等他大了……朕想把朕的令惠給他,也不枉他爹當初幾次舍命相救之恩。」

迷谷沒有說話,卻從一邊桌上取一油紙包放在桌上。

楊藻一看這紙包就笑,抬手打開,卻是肥嘟嘟,油汪汪的半個醬肘子。

如此做皇帝的便一挽袖子,抱著肘子就啃了起來。

迷谷在邊上伺候著,嘴里卻嘮叨著六部巷子那些低級官員的瑣碎事。

慘烈的教訓告訴他們,這世上,上層有覺悟,完全可以忽略,而出事必在下層官吏,一道旨意下去只要過三手,其意自變,那真是一層官吏一層心得,都要摻和點亂七八糟的東西進去形成最後的公文,有多少郡州,就有多少變體,這種最是恨人。

如此,隨著泉後街底層官吏越聚越多,武帝便派了自己最看重的暗探監視泉後街,並不是單獨對誰家的。

而是若有惡逆進燕京,慶豐是最後一道防線。

迷谷家歷代是楊家的暗探,到了這一代雖飛躍成皇家暗探,可身份依舊見不得人,也不敢見人。

怎麼說呢,迷谷家倒霉史由來已久,追其源頭要到幾百年前了。

幾百年前,有一布道聖人預備走遍世上每一寸土,將自己的學識理念傳遍天下,有一次路過迷谷家鄉,那窮鄉僻壤來了外客,他們村子就吃相極難看的做了敲詐勒索之事,甚至聖人做了一季農活,逃月兌出他們的地方,身上被壓榨的大冬天只留一件破單衣。

後那聖人立言,書中舉例惡地,皆為迷谷故鄉,書中所寫惡人便皆是迷谷他們村的那些人。

又是幾代,那聖人門徒漸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不管迷谷家祖先如何贖罪都沒有用處了,甚至只要有天子登基,若讀其聖人之言,就要憎惡他們那個地方,還有那些人。

而他們本地人自然知道做下惡事這幾人姓甚名誰,其中一位便是迷谷血脈先祖。

隨著後世人對聖人學說研究,那聖人學說越發普及昌盛,涉及書籍能有千卷,這是回避不了的冤孽,如此迷谷家這一脈終成史書罪人,變傳承千古的惡人。

在讀書人的筆刀削減下,迷谷家里人口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一脈,眼見絕嗣,在當地做小官的楊家先祖聞听此事,便找到迷谷先祖言,你家若是願意歷代奉我家為主,我便與你們一條活路,一個新的身份。

迷谷祖先感恩涕零,削面毀容入了楊家侍奉至今。

比起佘青嶺,其實這位才是楊藻最信任的人。

楊藻在迷谷面前吃的很痛快,邊吃還說︰「這前朝倒了七年了,我們也開始為他們修史了,這不是後面開始動作,朕便忽略了你那仇家的那些書,一些重要典籍成冊,他的東西也不必入冊了,你且與你家人再忍幾代,文字若絕,只三代書不提,便不會再有了。」

迷谷微楞,半天才認真磕頭道︰「陛下切莫要為我們這等卑微人,影響了聖人言……」

楊藻輕笑︰「什麼聖人,他們寫的那些東西都差不多,不是琢磨天道,就是想賣與帝王家,我家不買,他們能耐我何,不用他就不用了,用別家也是可以的。」

迷谷有些激動,跪在地上訥訥不敢言,甚至難以置信。

其實,到了他們這一代,也不知道該恨誰的。

到底先祖錯事確做了,聖人也是理直氣壯的報復了。

倒是楊藻笑著對他說︰「還有點時間,你再說說那邊的事兒吧。」

迷谷抬起袖子抹淚︰「陛下想听什麼。」

楊藻想了下說︰「什麼都成。」

迷谷便說︰「那閑事兒就多了,陳大勝他二堂哥抬了一房小妾。」

帝王噗哧便笑了︰「不用猜,那家老太太必會說這是浪費糧食。」

迷谷也笑著點頭︰「您沒說錯,就是這樣說的。」

「還有什麼?」

「哦,譚家那個叫譚唯同的媳婦兒,帶著他的嫡出長子搬入泉後街居住了。」

帝王臉上的笑容淡了些︰「這又是有什麼想頭了?」

迷谷搖頭︰「想頭倒是沒有,逃命卻是真的,譚家若不是這些後宅拖累,也不是如今的尷尬下場了,是正房被小妾們逼迫的不能活了,他小舅子有錢就把姐姐偷偷帶出來,給找了一條活路。」

「烏秀!」楊藻嘀咕了一下這個名字,想到什麼笑笑道︰「這小泥鰍倒也折騰出一些花樣,你讓你家的小子在他身邊再維護些年,他鑄的那些劣錢~還是有好處的,萬萬不可被譚守義那老東西察覺,他察覺便會養出野心了。」

這兩人又嘮叨了一炷香的功夫,楊藻下下了密道,捂著油膩饜足的肚子晃悠回了東明殿。

這才剛出密道,便有隱衛過來稟告說,大公主楊令瑤秘密出宮,宮中侍衛不允,這姑娘今晚還提鞭子抽人,最後拿著匕首比著脖頸,迫使城門為開了門……好像是鄭阿蠻出事了。

這消息傳來,便將帝王一晚上的好心情破壞的干干淨淨……

他吸吸鼻子,左右看看,到底無奈的嘀咕了一句︰「哎,什麼人,什麼命!」

做父母的總操不完的心,阿蠻也好,曹氏留下的三個女兒也好,都是附在他身上的冤孽。

蓮花巷蓋了一半的公主府,因未來駙馬爺家被查抄的干干淨淨,他無處存身,便只能暫且住在這里。

原本皇爺的意思是讓他住在外宮,可鄭阿蠻拒絕了,就一個人游魂般的入了他唯一能呆的地方。

家里的男性長輩如今都在刑部大牢,要等秋後算賬,而被流放的女眷唯一能巴望的就是他。

便日日托人來信哀求,威脅,咒罵,侮辱……那都是他深愛過的親切長輩啊。

今日探監,鄭阿蠻花了身上最後的財產,一條金腰帶。

也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了。

歸家之後,便又看到桌面一尺高的信函,就不必打開,他都知道其中必有一半是血書。

是呀,憑什麼全家倒霉,他還能過著榮華富貴的日子呢?

幾壺悶酒去,他穿著一件單薄青衫,披頭散發的就攀爬到了公主府剛蓋好的三層賞月樓上。

他披發赤足瘋了般的念誦半晚,最後便決定跳下去,卻被掛在了空中,正掙扎間大公主楊令瑤來的及時,便在樓下哄他︰「阿蠻哥哥你別動好不好?」

鄭阿蠻掛在脊獸頭上搖晃︰「不好!」

他的表情萬念俱灰,神形枯槁,那個玉樹臨風,燦若朝華,風流倜儻的鄭阿蠻仿若是旁人一般。

楊令瑤本年紀不大,聞言哇哇大哭起來。

正哭著,李敬圭穿著兩樣色的鞋子也匆忙跑了進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